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竹节人
基础巩固
情境一:学习完《10 竹节人》后,娇娇邀请你一起完成课后测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叉腿(chǎ) 俨然(yán) B.卡住(qiǎ) 颓然(tuí)
C.盔甲(kuī) 鏖战(lù) D.凛冽(lǐng) 疙瘩(gē)
2.本课写了哪些内容?( )(多选)
A.做竹节人。 B.交换竹节人。
C.玩竹节人。 D.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玩竹节人。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嵌入 疙瘩 大步留星 B.冰棍 观磨 暴露无移
C.雕刻 跺脚 全神贯注 D.磕头 像皮 获然开朗
4.阅读课文时关注下面的选段,可以完成哪个阅读任务?( )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A.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B.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C.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一个人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C.我们小学生要学会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D.一个人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6.下列加点词与“他俩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中的“疙瘩”意思相同的是( )
A.竹节人就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B.我家养的小猫很淘气,经常把妈妈缠好的毛线给弄成一个疙瘩。
C.经过一番开导,她心上的疙瘩终于化解了。
D.奶奶告诉我桌上有一疙瘩蛋糕,让我赶紧吃掉它。
7.下列词语中的“裁”和“别出心裁”中的“裁”意思相同的是( )
A.裁剪 B.裁员 C.《唐诗别裁》 D.裁判
8.下列对《竹节人》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这句话是对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表现出了竹节人受欢迎的程度。
B.“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表现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C.“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这句话是说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
D.“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豁口既宽且长,大词小用,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
二、连线题
9.传统玩具知多少。(选做题)
许多传统玩具在文学中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读一读,猜一猜,连一连。
风筝 象征儿童时代异性间美好的感情
竹马 象征一时得势的小人
秋千 象征闺阁中女子的情思
三、填空题
10.正确填写下面的字词。
小时候,我们总是用bīng gùn( )儿或xiàng pí( )来跟会做竹节人的人交换竹节人。我最喜欢一个威风lǐn lǐn( )、浑身gē da( )肉的“壮汉”竹节人。有了它,有时我会玩得忘了写作业,妈妈气得直duò jiǎo( )。每当这时,我只好jǔ sàng( )地把它放在chōu ti( )里,继续写作业。
11.下面是奇奇搜集的关于风筝制作的流程,请把字词的音形补充完整。
第一步:将两根细gùn( )交叉( ),用其中一根卡( )住另一根,组成“十”字形状。
第二步:用一绺( )丝线将“十”字的各个顶端连接起来,完成风筝的骨架。
第三步:将cái( )好的风筝布用胶水紧紧粘在风筝的骨架上,为它穿上一层kuī( )甲。
一起去放风筝吧
12.根据意思从《竹节人》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
(2)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
(3)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4)像老虎要扑食那样注视着。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
13.填空。
(1)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做竹节人、( )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也偷偷玩竹节人的情景,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
(2)同一篇课文,阅读的( )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阅读提升
情境二:为了提高同学们对课内阅读理解的能力,请完成下面阅读习题吧!
四、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待别好。
③教空里的课来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来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来长大的。
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来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成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熔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成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旧课桌,俨然一个剑拔弩张的古战场。
14.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你会重点阅读哪部分内容? (自然段序号),根据阅读填写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
→ →再锯八截短的→
15.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为什么不可以删掉?
16.第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17.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样写的好处是
18.文中“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些名号很有意思,请发挥想象,为自己的竹节人取个名号,并模仿第⑨或⑩自然段写出得名的原因。(不少于50字)
拓展延伸
情境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提升语文素养。
五、课外阅读
做完风筝后,奇奇对制作手工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找到了下面这篇文章研读,打算再制作一个毽子。
阅读目的:1.写出毽子的制作指南。2.感受毽子带给人们的乐趣。
踢毽子
汪曾祺
①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键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较之插于鹅毛管中者踢起来尤为得劲。鸡毛须是公鸡毛,只能用大尾巴之前那一部分,以够三寸为合格。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活鸡毛做的毽子毛茎柔软而有弹性,踢起来飘逸潇洒。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次一等的是芦花鸡毛。赭石【注】的、土黄的,就更差了。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一只“金绒帚子白绒哨子”,放在桌上看看,也是挺美的。
②我们那里毽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小五套是“扬、拐、尖、托、笃”,是用右脚的不同部位踢的。中五套是“偷、跳、舞、环、踩”,也是用右脚踢,但以左脚做不同的姿势配合。大五套则是同时运用两脚踢,分“对、岔、绕、掼、挝”。小五套技术比较简单,运动量较小。中五套较难,大五套则难度很大,运动量也很大。这些名称当初不知是怎么确立的。也许在我没有到过的地方,毽子还有更多的踢法。
③踢毽子总是要比赛的。可以单个地赛。可以比赛单项,如“扬”踢多少下,到踢不住为止;对手照踢,以踢多少下定胜负。也可以分组赛。组员由主将临时挑选,踢时一对一,由弱至强,最弱的先踢,最后主将出马,累计总数定胜负。
④毽子还有一种大集体的踢法,叫作“嗨(读第一声)卯”。一个人“喂卯”——把毽子扔给嗨卯的,另一个人接到,把毽子使劲向前踢去,叫作“嗨”。嗨得极高,极远。下面有一大群人,见毽子飞来,就一齐纵起身来抢这只毽子。一场嗨卯,全班同学出动,喊叫喝彩,热闹非常。课间十分钟,一会儿就过去了。
⑤踢毽子是孩子的事,偶尔见到近二十边上的人还踢,少。北京则有老人踢毽子。有一年,下大雪,大清早,我去逛天坛,在天坛门洞里见到几位老人踢毽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了。他们轮流传递着踢,一个传给一个,这个接过来,踢一两下,传给另一个。“脚法”大都是“扬”,间或也来一下“跳”。我在旁边也看了五分钟,毽子始终没有落到地下。他们大概是“毽友”,经常,也许是每天在一起踢。老人都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注】赭(zhě)石:一种矿物,通常为暗棕色。
19.【阅读目的1】选文第①段详细介绍了制作毽子的过程。请结合选文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语文要素: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毽子部件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毽子托 两个(1) 的制钱。 毽子托的制作方法:若有鹅毛管,(3) 。
毽子毛 讲究“金绒帚子白绒哨子”,以(2) 为最好。 若没有鹅毛管,(4) 。
20.【阅读目的2】在作者看来,毽子带来的乐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回答。
21.请简要赏析选文第①段中加点字“贼”的表达效果。
22.你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呢?请回想一下,并用笔记录下来,注意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2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 俨然(yán)—— 俨然(yǎn):形容整齐的样子。
B.正确。
C.鏖战(lù)——鏖战(áo):激烈地进行战斗。
D.凛冽(lǐng)——凛冽(lǐn):刺骨的寒冷。
2.AC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竹节人》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由此可知,ACD选项正确。
3.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
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书写全对的是C项。
A.大步留星——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B.观磨——观摩;暴露无移——暴露无遗,全部暴露出来。
D.像皮——橡皮;获然开朗——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文段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我们制作竹节人的方法以及具体描写了玩游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所以阅读这部分的文段,可以得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
A.关联词不当,把“只要……才……”改为“只要……就……”。
B.正确。
C.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是“解决问题”。
D.病因:两面对一面,将句中的“能否”改为“能”。
6.C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疙瘩: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
A 不同。疙瘩,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B 不同。疙瘩,(名)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C 相同。疙瘩,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
D 不同。疙瘩,(量)用于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7.C
【详解】考查了多义字的掌握。
“多义字”也就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有不同的含义。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多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首先要理解给出的词语的意思,再在语境中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选出正确的答案。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裁判,在体育竞赛中执行评判工作的人。也叫裁判员。裁,决定,判断的意思。
裁员:指减少员工。裁,减少,去掉一部分。
别裁:指独特的设计、筹划。
裁剪: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裁剪。
8.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本题出自于《竹节人》,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B.“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表现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9.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
风筝:风筝由于被线牵引,因风而飞,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得势小人。
竹马:竹马典型的式样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李白《长干行》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后来就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秋千:秋千常为女性所玩,所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诗文中的秋千便开始和闺阁女子,情思愁怨联结在一起了。
10. 冰棍 橡皮 凛凛 疙瘩 跺脚 沮丧 抽屉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本题“棍、橡、凛、疙、瘩、跺、屉”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1. 棍 chā qiǎ liǔ 裁 盔
【详解】考查字形字音。
拼写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细棍:细长的棍子。
交叉chā:指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卡qiǎ住:通道过小,使物体无法通过。
绺liǔ:用于顺着聚集成束的细丝状的东西。
裁好:裁剪好。
盔甲:在武力冲突中保护身体的器具。
12. 风靡 弄巧成拙 前功尽弃 虎视眈眈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
(1)该词语是“风靡”,在文章第1自然段中。指的是一件新鲜的玩意儿如果很有趣,很快就会在班级甚至学校流行。
(2)该词语是“弄巧成拙”,在文章第15自然段中。指的是给竹节人粘上橡皮擦雕成的脑袋,穿上纸做的盔甲后,反而中看不中用,打不了几个回合就输了。
(3)该词语是“前功尽弃”,在文章第3自然段中。指的是锯毛笔杆制作竹节人时要小心,如果崩裂了,前面的功夫就白费了。
(4)该词语是“虎视眈眈”,在文章第21自然段中。指的是上课玩竹节人被目光犀利的老师发现了。
13. 玩竹节人 目的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习时认真的记忆。
(1)根据阅读课文《竹节人》这篇课文主要围绕“竹节人”,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偷偷玩竹节人等情节的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的相信。
(2)同一篇课文,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对重点知识要细致阅读,对大概需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粗略的阅读。
14. ① 锯成寸把长的一截 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15.“总是”写出了“我 ”把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毛笔用的多,所以丢的就多,突出了“我”对竹节人的痴迷与喜爱。 16.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竹节人特别有神采/风采的气势,表现出我的骄傲和自豪。 17.两处“神气!”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我对自己的竹节人的欣赏/得意/自豪。 18.我的竹节人名号是“钢鞭勇士”。因为我给竹节人双手系上较粗点的线绳,就成了双手持钢鞭的伍子胥。把写着“钢鞭勇士”的纸条贴在竹节人胸前,神气!
【解析】14.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第①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可知,这段写了如何制作竹节人,故如果要学习制作竹节人,我会重点阅读第①自然段内容。因为这段内容个绍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根据这段内容,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制作竹节人的流程图中的提示,可补充流程图为:第一空应填写“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二空应填写“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第三空应填写“用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15.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总是”一词在句子中是“老是、习惯、不止一次”的意思。结合语段内容,妈妈不止一次怪“我”把毛笔弄丢,如果去掉“总是”,这个句子就表达不准确,与后面的“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不符合,不符合故事情节,以此,用上“总是”这个词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故这个词是不可以去掉的。
16.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通读第⑥自然段“嵌入”、“拉”、“站”、“叉腿张胳膊”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描写为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是人物的神态描写。运用动作描写的作用是展示竹节人的精神面貌,体现竹节人的风采。而神态描写可以让竹节人的形象更加生动,给人以真实感。通过人物描写体现了作者当时能自作出这么神奇的竹节人很骄傲。
17.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及作用。
反复的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强调和增强语气或气势。文中第⑨⑩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齐天小圣”、“金钩大王”这两个竹节人都很厉害,能制作出这么厉害的竹节人,作者感到很骄傲,很自豪。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文中内容想一下自己可以给竹节人起什么名字,并根据文中的理由写一写,合理即可。
如:我也玩过竹节人,我的竹节人名号是“长枪战士”。因为我给竹节人的手上做了一杆长枪,就成了双手持枪的赵子龙。把写着“长枪战士”的纸条贴在竹节人胸前,神气!
我的竹节人名号是“黑旋风”。来两张硬纸剪成斧子,拴在竹节人的手上,就成了李逵的两柄板斧。把“黑旋风”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19. 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 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 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 可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用线把其根部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 20.①制作毽子的欢乐。做毽子时,偷拔鸡毛充满欢乐;做好毽子后,美丽的毽子让人心生愉悦。
②踢毽子的欢乐。毽子的踢法和玩法多样,不仅能单人踢、集体踢,还能够进行个体和团体的比赛,这些都充满趣味,让人欢乐。 21.“贼”原指偷东西的人,组词“贼溜溜”,形容眼睛东张西望,行为鬼祟的样子。在文中有“看中、盯上”的意思,简单的一个“贼”字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孩子们盯上别人家的鸡时神情专注、两眼放光、东张西望、鬼鬼祟祟想要拔公鸡毛的神态和动作。体现出孩子们的古灵精怪、活泼调皮与天真可爱的特点。 22.一到下课,同学们就一窝蜂似的冲出教室,操场上立刻沸腾了起来。同学们在操场上摆开一个个场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集在一起开始丢沙包。场上躲的人,跳、跑、蹲,摆出各种姿势,使出浑身解数,场下丢的人,把沙包扔得忽高忽低,令人躲闪不及。“中了,打中了!”一群人欢呼着,叫喊着,好不热闹。大家都玩得十分入迷,连上课铃声响起都没有听到。
【解析】19.考查内容理解与信息筛选。
结合第①段“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键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可知制作毽子托需要两个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的小钱以及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就可做好。
结合第①段“鸡毛里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以及“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较之插于鹅毛管中者踢起来尤为得劲。”可知毽子毛的“金绒帚子白绒哨子”,以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最好。没有鹅毛,就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
20.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第①段“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
可知做毽子时,去偷拔邻居大公鸡的鸡毛充满乐趣,以及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毽子。
结合原文第④段“一场嗨卯,全班同学出动,喊叫喝彩,热闹非常。课间十分钟,一会儿就过去了。”可知毽子的玩法多,给孩子们带来的课间欢乐。
21.考查字词赏析。
贼:其本义为破坏,引申指作乱叛国的人、歹徒、危害人民或国家、贪暴的官吏,进而引申为偷盗者等义。文中是指“盯”。“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这句话用一个“贼”字写出了孩子们老早就盯上了邻居家公鸡的毛。“贼”字体现孩子们的活泼调皮,为了制作毽子的煞费苦心,体现了孩子们的调皮和既可爱又可恨的品质。
22.考查语言表达。
需要详细描述游戏的玩法和情感体验。
在我小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经常玩一个叫做“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我们分成两队,一队扮演警察,另一队扮演小偷。我们的游戏区域是整个小区,这给我们提供了无数的隐藏地点。游戏开始时,我们小偷队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藏身之地。心跳加速,我们四处奔波,找寻那些可以藏身的角落。一旦找到地方藏好,就可以开始耐心的等待。这个时候,整个小区里充满了紧张的气氛,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战场。然而,扮演警察的朋友们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会仔细搜索每一个可能的藏身地点,甚至会设下陷阱。这时,我们就必须小心翼翼地避开他们的视线,尽量不发出声音。每当成功逃脱时,我们都会欢呼雀跃,而当被发现时,我们就会全力以赴地逃跑。这款游戏带给我无尽的欢乐,它让我体验到了冒险的刺激和与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尽管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我依然怀念那段快乐的时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