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梳理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知识梳理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14:5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第5课:《搭石》
1.课题解读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课文重点解读
(4)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摆搭石的用心和细心。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理解:这句话描写的是调整搭石的老人,刻画了老人细致认真的特点,赞扬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走搭石时的默契、和谐。“协调有序”写出了走搭石的动作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嗒嗒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写出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走搭石的画面美。作者通过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4)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亲们相互谦让的美好品质。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亲们敬老爱老的美好品质。
(6)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理解: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作者借物喻人,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3.主题概括
课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通过“摆搭石、走搭石”等平凡的情景,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有所得
简单的事情、平凡的生活场景,却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性之美。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像作者一样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的人。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作为题目
理解:课文以《搭石》为题,是因为:(1)作者以“搭石”为线素,按”话搭石一摆搭石一走搭石一赞搭石”的顺序叙述了所见所闻;(2)借“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走搭石时还会出现哪些场景?
理解:如果遇到背着重物的老奶奶,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总会放下自己手里的东西,快步上前,帮老奶奶把重物背到对面。
有时遇到上下学的小朋友单独过搭石,大人们总会跑过去,抱着小朋友走过搭石,然后再原路返回。
(3)重难点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试着说一说。
理解: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綽,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看不见的心灵的“美”:①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②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③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招手礼让,闲话家常;④若是偶遇老人,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其过溪。
(4)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理解:课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调整搭石、乡亲们面对面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和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情感。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互相谦让的美好情感。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尊老爱老的美好情感。
7.课外拓展
(1)作者简介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
(2)搭石
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地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二尺左右的距离摆放。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
(3)与奉献有关的名言
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瑞典】诺贝尔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匈牙利】裴多菲
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印度】泰戈尔
(4)写作背景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
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
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
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我是在抗日烽火年代出生的。七八岁前钻深山老林躲鬼子,没走过搭石。解放后才跟大人出山走搭石的。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
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
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我写《搭石》,没有任何前人文字可以借鉴,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古代的文人们,写小桥流水,写古道、渡口,没人写搭石。我的文章发表后,在湖北诗人管用和的诗里读到一首同一题材的《踏石》,我想,也许叫“踏石”更准确。后来查《汉语大辞典》,果然有“踏石”这~词条:“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举例用的是孙犁《自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雁北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蹬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大师的命名.当是无可置疑的。
搭石是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产物.只有在三四尺深以内的小溪、小河里摆搭石,在大江大河里则无能为力。
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中国正在搞公路村村通工程,许多山村都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的溪流里,由于它是~种特殊的道路,人们自觉地摆搭石,人们只能单向行走.要互相礼让,那种美就会永远存在。
第6课:《将相和》
1.课题解读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2.课文重点解读
(1)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理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从侧面表现出了和氏璧的珍贵。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理解:这是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勇敢。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理解:这句话从表面上看,提出交和氏璧必须举行隆重的典礼是合情合理的,使秦王无法拒绝;实际上是,蔺相如为了赢得时间完璧归赵,而采取的对付秦王的办法。
(4)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理解:赵王为什么封蔺相如为上卿,因为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职位比廉颇高”这句话引出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这句话在课文中起过渡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5)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理解:廉颇非常的骁勇善战,但是对蔺相如不服气,反映了他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这是将相不和的原因。
(6)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理解:原来蔺相如并不怕廉颇,蔺相如谦让廉颇是为国家着想,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保家卫国的品质。
(7)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地位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理解:廉颇起先为个人名利而闹,有居功自傲的缺点。但他后来知错了竟毅然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这种诚恳、坦率、直爽的性格,作为古代一位堂堂的大将军,确实不可多得。蔺相如的这一举动,既表现了他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思想,也从侧面突出了他的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品德。
3.主题概括
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4.学有所得
读完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我们见识了蔺相如的有胆有识、勇敢机智、顾全大局;也认识了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为了“大家”“小家”的和谐、兴旺,学会团结,学会以集体利益为重。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从“完璧归赵”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理解: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秦国毫无惧色,由被动变主动,与秦王斗智斗勇。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勇有谋、做事果断、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这三个故事之间是什么关系?
理解:这三个故事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3)蔺相如比廉颇更重要,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理解:不认同。他们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起的作用不同,但都很重要。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但也离不开廉颇的紧密配合。
(4)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理解:蔺相如:智勇双全、顾全大局。在关键时刻,他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保住了和氏壁,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当与廉颇发生矛盾时,他把赵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恩怨。
廉颇: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就不敢妄动。他耿直爽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7.课外拓展
(1)《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重点阅读:《史记》中的故事:指鹿为马、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纸上谈兵、韦编三绝。
(2)蔺相如
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3)廉颇
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4)和氏璧
楚国有一位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玉璞,呈给楚厉王、武王、文王去,均不被认可,而最终,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便命名为和氏璧。
(5)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之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政治是绝大多数“士大夫”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第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课题解读
本文从慢到快,利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介绍了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速度,让人们在比较中获得科学知识。
2.课文重点解读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是72千米每小时。
理解: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鸵鸟比人奋力奔跑的速度快。
(2)也许你跑得很快。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
理解:通过对比,说明猎豹和鸵鸟的奔跑速度很快,并引出文章要谈的话题。用人自身来作比较,非常直观,让读者很容易理解。
(3)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理解:列举了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一超过320千米每小时,接着将这个速度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的速度进行比较一是汽车速度的两到三倍。也许我们大家对游隼不太熟悉,但是我们对汽车是比较熟悉的,作者用我们常见的汽车与之作比较,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游隼俯冲时的速度之快。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
(4)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理解:通过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兴趣。“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这样的对比生动而又清晰地写出了流星体的速度之快。
(5)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理解: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光的速度之快。
3.主题概括
这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课文从人们最熟悉的自身奔跑速度开始介绍,到鸵鸟、猎豹、游隼三种动物的速度,接着谈到天空中的飞机、太空中的火箭、流星体的速度,最后告诉我们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并激发我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学有所得
大千世界,有关事物速度的奥秘无穷无尽,但是不管大自然有多神秘,我们都可以慢慢揭开它的面纱。让我们现在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去探求其中的奥秘吧!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题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有什么好处?
理解:课文的题目是一个问句,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而读者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也就容易把握课文的核心内容,同时还能提高阅读的速度。
(2)“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理解:不能。“大约”表示估计,写出了30万千米每秒是估算出来的,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科学性、周密性。
(3)按运动速度快慢,给文中出现的事物排序。
理解:光>流星体>火箭>喷气式飞机>游隼>猎豹>鸵鸟>人
(4)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关键词句
学点妙招:阅读时,我们要迅速确认话语信息核心,即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就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
学有所得:本文在具体介绍事物的运动速度时,每一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都相似,都是用一个关键句来讲述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抓住这些关键句,可以快速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7.课外拓展
(1)猎豹
又称印度豹,是猫科动物的一种,也是猎豹属下唯一的物种。猎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点。从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条纹,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栖息在温带、热带的草原、沙漠和有稀疏树木的大草原。猎豹为食肉动物,奔跑速度极快,野外猎豹的寿命一般是15年,主要分布在非洲等地,现存3个亚种。
(2)猎豹速度快的原因
它的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瞳孔是圆形。因为猎豹具有这种流线型的体型,所以跑起步来显得十分轻盈。
腿长,身体瘦,脊椎骨十分柔软,容易弯曲,像一根大弹簧一样,跑起来的时候前肢和后肢都在用力,而且身体也在奔跑中间一起一伏;在急转弯时,大尾巴可以起到平衡的作用,不至于摔倒。身体的特殊结构使得猎豹奔跑速度极快。
(3)游隼
是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颊有一粗著的垂直向下的黑色髭纹,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上胸有黑色细斑点,下胸至尾下覆羽密被黑色横斑。飞翔时翼下和尾下白色,密布白色横带,常在鼓翼飞翔时穿插着滑翔,也常在空中翱翔,野外容易识别。幼鸟上体暗褐色,下体淡黄褐色,胸、腹具黑褐色纵纹。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也到开阔的农田、耕地和村屯附近活动。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4)从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和恒星际飞行器所需的最低速度叫作宇宙速度。你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分别是多少吗?请查一查相关资料,写下来。
第一宇宙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是指物体紧贴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绕行速度),大小为7.91km/s。
第二宇宙速度(又称脱离速度):是指物体完全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所需要的最小初始速度,大小为11.18km/s。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63km/s。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
1.课题解读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中”中间,中部。“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士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2.课文重点解读
(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理解: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对地道战的评价。下文从地道的数目、形状、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
(2)战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理解:“创造”说明了冀中人民的智慧。“创造”说明地道是当年冀中人民设计发明的。“创造”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理解:“横的”“竖的”“直的”“弯的”说明地道的形状多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说明地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4)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理解:写了地道中的大洞洞顶牢靠、小洞数量多、用途广、容量大、生活设备全。
(5)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理解:这几句话分别讲了敌人进入死道和活道的不同情况,无论哪种情况,敌人都难以前进,充分体现了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
(6)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理解:这句话与第一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相呼应,总结了上文,从侧面歌颂了冀中人民的智慧,肯定了地道战的历史功绩。
(7)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理解:课文结尾这句话,既概括了全文,又直接从两个方面赞扬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还进一步指出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突出了文章中心,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4.学有所得
地道战真是冀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啊!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牢记使命,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理解: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
(2)地道对冀中人民来说具有什么作用?
理解:一是具有暂时躲避的作用,从而让敌人的扫荡失去意义;二是可随时从里面出来,照常过日子;三是可以借助地道的特点来主动打击敌人。
(3)对付敌人进攻的两种洞,分别是什么?
理解:一种是民兵用来警戒的洞,一种是让敌人分不清死道和活道的“迷惑洞”。
(4)文中的“无线电”“有线电”指的是什么?
理解:“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小铜铃发出的声音。
(5)“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结合地道的结构、特点及作用,说说“奇”在什么地方?
理解:地道的构造“奇”。地道四通八达,高度合适;设有大洞,容量大,用途广;设有气孔,可透气,可采光。
地道的防御“奇”。出口隐蔽,设有机关;敌人用火攻、水攻、毒气攻等毒辣法子来破坏,人民总能利用地道的特点加以防备。
地道的联络“奇”。既有“无线电”,又有“有线电”,通信畅通。
地道的作用“奇”。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不仅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7.课外拓展
(1)背景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2)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1959年设纪念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1964~1966年,增设冉庄地道战展厅。2017年1月,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3)描写抗日的诗词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一》作者:朱德
敌后常撑亦壮图,三师能解国家忧。神州尚有英雄在,堪笑法西意气浮。
《和董必武同志七绝其二》作者:朱德
黄河东岸太行陬,封锁层层不自由。愿与人民同患难,誓拚热血固神州。
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1)学习目标
总结、归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内容指导
首先,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涉及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大致归纳为三方面:一是方法的梳理,强调“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带着问题读”“暂时忽略不懂的词语”等阅读习惯和方法二是强调“读”与“想”结合,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并重。三是强调方法的应用要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阅读速度,增强理解力。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说说自己在本单元习中尝试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接着,与同学分享自己独特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感受,最后要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课内外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范例展示
①抓住每个自然段表达上的特点阅读
如:《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运动速度快,所以可以逐段进行阅读,把速度快的事物用笔作标注,这样就可以很快地了解课文内容了。
②抓住关键词测览
如:《将相和》这篇课文,可以抓住“将”“相”“和”这三个关键字阅读,弄清“将”“相”分别是谁、“和”的来龙去脉,即可快速了解课文内容。
③抓住各个段落的中心句跳读
如: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2~5自然段,每段段首都是中心句,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阅读,快速了解课文内容。
④抓住文章中心句扫读
如:三年级《大自然的声音》一文就是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展开描写的,抓住这个中心句即可快速了解课文内容。
2.字词句运用
(1)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
☆我廉颜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廉颜对蔺相如不服气)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目标: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几句话或者一段话的意思。
提示:通过简要的语句概括几句话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的速度。概括句子的意思,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如在第一段话中,句子的关键词句是“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意思就是对蔺相如不服气。第二段话的关键词句是光的速度是惊人的。第三段话的关键词句是“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意思是地道数量非常多。
答案:光的速度是惊人的,比流星体快很多。
地道非常多。
(2)读一读,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壁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奋不顾身
杨靖宇正在奋力还击敌人,右手腕忽然受了伤,他就用左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多时,他的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猛然起身,连发两枪,击毙了两个日本鬼子。
蝶蝶不休
悠然自得
提示: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词语概括,也可以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把事件或场景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先了解喋喋不休”“悠然自得的意思,再用文字把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没了
示例:示例:电话铃声突然响了,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电话。她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是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母亲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说起,他赶紧截住:妈,您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悠然自得:形容安闲舒适的样子。悠然,悠闲的样子。自得,自己感到舒适。
示例: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3.积累运用
我发现:这几句话都是有关珍惜时间、发奋学习的名言,说明了时光易逝的道理,告诫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
释义:①不要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工夫。
②人的青壮年时期倏忽即过,再也不会重来,就像一天中不会有两个早晨,应该趁年富力强及时努力,岁月流逝,它是不会停下来等待任何一个人的。
③人生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④人世间的多少事都是匆匆而过,日月星辰不断运转,光阴催人老。相对于人类短暂的生命而言,一万年太久远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拓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