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习作:多彩的活动
创设环境
场面描写
交流平台
第一步:打开习作思路,确定习作内容
[写法指导]
1.通过书上的插图、文字,以及展示以往校内外活动的图片等方式,回顾参加过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简述印象深刻的部分。
可以从活动本身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可以写参加活动的收获,如参加辩论赛,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也可以将活动和学习结合起来,谈谈这次活动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可以从哪些方面谈感受?
修改范例
“啪!”一声发令枪响,运动员们纷纷向前跑去。瞧,我们班的跑步健将叶俊像风一样,跑在最前面。但没过一会儿,别班的一个孩子不甘示弱,感觉快要超过他了。我们非常紧张,都在为他加油。听到了我们的
修改前
从下面两个示例中选择一个,仿照着写一写你想写的活动中的“面”。
示例1 初秋,天空湛蓝,没有一丝浮云,阳光洒满整个操场,操场像镀了金似的,四周插满了彩旗,随风飘扬。观众席上坐无虚席,黑压压的一大片,像黑色缎子般铺展开来,笼罩着整个观众席。(活动环境)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鼓足了劲儿拍掌,有的齐声喊着自己班级的口号……(众人表现)此时,欢呼声、助威声、鼓掌声、口号声、口哨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此起彼伏,如海浪般翻涌,一道接一道,覆盖了整个操场。(声音的整体情况)
练一练
可以从天气情况、现场景物、场景布置等方面写活动场景;可以从观众们的表现、现场声音的整体情况等方面写现场整体氛围。
“ ——”的一声哨响,双方同学身体立即向后仰,把重心压低,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使劲儿向后拉,脚始终牢牢地蹬在地上,一步一步地往后挪动着,两支队伍仿佛两块巨石,在缓慢移动。周围围满了观战的同学,他们死死地盯着包围圈中间的队员们,上下挥动着拳头,跺着脚,狼嚎似的喊起来:“加——油!加——油!”此时,包围圈在逐渐缩小。
总体概括活动参与者的表现+观众表现
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观众的表现
交流平台
读一读《开国大典》“阅兵仪式”部分的内容,说说课文是如何进行场面描写的。
小组合作交流
1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
2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3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
2、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有顺序地反映一定气氛。
4、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把场景写具体、生动。
5、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以及深刻的感受。
如何写好“场面描写”?
第二步: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思路
1.以列提纲的方式梳理活动过程,明确重点部分。将一次活动的过程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可以按照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顺序列提纲,也可以按照活动背景、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顺序列提纲。
2.点面结合,关注细节描写。写活动场面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注意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等细节部分加以描述。重点选择有特点的人物来写,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2.在此基础上,聚焦印象深刻的活动进行简要描述,说一说选择这次活动的理由,以确定本次习作的内容。
3.表达感受,写出切身体会。写个人感受时,可以是活动中的感受,也可以是活动以后总结式的感悟。
交流平台
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 在自己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写场面的 和同学交流。
运动会上人头攒动,像一面迎风飘动的彩旗,像随风逐波的麦浪。"加油!加油!"会场上传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加油声,只见运动员咬着牙,脸憋得通红,手紧握接力棒,眼睛紧盯着终点处的红布条。糟糕,一名运动员手中的接力棒掉到了地上,他迅速转身,将手飞似的掠过去,便握在手里了。他继续向前跑。树上的麻雀在枝头上蹦来蹦去,急得直跺脚。终于冠军冲向了红线,全场一片欢呼,人们簇拥而上……瞧,树上的小麻雀蹦得多欢乐!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赛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
思维导图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
中间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活动后的想法和感受
活动前的准备
活动的具体过程(详略得当)
活动时的场面、心情
怎么写
习作构思
第四步:梳理共性问题,进行习作修改
写完后,将习作读给同学听,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习作中的问题:
1.描写时重点不突出,描写不具体,读后难以留下印象。
2.在描写场面时只注意了“面”,没有关注“点”的描写。
“啪!”随着一声发令枪响,运动员们就像离弦的箭向终点冲去。“加油,加油!”啦啦队的喊声震耳欲聋,全场一片沸腾。你瞧,我们班的跑步健将叶俊,只见他摆动着双臂,双脚生风似的,总是跑在最前面。但别班同学也不甘示弱,紧追着叶俊使劲往前跑,离终点越来越近时,还
修改后
比喻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加油声,叶俊似乎又有劲了,最终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我们都激动不已。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活动过程清楚,写场面时有总体概括
亮点
写活动时没有重点
写人不生动,感受较短,有些干巴巴
问题
示例2 “ ——”的一声哨响,双方同学身体立即向后仰,把重心压低,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使劲儿向后拉,脚始终牢牢地蹬在地上,一步一步地往后挪动着,两支队伍仿佛两块巨石,在缓慢移动。(活动参与者的表现)周围围满了观战的同学,他们死死地盯着包围圈中间的队员们,上下挥动着拳头,跺着脚,狼嚎似的喊:“加——油!加——油!”此时,包围圈在逐渐缩小。 (观众的表现)
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描写活动参与者、观众等的表现,能把场面写得更有画面感。
有趣的活动
“哈哈哈……”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教室里传出来,你知道吗?那是我们班正在举行“你说我猜”活动呢!
只见薄薄的纸上写着“孔雀”“玫瑰”“水仙花”……黑板上写着“用语言或动作表现纸上的
①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开篇描写了这次活动的某一阶段,很有新意。
点 评
①
内容,不能说出纸上的字,让对
方猜,一分钟内猜对数量最多的组获胜”。不用说,这准是游戏
规则。 讲台上有两个女生,正在猜的是黄媛媛,说的是杨雪聪。当杨雪聪看到老师亮出的纸上写着“冰箱”两个字时,她就愣在那儿,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过
②叙述了活动的具体规则。
②
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故作镇定地对黄媛媛说:“就是家里放剩菜的地方。”黄媛媛想了想,紧张得舌头都打了结:“微……微波炉?”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黄媛媛羞得脸像石榴花似的。 时针飞快地走动,黄媛媛急得脸蛋通红,双手不停搓着。同学们
③
③运用比喻手法,把黄媛媛羞红的脸比作石榴花,生动形象。
也都急了,七嘴八舌地提醒,有的说:“就是很凉快的地方。”有的说:“就是放冷饮的家电。”黄媛媛想了半天才吐出两个字——“冰箱”。大家听了都松了一口气,纷纷赞叹道:“答对了!答对了!”
最有趣的要数郑煊峥和王盛
④点面结合,对杨雪聪、黄媛媛语言、神态等的描写是个体描写,是“点”;同学们的表现是整体描写,是“面”,这样写既再现了活动的热闹场面,又烘托了教室里欢乐紧张的气氛。
④
了。郑煊峥负责说,可一看老师笑眯眯地把“企鹅”两个字亮出来时,就有点后悔了。他无奈地耸了耸肩,又搔了搔头,自言自语起来:“这个怎么说呢?”接着,他咕咕哝哝地说:“就是……就是……反正就是那个了。” 对面的王盛听得一头雾水,他眨着眼
⑤从动作、语言等角度描写了郑煊峥在活动中的表现。
⑤
01.总体简述场面+逐个细写多“点”
B组“战况”十分激烈,队员们纷纷使出自己的绝招,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李大脚”昂首挺胸,凝神注视,全程来回绕曲线;“飞毛腿”王翡神采飞扬,一会儿连跨大步,一会儿跑着推动铁环快速前进;“壮汉”陈强或能让铁环倾斜45°久久不倒,或绕过障碍物,甚至直接从障碍物上轻松滚过,技法独特,堪称一绝……“B组冠军,‘壮汉’陈强!”裁判员大声喊道。“陈强,太棒了!”全场观众齐声呐喊,那声音如同澎湃的浪涛,淹没了整个操场。(《滚铁球比赛》)
“面”
“点”
“面”
汉堡包式结构
02.描绘画面+突出单“点”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开国大典》)
“面”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