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三周周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三周周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22 09: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祁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9月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
北斗七星辨识度极高,常被古人用来测算时节。图示意使用星晷定时:通过晷盘中央孔看向北极星,旋转指针直到与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两星延长线重合,此时指针在晷盘上所指刻度即为当地时间。我国古代文献《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则是通过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判定季节。完成下面小题。
1.使用星晷定时,3小时后再次测算,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 )
A.顺时针旋转45° B.顺时针旋转90° C.逆时针旋转45° D.逆时针旋转90°
2.每天夜晚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相关,主要是因为( )
A.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B.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
C.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 D.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
广东肇庆市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头部的五官和螺髻极易分辨。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卧佛含丹”节这天,“驴友”小王正在湖畔观赏这一地理奇观,此时,他的身影朝向(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4.小王准备回去后向其他“驴友”推荐这一奇观。并带领他们来观赏。小王应该哪一天带领他们来观赏比较恰当( )
A.3月11日 B.6月12日 C.7月2日 D.12月12日
2021年10月22日,埃及游客纳芙蒂蒂朝拜了该国的阿布辛贝神庙(22°20′N,31°37′E),观赏到了每年仅出现两次的太阳“神光”:早上第一缕阳光准确地越过神庙的门洞,穿透61米长的甬道,照亮最里间小厅的神龛,前后持续约20分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阿布辛贝神庙太阳“神光”开始出现的地方时最接近( )
A.7:23 B.6:23 C.5:23 D.4:23
6.纳芙蒂蒂的朋友听闻此事,也在最短时间内朝拜阿布辛贝神庙并观赏了太阳“神光”,其选择的日期是( )
A.2021年11月21日 B.2022年1月21日
C.2022年2月22日 D.2022年4月22日
下图是我国位于105°E附近的某城市上午时刻(北京时间)的太阳高度角,横轴时间为1月1日开始到某个日期的天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一年中,该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接近( )
A.90° B.83° C.70° D.65°
8.该城市为( )
A.成都 B.银川 C.台北 D.兰州
9.冬至日,该城市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6:00 B.7:00 C.8:00 D.9:00
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0.K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11.K、Q两地相比( )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 )
A.大雪 B.小寒 C.小暑 D.大暑
13.从含义上,可以对二十四节气进行归类,其中惊蛰反映的是( )
A.季节变化 B.水热状况 C.物候现象 D.作物长势
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蔡旭哲、陈冬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的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
A.17日9:47 B.18日1:47 C.17日4:47 D.18日6:47
15.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时,属于9月17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1/12 B.5/12 C.11/12 D.3/12
16.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
A.甲岸、丙岸 B.甲岸、乙岸 C.甲岸、丁岸 D.乙岸、丁岸
二.综合题。
17.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右侧箭头为太阳光。
(1)图中表示北半球节气是 。
(2)图中直射点坐标为 。
(3)图中A、D、E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 。
(4)图中A、D、E三点昼长由长到短排序 。
(5)图中乙点日出地方时为 时,和乙同纬度的北半球某地昼长为 。
(6)此图表示的北京时间为 日 时。
(7)图中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18.下图为8月某日地球上晨昏线局部示意图,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斜线绘出夜半球。
(2)判断C点经度和图示时刻的北京时间。
(3)归纳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半球经纬网示意图,AB为本初子午线,B点为极点,某日69°至B点附近出现了极昼现象,∠a为45°,该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开始变慢。

(1)判断图示区域所属半球,并说出图示日期的月份。
(2)指出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说出该日过后半年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3)说出D点的地理坐标,并描述D点与北京的位置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C 2.B
【解析】1.北极点俯视图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地球上观看星星的位置会呈逆时针旋转,由题意可知,星晷定时主要朝向北极星,且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度/小时,故3小时后,所以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逆时针旋转45度,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有关,不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故A错误;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导致斗柄的位置相对北极星发生位移,导致斗柄的指向发生季节性变迁,故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年变化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季节变迁无关,故C错误;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不会导致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发生季节变迁,故D错误。所以选B。
3.答案:A
解析:
4.答案:A
解析:每年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与赤道相差8天左右,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另一时段是的昼长应与10月3日差不多,根据太阳回归运动图,可知只有3月11日符合题意A.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每年春分前后观赏比较恰当,故A正确。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B错误。C.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方向日出,故C错误。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方位不适合,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10月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地处北半球的埃及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应在地方时6:00以后;10月22日,距离秋分日后大约1个月时间,且阿布辛贝神庙纬度较低,则昼夜长短差异应较小,即日出时间应在6:00以后不很长的时间。故选B。
6.答案:C
解析:10月22日出现一次太阳“神光”,则另一日期应关于冬至日对称,即为2022年2月22日。故选C。
7.答案:B
解析:当地经度为105°E,正午时刻应为北京时间13时;该地距1月1日173天左右时,即6月22日前后该地太阳高度全年最高,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全年最大值;读图可知,当地同一日内每小时太阳高度相差约为12°,推出当地正午时即北京时间13时,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84°左右。故选B。
8.答案:A
解析:由上题可知,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83°,推知当地纬度约30.5°N,再结合该城市经度为105°E,可知该城市为成都。故选A。
9.答案:C
解析:该地日出最早对应夏至日(6月22日左右)6时,即当地地方时5时,计算出当地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结合同一纬度夏至日昼长等于冬至日夜长的原理,推出冬至日昼长为10小时,冬至日日出地方时为7点,换算成北京时间为8点。故选C。
【答案】10.C 11.C
【解析】10.由所学太阳视运动知识可知,夏至日,日出东北,且最偏北,影子朝向西南;冬至日,日出东南,且最偏南,影子朝向西北;其余日期的日出方位和影子均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张角两边的甲、乙分别为夏至日或冬至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年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纬度位置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说明Q更靠北,K更靠南。甲日日出早,为夏至日;乙日日出晚,为冬至日。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时间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由图中可计算出,K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6时18分对称,可计算K地经度为115.5°E;Q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5时33分对称,可计算Q地经度约为127°E;可知K位于Q地的西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图示为日出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更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纬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A错误;同一日期的晨线与经线夹角相同,B错误;乙日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Q纬度位置更高,昼长更短,C正确;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所以选C。
12.答案:B
解析:地球绕日公转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据图可知,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在二十四节气中最临近近日点的是小寒。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因此反映的是物候现象。故选C。
【答案】14.C 15.C
【解析】14.结合材料“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5小时的出舱活动……”可知,出舱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7日12:47。国际标准时间为0时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因此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时,国际标准时间为17日12:47-8小时=17日4:47,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时对应的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7日17时47分。由此可计算得知,西九区为17日0:47,因此西九区往东至东十二区为属于9月17日的范围,共跨21.5个时区,约占全球11/12,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答案】C
【详解】左图中的纬度由南向北递减,说明左图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流动过程中向左偏转,乙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甲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长期的泥沙沉积可能将岛屿与甲岸相连。右图中的纬度由南向北递增,说明右图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流动过程中向右偏转,丙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丁岸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长期的泥沙沉积可能将岛屿与丁岸相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1)冬至日
(2)23.5°S,90°W
(3)A>D>E
(4)E>D>A
(5) 3时 6小时
(6) 23日 2时
(7)66.5°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所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图,即南半球图南极圈内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
(2)从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其纬度为23°26S;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减小的为西经,所以图中90等为东经,则与之相对的为90° W,该经线为昼半球的分界线,为太阳直射经线,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90W 23°26S)或(23°26S 90W)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A B线由夜半球过度到昼半球,所以图中AB线为晨线,B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平分线,其地方时为0时。
(3)由于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图中A为赤道,D为南回归线,E为南极圈,所以三点的线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D>E。
(4)从(1)题可知,城市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所以ADE三点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E>D>A。
(5)依据图示,乙点位于60°N,在图中北纬60度的夜长为6个小时,根据日出时间计算公式:0:00+夜长/2长,得出当地日出在3:00。所以,乙点日出的当地时间为3:00
(6)依据图示,90°E读为0:00,向东至180°为12月22日,北京(120°E)的时间依据时区时差计算公式得出为2:00,日期为12月22日。
(7)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点为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90-两地之间纬度差,可以计算出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5°。
18.解析: 第(1)题,8月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则B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即地方时为0:00或24:00。第(2)题,C点为晨线和赤道交点,地方时6:00;此刻全球处于同一天,则180°为0:00或24:00。由此推知,B点所在经线为180°,C点经度为180°以东隔6个小时经度,即90°W;北京时间=24:00-(180-120)/15=20:00。第(3)题,极昼边缘线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图示78°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12°N;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中心向两侧递减。
答案: (1)略。
(2)C点为90°W;北京时间20时。
(3)太阳直射12°N;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降低。
19.(1)所属半球:南半球。月份:1月。
(2)纬度:21°S。移动方向:先向北移,(6月22日)后向南移。
(3)地理坐标:(0°,45°W)。位置关系:D点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或北京位于D点的东北方向)。
【详解】(1)根据材料该日过后地球公转速度开始变慢,说明该日地球位于近日点,日期为1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又该日69°至B点附近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该半球为南半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射点纬度与刚好出现极昼现象的纬度互余,该半球69°刚好出现极昼,故直射点为21°,该日为1月初,所以直射点为21°S。该日后半年内即从1月初到7月初,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纬度为0°,AB为本初子午线,∠a为45°,又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D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西侧45°,为45°W,故地理坐标为(0°,45°W)。北京地理坐标大致为(38°N,116°E),则D点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