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对比》教学设计(第1课时)
课程 科学 类型 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观察与对比》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作为第二单元的第6课,旨在在上一单元观察植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后进行对比。本课通过学生喜爱的恐龙观察活动入手,引出对比大小的方法,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到对比需要公平,以及根据不同标准进行的对比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此外,本课还教会学生用排序的方式描述对比结果,并学会从物体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与兴趣密切相关。当兴趣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比生活积累和判断能力,如比较身高体重等,但他们在对比多个物体时,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上,如颜色、形状等,对多个物体间对比结果的描述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引领帮扶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对比方法、确定对比标准、记录对比结果,并组织好研讨发言。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 理解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对比。 2. 认识到不同的观察和对比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 明白对比需要公平,并根据不同标准进行的对比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科学探究目标: 1.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对比物体。 2.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三)科学态度目标: 1.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对比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演示用恐龙模型;大拇指糖果、汇报图片若干;两根长短差异很小的吸管;手机电脑同步软件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高矮、胖瘦等不同);塑料水槽、粘贴标号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复习:前几课我们是怎样观察植物的?引导学生复习观察的方法(用眼、耳、口、鼻、手去看、听、闻、摸、尝)。 2.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在观察中进行对比(板书“对比”二字)。提问学生什么是“对比”,并总结对比的定义:对比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还记得我们前几课是怎么观察植物的吗?谁能来给我们复习一下观察的方法? 学生A:老师,我记得我们是用眼睛去看植物的颜色和形状,用耳朵去听它有没有声音,用鼻子去闻它的气味,用手去摸它的质感,有时候还会用嘴巴去尝一尝它的味道,但是要注意安全哦! 老师:非常好,学生A记得非常清楚!我们确实是通过这些感官来全面观察植物的。那么,今天我们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对比”。(板书“对比”二字) 老师: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知道什么是“对比”吗?有谁能来试着解释一下? 学生B:老师,我觉得对比就是比较两个或者多个东西之间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老师:说得很好,学生B抓住了对比的核心。对比,确实是指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比如,我们可以对比两种不同植物的叶子,看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不同;也可以对比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比如从种子到发芽,再到长大成熟的过程。 老师: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和共同之处。这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老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尝试一下用对比的方法来观察一些植物吧。大家可以先分组,每组选择两种或多种相似的植物进行观察,然后记录下它们的异同点。记得要运用我们之前学过的观察方法哦! 学生:(齐声)好的,老师!
(二)聚焦问题
1. 展示恐龙模型:出示恐龙模型,激发学生兴趣。 2. 认识恐龙:教师边出示图片边介绍恐龙名称,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书中出现的恐龙。 3. 提出问题: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数一数图中有几只恐龙?哪只大、哪只小?能不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 教师:(出示恐龙模型)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学生:恐龙! 教师:对,是恐龙!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恐龙的世界,探索这些远古巨兽的奥秘。首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恐龙模型,看看它的样子,想象一下它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教师:好,现在让我们通过图片来更深入地认识几种恐龙。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幻灯片,边展示图片边介绍恐龙名称。)这是霸王龙,是恐龙中的霸主;这是三角龙,它有三只强壮的角作为防御;这是剑龙,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同学们,你们能记住这些恐龙的名字吗? 学生:(齐声回答)能!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一页。这里有几幅关于恐龙的图片,我们要一起完成几个任务。首先,请大家数一数图中有几只恐龙? (学生翻开课本,开始认真数起来。) 学生A:老师,图中有五只恐龙! 教师:很好,A同学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接下来谁能告诉老师,哪只恐龙看起来最大,哪只最小呢? 学生B:那只霸王龙看起来最大,而那只小恐龙(指着图片一角)看起来最小。 教师:B同学说得完全正确!现在,我们能不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这些恐龙排排队呢?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来分享你们的答案。(学生讨论) 学生C:我们小组认为,从大到小应该是这样的:霸王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龙,最后是小恐龙。 教师:C同学的小组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排序。 教师:非常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多种恐龙,还学会了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探索比较
1. 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给它们排序。 2. 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将比较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3. 比较过程:学生进行观察对比,教师观察学生的对比过程,提醒学生注意对比的公平性,并将有代表性的对比结果记录到黑板上。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对比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 教师:接下来,是来一场有趣的探索,我们要比较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并且按照它们的大小来排序。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A:老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教师:好,那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任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只恐龙模型,我们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给它们排个序。你们明白了吗? 学生集体:明白了!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求四人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可以先自己观察,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你们的观察结果,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大家开始行动吧! (学生开始分组观察) 教师:同学们,记得在比较的时候要注意公平性哦,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去看,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比较。 教师:好,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比较结果。接下来,我们要在小组内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请大家思考一下,有几种可能的对比结果呢?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你们小组内能不能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呢? 学生B:老师,我们小组讨论了很久,发现从不同的角度看,恐龙的大小排序会有一点不同。但最后我们达成了一致,认为按照这个顺序来排序是最合理的。 教师:很好,能达成一致就是很大的进步。每个小组的排序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你们通过观察和讨论,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就是科学探索的魅力所在。现在,我们来看看黑板上这些有代表性的排序结果,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四)拓展延伸
1. 例举生活中的对比:课件展示比长短、比高矮、比胖瘦、比宽窄等生活中的对比例子。 2. 播放视频:播放俄罗斯套娃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物体大小判断方法的理解。 老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过一些有趣的对比现象呢?比如,当我们看到两个人站在一起时,可能会很自然地比较他们的身高。 学生A:是的,老师!我还经常和朋友们比较谁的鞋子更长或者谁更胖呢! 老师:哈哈,非常好,A同学!你提到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部分内容。课件上,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常见的对比例子,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吧。 (展示比长短、比高矮、比胖瘦、比宽窄图片) 老师:大家看,这里有一组图片,左边的是两支铅笔,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哪一支更长;右边的则是两个小朋友在排队,很明显可以看出谁更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对比现象。 学生B:老师,我还发现家里的杯子有的大有的小,这也是对比吧? 老师:没错,B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杯子的大小也是对比的一种。那么,除了这些,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哪些生活中的对比现象吗? (学生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老师:非常好,大家都很有想象力!接下来,我要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这段视频会带我们去了解一个有趣的对比现象——俄罗斯套娃。 (播放俄罗斯套娃的视频,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观看。) 老师:看完了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C:我觉得俄罗斯套娃好神奇啊,一个套着一个,越来越小。 老师:是的,C同学说得很对!俄罗斯套娃就是通过大小的对比来展现它们的特点的。从最大的那个套娃开始,每一个都比里面的小一些,这种层层递进的对比方式让我们对物体的大小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老师: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中的对比现象,还通过俄罗斯套娃的视频加深了对物体大小判断方法的理解。希望大家以后能更加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更多有趣的对比现象!
(五)总结
1.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对比恐龙的大小?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和结果。 2. 强调对比的公平性:强调对比需要公平,只有公平的对比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 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一起探索了恐龙的世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对比恐龙的大小呢?有哪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使用的比较方法和得到的结果? 学生A:老师,我们小组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首先,我们查阅了相关的科学文献和资料,找到了恐龙的骨骼化石尺寸,然后通过比例尺将这些尺寸放大,画出了恐龙的大致轮廓。接着,我们用这些轮廓图来直观对比不同恐龙的大小。其次,我们还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比如3D建模软件,根据恐龙的骨骼数据构建了它们的3D模型,然后在同一个虚拟环境中放置这些模型,以便更准确地对比它们的大小。 老师:非常好,A组同学的方法既科学又直观。他们不仅查阅了丰富的资料,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科技工具,值得大家学习。那么,其他同学或者小组有没有使用其他的方法呢? 学生B:老师,我们小组除了查阅资料和建模外,还尝试了一种更直观的方法。我们找了一些常见的物品,比如汽车、房子等,作为参照物,然后根据恐龙与这些参照物的相对大小关系,来推断恐龙的实际大小。虽然这种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它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恐龙的巨大。 老师:B组同学的想法也很有创意,他们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参照,让恐龙的大小变得更加可感可触。现在,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法来对比恐龙的大小,都需要保证对比的公平性。 老师:公平性是我们进行对比的基础。只有当我们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或相似的标准来测量和比较时,我们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比如,在使用3D建模软件时,我们要确保所有模型的缩放比例都是一致的;在利用参照物进行对比时,我们要选择大小、形状都相对稳定的参照物,并且要确保这些参照物与恐龙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对比结果才是可靠的、有说服力的。 学生C:老师,我明白了。就像我们在做数学题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步骤一样,在对比恐龙大小时,我们也需要遵循公平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老师:对,C同学说得很好。公平性不仅仅是一个原则,更是一种态度。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心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牢记这一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七、作业布置:按自己选定的标准继续对恐龙进行对比和排序,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