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新生素养检测
语文课程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温馨提示:
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试卷与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本试卷分“积累 运用”“阅读·理解”“表达 交流”3个部分,共18题,共6页;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一、积累·运用(30分)
班级开展“走近文学”主题学习,同学们积极参与。
(一)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14分)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quán( )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chōng( )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càn( )烂的智慧。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极为重要的途jìng( )。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2分)
凝聚(nín níng) 潜移默化(qián qiǎn)
(3)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病句,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4)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提高修养 增长知识 丰富情感
B.增长知识 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
C.丰富情感 增长知识 提高修养
D.提高修养 丰富情感 增长知识
(5)“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结合自己阅读过的名著,谈谈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4分)
(二)
温故而知新,让我们一起回顾小学时学习过的内容吧!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16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乐府诗集》,运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写出了男子年少从军年老归来的伤感。
B.“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范仲淹的《浣溪沙》,作者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不因年华流逝而自怨自艾的豁达胸襟。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古诗十九首》,借《白蛇传奇》中的传说表达了夫妇间的离情别意,也或者是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出自曹操的《观沧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博大的志向。
3.小华性情孤傲很难与同学合作,如果让你用一句诗来劝他,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2分)( )
A.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
B.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学似为山勤积累,理于观水悟循环。
4.语文课上开展“古诗中的四季”专题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并完成练习。(12分)
季节 诗句 作者及出处
春季 ①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杜甫《春夜喜雨》 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季 ③小荷才露尖尖角,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杨万里《小池》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秋季 ⑤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⑥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 白居易《暮江吟》
冬季 ⑦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_。 ⑧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江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文名句。(8分)
(2)下列诗句中与秋季不相关的选项是(2分)(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C.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D.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3)你最喜欢古诗里的哪个季节?请结合你积累的诗句说说理由。(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阅读(8分)
请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5~7题。
王冕求学
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尝窃入学舍,听诸生诵。已,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母曰:“儿痴若此,盍听其所为?”因去依僧寺,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读之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③若不见。安阳韩性④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⑤。
(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蹊:践踏。②策:通“册”。③恬:心神安适。④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⑤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5.下列加点字与“尝窃入学舍”一句中“尝”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出自《王戎识李》)
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出自《劝学》)
C.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出自《清平乐》)
D.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出自《出入太行路》)
6.与文中画横线句子意思一致的选项是(3分)( )
A.这孩子想读书都想得痴了,怎么能由着他呢?
B.这孩子想读书都想得痴了,为什么不能由着他呢?
C.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要由着他呢?
D.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7.结合文章说说你从王冕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3分)
(二)名著阅读(9分)
在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以“打虎英雄武松”为专题展开讨论并制作了思维导图,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8~10题。
【甲】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乙】以武松为事件中心的思维导图。
8.请点评甲文中的加点词语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2分)
9.补充完成思维导图的内容,你最喜欢武松身上的哪种品质,说出理由。(4分)
10.《水浒传》中还塑造了其他“打虎英雄”的形象,你还知道有谁?请简述人物与情节。(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语文实践课,围绕“健康生活”这一主题,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1~13题。
材料一: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可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发病风险,还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
(摘编自光明网2024年5月23日)
材料二:11~13岁学龄儿童能量需要水平
第一层 谷薯类食物 每天摄入谷类225~25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30~70g;每天摄入薯类25~50g。
第二层 蔬菜、水果类食物 每天蔬菜摄入量400~450g,水果200~300g。
第三层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每天摄入畜禽肉50g,水产品50g,蛋类40~50g。
第四层 奶类、大豆和坚果 每天应至少摄入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及奶制品。每周摄入大豆105g,其他豆制品摄入量需按蛋白质含量与大豆进行折算。每周摄入坚果50~70g。
第五层 烹调油和盐 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g,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g。
(摘自《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材料三:筛选清洗后的大豆,用水浸泡几个小时,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将浸泡后的大豆加水研磨成豆浆。将磨成的生豆浆煮成熟豆浆。用纱布或专用设备进行过滤,去除豆渣。也可以在磨浆后先进行过滤,再将生豆浆煮熟。先煮熟再过滤被称为熟浆工艺,先过滤再煮熟被称为生浆工艺。有研究人员曾以多个大豆品种为原料,分别采用生浆工艺和熟浆工艺制作豆腐,结果表明,熟浆工艺能更好地保留大豆中的营养成分,而且豆腐的出品率及品质特.性也比生浆工艺要好。将凝固剂缓慢加到煮好的豆浆中,边加边搅拌,豆浆会慢慢凝结成豆腐花。将豆腐花放入铺好纱布的豆腐模具中,把纱布裹好,上面放上重物或使用其他方式加压,压出里面的水,豆腐就压制成型了。
(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馆公众号2023年12月28日)
1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摄入。
B.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多样化饮食主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四类食物。
C.学龄儿童每天仅需摄入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及奶制品,每周摄入大豆或其他豆制品105g,每周摄入坚果50~70g即可。
D.实验表明,无论用哪个大豆品种作为原料,无论采用哪种工艺对豆腐的营养成分、出品率及其品质特性都没有影响。
12.班级同学想要自己搭配一下早餐,请根据材料给他两点建议。(2分)
13.班级同学对如何制作豆腐产生了兴趣,根据材料三,请你写出豆腐制作的操作步骤。(4分)
浸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模压重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14~17题。
我的奶奶
①奶奶房氏,1915年出生于临泽贫民家庭,14岁时母亲病逝,她带4岁幼弟投奔川青乡下当私塾先生的堂兄,给他家种菜,做家务事带小孩等,寄人篱下。21岁时经我姨奶奶介绍嫁给了我爷爷。
②爷爷是文人,擅长吟诗作对,据说县城都没有对手。但成分问题让他在那个年代几乎成了废人,被迫跟人到上海做生意。等着这个文弱书生的,除了亏空以致后来在饥寒交迫中患黄肿病活活饿死,还能有什么。
③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都落到了奶奶身上。每天睁开眼就有几张嗷嗷待哺的小嘴巴,还有担惊受怕的各种批斗。奶奶,这位心灵手巧的女性,表现了极其强悍的能力。每天早上三点起床,做完家务事,料理好孩子,还要钉完两只大鞋底换钱,真可谓千针万线!
④奶奶能干,能做整桌酒席,缝普通衣鞋。头脑还灵活,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她去集市上买来小鱼,斩成鱼丸,炸得酥脆,就在老屋的临街门口叫卖,居然生意很好,孩子们的嘴上也有了油水。
⑤奶奶手脚快,做事利落。每逢端午,她一大早就买来粽叶,浸泡在澡桶里,粽叶碧绿肥大,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奶奶拈起它们,裹了雪白的米、赤红的豆或老腊肉,用麻线裹成三角或四方形,玲珑可爱。粽子在炉子上的锅里咕嘟咕嘟之后,成为我们舌尖上散不去的记忆。
⑥后来父亲知青下放,考上大学后在外读书。妈妈需要下田劳作,奶奶就承担了带我的责任。她对我的偏心是显而易见的。我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奶奶要称赞。一夜不需要把尿,也要被津津乐道。家里两口锅,长得很像,有一次奶奶把锅盖盖错了,我扶着凳子蹒跚地过来,嘴里嗯嗯地说着,手指着锅。奶奶一看,乐开了怀。这件事一直被她夸耀着,认为孙子这么“有心孔”,将来会有出息了。
⑦等到我求学,工作在外,回家的次数少了。
⑧没有电话,每次得知我回家,奶奶都要坐在临街的老屋里,整天格外出神地打量来往的行人。交通不便,我到家常常很晚了,习惯早睡的奶奶也要一直等着我。当我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照例舒展开笑容:“家来了?”
⑨奶奶不识字,不会写信,更不会抒情。看见孙子在眼前,舒展开的眉眼,简单的言语包含着奶奶整个晚年的幸福呢。
⑩在孤寂的老屋里,在跌宕的一生的暮年,奶奶心头最重要的地方,实际上是我啊。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行者殷涛”《怀念奶奶》2024年4月5日)
14.依据提示回答问题。(5分)
奶奶,这位心灵手巧的女性,表现了极其强悍的能力。
(1)说说“强悍”一词在这句话中的含义。(2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奶奶的强悍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5.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②段内容对表现奶奶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3分)
16.结合全文说说第⑩段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17.食物不仅提供营养,也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对家人的情感。请你仿照例句,写出家庭生活中让你难忘的一种食物。(3分)
例句:粽子在炉子上的锅里咕嘟咕嘟之后,成为我们舌尖上散不去的记忆。
三、表达 交流(30分)
18.作文(30分)
请以“这可真是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进行写作;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③不少于400字。
七年级新生素养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30分)
(一)
1.(14分)(1)(4分)诠释 憧憬 灿烂 途径 (2)(2分)níng qián
(3)(2分)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4)(2分)B
(5)(4分)示例1:阅读《骑鹅旅行记》,跟随着尼尔斯在漫长艰险的旅途中,我能知晓当地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看到尼尔斯在旅途中,从一个缺乏同情心、不能善待动物的坏小孩变成一个懂事、听话、勇敢又有爱心的少年,我明白了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成长为人,成长中要克服自己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要富于同情心,更加尊重自然、尊重生命。
示例2:阅读《小英雄雨来》,雨来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和小伙伴们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他完成了多项重要任务,在敌人的诱惑和威逼下,不为所动,视死如归,保守秘密。它让我们深刻体验到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的不易与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不论在哪一个时代我们都需要这样的不屈不挠、勇敢、机智、正直的英雄。(结合名著内容2分,收获2分)
(二)(16分)
2.(2分)A
3.(2分)B
4.(12分)
(1)(8分)(1)润物细无声(2)满园春色关不住(3)早有蜻蜓立上头(4)明月别枝惊鹊(5)明月松间照(6)露似真珠月似弓(7)万径人踪灭(8)千树万树梨花开
(2)(2分)D
(3)(2分)示例:我最喜欢古诗词中的冬季,喜欢冬季中的梅花独树一帜的品格。如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梅花与白雪各有千秋的美只有在冬季才能有,因此我钟爱古诗词中的冬季。(答出诗句1分,能够结合诗句流畅地表述出情感的依托或缘由1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文言文阅读(8分)
5.(2分)C
6.(3分)D
7.(3分)勤奋好学,偷偷去学舍听别人读书;刻苦,在灯下读书,一读一整夜;专注,在寺院中无视周围环境的艰苦。(答到一点2分,答到两点3分)
(二)名著阅读(9分)
8.(2分)文章中的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武松打虎时的矫健的身姿,表现了武松高超的武艺和
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
9.(4分)事件:景阳岗打虎、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落草二龙山等(1分)性格:英勇无畏、急侠好义、敢做敢当、敢于反抗等。(1分)示例:我最喜欢武松急侠好义,敢作敢当的品质,充满了侠者风范。(2分)
10.(3分)示例1李逵: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享福,后因老母在沂岭被虎所害,李逵怒杀一窝四虎;示例2解珍、解宝兄弟:登州知府听闻城外山上有猛虎出没,便拘集全州猎户,责令三天内捉住老虎。两兄弟在山上苦守三天两夜,终于在最后一日的五更时分捕中老虎。(写出人物1分,概括出情节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11.(3分)B
12.(2分)①早餐可以喝牛奶或豆浆,蛋类鱼类肉类,搭配些蔬菜水果再加上一些坚果。
②豆浆和牛奶少放糖,蛋类鱼类肉类和蔬菜的烹调,少油少盐。(饮食多样化1分,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1分)
13.(4分)磨浆→煮浆→滤渣→加入凝固剂(点卤)(每点1分,③④两点可颠倒)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4.(5分)
(1)(2分)强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勇敢无畏、坚韧不拔。
(2)(3分)勤劳能吃苦,早上三点起床,一整天都在劳作;能干,会做各种活,一手操持家人的吃穿用度;心灵手巧(智慧),利用有限的条件改善家人的伙食。(答到一点得1分)
15.(3分)第②段交代了爷爷的生平遭遇,补充体现了奶奶这一生遭遇的坎坷;并为下文奶奶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所做的付出做铺垫。(答到1点得2分,答到2点得3分)
16.(3分)作者对奶奶少年漂泊他乡寄人篱下,中年丧夫独自养活家人的坎坷一生的疼惜之情;对奶奶倾尽全力守护家人,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的敬佩之情;对奶奶照顾我成长,给予我的偏爱和关怀的感激之情。(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17.(3分)示例1:红烧肉飘散出来的香气,编织成外婆的浓浓的牵挂。示例2:田野里挖出的每一根荠菜,都散发着记忆中春天的味道。(在食物中体现出家人之间的情感2分,表述流畅1分)
三、表达·交流(30分)
18.(3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