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任务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任务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10:1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 学习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
此单元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写小圣用计降服大圣,展现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小圣、大圣生动的形象。《皇帝的新装》则借神奇的布料展开想象,情节曲折离奇又发人深省,富于启示意义。《女娲造人》是根据古书中的相关记载演绎、扩充而成的一则神话故事,其中融入了作者丰富、大胆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充分展现了神话的魅力。《寓言四则》中的四则中外寓言,出于假托却入情入理,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丑恶,向往真善美。
三、单元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第五单元已经接触了长篇幅的课文,也巩固了默读、写旁批的阅读方法,但是阅读速度仍然较慢。此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要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时,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尽量增加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抓取关键词语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不指读,不回读,也不要在心里默读。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及写作实践,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视野。
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
设计说明
此单元课文有小说、童话、神话和寓言,这些文学作品都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引导我们用新的眼光去观看世界。《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课文所选的内容刻画了孙悟空和二郎神鲜明生动的形象,并显现出作者浪漫的想象力。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了解此章回的故事情节,感受情节的曲折跌宕。
2.通过角色扮演、品读感悟,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性格特征。
3.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分析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梳理此课的故事情节,感知大圣和小圣的形象。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角色扮演法 问答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二郎神斗孙悟空——你变我也变。这样妙趣横生的歇后语,在《西游记》里比比皆是。好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传奇人物让人大开眼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经典片段《小圣施威降大圣》,看看小圣是如何降服大圣的。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掣(chè)  捏(niē)  嚷(rǎng)  撇(piē)   嗛(xián)
淬(cuì) 撺(cuān) 拽(zhuài) 擎(qíng) 幌(huǎng)
趁(chèn)早 归降(xiáng) 太尉(wèi) 树梢(shāo) 钉(dìng)住
吆(yāo)喝 翎(líng)毛 踪(zōng)迹 猢狲(hú sūn) 青鹞(yào)
鹭鸶(lù sī) 老鹳(guàn) 鳜(guì)鱼 鲂(fáng)鱼 钳(qián)子
花鸨(bǎo) 蓼汀(liǎo tīng) 愕(è)然 提(dī)防 大鹚(cí)老
木木樗(chū)樗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形容踉跄欲跌倒的样子:躘踵
祭神求福所供的食物:保福
课文中指祭祀用的文章:文书
愿望,宿愿:良愿
3.文学常识。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晚年绝意仕进,专心著述。诗文清雅流丽。
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略有改动。原回目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西游记》,古代神话小说,一般认为是明代吴承恩所著。共二十卷,一百回。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成。成功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兼具人性、神性和动物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显示出作者超乎寻常的虚构和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4.故事背景。
《西游记》前五回内容概述: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此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课文的标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进一步追问:大圣的名号由何而来 小圣又是谁呢 3.提问:二郎神“小圣”的名号又是由何而来呢 4.小圣虽“小”,却能降伏大圣,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设置这个题目有何用意 1.课文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主要人物是小圣和大圣,小圣是二郎神,大圣是孙悟空。主要事件是孙悟空被二郎神用计降服。 2.孙悟空心中有着极高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应该与天齐肩。当他得知自己在天庭中只被封为弼马温这样的低级官职时,感到非常不满和羞辱。于是他就给自己封号“齐天”,意为与天地齐寿同春,后来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 小圣是二郎神杨戬。 3.镇守灌江口的杨戬,乃玉帝之妹和凡间人所生,他一半是人一半是神,道号为“清源妙道真君”,人称“小圣”。 4.孙悟空自封称号“齐天”,后被玉皇大帝封为“齐天大圣”。而玉皇大帝封杨戬为“清源妙道真君”,说明他的能力是得到大家的认可的,因此不能从“大圣”和“小圣”的名称上判定孙悟空的能力高于二郎神。作者借他们的称号,以戏谑的口吻来述说两位神仙之间的故事,“小”圣施展威力降伏了“大”圣,激发了人们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解读标题,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分析标题的特点。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默读课文,梳理课文的结构,体会情节的跌宕起伏。 1.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梳理课文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讲给同学听。 2.你怎样看待孙悟空没藏好尾巴而露馅的情节 3.孙悟空做出了那么多变化,为什么最后选择变作二郎神呢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把握情节内容。小组内交流,选出一名代表发言。小组间互相补充借鉴。 1.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大圣被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兄弟围困而败走。 第二部分(2、3):写二圣斗法。 第三部分(4、5):写二郎真君和大圣从二郎庙打斗到花果山,大圣再次被围困。 二郎神与孙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一直僵持。在整个过程中,孙悟空变化出麻雀儿、大鹚老、鱼儿、水蛇等, 二郎神则变化出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等与之对应。之后孙悟空变成土地庙儿,只是尾巴没有藏好,被二郎神识破,最后变成了二郎神的模样。 2.世间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大圣神通广大,看似无所不能,但是他过于自大、自负,导致他暴露了自己。这个情节是作者有意为之,意在告诫读者,一个人本领再高,也要谦虚,不能过于自大。这一情节从紧张的氛围中透露出诙谐,使读者觉得妙趣横生。 3.孙悟空选择变作二郎神,是出于好玩的本性,“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凸显出他孩童般的顽皮天真,他们之间的打斗也就有了“耍耍”的消遣;同时也有挑战权威的意味在其中,二郎神高高在上,而孙悟空有着孩童般的叛逆性,想让他出丑。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寻找关键语句,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五、过程性评价
针对学生的默读能力、梳理内容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解读了有趣的题目,讨论了有趣的情节,体会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课文的趣味性、天真感,对小圣和大圣也有了初步了解。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阅读《西游记》第一回—第五回。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基础通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小圣和大圣的变化,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有趣的人物形象和大圣、小圣的多种变化,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文章的趣味性。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我们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对于人物形象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具体句子,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总结】分析了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形象之后,我们会发现,杨戬越是庄重矜持、一本正经,孙悟空在读者心中就越是活泼顽皮、生动有趣。 2.组织同学们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分角色朗读。  【朗读指导】写孙悟空的片段朗读时节奏应该明快一些,凸显他的机敏灵巧;写二郎神的片段朗读时应该严肃一些,凸显他的矜持庄重。 1.示例: (1)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捏”“藏”“变”“钉”几个动词用得准确巧妙。“捏”“藏”二字准确地写出了孙悟空将金箍棒变成的绣花针放在耳朵里的姿态;“变”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儿稳稳地停在树梢上的姿态。 (2)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做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此处运用了动作描写,写二郎神识破孙悟空的变化,表现了二郎神的神通广大。 “撇”“卸”“变”写出了二郎神的神勇机智、变化高超。“抖”“飞”“扑”写出了饿鹰儿的凶猛,体现了二郎神的武艺高强。 (3)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做鱼虾之类。等我再变变拿他。” 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了二郎真君的镇定、机智。 (4)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 此处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三个“似”字写出了二郎神变作的鱼鹰儿的样子,表现了大圣观察细致、判断准确的特点。同时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大圣机智、反应迅速的特点。 (5)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躘踵。 大圣变作花鸨后,真君由于注重自己的身份地位,不屑于和他争较变化之术,觉得无论变作什么都有失身份,故现了原身后取过弹弓射打他。 (6)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 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从这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二郎神的本领高强,不管孙悟空变成什么,他都能识别出来。 【总结】小圣的形象:矜持庄重、本领高强、神通广大。 大圣的形象:敏捷机智、顽皮淘气、神通广大。 2.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和组内同学分角色朗读,试着读出人物的特点。   1.结合文本,引导学生感知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 2.以读促悟,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形象的趣味性。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末清初小说家、戏曲家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中说:“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语言幽默诙谐,十分有趣。 请你找出课文中描写生动有趣的语句,读一读,赏一赏。 示例: (1)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 此处的动词“滚”“伏”“变”表现了大圣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圣的奇特变化,写法极具匠心,语言风趣幽默。 (2)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做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 此处描写幽默诙谐,既展现了大圣戏谑众鬼叛的情形,也显示了一个机敏可爱的大圣形象。   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趣味性。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8分钟。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有趣的人物形象和小圣、大圣百般的变化,进一步感受了作者的想象力和课文的趣味性。我们见识到了大圣的敏捷机智、神通多变、顽皮淘气,小圣的稳重矜持、本领高强、神通广大;领悟了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品味到了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阅读《西游记》中同样富于变化的情节——《三打白骨精》,再次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阅读突破”“写作达标”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