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想象之翼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 学习快速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深入理解课文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学习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
此单元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学习思考与表达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理清行文思路”“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小圣施威降大圣》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通过写小圣用计降服大圣,展现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小圣、大圣生动的形象。《皇帝的新装》则借神奇的布料展开想象,情节曲折离奇又发人深省,富于启示意义。《女娲造人》是根据古书中的相关记载演绎、扩充而成的一则神话故事,其中融入了作者丰富、大胆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充分展现了神话的魅力。《寓言四则》中的四则中外寓言,出于假托却入情入理,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对今人也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丑恶,向往真善美。
三、单元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第五单元已经接触了长篇幅的课文,也巩固了默读、写旁批的阅读方法,但是阅读速度仍然较慢。此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要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时,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尽量增加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通过抓取关键词语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不指读,不回读,也不要在心里默读。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及写作实践,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视野。
2.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3.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23* 女 娲 造 人
设计说明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上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教授此课,应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神话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复述主要情节,体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
2.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感知人物形象。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培养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2.引导学生复述主要情节,体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
资源与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宝库里,神话有着神秘的色彩,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 (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 这些故事虽然都是神话,可我们听起来却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 (故事有趣、神奇,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及奔放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女娲(wā) 寂寞(mò) 蓬(péng)勃 澄(chéng)澈
掺和(chān huo) 模(mú)样 揉(róu)团 泥潭(tán)
绵延(yán) 莽(mǎng)莽榛(zhēn)榛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清澈透明:澄澈
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灵敏
延续不断:绵延
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莽莽榛榛
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后形容本领高超,办法多:神通广大
生命力旺盛:生气蓬勃
指迅速想出办法:灵机一动
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眉开眼笑
指疲乏到了极点:疲倦不堪
完全一样,没有一点儿不同:一般无二
3.文学常识。
袁珂(1916—2001),作家、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辨真伪,订正讹误,把中国的古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普及。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在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根据提示,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提示】女娲造人的缘由—女娲造人的过程—女娲让人类繁衍生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3.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与原文的不同之处。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1.默读全文,勾画出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神话故事。 复述:天地开辟以后,有一个女神叫女娲,她觉得世间很孤独,所以想添点儿东西让它多一些生机,于是她用黄泥创造了人。之后,女娲觉得用手揉泥造人太累了,就想到了挥藤造人,从而创造出了大量的人。最后她又让男女搭配,从而让人类自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2.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4):写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5—16):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17、18):写女娲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3. ①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原因;②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③增添了女娲想出人类繁衍的方法;④删减了等级阶级的划分。 1.在默读过程中,提升理解文本及概括情节的能力。 2.通过多文本对比阅读,体会作者改写文章的意图,感受课文蕴含的丰富的想象力。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同学们勾画出体现女娲神性的句子,并概括女娲的形象。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 我从“ ”一句中,读出了一个 的女娲。(圈点批注在相应的语句旁边) 2.细读课文,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我们“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 ”。 【点拨】女娲的神性体现在她一天能够变化七十次,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也都体现了神的威力。同时作者又赋予了她以人的心理和情感体验,从而使想象的内容既显得有神威,又符合人情事理。 【总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3.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的看法。 1.(1)我从“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一句中,读出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娲。这是作者的直接评价。 (2)我从“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一句中,读出了一个有神力的女娲,她竟然捏出了富有生命力的人类。 (3)我从第13段表明她和人类母亲一样勤劳忙碌,为了子女,披星戴月地工作的句子中,读出了一个勤劳的女娲。 2.我们“与其说女娲是一个神,不如说女娲是一个平凡的人”。 第2段写女娲“感到非常孤独”;第4段写她“假装生气”;第9段写她“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些都是人所具有的情绪感受。女娲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她工作多了会感觉到累,会像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此外,第4段中的“灵机一动”口吻也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表现出女娲仿佛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人,而并非一个神。 3.相关语句: ①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聪明美丽”说明女娲对自己创造的生物很满意;“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她成功创造人类的喜悦。 ②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这段话写出女娲造出的人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欢乐和满足,这也成为女娲继续造人的动力。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及求索。当人们用神话想象解释了疑惑后,处处洋溢着对人类诞生的喜悦。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体会作者大胆新奇的想象,感受女娲神性、人性兼具的形象特点。
五、学习任务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请同学们概括课文的主题。 2.女娲造人是古人创造的一个神话故事。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创造这个故事 今天学习它是否有意义 1.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2.《女娲造人》是一则神话,这一故事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人们还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解释,又想要探求自身的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单纯从解决人类起源这一角度来说,“女娲造人”是没有科学意义的。但是从了解神话、探究古人思想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仍有它独特的价值。“女娲造人”体现了远古人们对自身起源的好奇和探索,也使我们感受到先民的奇特想象和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广大世界中,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有无限创造的喜悦等待我们去感受。《女娲造人》这一故事中蕴含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都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 引导学生理解神话主题,并思索其现实意义。
六、过程性评价
针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还无法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些秘密,求得一种解释,所以只好借助于巧妙的想象来解决这些问题。课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正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于人类起源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和美丽的向往。同学们要学习古人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发挥想象,结合远古时代的特点,写一写女娲创造出女人和男人之后,他们的生活场景。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阅读突破”“写作达标”的习题。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