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导入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基本元素?6个,三个角,三条边2、如图,在Rt△ABC中,∠C=90°,
除了直角外,还有几个元素?cba5个,两个锐角∠A 、∠B 、
三条边a、b、c导入3、如图在Rt△ABC中a、b、c, ∠A 、
∠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1)三边间关系:(2)锐角间关系:(3)边角间关系:a2+b2=c2∠A +∠B=90°观察思考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两个元素(直角除外),它是否唯一确定?为什么至少要知道一条边?已知两个元素,怎样求出其他元素?新课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是什么?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1)三边间关系:(2)锐角间关系:(3)边角间关系:a2+b2=c2∠A +∠B=90°基本知识一、变式训练b=应用∠B=90°-( )a=( )×( )b=a×( )∠AtanBsinAcbtanA二、应用举例例1、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解:如图cba①∠A =90 - ∠B = 90 - 42°6= 47°54′ ②由cosB = 得 a = c·cosB = 287.4×0.7420≈213.3 ③由sinB = 得b= c·sinB = 287.4×0.6704≈192.7b还有其它求法吗?哪种求法更合适?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1) 有角先求角 无角先求边
(2) 有斜用弦, 无斜用切;
宁乘毋除, 取原避中。应用例2、在△ABC中,∠A=55°,b=20cm,c=30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解:如图,作AB边上的高CD在Rt△ACD中,CD=AC·sinA=b·sinA∴S △ABC= AB·CD= bc·sinA当∠A=55°,b=20cm,c=30cm时,∴S △ABC= bc·sinA= ×20×30×sin 55°=245.8(cm2)= ×20×30×0.81922、本题已知什么?待求什么?3、如何作高线,有几种方法?
是否每种方法都可行?△ABC的面积是否可以用a、c及夹角B或a、b及夹角C表示呢?结论:
S △ABC= bc·sinA
= ab·sinC
= ac·sinB
D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1、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两个已知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去求其它元素。2、三角形的另一种面积计算公式。3、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练习1、 △ABC中, ∠B=60°, a=3cm,c=4cm。
则S △ABC为多少?2、平行四边形两邻边为4、6,夹角为45°,则其面
积为多少?3、 △ABC中, ∠A=30°, AB=4,AC=2 +2 。
求这个三角形的其它元素。教学设计
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 解直角三角形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23章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本节课主要探究学习第一课时即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刻画了直角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关系,它的直接应用是解直角三角形,而解直角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又是高中阶段学习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也是整个三角学的基础.因此,本章内容也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生了本章第一节即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学习本节知识,对于九(2)班学生,虽然基础较好但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分析小结如小:
不能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不能正确区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在实际的计算中出现混淆现象。
由于过分依赖计算器,记错特殊角的三角比。
在解直角三角形时,错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通过审题建立数学模型,学生普遍感到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直角三角形五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会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是学生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与作用,体会到学数学知识的作用,并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从而体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后继学习的激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难点
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
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准备
班班通设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观察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师:回忆前面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还能记得吗?
(师提问,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接着一起探究学习有关边角的计算问题!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活动一:
导入 如图在Rt△ABC中a、b、c, ∠A 、 ∠B,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 ?
根据图形,请学生回答。导出观察思考,问:
(1)一个直角三角形,已知两个元素(直角除外),它是否唯一确定?
(2)为什么至少要知道一条边?
(3)已知两个元素,怎样求出其他元素?
活动二:
小结归纳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条件: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条边)。
依据:
师生集体总结,学生理解体会,师板书。
活动三:
变式训练(详见课件展示)
学生举手回答。师强调第四小题多种解法,调动学生思维,为下面解题做好铺垫。
例1在Rt△ABC中,∠C=90°,∠B=42°6′,c=287.4。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师生共同理解题意,师板书解题过程,最后强调多种解法,引导请学生回答。
思考:在多种解法中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导出:
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 (1) 有角先求角 , 无角先求边
(2) 有斜用弦, 无斜用切;
宁乘毋除, 取原避中。
(师板书,生理解记忆。)
活动四:
例2、在△ABC中,∠A=55°,b=20cm,c=30cm。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分析: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2、本题已知什么?待求什么?
3、如何作高线,有几种方法? 是否每种方法都可行?
(小组讨论,尝试解题。)
思考:△ABC的面积是否可以用a、c及夹角B或a、b及夹角C表示呢?
(随机选学生代表板书解题过程,师巡视指导。)
共同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
活动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1、利用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两个已知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去求其它元素。
2、三角形的另一种面积计算公式。
3、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活动六:
巩固训练课后作业(见PPT)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处理教材,敢于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开头我带领学生复习了与解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熟练运用。在解三角形时有时不止一种解法,我鼓励学生勇于发言,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