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例题1和2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例题1和2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2 14:5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加法运算率例题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加法运算率例题1.2。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对加法交换律的探索、发现过程,概括出加法交换律以及通过情景图来呈现信息,再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来探究加法结合律,让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特点,能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探究出来的规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实现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学生的思维逐渐由直观形象向深入分析转变,开始构建更为复杂和抽象的思考能力,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逐渐开始有了雏形。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思考,总结出规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应用它们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字母表示的意义。
教法学法 讲授法 交流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 动 一 回 顾旧 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办法,使得左边的星星和右边的一样多呢? 想一想,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画一画,请画出你的办法,有几种则画出几组。 列一列,这样操作的背后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预设一: 列式: 2+3=5 学生预设二: 列式:5-3=2 思考:仔细观察,这两种办法有什么不同点?那为什么这两种办法都可以使左边的星星和右边的星星一样的呢?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预设一:都是2、3、5这三个数,只是位置不同。 学生预设二:加法算式中的和变成了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是表面上的联系,仔细思考让两边星星从不等的关系走向相等,关键是哪个数呢? 师:这其实就是加和减的互逆式,也就是减法其实是加法的逆运算。 想一想,画一画,列一列,回答问题。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向守恒的方向思考,为本节课学习加法交换律做铺垫。
活 动 一 导入新知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森林里有一只狐狸,有一天它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大米,后面的袋子装着黄豆,狐狸走着走着觉得很累了,这时,小刺猬对它说,你把黄豆放前面,把大米放后面就不那么累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呢?小刺猬说的对吗? 学生预设 :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黄豆,它们只是变了位置,重量没有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知识后,这道题就知道答案啦。 听故事,回答问题。 以趣味小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加法交换律埋伏笔。
活 动 二 学习探究 交流新知 【学习探究一】 师:同学们们,今天森林王国要举行智力大比拼,比一比,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同学们,你们也一起跟着它们来计算,看看谁更快。 师:不一会,小松鼠就算好啦。 议一议: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1:12+25和25+12都是求12和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500和300也是,算出了500+300就算出了300+500的和。 学生3:加数相同的左边算式的结果就是等于右边算式的结果。 学生4: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我们把这些式子整理一下。 12+25=37 500+300=800 30+20=50 1200+650=1850 25+12=37 300+500=800 20+30=50 650+1200=1850 归纳发现这些算式可以分成这四组。并且发现了这四组算式都有一个 特点:每组算式的结果都相同,加数虽然相同,但位置交换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12+25=25+12 500+300=300+500 30+20=20+30 1200+650=650+1200 也就是,在加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a+b=b+a 小牛试刀: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1、451+129=129+ . 2、36+a= +36. 4、569+159= +569. + = + . 【学习探究二】 算一算: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师:观察图片,你能从图片中得到什么信息? 得到:三年级有89人,二年级有86人,一年级有114人。 师:那么,我们要求的是什么呢? 学:三个年纪一共有多少人? 师:请你们列出式子并解答。 教师请学生来回答。 学生1:(89+86)+114 =175+114 =289(人) 答:3个年纪总共有289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1:我先算三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再求三个年纪一共有多少人。 师:好的,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学生2:89+(86+114) =89+200 =289(人) 答:3个年纪总共有289人。 师:为什么要这样算呢? 学生2:因为(86+114)可以凑成整百数,计算简便。 师:请你们算一算:(153+315)+85 153+(315+85),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预设1:这两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一样。 学生预设2:左边是前面两个数先加,再加后面一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 师:那么这两个式子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 学生预设:我计算得出这两个式子的结果相等,这两个式子可以用等号连接。 (153+315)+85 153+(315+85) =468+85 =153+400 =553 =553 师:那么,如果让你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三个数,你可以试着写出来吗? 学生预设1:(m+n)+z=m+(n+z) 学生预设2:(a+b)+c=a+(b+c)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那么(a+b)+c=a+(b+c) 跟着小动物们一起计算,看看谁比谁快。 学生先小组讨论探究为什么小松鼠算得这么快,然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验证是否和自己猜想的一样,进一步总结出规律。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大家一起总结出结论。 由小动物的计算比赛情景导入,设定情景:小松鼠算得快,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迫切想知道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的心理需求。 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通过合作学习法去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特点,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进一步培养的抽象概括能力,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探究出来的规律。 通过情景图来呈现信息,再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来探究加法结合律,为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为运用加法结合律灵活解决生活问题做铺垫。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以及总结概括能力。
活 动 三 练习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练】 计算。 228+(72+189) 427+569+373 80+389+120 456+(92+44) 43+78+122+257 65+204+335+96 286+54+46+14 167+289+33 工程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358米,第二天修了253米,余下的一段长492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猫头鹰老师给森林小学的学生们出了一道题:1+2+3+4+5+6+7+8+9+10。你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这道题吗? 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情况,进一步巩固新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知识,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活 动 四 总结 【总结归纳】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即:(a+b)+c=a+(b+c) 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起来。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知识点。
活 动 五 学习评价 能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否独立高效完成练习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