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中考题分类---15、透镜及其应用选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年中考题分类---15、透镜及其应用选择(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3 14:46: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年中考题分类---透镜及其应用选择答案
1、(2023年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墙上呈现人的影子
C.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D. 放大镜把字放大
2、 如图,是一张思考乐大厦的照片,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照相机程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在太阳下的大楼是光源
3、(2023年内蒙古赤峰)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4、(2023年甘肃兰州)有古文献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下列实例涉及的光学知识与文中所述原理相同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潜望镜观察外部环境 D. 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5、(2023年内蒙古包头)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
A. 正立放大的像 B. 正立缩小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倒立缩小的像
6、(2023年黑龙江龙东)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 照相时景物成像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 投影仪中的投影片要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蚂蚁越靠近放大镜成的像越小
7、(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 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
C.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
8、 (2023年湖北荆州)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
B. 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实像
C.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
D. 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小
9、(2023年广西)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
B. 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C. 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
D.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10、(2023年广西)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凸面镜
11、(2023年湖北咸宁)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 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12、(2023年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13、(2023年湖北宜昌)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14、(2023年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
B. 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
C. 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
D. 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
15、(2023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 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 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16、(2023年湖南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 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17、(2023年山东烟台)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 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 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
18、(2023年山东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 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 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 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19、(2023年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交,将蜡烛调至20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 像的位置在60cm~70cm刻度之间
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20、(2023年山东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②③④正确
21、(2023年江苏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 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 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 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22、(2023年江西)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像是正立的 B. 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 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 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23、(2023年江苏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 照机机 B. 潜望镜 C. 幻灯机 D. 放大镜
24、(2023年浙江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
的是
25、(2023年贵州)人们将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换成了电子摄像头(如图甲所示),摄像头将车辆周围的路况成像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如图乙所示),司机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下列关于这种新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 B. 摄像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
C. 显示屏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 D. 摄像头成的是缩小的虚像
26、(2023年云南)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 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 乙图中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 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27、(2023四川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28、(2023浙江舟山)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反光镜
29、(2023年湖南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实像 B. 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的虚像 D. 正立的实像
30、(2023湖南常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 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
31、 (2023年山东潍坊)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实像 B. 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 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D. 要减小硅片上的像,需将掩膜向下移动
32、(2021湖北荆州)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 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 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33.(2021湖北十堰)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34、(2021湖北十堰)小明在笔记中整理了有关光现象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晴天,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35、(2021湖南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36、(2021广西贺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37、(2021黑龙江龙东)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如图所示,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______像(选填“虚”、“实”),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在原有图示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
38、(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介绍符合实际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39、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 一定是倒立的 B. 一定是正立的
C. 一定是放大的 D. 一定是缩小的
40、(2021河南)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 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 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41、(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42、(2021天津).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 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43、(2021四川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44、(2021山东东营)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45、(2021广西北部湾)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拍照时(  )
A.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 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
C. 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D. 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
46、(2021广西北部湾)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47、(2021山东枣庄)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48、(2021浙江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49、(2021湖南邵阳)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50、、(2021山东潍坊)某同学利用光具座、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物距u、像距v得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当 时,成倒立、等大的像
B. 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C. 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D.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51、(2021新疆)小王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52、(2021山东淄博)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下列关于该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
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53、(2021山东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54、(2021衡阳)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 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B.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55、(2021浙江宁波)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56、(2021山东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57、(2021昆明)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 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8、(2021江西)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59、(2021年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 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60. (2021四川乐山)下列图示光现象中,正确的是
61、(2021四川攀枝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62、(2020武汉)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63、(2020江苏苏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64、(2020陕西)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65、(2020云南昆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凹透镜 B.凸透镜总是成实像
C.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6、(2024福建)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67、(2020江苏镇江)当蜡烛 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 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68、.(2020湖北咸宁)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 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69、(2020湖北黄冈).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 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 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 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70、(2020江苏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 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 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 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 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71、(2020天门 仙桃 潜江 江汉油田).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 缩小 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72、(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73、.(2020湖北孝感).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74、 (2020湖北鄂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75、(2020山东枣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76、(2020福建)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
A.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77、(2020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78.(2020广元)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9、(2020山东临沂)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80、(2020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81、(2020衡阳).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82、(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83、(四川雅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84、(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5、(2020四川成都B卷)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图17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86、(2020安徽)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一丙一甲一丁
C.乙一丁→甲一丙
D.丙→甲→乙→丁
87、(2020四川甘孜)如图2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88、(2020湖南常德)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89、(2020年浙江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
90、(2020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倒立、放大 B. 正立 、放大
C. 倒立、缩小 D. 正立、缩小
91、(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内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92、(2020黔西南州)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93、(2020黔南州)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94、(2022上海) 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 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的虚像 C. 放大的实像 D. 缩小的实像
95、(2022山东聊城) 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0°
B. 乙: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C. 丙:点燃蜡烛前,需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D. 丁: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光路图
96、(2022湖北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97、(2022山东枣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98、(2022哪些回族自治区) 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的原理与图中的光学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日晷 B. 对着镜子画脸谱
C. 放大镜聚光 D. 水球成像
99、(2022四川广安)关于人们用手机扫场所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镜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 场所码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C. 手机是利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
D. 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100、(2022·上海市)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101、(2022北京) 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102、(2022黑龙江龙东)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下图中能反映出近视成因及矫正方案的是(  )
A. B.
C. D.
103、(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接触了许多的光学器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刚用照相机拍摄小明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B. 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C.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等于一倍焦距
109、(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
A. 显微镜 B. 照相机
C. 老花镜 D. “拐弯镜”
110、(2022广西贺州)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两空均填编号)。
111、(2022广西白色)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成像 B. 水中的倒影
C. 水面“断筷” D. 手影的形成
112、(2022湖南常德)如图是记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用照相机拍摄的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镜子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C. 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 镜子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113、(2022湖北十堰) 如图是某校园监控摄像头,从安保室电脑上可以看到此摄像头拍摄的学生出入校园的画面,摄像镜头所成的像与下列设备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A. 汽车观后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放大镜
114、(2022河北)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C. 当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D. 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眼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
115、(2022湖南郴州)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116、(2022湖南长沙) 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117、(2022山西) 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 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 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 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118、(2022河南)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 f=5cm h=10cm B. f=10cm h=12cm
C. f=5cm h=12cm D. f=10cm h=6cm
119、(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 2022年5月10日,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如图所示是对接过程中核心舱上摄像机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心舱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 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都是沿直线传播
C. 地球通过核心舱上摄像机的镜头成虚像
D. 天舟四号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120、(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
A. 河面的冰 B. 地上的霜 C. 山上的雪 D. 山间的雾
121、(2022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22、(2022湖北宜昌)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123、(2020四川乐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124、(2022天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B.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C. 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D. 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125、(2022新疆)新疆天池的风景在晓宁同学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126、(2022四川内江)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为焦距)
B. 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 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127、(2022四川德阳)关于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光的折射现象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是光的反射现象
D.戴近视眼镜是为了矫正视力,这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128、(2022四川达州)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129、(2022湖南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30、(2022浙江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131、(2022四川成都)如图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之眼”,它见证了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跨越式发展,立于此,“城市绿心”跳动的脉搏清晰可感。周末,游人如织,小张拿出手机留影纪念,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为了探究成像原因,小张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游人看见“城市之眼”是因为它是光源
B. 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 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
D. 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132、(2022浙江绍兴)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33、(2022四川自贡)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34、(2022四川泸州)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期与它相同(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电影放映机
D.放大镜
135、(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佩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白光是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的
136、(2022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137、(2022安徽中考)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138、 (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139、(2024年山东)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 矫正近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C. 矫正远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D. 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实像
140、(2024年吉林长春)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看到的像是( )
A. 放大的 B. 等大的 C. 倒立的 D. 正立的
141、(2024年江苏无锡)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
B. 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C. 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D. 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
142、 (2024广西)如图所示的眼镜片是(  )
A. 凸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143、(2024年山东滨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 “潭清疑水浅”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应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D. 近视眼需要配戴由凸透镜片制成眼镜进行矫正
144、(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物理科技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操作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2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与照相机成像的性质相同
C.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该像的性质与投影仪成像的性质相同
D. 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45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烛焰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145、(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关于光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B. 近视眼可以戴度数合适的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
C. 医院里经常使用红外线消毒病房和手术室
D. 牙科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146、(2024年天津)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序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1 20 倒立、等大、实像
2 30 15
3 15 倒立、放大、实像 30
A. 第1次实验的像距为20cm B. 第2次实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第3次实验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 若物距是12cm,物体通过透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47、(2024年河南)在“爱眼日”宣传活动中,小明用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眼睛的成像,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用此模拟正常眼睛的成像。接下来下列操作可模拟近视眼的是( )
A. 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右侧
B. 向水透镜注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C. 从水透镜抽水,烛焰像成在光屏右侧
D. 从水透镜抽水,烛焰的像成在光屏左侧
148、 (2024年河北)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桥与它的倒影相映成趣。以下的像与“倒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放大镜成像 C. 照相机成像 D. 平面镜成像
149、(2024年云南)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D. 投影仪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制成的
150、(2024年四川遂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在《月下独酌》中的佳句,对于李白月下独酌这一场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明月”是光源
B. 月光下李白的“孤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 酒杯中的“明月”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明月”在李白的视网膜上成虚像
151、 (2024年成都)“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的诗句描绘了成都草堂门前浣花溪秀丽的景色(意境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能从各个方向看见黄鹂,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B. 看到溪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
C. 阳光下的溪水波光,是水面对光的反射现象
D. 目送白鹭高飞远去的过程中,眼睛的晶状体变厚
152、(2024年上海)光具座上有凸透镜、光屏及发光源各一个。当光屏和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此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物理王把光屏沿着光具座移动5cm后,再次移动光源的位置使成清晰的像。对于该像的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一定成放大的像 B. 可能成缩小的像
C. 成像可能比原来小 D. 成像一定比原来小
153、 (2024年山西)如图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眼球与正常眼球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近视眼镜
B.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佩戴远视眼镜
C.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近视眼镜
D. 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佩戴远视眼镜
154、(2024山东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则(  )
A. 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0.0cm
B. 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D. 将蜡烛移至45.0cm刻度线上,光屏上仍能承接到像
155、(2024江苏苏州)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 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 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 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156、(2024江苏扬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清晰,此成像规律的应用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摄像机 D. 投影仪
15题
37题
47题
71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年中考题分类---透镜及其应用选择答案
2024年中考题分类---透镜及其应用选择题
1、(2023年北京)如图所示的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墙上呈现人的影子
C. 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
D. 放大镜把字放大
答案:A
解析: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墙上呈现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如图,是一张思考乐大厦的照片,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照相机程倒立放大的虚像
C. 水中的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D. 在太阳下的大楼是光源
答案:C
解析: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错误;
B.使用照相机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正确;
D.光源能自己发光,大楼反射太阳光,大楼自己不会发光,所以大楼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3、(2023年内蒙古赤峰)如图所示,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窗外远处的风景,看到的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解析:窗外远处的风景相当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年甘肃兰州)有古文献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下列实例涉及的光学知识与文中所述原理相同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 潜望镜观察外部环境 D. 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答案:C
解析:“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A.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潜望镜观察外部环境,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利用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3年内蒙古包头)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  )
A. 正立放大的像 B. 正立缩小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B
解析:AB.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故C不符合题意;
D.当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于照相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3年黑龙江龙东)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 照相时景物成像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 投影仪中的投影片要放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蚂蚁越靠近放大镜成的像越小
答案:BC
解析:A.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提前会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投影仪是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蚂蚁靠近放大镜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小,所成的像也变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7、(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所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 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
C.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D.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像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0cm,由凸透镜焦距可知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及幻灯机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向左移动光屏可得到烛焰所成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42cm刻度线处
u=8cm烛焰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
u=20cm=2f
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8、 (2023年湖北荆州)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
B. 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实像
C.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
D. 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小
答案:B
解析: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
BC、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不同,故B正确、C错误;
D、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9、(2023年广西)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
B. 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C. 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
D.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答案:CD
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A错误;
B.由图可知此时物距u=15cm,像距v=29cm,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
所以此时水透镜的焦距
所以B错误;
C.可以向水透镜内注水和排水,通过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去改变其焦距,故C正确;
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沿直线传播,所以蜡烛燃烧变短后,则像向光屏上方移动,故D正确。
故选CD。
10、(2023年广西)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平面镜 D. 凸面镜
答案:A
解析: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前后距离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矫正,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3年湖北咸宁)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 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 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答案:C
解析: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站在透镜二倍焦距之间以外时,在摄像机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该摄像头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C.顾客刷脸时,距摄像头50cm,物距
由此可知,该摄像头的焦距,因此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该摄像头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都是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C。
12、(2023年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答案:A
解析: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成像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而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于视网膜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后成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预防近视,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3年湖北宜昌)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 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答案:C
解析:AB.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在视网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特点,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对光线会聚能力太强导致的,因此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里注水,故D错误。
故选C。
14、(2023年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 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
B. 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
C. 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
D. 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
答案:B
解析: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3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
B. 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
D. 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
答案:BD
解析: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故A错误;
B.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像应成在二倍焦距以外,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透镜的其它部位能使光线透过,光屏上烛焰的像扔完整,由于透过的光线减少,像比以前变暗,故C错误;
D.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要减小像距,即光屏向左移动,所以光屏若不移动,就不再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BD。
16、(2023年湖南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 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C. 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
D. 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
答案:B
解析:A.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即蜡烛在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透镜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即图中的E区域,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远,所成的实像越小,图中蜡烛位于该透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实像会逐渐变小,故B正确;
C.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两倍焦距以外,即如果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则在图中的F区域的光屏上能找到像,故C错误;
D.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即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是用光屏承接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B。
17、(2023年山东烟台)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 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 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
答案:
解析:
A、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这说明人眼的近视程度越小,配戴眼镜的度数越低,故B正确、CD错误。
故选:。
正常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本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8、(2023年山东临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 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 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 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像距为
即,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则
由上述式子可知,焦距范围为
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
C.仅将凸透镜左移,此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仅将凸透镜左移能再次成像,故C错误;
D.近视眼成像是光提前会聚,在视网膜前方会聚成像,仅将光屏右移,此时像距减小,相当于光提前会聚,故D正确。
故选D。
19、(2023年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图中未画出光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交,将蜡烛调至20cm刻度处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C. 像的位置在60cm~70cm刻度之间
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ACD
解析:A.由图可知,移动光屏可承接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物距为20.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l0.0cm,故A正确;
BCD.将蜡烛调至20cm刻度处时,物距u=50cm-20cm=30cm,u>2f,光屏上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
f<v<2f
所以像的位置在60cm~70cm刻度之间,应用为照相机。
故B错误,CD正确。
故选ACD。
20、(2023年山东泰安)小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②第1次实验的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④当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②③正确 C. 只有①②正确 D. 只有②③④正确
答案:B
解析:①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时,物与像为2f位置,由表格中数据得

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第1次实验中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规律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②符合题意;
③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像距越来远大,成在光屏上像越来越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当
时,在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2023年江苏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 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C. 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 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A
解析:AB.圆柱形水杯相当于凸透镜,图2中,铅笔紧贴杯子后面部分的内壁,此时杯子前面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当铅笔前移时,位于焦点以内的铅笔物距不断减小,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变小,故A正确,B错误;
CD.图3中,铅笔向后移,凸透镜焦距不变,在焦点以内,铅笔的虚像随着物距的增大而变大,移动到焦点以外,随着物距的增大,铅笔所成的实像逐渐变小,即像先变大后变小,故CD错误。
故选A。
22、(2023年江西)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像是正立的 B. 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C. 投影仪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D. 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
答案:D
解析:ABC.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能够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故ABC错误。
D.光屏是呈现蜡烛所成的像,不会影响成像的特点,撤去光屏,烛焰的像仍然在原处,故D正确。
故选D。
23、(2023年江苏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 照机机 B. 潜望镜 C. 幻灯机 D. 放大镜
答案:C
解析: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图中的物距小于像距且凸透镜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是幻灯机的原理;所以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幻灯机;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24、(2023年浙江绍兴)小敏透过水杯看见《科学作业本》上的“科”字呈如图所示的放大效果。下列选项中与其成像规律相同
的是
答案:D
25、(2023年贵州)人们将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换成了电子摄像头(如图甲所示),摄像头将车辆周围的路况成像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如图乙所示),司机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下列关于这种新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 B. 摄像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
C. 显示屏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 D. 摄像头成的是缩小的虚像
答案:A
解析:ABD.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成像,故A正确,BD错误;
C.显示屏为司机提供车辆周围信息,要朝向司机能看见的方向,故C错误。
故选A。
26、(2023年云南)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 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 乙图中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 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答案:B
解析: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A错误;
B.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
C.移动蜡烛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远离凸透镜,若此时的物距还是大于二倍焦距,成的像还是缩小的,故C错误;
D.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先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27、(2023四川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答案:A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由题可知,此时的物距是2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2023浙江舟山)将平行光射向某一个光学元件,光路如图所示。该元件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反光镜
答案:B
29、(2023年湖南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  )
A. 缩小的实像 B. 放大的虚像
C. 倒立的虚像 D. 正立的实像
答案:A
解析: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位焦距;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仍大于二焦距,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2023湖南常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B.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 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
答案:D
解析: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
B.望远镜中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B错误;
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
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
故选D。
31、 (2023年山东潍坊)2023年2月哈工大宣布突破EUV光刻机关键技术,光刻技术是利用缩图透镜将绘制在掩膜上的电路图通过光源投射到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从而制造出集成电路的方法,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若图示中掩膜上的电路图恰好在硅片上成清晰缩小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掩膜上的电路图在硅片上成实像 B. 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 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D. 要减小硅片上的像,需将掩膜向下移动
答案:AB
解析:A.由图和题意可知,该缩图透镜为凸透镜,且要制造出含有众多元件的集成电路,所以可知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C.结合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可知,掩膜位于缩图透镜二倍焦距之外,硅片到缩图透镜的距离(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故B正确,C错误;
D.由图可知,该透镜将光会聚,所以这是一个凸透镜成像的过程,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原理,缩图透镜相同,实现制程变小的突破,要将掩膜向上方移动,故D错误。
故选AB。
32、(2021湖北荆州)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 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 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C
解析:B.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说明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
20cm>2f
f<10cm
故B不符合题意;
A.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
10cm故A不符合题意;
CD.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33.(2021湖北十堰)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为35.0cm﹣5.0cm=30.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故选:B。
34、(2021湖北十堰)小明在笔记中整理了有关光现象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晴天,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B
解析:A、晴天,树荫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说法正确; B、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的,B说法错误; C、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说法正确;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的现象,D说法正确;
35、(2021湖南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
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
答案:A
解析:AB、蜡烛距离凸透镜3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5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的位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即2f>15cm>f,30cm>2f;所以15cm>f>7.5cm,故A正确,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
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将物距和像距互换,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36、(2021广西贺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10cm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D.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答案: B
27、(2021黑龙江龙东)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如图所示,他先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刻度线处,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______像(选填“虚”、“实”),是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在原有图示中,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置一近视镜片,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
答案: ①. 缩小 ②. 实 ③. 照相机 ④. 80 ⑤. 右 ⑥.
38、(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介绍符合实际的是( )
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答案:BCD
39、如图所示,把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6cm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
A. 一定是倒立的 B. 一定是正立的
C. 一定是放大的 D. 一定是缩小的
答案:C
解析:该透镜焦距12cm,两倍焦距为24cm。蜡烛距焦点6cm,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18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有可能离透镜12cm-6cm=6cm,此时位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0、(2021河南)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 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 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B
解析:A.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与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是不同的透镜,故A错误;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故B正确;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错误。
41、(2021青海).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30cm处沿主光轴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
答案:B
42、(2021天津).在硏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点燃的蜡烛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光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 D. 光屏一定位于70~90cm刻度之间
答案: A,C
解析:AB.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u=50.0cm-20.0cm=30.0cm
因为物距u>2f,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B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C.因为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10cm<v<20cm
所以,光屏一定位于60~70cm刻度之间,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3、(2021四川眉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到10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45cm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35cm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10cm刻线处移向40cm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答案:D
解析:
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5cm,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像特点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
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
44、(2021山东东营)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答案:C
解析: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20cm 时,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5cm时,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光屏上得不到像,故B错误;
C、当u=15cm时,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故C正确;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C。
45、(2021广西北部湾)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拍照时(  )
A.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B. 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
C. 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D. 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
答案:C
46、(2021广西北部湾)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A. 远视眼,凸透镜 B. 远视眼,凹透镜
C. 近视眼,凸透镜 D. 近视眼,凹透镜
答案:D
47、(2021山东枣庄)关于放大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凸透镜
B. 放大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承接
C.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正立的虚像
D. 用放大镜可以得到物体倒立的实像
答案:B
48、(2021浙江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A
49、(2021湖南邵阳)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50、、(2021山东潍坊)某同学利用光具座、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物距u、像距v得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当 时,成倒立、等大的像
B. 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C. 当 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D. 当 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答案:BD
51、(2021新疆)小王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B
52、(2021山东淄博)红外半球摄像头通过捕捉红外线增强夜晚监控效果。下列关于该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是红色的光
C.被监控的物体在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摄像头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答案:C
解析:ACD、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其应用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AD错误,C正确,
B、摄像头捕捉到的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在红光以外,不是红色的光,故B错误;
53、(2021山东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①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③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向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B
解析:①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u=30.0cm,像距为v=20.0cm,则30.0cm>2f、f<20.0cm<2f,解得:10.0cm<f<15.0cm,焦距可能为14cm,故①正确;②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②错误;③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左移动,根据凸透镜光的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像距,像距等于物距时,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故③正确;④将蜡烛移动到45cm的刻度线处,物距u=5cm,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故选:B。
54、(2021衡阳)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 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
B.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C.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答案:D
解析:AD.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1m>2f f<0.5m故A错误,D正确。
B.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故B错误;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55、(2021浙江宁波)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答案:A
56、(2021山东泰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 )
图中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4cm
②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把蜡烛适当左移,透镜保持不动,向左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④把蜡烛移至45cm处,透镜保持不动,右适当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①③正确
C. 只有②④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答案:B
57、(2021昆明)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 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58、(2021江西)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答案:A
解析: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是实像。当物体距凸透镜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即可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此时,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所以,此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小于30cm的,10cm、20cm都是有可能的。若其焦距为1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小于二倍焦距且大于一倍焦距,即光屏位置在标尺的70~80cm刻度线之间;若其焦距为20cm,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即像与透镜的距离大于40cm。但透镜到光具座右端的距离只有40cm,此时像成在光具座右端以外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59、(2021年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 )
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 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答案:D
60. (2021四川乐山)下列图示光现象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A选项错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选项错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C正确。
61、(2021四川攀枝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  )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答案:D
62、(2020武汉)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答案:A
63、(2020江苏苏州)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答案:D
64、(2020陕西)小明用电视机在家里收看“空中课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电视机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C.看电视时,小明佩戴的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小明看到电视屏幕上老师讲课的画面是因为光的反射
答案:B
65、(2020云南昆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凹透镜 B.凸透镜总是成实像
C.凸透镜只能成倒立的像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D
66、(2024福建)我国某新型战斗机配有光电搜索跟踪系统,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系统中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内置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成像原理与人眼相似,人眼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这说明光电搜索跟踪系统和照相机的原理相似,从空中拍摄地面物体时,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以外,物体在光电传感器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用来测焦距,故B不符合题意;
C.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7、(2020江苏镇江)当蜡烛 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A. 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 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 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 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答案:B
68、.(2020湖北咸宁)关于常见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焦距越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明显
B. 校园内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为矫正近视眼,要用适当的凸透镜片做成眼镜
D.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答案:A
69、(2020湖北黄冈).在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看清讲台上温度计的示数,老师用手机对着温度计摄像(如图),并通过调节好的投影仪,将温度计示数投影到大屏幕上,但发现大屏幕上的温度计示数比较暗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手电筒照亮温度计示数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B. 用手电筒照亮大屏幕可使大屏幕上的示数明亮
C. 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缩小的实像
D. 温度计的示数在大屏幕上成放大的虚像
答案:A
70、(2020江苏南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 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 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 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 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答案:C
71、(2020天门 仙桃 潜江 江汉油田).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配备了新型全自动摄像测温告警系统。如图,晨晨同学正在通过学校测温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头离晨晨同学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以内
B. 显示屏上晨晨的头像说明,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 缩小 实像的原理工作的
C. 显示屏上晨晨的体温值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测出的
D. 当晨晨的体温为36.5℃时,告警系统会报警
答案:C
72、(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答案:A。
73、.(2020湖北孝感).下列有关光现象对应的解释与应用正确的是(  )
A.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湖中有趣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变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 远视眼的矫正,可在眼睛前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
答案:A
74、 (2020湖北鄂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信焦距
B. 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 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 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75、(2020山东枣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76、(2020福建)小明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他的视网膜前。那么(  )
A.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B. 他可能患上近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C.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凸透镜矫正 D. 他可能患上远视眼,需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B
77、(2020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答案:A
78.(2020广元)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B. 当人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变得越来越大
C. 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屏幕能吸收各种色光
D. 阳光下,树木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A
79、(2020山东临沂)当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光屏上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仅将凸透镜移至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D.仅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模糊成像类似远视眼
答案::C。
80、(2020天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则(  )
A. 光屏上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C.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答案:BC
81、(2020衡阳).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光屏向右移
B. 要使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只将蜡烛向右移
C.若只移动光屏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D.若只移动蜡烛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像将变大
答案:B、D。
82、(2020泰州).如图是学校测温棚里的红外线测温仪,它既能测温,也能摄像,其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正常工作时所成像的性质是(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B
83、(四川雅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C. 乙图中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D. 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答案:D
84、(2020泰安)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18cm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像。他判断凸透镜焦距可能是①6cm、②9cm、③12cm、④16cm,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85、(2020四川成都B卷)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图17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人都能看见机器人,是由于阳光在它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用户进行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阳光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C
86、(2020安徽)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一丙一甲一丁
C.乙一丁→甲一丙
D.丙→甲→乙→丁
答案:C
87、(2020四川甘孜)如图2所示,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D.甲为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答案:A
88、(2020湖南常德)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89、(2020年浙江台州)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人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是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
答案:A
90、(2020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放大 B. 、放大
C. 、缩小 D. 、缩小
答案:A
91、(2020杭州)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对应右图,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内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
答案:A
92、(2020黔西南州)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
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B
93、(2020黔南州)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的人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B.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
C.用投影仪投放出来的电影画面属于虚像
D.丢弃的矿泉水瓶容易引起火灾,是因为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会聚阳光
答案::D
94、(2022上海) 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 放大的虚像 B. 正立的虚像 C. 放大的实像 D. 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25cm>2f
可得
f<12.5cm
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
u=30cm>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95、(2022山东聊城) 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等于0°
B. 乙: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C. 丙:点燃蜡烛前,需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D. 丁:是远视眼矫正后的成像光路图
答案AB
解析
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是0°,故A正确;
B.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蜡烛远离玻璃板时,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大小不变,故B正确;
C.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时,需要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故C错误;
D.图中利用凹透镜对眼睛进行矫正,属于近视眼的矫正,远视眼是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故D错误。
故选AB。
96、(2022湖北荆州)“双减”之后,荆州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某学校开办了“厨艺”兴趣班,学生煮菜后提起锅盖,发现水从锅盖上流下,锅盖上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固后汽化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液化
答案:D
解析:
学生在煮菜过程中,对水进行加热,液态的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发生的是汽化现象,然后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锅盖,会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发生了液化现象,所以是先汽化后液化。
故选D。
97、(2022山东枣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能成等大清晰的像。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C.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D. 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会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
A.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等大像时,由图可知
u=20cm=2f
解得f=10cm,故A错误;
B.把蜡烛移至刻度尺10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40cm,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把蜡烛移至刻度尺32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18cm,等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这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错误;
D.把蜡烛移至刻度尺45cm处,凸透镜不动,此时物距为5cm,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虚像,不能在光屏上不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98、(2022哪些回族自治区) 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的原理与图中的光学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日晷 B. 对着镜子画脸谱
C. 放大镜聚光 D. 水球成像
答案:B
解析:
“楼台倒影”的原理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A.日晷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聚光利用的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球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9、(2022四川广安)关于人们用手机扫场所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手机镜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B. 场所码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C. 手机是利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
D. 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C
解析:
A.手机镜头是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正确;
B.场所码通过手机镜头成像,手机相当于照相机,场所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手机是利用发射与接收电磁波与外界传递信息的,故C正确;
D.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用于矫正远视眼,即老花眼,故D错误。
故选C。
100、(2022·上海市)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答案:A
解析: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因此透镜的焦距为 f=10cm
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物距应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f,即u<10cm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1、(2022北京) 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 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像是正立的,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该凸透镜焦距为10cm,所以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2、(2022黑龙江龙东)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下图中能反映出近视成因及矫正方案的是(  )
A. B.
C. D.
答案:AC
解析:
AB.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而看不清远处物体,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近视眼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03、(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我们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接触了许多的光学器件,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刚用照相机拍摄小明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B. 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C.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等于一倍焦距
答案:ABC
解析:
A.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用照相机拍照时,小明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A正确;
B.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原因是成像时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矫正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成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故B正确;
C.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用放大镜看物体时,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故D错误。
故选ABC。
109、(2022海南)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 )
A. 显微镜 B. 照相机
C. 老花镜 D. “拐弯镜”
答案:D
解析:
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老花镜即凸透镜,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 .“拐弯镜”即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可扩大视野范围,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0、(2022广西贺州)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两空均填编号)。
答案: ②③ ①④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②③。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凹透镜的有①④。
111、(2022广西白色)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成像 B. 水中的倒影
C. 水面“断筷” D. 手影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为光的反射,用放大镜把文字放大的成像原理为光的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湖面相当于镜子,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水面筷子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2022湖南常德)如图是记者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用照相机拍摄的医护人员照镜子整理护目镜的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镜子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
C. 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像变小
D. 镜子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答案:D
解析:
AD.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D正确;
B.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所以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当医护人员远离平面镜时,医护人员的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故选D。
113、(2022湖北十堰) 如图是某校园监控摄像头,从安保室电脑上可以看到此摄像头拍摄的学生出入校园的画面,摄像镜头所成的像与下列设备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A. 汽车观后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放大镜
答案:B
解析:
A.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而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主要利用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可以起到扩大视野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摄像头成像特点相同,故B符合题意;
C.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摄像头成像特点不相同,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摄像头成像特点不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4、(2022河北)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C. 当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D. 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眼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
答案:BC
解析:
A.由第3次实验数据可知,u=v=2f=20cm时,成等大的像,所以焦距为10cm,故A错误;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物距都大于1倍焦距,成实像,且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故B正确;
C.当u=45cm时,大于20cm,即大于2f,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故C正确;
D.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放上眼镜片后,像距变大,说明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BC。
115、(2022湖南郴州)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正立、放大的虚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用放大镜读报时,放大镜与报纸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6、(2022湖南长沙) 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 “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C
解析:A.“水晶饼”相当于凸透镜,发生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太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故B错误;
CD.“水晶饼”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把一束太阳光的能量会聚到焦点上,从而点燃了焦点处的艾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7、(2022山西) 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若想在半透明膜上成实验楼更大清晰的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相机向前移,纸筒向前伸 B. 相机向后移,纸筒向后缩
C. 相机不移动,纸筒向后缩 D. 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
答案:A
解析:A.相机向前移,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大,像也变大,所以纸筒向前伸来增大像距,则可在半透明膜上成更大的清晰的像,故A正确;
B.相机向后移,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将变小,故B错误;
C.相机不移动,物距不变,所像距也不会变,所以纸筒向后缩不能得到更大清晰的像,故C错误;
D.相机和纸筒的位置均不变,像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18、(2022河南)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 f=5cm h=10cm B. f=10cm h=12cm
C. f=5cm h=12cm D. f=10cm h=6cm
答案:D
解析:ABCD.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标本,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必须小于焦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9、(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 2022年5月10日,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如图所示是对接过程中核心舱上摄像机拍摄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心舱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 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都是沿直线传播
C. 地球通过核心舱上摄像机的镜头成虚像
D. 天舟四号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小
答案:A
解析:A.生活中的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仪器的镜头都是凸透镜,故A正确;
B.光通过摄像机镜头后会发生折射现象;故B错误;
C.地球与核心舱的距离很远,远远的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所以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故C错误;
D.根据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向边大的规律可知,天舟四号靠近核心舱时,它在核心舱摄像机上成的像逐渐变大,故D错误。
故选D。
120、(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下列自然现象由液化形成的是(  )
A. 河面的冰 B. 地上的霜 C. 山上的雪 D. 山间的雾
答案:D
解析:A.河面的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地上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山上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山间的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1、(2022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图结合题意可知,灯内部较小的投影片在地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投影片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其实像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之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2022湖北宜昌)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
A. 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 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 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答案:D
解析:
A.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不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是灯丝升华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是因为水汽化吸热制冷的原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3、(2020四川乐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至a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实像
B.将蜡烛移至b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缩小、倒立的实像
C.将蜡烛移至c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倒立的实像
D.将蜡烛移至d处时,移动光屏,可看见放大、正立的虚像
答案:C
124、(2022天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B.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C. 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D. 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答案:BC
解析:
AB.由图中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故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A错误,B正确;
CD.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像,则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需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25、(2022新疆)新疆天池的风景在晓宁同学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答案:B
解析:当眼睛成像时,物距远大于像距,故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6、(2022四川内江)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为焦距)
B. 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
D. 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D
解析:
A.如图物距大于像距,则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故A错误;
B.物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B错误;
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不一定改变,因为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变,故C错误;
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光屏比较粗糙,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127、(2022四川德阳)关于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光的折射现象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是光的反射现象
D.戴近视眼镜是为了矫正视力,这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A、盛有水的碗,看上去碗底变浅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正确;
B、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故B错误;
C、一端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被折断了,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近视眼镜矫正视力,属于凹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错误。
128、(2022四川达州)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云缝中射出道道霞光,它让我们的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的世界拥有了无穷奥妙。下列对光的世界的探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通过注入气泡的水球,我们看到太空授课的王亚平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其中正立的是虚像,倒立的是实像
B.乙图,央视春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临水起舞画面中,舞者在舞台上的“倒影”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C.丙图,光源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此时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光源的像不完整
D.丁图,小薇按照图示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只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答案:A。
解析:A、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实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凹透镜,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故A正确;
B、因为光滑的舞台相当于平面镜,所以看到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即光的反射形成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小虫落在透镜上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即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故C错误;
D、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应用于远视眼镜,故D错误。
129、(2022湖南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B
解析:
A.如图,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前,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是近视眼的成因图,故A正确;
B.如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变得发散后再进入眼睛,折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这是近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B正确;
C.如图,来自近处的光先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后,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是远视眼的成因图,故C错误;
D.如图,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近处的光线变得会聚后再进入眼睛,折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是远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D错误。
故选AB。
130、(2022浙江台州).“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31、(2022四川成都)如图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城市之眼”,它见证了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跨越式发展,立于此,“城市绿心”跳动的脉搏清晰可感。周末,游人如织,小张拿出手机留影纪念,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为了探究成像原因,小张用手指挡住摄像头,发现不能看到“城市之眼”的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游人看见“城市之眼”是因为它是光源
B. 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 两次通过屏幕看到的像成像原理不同
D. 摄像头的镜头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
解析:
A、“城市之眼”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光照在游人的伞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B错误;
、在黑屏状态下通过屏幕看到了身后游人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在拍照时通过屏幕看到了“城市之眼”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两次成像的原来是不同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和摄像头;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光源的定义、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2、(2022浙江绍兴)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答案:D
133、(2022四川自贡)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即③
所示矫正原理图;
②图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即④
所示矫正原理图。
①③组合是远视眼及矫正原理图,②④组合是近视眼及矫正原理图,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4、(2022四川泸州)如图所示,为小赵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一种成像情况,下列哪种光学器件成像原期与它相同(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电影放映机
D.放大镜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情况可知,蜡烛在凸透镜中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凸透镜成像情况,由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可知,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综上分析,故选:B。
135、(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佩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白光是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A
解析:A.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正确;
B.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B错误;
C.镜面发散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此实验说明了白光是多种色光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36、(2022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137、(2022安徽中考) 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 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 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太阳光是平行光,且平行于主光轴,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f=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此时物距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可以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8、 (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15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等大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时,太阳的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的位置是凸透镜的焦点的位置,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15cm处,物距是15cm,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139、(2024年山东)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B. 矫正近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C. 矫正远视眼需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 D. 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实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近视眼是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高,导致平行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晶状体变厚,焦距较短,所以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A错误;
B.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利用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使通过晶状体的光线会聚范围变大,只要配戴合适度数的凹透镜就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B正确;
C. 远视眼是眼轴过短或角膜曲率过低,导致平行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在视网膜上。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晶状体变薄,焦距较长,所以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远视眼的方法是利用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点,只要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就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故C错误;
D.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像规律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成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140、(2024年吉林长春)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看到的像是( )
A. 放大的 B. 等大的 C. 倒立的 D. 正立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且大于了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会聚成实像的光线继续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的眼睛,眼睛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1、(2024年江苏无锡)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向左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缩小的像
B. 只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C. 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放大的像
D. 只移动凸透镜至适当位置,光屏上能呈现烛焰等大的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物距为
45.0cm-35.0cm=10.0cm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距等于焦距,光屏不能成像,只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不能成像,故AB错误;
C.只向右移动蜡烛至适当位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