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中考题分类---14、透镜及其应用实验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年中考题分类---14、透镜及其应用实验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3 14:48: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年中考题分类---透镜及其应用实验答案
1、(2023年北京)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表1(f =5cm)
物距u/cm 像高h/cm
11 5
17 2.5
40 0.9
表2(f =8cm)
物距u/cm 像高h/cm
24 3
36 1.7
40 1.5
表3(f =10cm)
物距u/cm 像高h/cm
25 4
28 3.3
40 2
(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①. 变小 ②. 变大 ③. 小于
解析:(1)[1]表1中,凸透镜焦距不变f =5cm,物距11cm、17cm、40cm不断增大,像高5cm、2.5cm、0.9cm逐渐减小;同理表2中、表3中也可看出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变小;
[2]观察三个表中的最后一项,凸透镜焦距变大5cm、8cm、10cm,物距不变都是40cm,像高变大0.9cm、1.5cm、2cm。
(2)[3]同一个物体,两个凸透镜所成像的高度相等,离物体近的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强,焦距短,所以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小于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2、(2023年黑龙江龙东)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时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一个近视眼镜,若想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答案: ①. 5 ②. 远离
解析:[1]凸透镜成像时,当
物体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乙可知
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是f=5cm。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往后会聚,像的位置会远离凸透镜,所以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会再次接到清晰的像。
3、(2023年吉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答案: ①. 10.0 ②. 缩小 ③. 照相机
解析:(1)[1]图中采用平行光聚焦法测量凸透镜焦距,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就焦距,由图甲知道,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20.0cm-1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2][3]由图知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即
u=50cm-20cm=30cm>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 (2023年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___;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答案: ①. 物距 ②. 需要 ③. 光屏中央 ④. 照相机
解析:(1)[1]观察远近不同的物体,小强看到了不同特点的像,说明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与物距有关。
(2)[2][3]实验时需要调整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确定烛焰的中心,需点燃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3)[4]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5、(2023年甘肃金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平行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
(3)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
(4)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应使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再调节光屏位置。
答案: ①. 12.5(12.3~12.7均可) ②. 同一高度 ③. 缩小 ④. 照相机 ⑤. 大
解析:(1)[1]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会聚光线,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由图知,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凸透镜的焦点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12.5cm-0.00cm=12.5cm,则凸透镜的焦距是12.5cm,因为最后一位小数是估读的,所以范围在12.3~12.7cm均可。
(2)[2]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
(3)[3][4]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物距大于像距,所以像的性质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4)[5]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应使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变大,再调节光屏位置。
6、(2023年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题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题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___________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题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___________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答案: ①. 实像 ②. 上 ③. 10 ④. C ⑤. ①、②
解析:(1)[1]如图甲所示,物距小于像距,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2]一段时间后,蜡烛越烧越短,此时烛焰的像在光屏上方呈现,为了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可以将蜡烛上移,使得烛焰,透镜的光心和光屏中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3)[3]由甲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此时物距为15.0cm,在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像距为30.0cm,像距在两倍焦距之外,根据表格可知,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4)[4]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5]若要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则需要控制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故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①、②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7、(2023年江苏无锡)小红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发现一面有螺纹,一面是光滑的,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小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用如图乙所示的三棱镜组合可以描述该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在图乙中画出平行光入射两个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大致方向_________;
(3)为探究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红将“F”光源、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当“F”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像
3 15 30 倒立、放大的像
(4)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________。(选填“ ”、“ ”或“ ”)
答案: ①. 凸 ②. ③. 10 ④. 左 ⑤. 10cm解析:(1)[1]由图甲可知,“实验”二字被放大了,透镜起放大作用,是放大镜,说明该透镜是凸透镜。
(2)[2]从折射点作法线,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3)[3]由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中物距和像距相等,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
u=v=2f=20cm
凸透镜焦距
f=10cm
[4]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距是15cm,像距是30cm,图丙中,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30cm,如果“F”光源在25cm刻度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但是“F”光源在23cm刻度处,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才能成清晰的像,所以光屏应适当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5]A点为光源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点的像点A′点,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所以A′点到透镜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
10cm[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F”光源在平面镜成的像形状是“ ”,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形状是“ ”。
8、(2023年湖北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cm;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 ①. 10.0 ②. 放大镜 ③. 左
解析:(1)[1]如图所示,此时物距为
u=50.0cm-30.0cm=20.0cm
像距为
v=70.0cm-50.ocm=20.0cm
物距等于像距,则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
u=v=2f=20.0cm
焦距f=10.0cm。
(2)[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cm刻度线处,物距为
u1=50.0cm-42.0cm=8.0cm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靠近凸透镜,应该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9、(2023年湖北武汉)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__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______;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答案: ③ 下 小 大于
解析:(1)[1]如图所示,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②④排除;又因为发光物体在透镜主光轴上方,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像的位置在主光轴下方,故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③的区域。
[2] [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所以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小。
(2)[4]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我们在凸透镜右边看到的那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是由光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形成的,像在物的后方,故像到透镜的距离大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10、(2023年广东广州)如图,凸透镜的光心在0cm处,物体MN上M发出的光线b经过光心,M发出的光线c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①画出b经过光心后的光线;___________
②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MN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_____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
答案: ①. ②. 10 缩小 倒立
解析: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画出光线b经光心后的光线,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光线a经凸透镜折射平行于主光轴,光线a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光心O到这一点的距离为焦距,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由图知,物距u=25cm,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物体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缩小的倒立的。
11、(2023年山东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成“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答案: (1)同一高度 (2)缩小 照相机 (3)仍能 可逆的 (4)近视眼
解析:(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根据图示可知,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即是应用该原理。
(3)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4)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12、(2023年江苏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①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_________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
(3)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光屏中央 (2) 15 60 正立、放大、虚像 (3)变小
解析:(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央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①观察表格中数据,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也为30cm,可知,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处,因此该凸透镜额焦距
f=15cm
②观察表格数据,当物距为60cm时,像距为20cm,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为60cm。
③当物距为10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5]图中成倒立的像,说明此时成实像。当王亚平稍向后远离水球,则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变小。
13、(2023湖南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答案: (1) 10.0 (2)同一水平高度上 (3) 缩小 照相机 (4)可逆 (5) 近视眼
解析:(1)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定义可知,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即
f=30.0cm-20.0cm=10.0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时,此时的物距为
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4)[5]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互换后物距应是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屏上像是清晰的,由此可知,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6]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方,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14、(2023安徽) 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答案: ② C
解析:(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物体左右相反。所以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由于光的反射,看到的像是图乙;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由于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小明在光屏上看不到像,如图丙;在B点放置凸透镜,此时
u=v=2f
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左右相反,小亮观察到的像如图丁,故②符合题意,①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物距u>2f,光源位置不变,需将凸透镜向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15、(2023四川重庆A卷)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高度如图所示时,适当调节__________的高度后便可开始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答案; 蜡烛 照相机 远离
解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要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同一高度,由图可知,蜡烛偏高,则要适当将蜡烛向下调节。
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即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16、(2023年四川重庆B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宇先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移动蜡烛、凸透镜及光屏位置到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答案: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解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要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50.0cm-20.0cm=30.0cm
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应用此原理制成的。
17、(2023浙江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宁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如图所示,烛
焰在凸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答案是: ▲ 。
(2)小宁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此像,是因为光从 ▲ (填“烛焰”或“此像”)发出,
通过凸透镜后进入人眼。
答案:(1)虚像 (2)烛焰
18、(2023四川凉山)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烛焰、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位于图甲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丁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在原位置替换凸透镜A,要使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3)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示)凸透镜。
答案: 缩小 靠近 靠近
19、(2023年辽宁营口)小飞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飞按下图安装好器材,点燃蜡烛,调整___________、凸透镜(f=10cm)、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上图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缩小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5cm处,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又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42cm处,小飞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 烛焰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将一个眼镜片放在上图中蜡烛和凸透镜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保持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是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4)完成实验后,小飞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白色硬纸板ENF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平面镜,法线ON垂直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EO射到O点,反射光线沿 OF射出,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将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初步得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平面内。
答案: ①. 烛焰 ②. 倒立 ③. 右 ④. 变小 ⑤. 凹透镜 ⑥. 远离 ⑦. 同一
解析:(1)[1]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30.0cm,像距为15.0cm,则凸透镜焦距f=10cm,所以物体在两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
[3]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5cm处,那么物距为15.0cm。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此时像距为30.0cm,光屏上会再次成清晰的像,所以光屏应该向右边移动至光具座80cm处。
[4]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42cm处,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的特点是物近像近像变小,所以当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时,虚像逐渐变小。
(3)[5]将一个眼镜片放在上图中蜡烛和凸透镜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蜡烛,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说明放入眼镜片后像变远了,通过向左移动蜡烛,使得像变近重新在光屏上呈现。故该镜片为凹透镜。
(4)[6]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入射角,所以反射光线也将远离法线。
[7]把纸板NOF向后折,入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和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不相同,这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初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20、(2022贵州贵阳)近视程度不同的同学需要佩戴焦距不同的眼镜。为了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F”字样的光源代替可视物体,光屏模拟视网膜。选用如图乙所示的2号凸透镜模拟晶状体,打开“F”光源,调节各个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视物模型便组装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号透镜替代2号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2)用如图丙所示的水透镜模拟近视眼矫正视力。应将水透镜置于光具座上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缓慢调节水透镜中的水量,当水透镜形成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透镜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得到改善;
(3)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体,为了改善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实验时需要用注射器___________(选填“抽取”或“注入”)适量水;
(4)根据上述实验,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应选择焦距更大还是更小的透镜来矫正呢?___________,请结合透镜对光的作用来分析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
答案: (1)3 (2)B 凹 (3) 抽取 (4) 更小 见解析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图乙所示的2号凸透镜模拟晶状体,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近视眼的晶状体比正常人眼睛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故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选择图乙中的3号透镜替代2号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2)矫正近视眼使用凹透镜,将凹透镜放置于物与凸透镜之间,使成的像正好处于视网膜处,即应将水透镜置于光具座上的B点。当使用的凹透镜焦距合适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得到改善。
(3)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体,物成的像在视网膜之前,且距离视网膜更远,使用凹透镜改善视网膜情况时,应使用对光线发散能力更强的凹透镜,即可用注射器抽取适量水。
(4)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其晶状体焦距更小,对光的会聚能力更强,故需用对光发散能力更强、焦距更小的凹透镜矫正。
21、(2022辽宁锦州)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惭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人眼在图中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小明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1) 10.0 (2) 放大 投影仪 (3) B (4) 远视
解析:
(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50.0cm-40.0cm=10.0cm
(2)由乙图可知,物距u=15.0cm,由于f(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此时物距
u=7.0cm<10.0cm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所以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所放的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而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制成的,所以该眼镜是远视眼镜。
22、(2022辽宁营口)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
(2)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_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 (1) 较暗 (2) 缩小 照相机 变小 (3) 正立 (4) 右 近视
解析:
(1)实验应在较暗环境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光路更加清晰,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由甲图可知,物距为30cm大于二倍焦距(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烛焰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可知,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变小。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此时物距为7cm,小于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
(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此时物距等于六倍的焦距,相当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变远,所以应将蜡烛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像会提前会聚,所以要使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而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制成的,所以应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近视镜片。
23、(2022湖北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运用了该成像规律。
(3)实验后发现,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多个小组测出的像距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小王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已经承接到清晰放大的像,这时他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另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 ①. 15.0 ②. 照相机 ③. 见详解 ④. 不能
解析:
(1)凸透镜的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由图甲刻度尺上可以看到焦距为15.0cm。
(2)从图乙中可以看到,物距大,像距小,且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是照相机的成像规律。
(3)各组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不同;没有把像调到最清晰就记录了光屏的位置;刻度尺读数有误差(答案合理即可)
(4)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说明是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再不能找到合适的物距和像距,再次满足投影仪的成像规律,所以不能再在光屏上接到另一个放大的像。
24、(2022辽宁本溪铁岭辽阳) 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______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__cm;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______(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______(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答案: (1)上 (2)10,0 (3)15 照相机 (4) 放大 (5)B
解析:
(1)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说明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应将蜡烛向上调节。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0cm
所以f=10.0cm。
(3) 凸透镜A固定不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物距大于20cm,所以将蜡烛移动到1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u′=40.0cm-15.0cm=25.0cm>2f=20cm
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像距为
v′=25cm>2f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眼睛的结构中,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形状就会发生变化,相当于凸透镜的焦距发生变化,看远处物体时,会聚能力要减弱,所以应选用与凸透镜A焦距不同的凸透镜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25、(2022·宁波)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 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答案:
解析: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找到杯子AB的位置和大小;
②在凸透镜成像时,射向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式不发生改变,据此画出AB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A'B'。
①通过C点作镜面的垂线,然后根据“物像等距”的规律在镜面右侧这条直线上找到对应的发光的A的位置;
②同理,找到D点对应的发光点B的位置;
③将A、B连接,这就是镜面前的杯子;
④将A与晶状体的中心连接并延长,与视网膜的交点就是像点A';同理,找到B点在视网膜上的像点B';
⑤将像点A'B'连接即可,如下图所示:
26、(2022·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
答案:(1)底面BC
(2)会聚
(3)光的色散或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解析:(1)根据图1、图2、图3,分析红光通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规律;
(2)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答;
(3)根据三棱镜的特点分析解答。
(1)根据图1、图2、图3可知,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底面BC方向偏折。
(2)根据图4可知,凸透镜相当于两个相同的三棱镜将底部重合在一起,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线向下偏折,下面的光线向上偏折,其实就是所有的光线都向主轴偏折,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3)①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②凹透镜相当于两个相同的三棱镜顶角重合在一起,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可知,上面的光线向上偏折,下面的光线向下偏折,其实就是使光线远离主轴,即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那么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为:光的色散或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7、(2022内蒙古包头)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
(1)进入影院,小明发现银幕表面较为粗糙,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反射。
(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同时,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_______(填答案序号)的位置。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 (1)漫 (2)倒立 B (3) 大
解析:
(1)银幕表面较为粗糙,镜头折射出来的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使坐在各个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荧幕。
(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是电影胶片通过凸透镜在荧幕上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倒立的。
荧幕上的影像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大于物距,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说明胶片成像太大,即像距太大,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应使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缩小相距;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一些,即物远像近像变小。
28、(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实验步骤:
①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________,并记下f;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③移动蜡烛,分别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1倍焦距以内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像距的大小;
④整理数据和器材;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 (1)焦距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清晰 (2)80cm (3) 右 (4) 变大
解析:
(1)①f是焦距,故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焦距,焦距是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焦距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②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利用入射光线经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故此时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③将蜡烛慢慢从远处靠近,移动光屏,直至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为止,这样可以确定像距的大小,便于观察像的特点。
(2)如图所示,当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光屏在80cm刻度线处,光屏上承接到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故成像在光屏后,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
(4)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变大。
29、(2022齐齐哈尔)小聪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心中存在困感的问题: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答案: (1) 10.0 (2)光屏中央 (3) 例立 缩小 (4) 投影仪 (5)近视眼
解析:
(1)[1]由图甲可知,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50.0cm=10.0cm
(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物距
u=50.0cm-20.0 cm=30.0cm>2f
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此时的物距为
u′=50.0cm-35.0cm=15.0cm
因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即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30、(2022四川眉山)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标,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标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利用LED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其好处是______。
答案: (1)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 10 (3)投影仪 (4) 近视 (5)有利于健康(或环保或安全或LED灯亮度强等其它答案合理均视为正确)
解析:
(1)实验时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方便实验。
(2)由甲图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此时
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3)由乙图可知,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4)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使成像变远,对光有发散作用,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
(5)利用LED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可以避免蜡烛燃烧产生有害气体危害健康,污染环境。LED灯作为光源也有亮度强,成像清晰稳定的优点。
31、(2022湖北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1)实验前,小刚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____(选填“强”或“弱”);
(2)小刚将(1)中测过焦距的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通过步骤(2)的调整,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蜡烛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 (1) 强 (2)靠近 (3)远离
解析:(1)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距越小,说明焦点距离光心越近,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越强。
(2)[2]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当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时,物距为
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u>2f,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u>2f,则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光屏应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光具座的60cm到70cm之间,光屏应靠近凸透镜。
(3)[3] 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成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32、(2022湖北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______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婚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__(填“0”“1”“2”或“3”)。
答案: (1)放大 投影仪 (2) 左 (3) 0
解析:(1)如图,物距为12.0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0cm刻度线处,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光屏需要向左移动。
(3)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0cm和85.0cm刻度线处,则像距为
像距小于焦距,而此题若点燃的蜡烛从15.0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0cm刻度线处,物距始终大于两倍焦距,若光屏能承接到像,则说明成的是实像,当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才能够承接到像,而此时像距为15.0cm,小于一倍的焦距,故无法承接到像,故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0。
33、(2022湖南邵阳)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10cm)看窗外的物体时.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1)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①. 照相机 ②. 放大 ③. 虚
解析:(1)凸透镜焦距为10.0cm,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3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2)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15.0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成倒立、放大、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0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5.0cm,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虚线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所以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
34、(2022陕西)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焦距 像的高度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①分析__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答案: (1) 光屏 (2)光屏中央 (3)“F”光源 (4). 1、2、3 大(或长) (5) 薄 向前伸
解析:
(1)在人眼结构中,外界事物透过晶状体最终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凸透镜成像规律中的光屏,故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最终能够在光屏的中央显现。
(3)保持“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保持物距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可以探究焦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
(4)要得出“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的结论,需要控制像距保持不变,改变物距,故选1、2、3组数据。
[5]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物距保持不变,透镜焦距逐渐增大,发现像距也在逐渐增大,且像的高度也在逐渐增大,故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5)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晶状体收缩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眼睛的焦距变小,远眺时,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眼睛的焦距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可以看清远处的事物,可以起到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的作用。
[7]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需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则物距保持不变,像变大,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焦距变大,故把照相机的镜头像前伸。
35、(2022山东临沂)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像特点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3)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______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投影仪 ③. 65.0 ④. 右侧
解析: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点燃蜡烛,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由图得,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投影仪利用该原理工作。
(3)由图得,当物距
像距
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物距变为
由光路可逆得,此时像距应为15.0cm,即应将光屏移到65.0cm位置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凸透镜成得像是虚像,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上,此时应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36、(2022江西)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组装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如图所示,是他们分别调节完的实验装置,其中调节正确的是______装置(填写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使像清晰地星现在光屏的中央;
A、 B、
C、 D、
(3)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______②______;
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① 大小 ②
【分析与论证】略
【拓展】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______(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答案: (1)会聚 5 (2)D 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虚或实 倒立或正立 更亮
解析:
(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太阳光折射后比折射前更集中,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2]光斑的位置即为焦点的位置,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5cm。
(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该将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调节在同一高度上,故ABC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3)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得,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像有放大和缩小之分,像有倒立和正立之分。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虚或实②倒立或正立。
某同学将焦距相同、凸透镜的折光能力没变,物距不变,成像的位置不会变,像的大小不变,但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折射后的成像光线比原来多,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更亮。
37、(2022四川南充)小明在科技书上利用凸透镜制作一个照相机,他找到了一个凸透镜和一些器材,首先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部分操作如下:
(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___________、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制成照相机的镜头,能在底片上呈现清晰的近处景物的像,而远处景物的像却相当模糊,小明找来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放在自制照相机镜头前,发现远处景物的像也变得清晰了,则该镜片属于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取走镜片,他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也能使远处景物的像变得清晰。
答案: (1) 凸透镜 (2)10 (3)实 (4) 近视 减小
解析:
(1)由图可知,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要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水平线上。
(2)当凸透镜成等大的实像时,像和物体都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则凸透镜的焦距
(3)当物距为30cm时,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屏上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近处的景物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远处的景物通过镜头成像,相当于增加了物距,此时清晰的像在底片的前面,则应减小像距才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即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若像距不变,也可以在镜头前放置一个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透镜,让光推迟会聚到底片上成清晰的像。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因此应在镜头前放近视眼镜片。
38、(2021内蒙古包头).某同学用蜡蚀、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该实验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只需把光屏向____移动,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昆虫的像。
答案:(1)使烛焰的像在光屏中央(2)放大;左(靠近凸透镜方向)(3)不会
39、(2021山东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5.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2)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4)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向_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同一高度 照相机 右
解析:
(1)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可以成在光屏的中央。
(2)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成像原理。
(3)若一只苍蝇落在了凸透镜上,物距小于焦距,光屏上不成像。
(4)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像会左移。此时将物体右移,物距减小,像变远,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0、(2021山东菏泽)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
(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2)当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中所示时,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答案: (1). 同一高度 (2). 缩小 (3). 照相机
41、、(2021江苏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______。
答案: (1). 等大 (2). A (3). 会聚 (4). 远视眼
解析:(1)由图可知,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等于像距时,等于两倍焦距,即,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的焦距
(2)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u>2f,f故选A。
(3)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成像在原来光屏的前方,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4)远视眼是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要使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42、(2021湖北武汉)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立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答案: (1). 缩小 (2). 倒 (3). ④ (4).
解析:
(1)]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由上一小题可知,蜡烛经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像距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10cm小于20cm。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则光屏处于新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由图可知,像和物体都处于主光轴上方,所以像是虚像;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连接S’S并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O即为光心,由此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延长光线SA,与凸透镜的交点即为该光线的入射点,将像点S’与入射点相连并延长,即为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作图如下:
43、(2021四川广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颖同学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小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如图所示,小颖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原理和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接着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3)上述实验完成后,小颖借用物理老师的眼镜继绒探究,他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可判断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答案: (1). 同一高度 (2). 照相机 (3). 能 (4). 近视
44、(2021河北)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使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20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__ 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10.0;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合适的距离;在凸透镜右侧合适位置直接观察
45、(2021湖北恩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正确安装并调节装置后,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1)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使像变清晰,某同学发现光屏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同时还向光屏上方偏了些,为使像回到中央可将凸透镜往______(选填“上”或“下”)稍稍调节;
(2)移动中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像后,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屏上一定成______的实像。
答案:远离 上 放大
解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像应该远离,故将光屏远离透镜;某同学发现光屏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同时还向光屏上方偏了些,要使像往下移动,根据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则凸透镜需要向上移动。
(2)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物距比较大,大于两倍的焦距,像距比较小,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当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仍然可以成像,此时物距比较小,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像。
46、(2021苏州)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时,在光屏上能成 ___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 _____________ (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
A.8cm B. 12cm C. 16cm D. 20cm
(3)若仅将图中凸透镜移动到刻度值为_____________cm处,光屏上可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4)若仅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____________ (近视/远视)眼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答案:(1)27.(1)倒立,照相机;(2)B;(3)40;(4)近视.
47、(2021湖南长沙)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小伟想用光路图记录这一现象,请帮他在甲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缩小;左
48、(2021·遂宁)学校“护眼小分队”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水凸透镜的厚薄可通过注射器注入透镜的水量来调节。实验器材如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接着他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此过程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答案:凹 近视眼
解析:当他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时,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变强,像成在光屏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延迟会聚。
49、(2021重庆B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上有清晰的烛焰像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则光屏上的像应为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小琴同学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后,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答案:缩小;照相机;完整。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u>v,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在光屏上成像,所以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完整的像。
50、(2021四川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_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3)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 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了。
答案:(1)放大;投影仪;(2)10;(3)①变暗;②向左;变小。
解析:(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2)凸透镜成实像时,u=v=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的==5m﹣1,则u=v=0.2m=20cm=2f,故f=10cm;
(3)①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成像大小不会变化,但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
②如果将凸透镜A换成镜面直径相同、但焦距稍小的凸透镜C,比起原来就相当于将物距变大了,那么像距就要减小,像变小;光屏要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
51、(2021浙江绍兴).小敏做了如下三个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敏转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EO贴着纸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敏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__。
(3)图丙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________(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答案:(1)顺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倒立、放大
解析:
(1)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敏转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EO贴着纸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时入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增大,则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敏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图丙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52、(2021江苏扬州)“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1)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A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A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着她将凸透镜A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______距离不变,探究______的关系;
(3)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
答案: (1). 10.0 (2). 光屏到凸透镜 (3). 远近不同物体成清晰的像与凸透镜焦距 (4). 短
解析:(1)图甲中,用平行光正对位于10.0cm刻度处的凸透镜A照射,在位于20.0cm刻度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20.0cm-10.0cm=10.0cm
(2)小丽提出的问题是“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蜡烛相当于物体,因为眼球的前后距离是不变的,故乙、丙两图中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了凸透镜的焦距,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这一过程中,保持了光屏到凸透镜距离不变,探究远近不同物体成清晰的像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
(3)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焦距不调节,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所成的像会位于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则通过晶状体的光线要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焦距要变短。
53、(2021黑龙江大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______(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答案: ①. 放大 ②. 投影仪 ③. 能 ④. 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54、(2021宁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_(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 B. C.以外
(4)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答案: ①. 15 ②. 右 ③. B ④. 投影仪
55、(2021福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_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_____、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_____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50 ③. 缩小 ④. ② ⑤. 发散 ⑥. 近
解析:(1)为了是蜡烛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该将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
u1=v2=40.0cm-20.0cm=20.0cm
v1=u2=70.0cm-40.0cm=30.0cm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到刻度尺上的刻度为
70.0cm-20.0cm=50.0cm
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呈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缩小、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要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可将蜡烛上调、将光屏上调或将透镜下调,故①③不符合题意,②符合题意。
故选②。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说明此时像呈现在原来位置的前侧,与近视眼类似。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56、(2021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同一高度 10.00 照相机 左
解析:(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图甲可知:物距=像距=2f=20.00cm,则f=10.00cm,即焦距为10.00cm;
(3)图乙中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在照相机上;当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要靠近透镜,即向左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使焰心、光心、光屏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物距=像距=2f时,测焦距;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在照相机;当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要靠近透镜,即蜡烛和光屏的移动方向相同。
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属于基本实验考查,难度不大。
57、(2021广东深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___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 _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8.0 (2)右 靠近
58、(2021宁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_(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 B. C.以外
(4)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答案: ①. 15 ②. 右 ③. B ④. 投影仪
59、(2020江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刻度尺 凸透镜 光屏 三个底座 蜡烛及火柴;
(2)如下图所示,为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将装有底座的蜡烛 凸透镜 光屏从左到右摆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位置,使它们排列在______上,再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下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A′B′为某次实验时物体AB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则物体AB在图中______区域,箭头方向竖直向______,其大小比像A′B′______。
答案: (1). 同一直线 (2). ④ (3). 上 (4). 大
60、(2020内蒙古包头)某同学用光具座 凸透镜 蜡烛,光屏和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____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40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 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年中考题分类---透镜及其应用实验答案
1、(2023年北京)在探究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与物距、焦距的关系时,三个小组的同学用高度相同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表1(f =5cm)
物距u/cm 像高h/cm
11 5
17 2.5
40 0.9
表2(f =8cm)
物距u/cm 像高h/cm
24 3
36 1.7
40 1.5
表3(f =10cm)
物距u/cm 像高h/cm
25 4
28 3.3
40 2
(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凸透镜焦距一定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物体高度、物距一定时,凸透镜焦距变大,所成实像的高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讲台上有一发光体,同学们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发光体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近,小强所用凸透镜离发光体较远,发现两人光屏上呈现的像的高度相等,则小京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小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2023年黑龙江龙东)某学习小组用图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实验,绘制了像距v随物距u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cm。当蜡烛放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此时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放一个近视眼镜,若想在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3、(2023年吉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4. (2023年河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强发现用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可以看见倒立、缩小的像:用该凸透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能看见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可能与________有关;
(2)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调节三者的高度时,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蜡烛;调节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现在_________;
(3)实验中,当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这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5、(2023年甘肃金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用平行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
(3)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的位置,则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像。根据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
(4)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应使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___,再调节光屏位置。
6、(2023年广东)小明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继续深入探究,选用题表中某一规格的凸透镜做实验,调整好器材后如题图甲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凸透镜编号 焦距/cm 直径/cm
① 5 3.5
② 5 4.5
③ 10 4.5
④ 15 4.5
(1)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将蜡烛向___________调节可以使烛焰的像移到光屏中央;
(3)小明选的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cm;
(4)小明将蜡烛换成F字光源,调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观察到清晰的像,如题图所示,则小明看到的像应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5)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能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若要验证其猜想,则可在题表中选取编号为___________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验证。
7、(2023年江苏无锡)小红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发现一面有螺纹,一面是光滑的,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
(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
(2)小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用如图乙所示的三棱镜组合可以描述该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在图乙中画出平行光入射两个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大致方向_________;
(3)为探究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红将“F”光源、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当“F”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像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像
3 15 30 倒立、放大的像
(4)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________。(选填“ ”、“ ”或“ ”)
8、(2023年湖北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cm;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9、(2023年湖北武汉)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__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______;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10、(2023年广东广州)如图,凸透镜的光心在0cm处,物体MN上M发出的光线b经过光心,M发出的光线c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①画出b经过光心后的光线;___________
②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MN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_____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
11、(2023年山东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成“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______的;
(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12、(2023年江苏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①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②当物距u=20cm时,像距v=_________cm;
③当物距u=10cm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
(3)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13、(2023湖南衡阳)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接着,小明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14、(2023安徽) 某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将光源和光屏分别竖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C位置,B是AC的中点,如图1所示。在AB之间朝向A观察,看到的光源形状如图2中的甲所示。
(1)在B处竖直放置一块平面镜,镜面朝向光源,小丽在AB之间观察平面镜中的像,小明在BC之间观察光屏。此后,小亮将平面镜更换为一个凸透镜,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间观察光屏上的像。上述实验过程中,小丽、小明和小亮观察到的分别是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
①甲、丙、戊  ②乙、丙、丁  ③乙、乙、丁  ④乙、乙、戊
(2)小亮继续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A”或“C”)移动,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现清晰的像。
15、(2023四川重庆A卷)小刚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高度如图所示时,适当调节__________的高度后便可开始实验;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承接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就是根据该成像规律制成的;把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应将光屏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16、(2023年四川重庆B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小宇先将蜡烛、光屏安装在凸透镜两侧,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移动蜡烛、凸透镜及光屏位置到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是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
17、(2023浙江宁波)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宁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如图所示,烛
焰在凸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答案是: ▲ 。
(2)小宁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此像,是因为光从 ▲ (填“烛焰”或“此像”)发出,
通过凸透镜后进入人眼。
18、(2023四川凉山)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烛焰、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A位于图甲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丁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在原位置替换凸透镜A,要使光屏上仍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B的方向移动;
(3)如图乙所示,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近视眼镜,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镜,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示)凸透镜。
19、(2023年辽宁营口)小飞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飞按下图安装好器材,点燃蜡烛,调整___________、凸透镜(f=10cm)、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上图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缩小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透镜位置保持不变,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35cm处,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又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 42cm处,小飞在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烛焰正立的像,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 烛焰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3)将一个眼镜片放在上图中蜡烛和凸透镜间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保持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是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4)完成实验后,小飞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白色硬纸板ENF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平面镜,法线ON垂直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EO射到O点,反射光线沿 OF射出,当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时,反射光线将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如图乙所示。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由此初步得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平面内。
20、(2022贵州贵阳)近视程度不同的同学需要佩戴焦距不同的眼镜。为了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F”字样的光源代替可视物体,光屏模拟视网膜。选用如图乙所示的2号凸透镜模拟晶状体,打开“F”光源,调节各个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视物模型便组装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号透镜替代2号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2)用如图丙所示的水透镜模拟近视眼矫正视力。应将水透镜置于光具座上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点,缓慢调节水透镜中的水量,当水透镜形成焦距合适的___________透镜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得到改善;
(3)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体,为了改善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实验时需要用注射器___________(选填“抽取”或“注入”)适量水;
(4)根据上述实验,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应选择焦距更大还是更小的透镜来矫正呢?___________,请结合透镜对光的作用来分析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
21、(2022辽宁锦州)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惭的像,此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依据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则人眼在图中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小明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2、(2022辽宁营口)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
(2)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_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23、(2022湖北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运用了该成像规律。
(3)实验后发现,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多个小组测出的像距不同,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4)小王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光屏上已经承接到清晰放大的像,这时他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凸透镜,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另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24、(2022辽宁本溪铁岭辽阳) 大威利用光具座、蜡烛、光屏和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A(焦距未知)、B(焦距为20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A、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方。此时应向______调节蜡烛,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正确调节后,蜡烛、凸透镜A、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凸透镜A的焦距为______cm;
(3)凸透镜A固定不动,将蜡烛移动到______(选填“35”“25”或“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在(3)的基础上,保持凸透镜A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发现光屏上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5)为了模拟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形状的变化情况,他应选用凸透镜______(选填“A”或“B”)来模拟眼睛看远处时的晶状体。
25、(2022·宁波)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 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
26、(2022·湖州)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   。
27、(2022内蒙古包头)如图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
(1)进入影院,小明发现银幕表面较为粗糙,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反射。
(2)小明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同时,影像又是放大的,是因为胶片放在了距离镜头_______(填答案序号)的位置。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二倍焦距以外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28、(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实验步骤:
①观察凸透镜,弄清凸透镜的________,并记下f;
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三个中心大致在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③移动蜡烛,分别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在1倍焦距以内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________的像为止,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下,此时像距的大小;
④整理数据和器材;
(2)若将蜡烛沿光具座移至35cm刻度线处,需将光屏移至________刻度线处(不需估读),光屏上可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置一凹透镜,为了使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沿着光具座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4)实验过程中,随着物距的变小,像距会________(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9、(2022齐齐哈尔)小聪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心中存在困感的问题:
(1)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此时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5)在如图乙所示实验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此现象可以体现_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30、(2022四川眉山)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标,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标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利用LED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其好处是______。
31、(2022湖北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有如下操作:
(1)实验前,小刚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图甲所示)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焦距越小,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_____(选填“强”或“弱”);
(2)小刚将(1)中测过焦距的凸透镜、蜡烛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3)通过步骤(2)的调整,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取下来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应将蜡烛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
32、(2022湖北武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______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婚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__(填“0”“1”“2”或“3”)。
33、(2022湖南邵阳)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10cm)看窗外的物体时.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1)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45cm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4、(2022陕西)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
(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
(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
②保持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焦距 像的高度
1 17.1 15.0 8.0 4.4
2 30.0 15.0 10.0 2.5
3 60.0 15.0 12.0 1.3
4 25.0 11.8 8.0 2.4
5 25.0 16.7 10.0 3.3
6 25.0 23.1 12.0 4.6
①分析__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
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
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
35、(2022山东临沂)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像特点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3)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______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
36、(2022江西)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组装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如图所示,是他们分别调节完的实验装置,其中调节正确的是______装置(填写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使像清晰地星现在光屏的中央;
A、 B、
C、 D、
(3)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______②______;
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① 大小 ②
【分析与论证】略
【拓展】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______(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
37、(2022四川南充)小明在科技书上利用凸透镜制作一个照相机,他找到了一个凸透镜和一些器材,首先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部分操作如下:
(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___________、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2)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制成照相机的镜头,能在底片上呈现清晰的近处景物的像,而远处景物的像却相当模糊,小明找来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放在自制照相机镜头前,发现远处景物的像也变得清晰了,则该镜片属于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取走镜片,他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也能使远处景物的像变得清晰。
38、(2021内蒙古包头).某同学用蜡蚀、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1)该实验需要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只需把光屏向____移动,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实验过程中,飞来一只小昆虫落在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小昆虫的像。
39、(2021山东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5.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2)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4)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向_________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40、(2021山东菏泽)如图所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
(1)实验时,应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_________;
(2)当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中所示时,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41、、(2021江苏南京)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图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2)图中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可以模拟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D.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3)完成实验后,他将另一透镜放在图中45cm刻度线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左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是______。
42、(2021湖北武汉)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立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______
43、(2021四川广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颖同学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
(1)小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2)如图所示,小颖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原理和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接着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3)上述实验完成后,小颖借用物理老师的眼镜继绒探究,他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像变模糊了,接着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后又能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可判断物理老师的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44、(2021河北)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使______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
(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20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____ cm。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2021湖北恩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正确安装并调节装置后,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1)当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使像变清晰,某同学发现光屏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同时还向光屏上方偏了些,为使像回到中央可将凸透镜往______(选填“上”或“下”)稍稍调节;
(2)移动中光屏上再次成清晰像后,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屏上一定成______的实像。
46、(2021苏州)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时,在光屏上能成 ___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 _____________ (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______________ ;
A.8cm B. 12cm C. 16cm D. 20cm
(3)若仅将图中凸透镜移动到刻度值为_____________cm处,光屏上可再次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4)若仅将图中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____________ (近视/远视)眼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7、(2021湖南长沙)小伟让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到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光屏的点F上(如图甲),这个点离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0.0cm,小伟想用光路图记录这一现象,请帮他在甲图中把光路图补充完整;小伟在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中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把这个凸透镜固定在零刻度线的位置不动,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他把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把光屏向_____移动,光屏上才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48、(2021·遂宁)学校“护眼小分队”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展示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水凸透镜的厚薄可通过注射器注入透镜的水量来调节。实验器材如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接着他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又变清晰;若不移动蜡烛,要让光屏上的像变清晰,可在蜡烛与水透镜之间适当位置安装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此过程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9、(2021重庆B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光屏上有清晰的烛焰像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则光屏上的像应为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小琴同学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后,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50、(2021四川自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_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如图乙,线段AB为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关系,则凸透镜焦距为_____cm。
(3)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甲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___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比 ___________ (选填“变大”或“变小”)了。
51、(2021浙江绍兴).小敏做了如下三个光学实验:
(1)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敏转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EO贴着纸板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敏选择玻璃板而不选择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__。
(3)图丙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敏将凸透镜向光源方向移动至某位置,发现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________(填像的性质)的实像。
52、(2021江苏扬州)“一双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来”,小丽了解到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她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1)首先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A照射,如图甲所示,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
(2)然后适当调整凸透镜A和光屏的位置,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接着她将凸透镜A换为焦距稍大的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蜡烛,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可见小丽研究的问题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保持______距离不变,探究______的关系;
(3)通过探究发现,当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变______。
53、(2021黑龙江大庆)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______(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54、(2021宁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_(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 B. C.以外
(4)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55、(2021福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_____;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_____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_____、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______视眼的矫正与上述成像过程类似。
56、(2021山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动。
57、(2021广东深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透镜移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______cm;
(2)若蜡烛、光屏和透镜如图乙所示,想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那么需要将光源向 _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除了要将光源移动以外,还需要将光屏_____________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58、(2021宁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
(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_(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A. B. C.以外
(4)将蜡烛移到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__________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59、(2020江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刻度尺 凸透镜 光屏 三个底座 蜡烛及火柴;
(2)如下图所示,为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将装有底座的蜡烛 凸透镜 光屏从左到右摆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位置,使它们排列在______上,再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如下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A′B′为某次实验时物体AB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则物体AB在图中______区域,箭头方向竖直向______,其大小比像A′B′______。
60、(2020内蒙古包头)某同学用光具座 凸透镜 蜡烛,光屏和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____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40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 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 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移动一段距离
61、(2020威海)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下几个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应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______(选填“左移” “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相比______(选填“较亮” “较暗”或“一样亮”);
(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______(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______(选填“正倒” “大小”或“完整度”)。
62、(2020辽宁朝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_______cm的范围之间;
(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该操作可以用来模拟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___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63、(2020湖北随州)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3)如果保持透镜和蜡烛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应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_____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64. (2020内蒙古通辽).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若用此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乙图的基础上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则应将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再次在光屏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在乙图的基础上,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动,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______(选填“远视镜"或“近视镜”),将光屏远离后,会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3)如果将凸透镜换成平面镜,保持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不动,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65、(2020青岛)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u=______cm,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______,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______。
66、(2020山东潍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为44cm,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一同学用图乙所示的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7、(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雪灵儿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下:
(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倒扣的烧杯中(如图甲),杯中有烟雾,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2)实验中蜡烛在原来 位置越烧越短(如图乙),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______(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3)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丙)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______(请填序号)。
68、.(2020广元)小明同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光心2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将蜡烛移到距透镜光心25厘米处时,应调节光屏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答案: (1). 10 (2). 靠近 (3). 倒立 (4). 缩小
69、(2020湖北荆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1)如图所示,若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到标尺刻度的______范围内(选填标号);
A.40~ 50 cm B.50~ 60 cm C.60~ 70 cm D.70~ 80 cm
(2)若将图中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所成的像将逐渐变______(“大”或“小”)。利用这个规律可知∶我们在照毕业合影时,如果最边缘的两个同学未进入取景框,则此时摄像师应______(“靠近”或“远离”)我们;
(3)若将蜡烛放在图中离凸透镜8 cm处,此时______(“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
70、(2020盐城)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将平行光______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这样做目的是使像呈现在______;
(3)将蜡烛移动到图乙所示位置,需向______侧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______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71、(2020绥化)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装置图,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  ________  上。
(2)将实验器材按图中位置放置,光屏上烛焰的像是倒立、  _________  的实像,应用此规律工作的是  __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焦距是8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__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靠近”或“远离”)
(4)实验中,不小心用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光屏上的像 ____________  。(填“变暗”“无变化”或“变残缺”)
72、(2020南京) 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 调整实验器材高度时,蜡烛 _____________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 他用同一凸透镜做了两次实验,如图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画出),其中成缩小像的是图 _____________ .
(3)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 5cm B. 8cm C. 10cm D. 15cm
(4) 在图乙中将一镜片放在烛焰和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镜片可以矫正图 _________ (选填“丙”或“丁”)的视力缺陷.
73、(2020江苏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第3次实验中像距为______cm,判断依据是______。
74、(2020德州)(5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 ,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75、(2020济宁).小明利用如图(a)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小明按要求调好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为了能找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位置,需要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________(选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再次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b)所示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戴的眼镜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此实验中,光屏相当于人眼睛构造中的________。
76、(2020河南)小明和小亮用图 11 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目的: ______________。
(2)如图 11 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 移动,像的大小将变 ___________ 。
(3)小亮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不但像与物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亮的观点 。
77、(2020山东滨州)(6分)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_ cm。
(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15cm,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_ _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 “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 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4)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_ 小(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78、(2020四川甘孜)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按照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器材,如图16所示。
(1)点燃蜡烛,当蜡烛、凸透镜在图16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_ __________ (选 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移回至50cm刻度处,把蜡烛移至15cm刻度处后,再将光屏向___ _________ (选填 “左”或“右”)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__ (选填 “正立”或“倒立”)、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79、(2020南充).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
(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________ 。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 cm。
(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的实
像,生活中的 ___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适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__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80.(2020浙江绍兴)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________ 的实像。
(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___________ 厘米刻度处。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为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______________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 _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81、(2020 遵义)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于凸透镜两侧,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0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倒立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 cm.
(2)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10cm刻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___________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 大”或“缩小”)
(3)将点燃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到合适位置可成清晰的像,生活中使用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中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____________.
82、(2024江苏苏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给凸透镜“戴上”合适的_________镜,可再次获得清晰的像。
83、(2024山东临沂)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图甲中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乙中。
表乙
照相机 ①____ 胶卷 光圈
眼睛 晶状体和角膜 ②____ ③____
84. (2024山东临沂)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______;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______透镜;
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____
85、(2024年四川广安)爱动手爱思考的小军,在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又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进行拓展探究。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为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______cm;(要求估读)
(2)在实验过程中,当物距为5cm时所成像与生活中的______所成像的规律相同;(写出一种即可)
(3)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小军发现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动,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行,如图乙所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他最合理的调整方法是______;
A.只需将光屏适当上移 B.只需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C.将光屏和凸透镜都适当下移 D.以上操作均可行
(4)小军认为在实验过程中用蜡烛作为发光体除容易变短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______。(写出合理的一条即可)
86、(2024年四川泸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将蜡烛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到________
(2)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线位置时,要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3)将蜡烛从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位置远离透镜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若将蜡烛从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位置靠近透镜移动,则像的大小将________。
87、(2024年四川南充)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______(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2)中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后的场景下,该同学取了一幅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当往水透镜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眼镜是____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远视”)。
88、 (2024年四川遂宁)亮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甲图所示的方法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中光屏上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成像的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89、(2024年四川眉山)小龙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高度;
(3)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与生活中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成“投影仪”)原理相同。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10cm,为了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像将变______;
(4)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该类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90、(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______(填“5.0”或“15.0”)cm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______(填“缩小”或“放大”)的像。若使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等大的像,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最大为______cm。
91、(2024年湖北)同学们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一件秦代木牍前放置着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情景如图甲。为了弄清其原理,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如图乙,用太阳光照射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如图丙,将蜡烛放在较远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实像,观察像的性质,测出物距和像距;逐次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实验记录如下表;
序号 物距/cm 像的性质 像距/cm
正倒 大小
1 24.0 倒立 缩小 17.2
2 22.0 倒立 缩小 18.8
3 20.0 倒立 等大 20.0
4 18.0 倒立 放大 22.4
5 16.0 倒立 放大 27.0
……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_________(填“>”“<”或“=”)像距;
(3)小宇受第4、5组实验结果启发,推测文物与其前方凸透镜的距离u和凸透镜焦距f的关系为时,放大的像。小丽对小宇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她继续减小物距,发现蜡烛在某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看不到像。小丽撤去光屏,从图丙中_________侧(填“A”或“B”)向透镜方向观察,看到了正立放大的像,测得物距为8.0cm,她推测u和f的关系应为。_________的推测合理,理由是______。
92、(2024年陕西A)如图—1,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
(2)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较远处,此时应移动________直至出现最清晰的像,记录物距、像距、像的性质;
(3)改变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1 18.0 6.9 倒立 缩小 实像
2 10.0 10.0 倒立 等大 实像
3 7.0 17.7 倒立 放大 实像
4 4.0 / 正立 放大 虚像
分析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焦距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
(4)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遮挡住了凸透镜的一部分,这时光屏上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5)实验中,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由此可判断小明佩戴的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6)如图—2,当无人机在高空拍摄地面场景时,所成的像最靠近图—3中凸透镜主光轴上的________(选填“a”、“b”、“c”或“d”)点;
(7)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应用了表中第________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93、(2024年湖北武汉)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仅将光屏向______移动一段距离;
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______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______(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94、(2024年贵州)如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高度为6cm的F形光源、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的变化规律,通过测量像的高度反映像的大小。
(1)若要测量光源在光屏上所成像的高度,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将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三次成倒立实像的相关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______,像变______。
物高6cm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cm 30 20 15
像距/cm 15 20 30
像高/cm 3 6 12
(3)继续移动光源至物距为6cm时,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人眼应从______(选填“光源”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光源的像,此时能否用(1)问中的测量工具直接测出观察到的像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4)若保持光源到光屏的距离为45cm不变,仅移动凸透镜改变物距,则上表中第______次实验的成像情况不能探究,理由是:____________。
95、(黑龙江龙东) 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薄厚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使晶状体薄厚的调节能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变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__________眼,应用___________透镜矫正。
96、 (2024黑龙江绥化市)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
(1)调节实验器材的高度时,蜡烛__________点燃;(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成像的;
(3)如图位置,若将蜡烛向左移动5cm,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适当向__________(选填“右”或“左”)移动:如果不动光屏、凸透镜,也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光屏上也能出现清晰的像。
97、(2024年内蒙古赤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两个小组同学选用的物体高度相同,但凸透镜焦距不同,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1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11 9.2 5
17 7.1 2.5
40 5.7 0.9
表2 
物距u/cm 像距v/cm 像高h/cm
25 17 4
28 16.7 3.3
40 13.3 2
(1)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高度和凸透镜焦距相同时,物距变大,所成实像高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由实验数据还可知:物体高度和物距相同时,___________不同,则像距不同,像的高度也不同。
98、(2024年湖南长沙)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小明发现凸透镜靠近白纸时,纸上的光斑越来越大。接下来,他应该使凸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变______,直至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
(2)某次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这个像是______、______的实像。
99、(2024年山东) 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未画出烛焰的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____的。
100、(2004年青海)如图甲所示,是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讲授“水球光学实验”时的场景,受此影响“飞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展开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
(1)图甲中水球相当于一个______,它对光具有______作用;
(2)王亚平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像,生活中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图乙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当蜡烛从10cm处移动至30cm处时,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且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4)如果将蜡烛换成如图丙所示的“F”字光源,其优点是:______(只写一条即可)。
101、(2024年黑龙江大庆)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如图: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B. C. D.
(2)小庆同学把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可以将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庆同学把凸透镜换成一块薄玻璃板,透过玻璃板能看到烛焰正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把光屏移到像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光屏上_______(填“有”或“没有”)烛焰的像。
102、(2004四川广元) “问天”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投影仪的成像特点。
(1)他们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镜头的位置,屏幕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是因为投影片放在了距离镜头________的位置;(只填下列正确选项前的序号)
A.二倍焦距以外
B.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C.一倍焦距以内
(2)他们将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同时将镜头到屏幕的距离调小,当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与(1)中的像相比,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3、(2024年重庆A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蜡烛的支架向________调节,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这与生活中________(选填“眼睛”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104、(黑龙江龙东)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
(2)如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__cm;
(3)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若实验过程中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像的完整程度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受影响;
(4)将蜡烛移到35cm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