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通读全文,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其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概括、人物描写与关键语句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编了三篇回忆性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亲身经历,叙童趣,述真情,回忆了少时嬉戏和读书的生活;《往事依依》回忆了于漪听国文老师授课、聆听教诲等与读书有关的往事,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走出阴霾、重塑灵魂的故事;《<论语>十二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闪烁着至圣先师的学习智慧。这几篇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但均与学习生活相关,凸显了教师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较为缺乏从整体和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关注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及标题、开头、结尾等特殊位置的语句,通过细致分析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默读方法,提升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厘清文章内容及主旨。
3.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受童真童趣、师生情谊、热爱生活等情感,并将收获的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11* 再塑生命的人
设计说明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课文的旁批和课后的阅读提示来理解文本。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围绕“最重要的日子”来梳理课文结构,厘清时间线;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作者和莎莉文老师两个角度出发,跳读文本,筛选关键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人物形象;最后抓住人物转变的关键转折点“水井房经历”来细致分析作者再塑生命的表现,从而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情意,学习作者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厘清课文思路。
2.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赏析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默读法 情境教学法 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影视资料:《再塑生命的人》电影片段。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具有非同寻常的意志力。究竟是谁影响了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 或许《再塑生命的人》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覆(fù)盖 绽(zhàn)放 攫(jué)住 吞噬(shì) 搁置(gē zhì)
掠(lüè)过 沁(qìn)凉 模糊(mó hu) 阐(chǎn)释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考虑;斟酌:衡量
吞食:吞噬
停止做某件事:搁置
透出凉意:沁凉
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茫然无措
没完没了:无休无止
3.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4.写作背景。
此文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版)。刘春芳译。略有改动。题目是编者加的。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是想昭示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出生后19个月被重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最后嘴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海伦·凯勒能够走出黑暗,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靠她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与她的老师莎莉文的教导也是分不开的。她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写下了此文。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梳理课文脉络。 1.解读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 2.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出课文大意,并梳理课文脉络。 【默读要求】(1)眼到——认真用眼看,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2)心到——边读边思考,能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3)手到——边读边勾画,圈画出“回忆”的时间,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展开写作的。 1.标题解读。 标题的字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语境意为“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指导下,灵魂获得唤醒,感受到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是为“我”再塑生命的人。 2.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时间),独立思考问题,理顺思路。 (1)概括全文: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的事物,为“我” 开启了知识的大门,让“我”有了求知的欲望,心中充满喜悦。 (2)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课文脉络。 之前:愤怒、痛苦、消沉、无助——最重要的日子(1887年3月3日)下午:握手、拥抱——第二天早上:送娃娃、教单词——有一天:产生争论,摔坏娃娃;水井房,充满对学习的渴望;学会新单词,渴望新一天的到来。 1.引导学生解读标题,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 2.根据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细致揣摩,分析人物形象。 1.浏览课文,圈点勾画出关键语句,体会海伦·凯勒的心情变化,感受她再塑生命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心路历程,并试着分析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 2.在再塑生命的过程中,莎莉文老师有怎样的表现 结合表格内容进行批注阅读,感知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的行为莎莉文老师的性格特点
先独学: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后群学:小组讨论交流,补充答案。 1.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茫然无措、渴望光明——对手指游戏产生兴趣——发脾气,一点儿也没有后悔和难过——水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带来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第一次感受到悔恨和悲伤——渴望学习,感受到幸福。 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 我隐约地猜到要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敏感、聪明) (2)“光明!给我光明!”(热爱生活,渴望光明) (3)我立刻就对这种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尝试着去学她。(好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 莎莉文老师的行为莎莉文老师 的性格特点紧紧握住“我”的手,抱起“我”,紧紧地搂在怀中,送玩具娃娃有爱心在“我”手心里拼写“d-o-l-l”这个词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把碎片扫到壁炉的一侧,给“我”拿来了帽子温柔、有耐心把“我”的手放在出水口下面,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水”这个词循循善诱,善于创造教育机会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明白“为什么要塑造”和“如何塑造”,感知人物形象。
五、过程性评价
围绕学生梳理课文脉络的能力和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学、聪明、坚毅的海伦·凯勒,认识了充满爱心、讲究教育艺术的莎莉文老师,也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无论是海伦·凯勒还是莎莉文老师,都教会了我们许多优秀的品质,请以“ ,谢谢你让我学会了 ”的句式写一段话,表达对她们的感激之情。
2.发展型作业:①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了解更多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②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基础通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形象特点。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归纳概括出海伦·凯勒成功再塑生命的原因及她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跳读课文,关注旁批,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思考: 1.“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2.为什么“我”想把碎片拼起来却只是徒劳时会感到悔恨和悲伤 3.有的译本将此文的标题译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与《再塑生命的人》比较,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 请简要说明理由。 认真阅读旁批和阅读提示,勾画关键句并进行思考。 1.“水”这个词本身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各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我认为,其实莎莉文老师自己就是水,是她用自己高超的教育艺术让海伦·凯勒有了全新的灵魂,这就是再塑生命。 2.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的学习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学会了用新的奇异的眼光去看待一切,认为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活力。此时的悔恨和悲伤与之前的“我发了脾气之后一点儿也没有后悔和难过的感觉”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成功“再塑”的一次表现。 3.《再塑生命的人》更合适。“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虽然能概括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但不如“再塑生命的人”贴近主旨。作者不仅是在回忆那一天,更是在回忆莎莉文老师是如何用绵绵不绝的爱和理智的教育方式教育自己。所以《再塑生命的人》这一标题更加深刻和感人。 引导学生读文时要关注课文的旁批及阅读提示,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发散思维,探究作者的情感。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提升,读懂生命,感受作者的力量。 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成功再塑生命的因素有哪些。 【点拨】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经历和人物品质进行全面分析。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情的 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简要分析。 【点拨】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自然流露的情感。 3.通过学习此课,大家得到了哪些启示 【点拨】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及自身经历,多角度答题。 结合点拨进行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小组代表做好汇总。 1.(1)毅力:作者没有放弃认识文字。 (2)灵感:作者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3)求知欲:作者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4)好老师: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 2.找出文中的语句: (1)在我全部的生命中,我所记得的最重要的日子,是我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 (2)“光明!给我光明!”这是我灵魂深处无声的呼唤。就是在那个时刻,爱的光亮照射到了我身上。 (3)她是来爱我的人。 作者运用了细致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3.(1)生命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坚强;生命是如此平凡,又是如此伟大。一个自幼因病致盲聋的人,在爱她的人的悉心指导下,自强不息,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重新塑造了自己的生命,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2)海伦·凯勒是残疾人,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真让我感动。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幸福、快乐、光明、健康之中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那种顽强的精神,同时也要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人。 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成功再塑生命的要素,学习作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8分钟。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有幸结识了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学习了主人公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也读懂了她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更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感悟。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坚毅的品格,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用爱和责任为我们付出,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影响,请你以“成长路上的那个人”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话。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阅读突破”“写作达标”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