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十二章 任务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论语》十二章 任务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16:5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学习生活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学习默读,一气呵成通读全文,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其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概括、人物描写与关键语句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编了三篇回忆性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少年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亲身经历,叙童趣,述真情,回忆了少时嬉戏和读书的生活;《往事依依》回忆了于漪听国文老师授课、聆听教诲等与读书有关的往事,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走出阴霾、重塑灵魂的故事;《<论语>十二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闪烁着至圣先师的学习智慧。这几篇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但均与学习生活相关,凸显了教师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较为缺乏从整体和细节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关注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及标题、开头、结尾等特殊位置的语句,通过细致分析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默读方法,提升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厘清文章内容及主旨。
3.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受童真童趣、师生情谊、热爱生活等情感,并将收获的情感体验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12 《论语》十二章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语录体文言文,要在了解孔子生平及其思想主张的前提下推进教学,重视对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运用熟读课文和注释的方法来理解文意,借助小组交流的方式来解决疑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谈收获的启示、感悟。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品味和感受,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人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熟练背诵课文。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3.结合对孔子生平与其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孔子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孔子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教学方法
朗读法 积累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阅读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及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
2.影视资料:观看影片《孔子》,加深对人物及其思想的了解。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北宋宰相赵普曾曰:“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日,我们便共赴《<论语>十二章》,品读古人言论,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愠(yùn)   罔(wǎng)  殆(dài)   笃(dǔ)     论(lún)语
三省(xǐng) 不惑(huò) 逾矩(yú jǔ) 陋巷(lòu xiàng) 不堪(kān)
曲肱(qū gōng) 十有(yòu)五 一箪(dān)食 不亦说(yuè)乎
2.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等。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写作背景。
此文选自《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春秋时期社会动荡,因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更,在此基础上产生权力下移、礼仪僭越等乱象。春秋时期又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孔子的儒家思想由此产生。鲁国作为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是孔子儒家思想萌生的特殊土壤。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朗读课文,学会断句,培养语感。 1.播放录音,扫除字词障碍,注意语气、语调。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划分节奏,明确句中停顿。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点拨】断句的方法指导: (1)根据语意断句。 (2)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 (3)根据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 (4)根据“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 1.听录音后自读课文,明确字词读音。 2.划分句子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引导学生在听读、自读的过程中体会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学习前六章,解词释意,理解内容。 1.圈画关键词,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 2.深入理解前六章的思想内容,谈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点拨】 (1)熟读成诵,反复诵读。 (2)重视注释,字字落实。 (3)联系实际,思考价值。 【小结】第1—6章中的成语归纳: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 (2)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3)三十而立:人到三十岁,能立足于社会,开始有所成就。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句意。 【第一章】 词:时、习、之、亦、说、朋、知、愠、君子。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 【第二章】 词:三省、身、为、忠、信、传、习。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第三章】 词:有、于、立、惑、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第四章】 词:故、可、以、为。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老师了。” 【第五章】 词:则、罔、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第六章】 词:贤、堪、其。 【翻译】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依然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多么高尚啊,颜回!” 2.启示: 【第一章】 (1)复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2)学习可以让人快乐。 (3)做人要心胸宽广,有君子之风。 【第二章】 做人要经常反省自己。 【第三章】 (1)学习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2)人的道德修养是要终身学习和培养的。 【第四章】 (1)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2)要学会举一反三。 【第五章】 学习与思考是辩证关系,二者要相互结合,不可偏废。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住困苦、贫穷的考验,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章的主要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学习及生活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过程性评价
围绕学生读文译句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孔子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十分久远,但孔子的思想一直光耀着后世。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经典作品,初步了解了儒家传统思想,收获了一些学习与做人方面的道理。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如果教室黑板上方要张贴一幅标语,你会从此课中选择哪一句 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基础通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六章的内容,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此课的后六章,进一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学习后六章,理解内容。 1.熟读课文及注释,圈画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2.理解各章的内容,谈谈从中收获的启示或道理。 【点拨】第七章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即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十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小结】第7—12章中的成语归纳: (1)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自己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2)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3)不舍昼夜:本指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动。后多形容勤奋努力,不分昼夜地工作或学习。 (4)博学笃志:广泛地学习,并且志向坚定。 1.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句意。 【第七章】 词:之、者、好、乐。 【翻译】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第八章】 词:饭、曲肱、乐、义、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 词:行、必、焉、善者、从。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在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十章】 词:川、逝、斯、舍。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一章】 词:三军、夺、匹夫。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气却是不可改变的。” 【第十二章】 词:笃、切、仁。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求教,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启示: 【第七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八章】 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明白不义之财不可取。 【第九章】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第十章】 时光易逝,我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 做人要坚定自己的志向,为之奋斗,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要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引导学生逐章分析,交流获得的启示,归纳成语。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体会意义。 1.再读课文,思考这十二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对这十二章内容进行分类。 2.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学习《论语》有什么现实意义。 3.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选代表发言。 1.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第7章、第9章、第10章。 (2)学习方法:第1章、第4章、第5章。 (3)修身做人:第1章、第2章、第3章、第6章、第8章、第11章、第12章。 2.现实意义:《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此课所选的十二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对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两千多年来,《论语》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先秦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3.(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朋 君子 可以 疏 水 (3)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己”)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1.引导学生热爱经典文化,汲取修身做人和学习方面的营养。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8分钟。
五、课堂小结
此课所选的十二章,包含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多方面的内容,每一章的语录虽仅有寥寥数语,但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隽永含蓄,富含哲理。直至两千多年后的今日,《论语》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教会了我们珍惜时光、择善而从、学思结合等深刻的人生道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结合所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此课设计思维导图。
2.发展型作业:①继续阅读《论语》,积累更多的名言警句,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②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阅读突破”“写作达标”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