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多种数学活动,感受1千米有多长,逐步建立“千米”的量感,理解“千米”的概念,并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经历观察、对比、想象、推理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实践、推理、估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1千米”有多长,建立“千米”的量感。
教具准备:米尺、10米卷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回顾整理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哪些长度单位?请将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关于这些长度单位你还知道些什么?
这些10是什么意思?谁能具体说说。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初次体会到大计量单位的形成是可以通过较小单位的叠加而来的。】
二、活动探索 建立量感
活动一:建立标准单位量——10米
1.标准长度1米的建立
拿出你们的小手一起比划比划,1毫米有多长?1厘米?1分米?1米呢?
老师这有一把米尺,我看看谁比划的1米最标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拿出小手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还有1米,唤醒学生对原有长度单位的认知经验。在学生比划完1米之后,拿出米尺帮助学生调整比划出的1米,建立 1米的标准长度,为感知10米奠定基础。】
2.标准长度10米的建立
10米有多长?同学们想办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或比划比划。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可以10个同学拉着手站成一排也就是10米,
组织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立1个标准单位量的量感,在感受1米和10米时,我用了米尺和10米卷尺进行测量,让学生在头脑中刻画出1米和10米的长度,建立清晰地量感,为接下来的数感推算做好铺垫。】
活动二:“推算+估测”建立100米的量感
1.借助10米直接推算
同学们,10米有这么长,我们在教室里看得到,那100米有多长呢?100米我们在教室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没有办法真实的看到,但是我们可以借助10米为标准,推算、想象。
2.根据时间和步数估测
播放“走100米”视频。
根据视频中的信息进行估测:走完了100米需要1分30秒,共224步。想想,从学校大门出发,大约走到哪里是100米?
【设计意图:100米是1000米的1个标准单位量,通过视频直观,以及时间和步数进行估测,建立100米的表象,为标准单位量叠加,建立1000米的量感做准备。】
活动三:多种方式,建立1千米的量感
1.标准量叠加,推算想象
1000米有多长呢
完成表格:
圈数 1圈 2圈 3圈 4圈 5圈
长度
想象一下将5个这样的跑道连在一起,并拉直,那么它的总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将抽象的1000米转化成了学生熟悉的跑道圈数,初步感知千米。】
2.时间和步数,推算想象
100米大约需要走220步,共1分30秒,那么走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共用时多久呢?
学生估算回答。
【设计意图:这里借助时间描述空间,为后面的想象估测做铺垫。】
3.视频直观,推算想象
同学们,想看一看拉直了的1千米吗?咱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播放“行1000米”视频)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推算、想象、观看视频,已经感受了1000米有多长。下面请大家根据不同出行方式行1000米所用的时间,估测(出示)一下,你从家出发到学校大约是几千米?”
【设计意图:构建空间模型需要参照物,借助参照物形成测量的工具。视频中熟悉的建筑成为参照物,不断向前延伸,学生直观感受到直线上的1000米,原来这么远。接下来给出不同出行方式行1千米所用的时间做参照,让学生的估测有根有据,更合理。】
三、联系实际 学习千米
1.教学1000米=1千米
这个1000米,是用米做单位,我们还可以用比它大的单位“千米”来表示,记作“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请看这两句话,当用米做单位时是2900000米,当用千米做单位时是2900千米,你们更喜欢哪种表示?
小结:当表示两地间较长的路程时,我们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在生活中千米也常常被称为公里,KM是什么意思?KM是千米的英文缩写,可以记作“1km=1000m”。
3.整理5个长度单位
到今天为止,咱们就学了五个长度单位,你认为“千米”应该放在哪里呢?为什么?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这1000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将千米置于整个长度单位系统中学习,让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帮助学生在1米和1千米之间建立10米、100米这些关联量,清楚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
四、多元练习 综合运用
1.来到学校,我参加晨跑锻炼。跑道长400米,我跑了2圈是( )米。再跑( )米,就是1千米。
2.晨跑时遇到了体育李老师,李老师说:“今年我要报名东莞马拉松比赛,正在准备呢!”他告诉我马拉松长跑全长是42.195( )。
3.国庆节快到了,老师带我们一起制作小红旗,每根旗杆长( )分米。
4.“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一节5号电池长6( ),每年全世界丢弃的废电池可绕地球赤道2圈半(赤道一圈是40070千米)。
【设计意图:完成佩奇日记中的单位填写,让学生联系生活填写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
五、总结延伸 开阔视野
全堂回顾,谈谈收获。
猜猜: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课后实践作业:数着步数,计着时间,估测家到学校的举例。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再探究的欲望;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千米,建立表象。】
板书设计(共19张PPT)
千米的认识
建立量感
10米有多长?
1个10米
2个10米
3个10米
4个10米
5个10米
6个10米
建立量感
建立量感
圈数 1 2 3 4 5
长度
200米
400米
600米
800米
1000米
建立量感
步行100米大约要走220步,需要1分30秒。
步行1000米大约需要( )步,
约( )分。
2200
15-18
认识千米
建立量感
步行100米大约要走220步,需要1分30秒
步行1000米大约需要15-18分钟。
走1000米
大约15分钟
骑1000米
大约4分钟
行1000米
大约1分种
建立量感
联系实际
A城市到B城市的路程约2900000米。
A城市到B城市的路程约2900千米。
联系实际
长江长度大约6300千米。
联系实际
万里长城长约21196.18千米。
联系实际
距离梅观高速19km
联系实际
15.1公里
佩奇日记
我来到学校,参加晨跑锻炼。跑道长400米,跑2圈是( )米,再跑( )米,就是1千米。
800
200
佩奇日记
晨跑时遇到了体育李老师,李老师说:“今年我要报名参加东莞马拉松比赛,正在备赛呢!”他告诉我马拉松长跑全长是42.195( )。
千米
联系实际
“环保小卫士”活动中,我们了解到一节5号电池 长6( ),每年全世界丢弃的废电池可绕地球赤道2圈半(赤道一圈是40070千米)。
厘米
佩奇日记
我和乔治要去离家100千米的郊外游玩,我应该选择( )出行,大约需要( )时能到。
2
乘车
实践作业
1.同学们,从家到学校你会选择哪一种出行方式?
A.步行 B.骑车 C.乘车
2.请根据你的出行方式,估计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
是( )千米。
实践作业
数步数,计时间,估计你家到学校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