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梅岭三章—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随堂小练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____,光荣永远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
B.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
C.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递
D.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承
2.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旋转)
B.取义成仁今日事(成全、实现)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估计)
D.旌旗十万斩阎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3.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取义/成仁/今日事
C.人间遍种/自由/花 D.血雨腥风/应/有涯
4.对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旋围解(旋转)
B.取义成仁今日事(成全、实现)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估计)
D.旌旗十万斩阎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5.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运用了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用在此处表现作者对封建迷信的憎恨。
D.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6.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7.下列关于《梅岭三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断头今日意如何 ”用反问总领全诗,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
B.“旌旗十万斩阎罗”用“旌旗”借指军士,形象地表现出盛大的气势,用“阎罗”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
C.“捷报飞来当纸钱”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
D.“取义成仁今日事”化用成语表达对人民的赤胆忠心,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8.你们班打算在纪念碑前集体朗诵诗歌,下列诗歌中不适合在纪念碑前朗诵的一项是( )
A.陈毅《梅岭三章》 B.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C.余光中《乡愁》 D.光未然《黄河颂》
9.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为《梅岭三章》设计朗诵形式,并说明设计理由。(不超过25个字)
朗诵篇目:《梅岭三章》/陈毅
朗诵形式:独诵、双人诵、齐声合诵、配乐朗诵
朗诵篇目 朗诵形式 设计理由
《黄河颂》/光未然 齐声合诵 用齐声合诵的形式,朗诵出气势磅礴的爱国激情
《梅岭三章》/陈毅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10.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于是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上联:忆峥嵘岁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
马宇龙
①十天了,孙瑞斌的老父亲孙士田眼睛总看向一边,嘴里一直a._______________地说着:“黄河,冷啊,黄河,冷啊。”孙瑞斌已经为他压上了两床被子,可父亲还是说冷啊,冷啊。
②父亲是个老革命。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那年招干,父亲第一个就把他的名字划掉了,说他只有初中学历,当不得干部。每年来看望父亲的老部下接二连三,每次都问,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后来他对孙瑞斌说:“今天我们的生活这么好,还能有啥困难?跟旧社会比,日子都好到天上去了。”
③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妹妹从父亲的眼神里读懂了他的想法,她打开红漆斑驳的柜子,取出了一个老旧的毯子。往外拿的时候,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看到这个毯子,父亲的眼睛里突然闪出一星光亮:“冷,冷。它,暖,真暖。”他的嘴里吐出了新鲜的词语。
④孙瑞斌和妹妹都吃了一惊。
⑤八十八岁的父亲脸上忽然泛出了红晕,眼睛里散发出奇异的光彩,仿佛毯子的突然亮相,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灵魂。接着,父亲说起话来,言语比之前清晰许多,让孙瑞斌b._______________。他终于想起来了,黄河,黄河,那真的是黄河。
⑥那是解放战争时的事了。那天,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忽然天降大雨,六月里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冷啊,真冷啊,只穿一件破烂褂子的孙士田站在木筏子上,嘴唇发紫,瑟瑟发抖,手中的橹桨越来越不听使唤。河水起起伏伏,他感觉c._______________,脚下一软,终于一头栽倒……就在这时,一双大手托住了他。他被放平,躺在了木筏子上。接着,一个毯子盖住了他。刺骨的冷渐渐被温暖代替,他就像是躺在火盆前,暖烘烘地睡去了。
⑦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他正躺在自家的炕上,身上还盖着那个草绿色的毯子。妻子说部队已经顺利渡河走了,一个战士把他背了回来,说他帮助部队渡河,三天三夜没合眼,也没吃一ロ饭,让他好好睡一觉。这条毯子是从敌人那儿缴获的,首长说送给他做个纪念。首长还说,他们忘不了乡亲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⑧这些往事,其实父亲很早就告诉过孙瑞斌。只是这些年,父亲长期卧床,混混沌沌,孙瑞斌忙于照顾,竟然忘了有这么一档子事。后来, 父亲安详地走了。走时,那个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⑨转眼,几年过去了,孙瑞斌始终无法找到那名解放军。
⑩那天,孙瑞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那条沉淀着父亲气息和体温的军毯送进了红色博物馆,还像一个亲历者一样,d._______________地讲述了他父亲的故事。孙瑞斌离开博物馆前,一遍遍抚摸这陪伴了他们家半个多世纪的毯子。他觉得,这是它最好的归宿。
军毯被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每一个来参观的人,都将听到它的故事:“这个毯子的来历,要从一名叫孙士田的离休老干部说起。孙士田,山东阳谷人……”顺着讲解,人们跟孙瑞斌一样,恍然走进了那个黄河奔腾、冷雨刺骨的日子里。满屋子静悄悄的,有老人,有中年人,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文章可以以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或感情等为线索,根据本文的线索,请试着给文章补充一个恰当的标题。
12.请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词语,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填序号)
①绘声绘色
②含混不清
③大为惊讶
④头晕目眩
13.补全故事情节。
孙士田病重念叨黄河→父亲用眼神提示妹妹找到军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提示,赏析句子。
(1)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那里有一个红漆柜子。(从描写角度)
(2)那毯子分明有些僵,有些硬,不像是编织的,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从修辞角度)
15.读完本文,很多同学深有感触,有的同学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从文中写他在战争年代积极参加革命,参与战斗可以看出来。”你怎样评价文中的父亲?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
梅岭三章(一)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6.从《梅岭三章(一)》“___________________”和《别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17.《梅岭三章(一)》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都表现了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进行分析。
18.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归”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空,“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或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固定搭配是“无论……都……”,故选“无论”,排除A、C两项。第二空,“激励”指激发鼓励。“勉励”指劝人努力;鼓励。根据语境可知,第二空应选“激励”。第三空,“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文段中是说“崇尚英雄”这件事,故选“蔚然成风”。第四空,“传承”指传授和继承。“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文段中说的是“光荣”,暗含继承的意思,故选“传承”。
2.答案:A
解析:“旋”在此处的意思是“不久、随即”。
3.答案:C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人间/遍种/自由花”。
4.答案:A
解析:旋:不久、随即。
5.答案:C
解析:本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诗中作者是借民间说法来进行比喻,有力地表现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故本项中的“表现作者对封建迷信的憎恨”表述有误。
6.答案:D
解析:人间/遍种/自由花
7.答案:A
解析:“反问”错,前两句构成“设问”。
8.答案:C
解析:根据“在纪念碑前集体朗诵诗歌”这一语境可知,诗歌应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能渲染慷慨激昂、悲壮的氛围,A、B、D三项均符合此要求。C项以缠绵、深沉的情感抒发思乡之情,缺乏悲壮氛围,故不适合在这一情境下朗诵。
9.答案:①独诵;②用独诵的形式,表现革命者深沉博大而又炽热激越的信念
10.答案:(示例)创辉煌未来
11.答案:父亲的军毯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可结合文章内容和题干中的提示分析作答。本文以“父亲的军毯”为线索,讲述了“父亲病中寻军毯”“孙瑞斌回忆父亲与军毯的往事”“父亲临终嘱托孙瑞斌找军毯主人”“孙瑞斌将军毯送进红色博物馆”这几个故事,所以标题就可以拟为“父亲的军毯”。
12.答案:②;③;④;①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义和理解文章内容。①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②含混不清:模糊;不明确。③大为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④头晕目眩:头发昏,眼发花,感到一切都在旋转。a处写孙士田去世前意识模糊地说话,应用“含混不清”;b处写父亲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表现,应用“大为惊讶”表现孙瑞斌的反应;c处写孙士田帮助部队渡河,又饿又累,最终一头栽倒,应用“头晕目眩”;d处写孙瑞斌像一个亲历者一样讲述他父亲的故事,应用“绘声绘色”。
13.答案:孙瑞斌回忆父亲与军毯的往事;孙瑞斌将军毯送进红色博物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作答时,要先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由第⑥段和第⑦段内容可知,这里讲述“孙瑞斌回忆父亲与军毯的往事”;由第⑩段和第 段内容可知,这里讲述“孙瑞斌将军毯送进红色博物馆”。据此填写即可。
14.答案:(1)通过对父亲眼神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弥留之际心中依然牵挂着那条毯子,表现了父亲对军民鱼水情的念念不忘。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毯子比作破损的薄土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毯子的硬、破、薄的特点,暗示毯子对父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从描写角度赏析。答题时先确定描写方法,然后进行分析。“父亲的眼神始终不离屋子的一处角落”一句是对父亲眼神的细节描写,结合第③段内容可知,红漆柜子里放的是解放军战士所赠军毯,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在弥留之际心中依然牵挂着那条毯子,表现了父亲对军民鱼水情的念念不忘。(2)从修辞角度赏析。首先确定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分析作用。结合“倒像一块破损的薄土坯”可知,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毯子比作破损的薄土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毯子的硬、破、薄的特点。如此破旧的毯子父亲一直珍藏着,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暗示了毯子对父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5.答案:①父亲是一个不徇私情、廉洁奉公的人。比如虽然他自己是个老革命,却没让儿子沾上一丁点儿光,招干时把儿子的名字划掉,面对曾经的老部下的询问和关怀,总是摇头不开口。②父亲是一个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忠于革命的人。比如人民军队强渡黄河时,作为民兵排长的父亲带着民兵去帮忙,当时天降大雨,出现了罕见的低温,父亲衣着单薄一头栽倒。③父亲是一个知恩图报、不忘初心的人。比如父亲去世前留下话,嘱托儿子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人物介绍和评价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根据本题的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形象特点的分析即可。根据第②段“父亲是个老革命。可他这个老革命的儿子,没沾上父亲一丁点儿光……可父亲总是摇头,就是不开口”可知,父亲是一个不徇私情、廉洁奉公的人;根据第⑥段“人民军队强渡黄河,作为民兵排长的孙士田带着民兵去帮忙”可知,在困难面前,父亲是一个不怕牺牲、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忠于革命的人;根据第⑧段“父亲安详地走了。走时,那个毯子还盖在他的身上。父亲给孙瑞斌留下了一句话,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名送他毯子的解放军”可知,父亲是一个知恩图报、不忘初心的人。
16.答案: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17.答案: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进行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是诗人满腔辛酸的深切感叹。
18.答案:《梅岭三章(一)》中,人去阴间,是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别云间》中,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表达对胜利的渴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