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任务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任务型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17:3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其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行文思路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选取了两篇现代文、三首诗和一篇文言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是对母亲勤劳一生的歌颂;《梅岭三章》是陈毅作为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真情告白;《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几篇作品无一不令我们动容,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勾画关键语句的阅读习惯,不能厘清课文思路,且缺乏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划分层次并厘清课文思路,借助分析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划分段落层次,厘清作者思路。
2.揣摩品味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情感。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此次专题学习活动的主题,着眼于学生当下和未来的阅读实践,围绕“阅读”展开,提出三个活动任务,以“资料夹”的形式呈现了四则材料,包含图表、非连续性文本、调查问卷、名家论述等信息。课程计划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倡导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旨在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阅读状况,找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改进措施。
学习目标
1.分析图表,设计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了解国民阅读状况。
2.通过填写调查问卷,分析调查数据,了解自身阅读状况。
3.探讨阅读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搜集关于读书的论述,深化对读书意义的思考与认知。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找寻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读书计划。
2.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互动,提升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明白读书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法 点拨评价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鲁迅的《读书杂谈》、朱光潜的《谈读书》。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同学们,阅读给予我们营养,阅读赐予我们力量。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的世界吧!
二、预习任务
1.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资料三”,补充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汇总,丰富问卷的内容,制订电子调查问卷。
2.分组合作,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搜集数据,面向初中三个年级的同学,增强问卷调查的科学性。
3.对搜集到的问卷进行科学的分类统计,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发现的问题。
4.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检索搜集名人读书方法、读书言论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
三、活动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阅读材料并把握图形、数字、文字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了解国民的阅读状况。 1.阅读教材中的“资料一”,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 2.根据教材中“资料二”中的信息,分别设计“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的图表。 3.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识图方法】 1.读标题(调查对象)。 2.观趋势(图、数、文字之间的关系)。 3.提信息(作比较)。   1.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 (1)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纸质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2)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主要通过纸质书籍或手机进行阅读,且更倾向于纸质图书阅读。 (3)2021、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中最高的是手机阅读,最低的是平板电脑阅读。 2.仔细阅读文字信息,绘制图表,实现图文转换,使数据更准确、更直观。 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 年龄(岁)2021年2022年相对变化0—872.1%73.5%+1.4%9—1399.1%99.2%+0.1%14—1790.1%90.4%+0.3%0—1783.9%84.2%+0.3%
2021、2022年我国未成年人人均图书阅读量 年龄(岁)2021年(本)2022年(本)增长量(本)0—810.3310.560.239—1310.2110.320.1114—1713.1013.150.050—1710.9311.140.21
(也可以设计柱状图、折线图等其他图表形式) 3.分析数据,找寻规律。 示例:(1)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9—13岁青少年的阅读量最少、图书阅读率最高。可见我们在阅读量上还要加油,少年正是读书时,要趁这个时期多读书。 (2)虽然数字化阅读发展趋势良好,成年国民使用手机阅读占比较大,但是纸质阅读具有不可替代性,学校的教材、报纸、期刊仍是部分人的必需品。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捕捉问题、发现规律,宏观地了解国民阅读情况。
四、活动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认真阅读题干,开展问卷调查,填写问卷。(要求:诚实作答,得出科学结论) 2.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根据个人调查问卷的结果,制作小组成员每天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或每年阅读量的柱形对比图。通过对比,发现个人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 1.独立、认真填写调查问卷,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2.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柱状对比图,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自由发言,分析自己的问题与不足。 示例:(1)通过与大家的对比,我发现我的阅读时间安排得不好,有时犯懒或者作业多就不读书了;有时遇上自己爱看的书,通宵不睡觉也要读完。这很不科学,我应该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2)通过与大家的对比,我发现我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比如科幻类作品,其他方面的书很少涉猎,以后我应该扩大自己的读书范围,多读书,读好书。 (3)通过与大家的对比,我发现我在阅读时总是先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着急翻看结局,读书缺乏条理性。而且,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圈点勾画的习惯,也很少做读书笔记。以后我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科学读书。 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绘制对比图、小组讨论阅读情况等方式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活动任务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读书方法。 1.师生合力,献计献策。分享名人读书的方法,学生加以借鉴学习,改善阅读现状。 2.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四”,谈一谈两位名家带给你哪些读书的启示。 3.从各小组展示的内容、形式、过程等维度进行评选,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1.读书方法分享: (1)提要钩玄法。 韩愈:“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2)有的放矢法。 “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这是宋代大文学家、杰出诗人陆游读书生活的自我写照。 陆游读书虽多,却多而不杂,多而不乱,是有的放矢的。首先,他注意从整体考虑,有计划地读一大批书。其次,他注意结合研究专题读书。再次,他注意将读书与使用联系起来。一边习武,一边苦读兵书,准备来日疆场决战时派上用场。 (3)三到读书法。 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示例: (1)鲁迅先生鼓励青年人在读好课内书的同时,也要多读其他领域的书。他建议学生多读书,看各种各样的书,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目。他认为只是读书还不够,青年人还得通过和社会接触把书读活。 因此,我在读书时,要多读好书,并学会结合社会实际,真正读懂书中的内容。 (2)朱光潜认为读书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这样虽然使读书成为乐事,但也使读者泛滥而无归宿,缺乏系统训练,对知识掌握不全面。因此,他认为有些有趣的书必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必须得咬定牙关去硬啃,久了自然可以啃出滋味来。 因此,我认为自己不能只靠兴趣来选择要读的书,而应该选择成体系的书籍,下功夫啃一些看似枯燥,实则读起来有滋有味的书。 3.结合各小组的成果,评选出优秀小组。   学习名人的读书方法,思考名人的读书言论,帮助学生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发,反思、改进自身的阅读问题。
六、过程性评价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补充读书方法。
七、课堂小结
这节活动课,大家借助图表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了自身的阅读状况和我国国民读书状况,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今后可以更好地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让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结合个人阅读情况,制订一份读书计划。
2.发展型作业:为大家推荐两本好书,并写出推荐理由。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