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其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行文思路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选取了两篇现代文、三首诗和一篇文言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是对母亲勤劳一生的歌颂;《梅岭三章》是陈毅作为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真情告白;《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几篇作品无一不令我们动容,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勾画关键语句的阅读习惯,不能厘清课文思路,且缺乏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划分层次并厘清课文思路,借助分析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划分段落层次,厘清作者思路。
2.揣摩品味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情感。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15* 梅 岭 三 章
设计说明
《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原义是乐曲告一段落,而这里的“章”是首的意思,“三章”即三首。学习此文时,要鼓励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教师要将反复诵读贯串教学的始终,每读一次,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方式要多样化。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设计朗读脚本等活动,体会诗人炽热的革命情怀。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写作手法和意蕴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字词,体会全诗的写作手法和意蕴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情境教学法 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陈毅的《给罗生特同志的信》。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一柱南天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凯歌淮海中原定,团结亚非正义伸。
赢得光荣归祖国,敷扬文教为人民。修篁最爱莫干好,数曲新词猿鸟亲。
——郭沫若《赠陈毅同志》
陈毅同志既是将军又是诗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梅岭三章》就是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之下所写的,是他作为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真情告白!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丛莽(mǎng) 旌(jīng)旗 阎(yán)罗 捷(jié)报 血(xuè)雨腥风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文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义成仁
3.文学常识。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4.写作背景。
陈毅同志在红军长征后,因身负重伤留在南方,后在这里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1936年冬天,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江西大庾岭遇险,于是马上转回梅山,又遇上敌人搜山。敌人因搜捕不到陈毅,便恼羞成怒,放火烧山,幸好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浇灭了大火。敌人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多次反扑搜查,将梅山团团围了二十多天。直到十二月“西安事变”发生,敌人因内部慌乱而撤退,陈毅同志才得以脱险。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理解小序。 初读小序并翻译,思考小序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2.诵读诗歌。 (1)齐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2)自由朗读诗歌,划分节奏,注意语气、语调。 (3)概括诗歌大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自由朗读诗歌,先独学,后群学,探究问题。 1.翻译:一九三六年冬天,我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便写了三首诗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作用:①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②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抒发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 2.诵读诗歌。 (1)齐读诗歌。 (2)划分节奏。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第一章:身陷绝境,死而后已。(过去)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第二章:誓死卫国,激励战友。(现在)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第三章:展望未来,革命必胜。(将来) (3)概括诗歌大意。 第一章:今天就要牺牲了心里想些什么呢 回想起开创革命大业的艰难历程, 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战斗啊。这次到阴间去召集为革命牺牲的同志,带领十万军士斩杀凶恶残暴的人。 第二章:南方点燃革命战火十年了,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幸存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第三章:参加革命后就要以革命为家, 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不久定会结束。今天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不久的明天定会迎来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 1.引导学生分析小序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翻译诗歌,大致了解其内容,为下面的细致学习作铺垫。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品析词句,体味诗歌内涵。 逐章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内容并深入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章】 (1)第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这一章有几个字用得比较精妙,找到这几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第一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2.【第二章】 (1)这一章有几个字用得比较精妙,找到这几个字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第二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三章】 (1)怎么理解“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含义 (2)第三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运用了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引起。 (2)“去”“招”“斩”用得精妙。①“去”字,写出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②“招”字,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的浩大声势;③“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诗人一样,有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3)第一章回顾了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2.(1)“须”“飞来”用得精妙。①“须”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牺牲的光荣感;②“飞来”,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接连地传来,富有感彩,表现出诗人对革命胜利充满了信心。 (2)第二章面对今日,勉励来者,盼捷报飞,洋溢着献身革命的乐观精神,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3.(1)“自由花”比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人间遍种自由花”是诗人对革命胜利后的美好畅想,也是诗人甘愿取义成仁、头悬国门的真正意义所在。 (2)第三章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的革命信念,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的作用,逐章了解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五、过程性评价
围绕学生朗读诗歌及理解诗意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课堂小结
《梅岭三章》是绝命诗,诗人回首征程,豪情满怀,勉励战友努力作战;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①自行收集资料,了解陈毅同志的战斗经历;②观看革命英雄就义视频,如李大钊、陈延年等烈士,感悟革命精神。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基础通关”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学习情境
《梅岭三章》由三章七言绝句组成,格律和谐,意境清新,是以旧诗形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范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组诗歌,了解诗歌方面的知识,感受其中炽热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品味情感。 1.再次朗读诗歌,任选其中一章设计朗读脚本,体会诗人的情感。 【点拨】各章结尾句读升调,呈回环递进之势,体现出诗人炽热的激情、从容的气度和崇高的理想。 2.整体感知,思考问题:这三章诗之间有何联系 1.朗读脚本示例: 第一章朗读设计断头读得坚定,体现出诗人遇险时的镇定从容意如何读出自问的语气斩重读,读出对反动派的憎恨第二章朗读设计正十年语速放缓,读出革命征程的漫长感捷报飞来语速加快,读出对革命胜利的期盼当重读,读出诗人虽“死”犹喜的豪壮第三章朗读设计应有涯重读,体现出诗人坚信革命必胜自由花重读,全诗感情的最高点,读出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2.这三章诗共用同一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这三首诗共同组成了相对独立而又互为一体的组诗。 通过设计朗读脚本,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分析意象,探究写法。 1.分析诗歌意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意象含义情感
2.结合表格中的内容,总结这三章诗的写作特色。 【点拨】(1)借代:用与事物有一定关系的名称来替代该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2)“悬昭东门”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1.【第一章】 意象含义情感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至死不渝的英雄气概旌旗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第二章】 意象含义情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文中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及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纸钱旧时在祭祀时焚化给死者或鬼神当钱用的纸片,亦可望空抛撒或悬挂于墓地捷报胜利的消息
【第三章】 意象含义情感血雨 腥风喻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的屠杀和镇压表现了诗人甘为信仰献身的精神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由花喻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
2.(1)形式独立,内容关联。这三章诗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但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三章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按照“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的时间顺序,从眼前写到未来,从自己写到同志,层层深化,层层扩大,寥寥八十四字,塑造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 (2)意象丰富,手法多样。①旧词新用。如“泉台”“阎罗”,都是旧时的说法,虽不存在,但为人们所熟知。“阎罗”在诗中指人间的反动派,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即使死了也要集合旧部“斩”掉像“阎罗”一样的反动者。②借代。如“旌旗”借指军士;“烽烟”指代战争。③用典。如“此头须向国门悬”活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④比喻。“自由花”的比喻新颖,让人想象到革命胜利之时,鲜花盛开、芳香四溢的美好情景,极富感染力。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及其写作手法,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先烈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8分钟。
五、课堂小结
《梅岭三章》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诗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用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学习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将此课的三章诗与李清照的《乌江》、陆游的《示儿》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异同。
2.发展型作业:①阅读陈毅的《给罗生特同志的信》,了解诗人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艰苦岁月;②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阅读突破”“写作达标”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