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人生之舟
单元素养
人文内涵 语文要素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学会在默读中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此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其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能理清行文思路,用多种形式介绍所读作品的基本脉络;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行文思路和人物塑造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单元教材分析
此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选取了两篇现代文、三首诗和一篇文言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对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礼赞;《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是对母亲勤劳一生的歌颂;《梅岭三章》是陈毅作为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真情告白;《诫子书》是诸葛亮对儿子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这几篇作品无一不令我们动容,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勾画关键语句的阅读习惯,不能厘清课文思路,且缺乏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划分层次并厘清课文思路,借助分析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来感知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划分段落层次,厘清作者思路。
2.揣摩品味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情感。
3.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写作 思路要清晰
设计说明
此单元的写作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理解何为“思路”,何为“思路清晰”;然后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归纳出使写作思路清晰的具体步骤,让学生有章法可循。按照具体的思维步骤逐步分析厘清思路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之前充分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最后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拟写提纲,使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条理、思路清晰,真正提升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顺序,明确使写作思路清晰的方法。
2.学会谋篇布局,并体会拟写提纲的好处。
3.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做到条理清楚、思路清晰。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范例,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和行文思路。
2.引导学生学会拟写提纲,注意行文线索,保持思路清晰。
教学方法
问答法 讨论法 点拨评价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以“思路要清晰”为要求的满分范文。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由此看来,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建立在思路清晰、言之有序的基础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时保持思路清晰的方法吧。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概念,归纳方法。 1.思路是什么 思路清晰又指什么 2.在写作中如何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小结】明确中心,学会取舍。 明确顺序,确定详略。 列好提纲,形成框架。 明确概念,归纳方法。 1.思路就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 思路清晰就是在谋篇布局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在说什么。 2.(1)整体构思。 首先想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再据此取舍材料,并大致思考文章的整体结构。 整体构思的具体步骤: ①审题立意,确立作文的中心。审题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即“题眼”;立意时,尽可能做到求异求新,拓宽写作思路。 ②选材。选材必须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人或事,才能使文章中心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确定写作顺序。 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去写,这要根据文体特点和题材需要来确定。 (3)列提纲。 在头脑中形成作文的结构框架后,用提纲的形式把它呈现出来,有助于思路的清晰和完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归纳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为写作实践打下基础。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 2.结合所学的课文,整理归纳出课文的体裁和写作顺序。 【点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介绍百草园的各种景物时,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物的。 3.归纳拟写提纲的具体方法,体会拟写提纲的好处。 1.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1)《纪念白求恩》:逻辑顺序。(议论性文体) (2)《回忆我的母亲》:时间顺序。(叙事散文) (3)《诫子书》:逻辑顺序。(书信) 一般来说,写人记事的文章,大多采用时间顺序,根据事情的发展,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议论性文体大多采用逻辑顺序,而说明类文体大多采用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 3.(1)拟写提纲的方法:①设计好整体结构;②安排好详写、略写;③确定写作顺序;④简要概括层意。 (2)好处:好的写作提纲可以让作者更加丰富地去考虑所要表达的内容,让作者在既定的范围内写作,不至于偏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具体做法,锻炼其解决问题的思维。 2.引导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整理归纳出各种文体常采用的写作顺序。
四、学习任务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分析文题,整理思路。 1.写作实践一: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 关键词:二三事、记人。 思路点拨:此题为半命题作文。首先,确定写作对象,将题目补充完整;其次,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要展现的人物的精神品质;最后,选取两三件凸显人物品质的典型事件进行叙述。 2.写作实践二: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关键词:这天、晚。 思路点拨:此题为命题作文。首先要确定具体的叙事方向,即回家晚的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其次要思考写作顺序,可以用顺叙,也可以用倒叙;最后要明确写作重点,安排好内容的详略。 3.写作实践三: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提前作好准备,列出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 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 关键词:访问。 思路点拨:此题为半命题作文。先确定访问对象,再按照访问前的准备、访问时的经过、访问后的心情来组织材料。思路要清晰,条理要清楚。 自主学习:从写作实践题目中任选其一,拟写提纲。 合作探究:组内分享提纲内容,厘清写作思路,为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1.(1)选择典型的素材来体现人物的典型性格。 (2)可以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谋篇布局。 (3)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注意两三件事的出场顺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1)审题。“这天”限定了时间,要突出“这天”的独特性;“回家晚了”是写作的重点,要交代清楚这天“回家晚了”的原因和后续。 (2)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可以通过记叙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可以通过对典型人物的描写,阐明一种新的感悟。力求立意高远,见解独到,能够挖掘出事件的深层意义。 (3)选材。选材要真实,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因为补课回家晚时,父母的牵挂;因为贪玩回家晚时,父母的批评等。 3.采访提纲与前两个写作提纲有所不同,它是采访者在采访前所草拟的任务大纲,其涵盖了采访的目的、采访过程的操作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完成采访任务起辅助性作用。 列采访提纲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①采访对象;②采访主题;③采访时间、地点和方式;④采访问题。 引导学生先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完成写作任务,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五、过程性评价
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修正、补充,并梳理归纳写作方法。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列提纲。希望大家能将这些方法用于日后的写作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列提纲的好习惯。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从写作实践题目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训练。
2.发展型作业:选择学过的任意一篇课文,详细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