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 随堂小练
1.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糖葫芦,冰糖葫芦嘞……”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渺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
B.德州的夜市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地摊给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
C.这哥俩儿性格铢两悉称;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
D.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做饭”成为热点话题。②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③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④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更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对《溜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溜索》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江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
B.全文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C.文中首领及汉子们在溜索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勇敢无畏、团结友爱的品质。
D.全文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表现怒江峡谷高峻险恶的气势,其中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是正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4.下列各组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俯身(fǔ) 拽起(zhuài) 睹(dǔ)
B.锱铢(zī) 顷刻(qīnɡ) 腮(sāi)
C.脑髓(suí) 铃铛(línɡ) 呕(ǒu)
D.脖颈(jǐnɡ) 盘桓(huán) 绞(jiǎo)
5.下面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B.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C.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D.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6.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井盖所在位置是进出家门的必经之路,年轻人经过此处还需放慢步伐留意结冰处,老年人经过时就更为战战兢兢。
B.他自信,若是再次遇到那个匪徒,绝对能拳打脚踢轻而易举的将他擒住。
C.正在千钧之力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D.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把小小的座椅,安放在哪,怎么安放,如何满足游客需求,如何让座椅和环境浑然一体,考验着景区管理人员的智慧。
B.一部七、八分钟的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C.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D.邀请名家开讲打造《读书沙龙》,组织歌手演出打造《民谣季》,举办儿童画展打造《艺术空间》……暑假期间这家书店开展的系列活动成了县城的一道文化风景。
8.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岸的儿女。让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__________________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了同学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________________;美在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江之美令我陶醉!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拋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棋王(节选)
阿城
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王一生坐在场当中一个靠背椅上,把手放在两条腿上,眼睛虚望着,一头一脸都是土,像是被传讯的歹人。我不禁笑起来,过去给他拍一拍土。他按住我的手,我觉出他有些抖。王一生低低地说:“事情闹大了,一有动静,一起跑。”我说:“不会。只要你赢了,什么都好办。怎么样?有把握吗?九个人哪!头三名都在这里!”王一生沉吟了一下,说:“参加过比赛的人的棋路我都看了,就不知道其他六个人会不会冒出冤家。书包你拿着,不管怎么样,书包不能丢。书包里有……”王一生看了看我,“我妈的无字棋。”他的瘦脸上又干又脏,鼻沟儿也黑了,头发立着,喉咙一动一动的,两眼黑得吓人。我知道他拼了,心里有些酸,只说:“保重!”
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
我不由伸手到王一生的书包里去掏摸,捏到一个小布包儿,拽出来一看,是个旧蓝斜纹布的小口袋,上面绣了一只蝙蝠,布的四边儿都用线做了圈口,针脚很是细密。取出一个棋子,确实很小,在太阳底下竟是半透明的,像是一只眼睛,正柔和地瞧着。我把它攥在手里。
太阳终于落下去了。人们仍在看着。里边儿传出一句王一生的棋步,外面的人就嚷动一下。专有几个人骑车为在家的冠军传送着棋步。
我看见脚卵很高兴的样子,心里就松开一些,问:“怎么样?我不懂棋。”脚卵抹一抹头发,说:“蛮好,蛮好。这种阵式,我从来也没有见过,你想想看,九个人与他一个人下,九局连环!车轮大战!”
有两个人从各自的棋盘前站起来,朝着王一生鞠躬,说:“甘拜下风。”就捏着手出去了。王一生点点头儿,看了他们的位置一眼。
他仍旧双手扶膝,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喉结许久才动一下。
我找了点儿凉水来,悄悄走近他,在他跟前一挡,他抖了一下,眼睛刀子似的看了我一下,一会儿才认出是我,就干干地笑了一下。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步。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
忽然人群发一声喊。我回头一看,原来只剩了与冠军的那一盘。盘上只有不多几个子儿。王一生的黑子儿远远近近地峙在对方棋营格里,后方老帅稳稳地待着,尚有一“士”伴着……红子儿半天不动,大家不耐烦了,嗡嗡地响成一片。
我的肚子拖长了音儿在响,脚下觉得软了,就拣个地方坐下,仰头看最后的围猎,生怕有什么差池。
忽然人群乱起来,只见一老者,由旁人搀着,慢慢走出来,嘴嚼动着,上上下下看着八张定局残子。众人纷纷传着,这就是本届地区冠军,是这个山区的一个世家后人。只见老者进了大门,立定,往前看去。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双手支在膝上,犹如一个铁铸细树桩,似无所见,似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众人都呆了,都不说话。
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气很足,十分洪亮,在屋里荡来荡去。王一生发觉了众人,轻轻挣了一下,却动不了。老者推开搀的人,向前迈了几步,立定,双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声叫道:“后生,老朽身有不便,命人传棋,实出无奈。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老朽有幸与你接手,感触不少,中华棋道,毕竟不颓,愿与你做个忘年之交。老朽这盘棋下到这里,权做赏玩,不知你可愿意平手言和,给老朽一点面子?”
王一生再挣了一下,仍起不来。我和脚卵急忙过去,托住他的腋下,提他起来。半晌,他才呜呜地说:“和了吧。”
人渐渐散了,王一生还有一些木。我忽然觉出左手还攥着那个棋子,就张了手给王一生看。王一生呆呆地盯着,似乎不认得,可喉咙里就有了响声,猛然“哇”的一声儿吐出一些黏液,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妈——”大家都有些酸,扫了地下,打来水,劝了。
夜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王一生已经睡死。我却还似乎耳边人声嚷动,眼前火把通明,山民们铁了脸,掮着柴火在林中走,咿咿呀呀地唱。我笑起来,想:不做俗人,哪儿会知道这般乐趣?家破人亡,平了头每日荷锄,却自有真人生在里面,识到了,即是幸,即是福。衣食是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倦意渐渐上来,就拥了被子,沉沉睡去。
(有删改)
【注】王一生的母亲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
9.结合全文,分析选文开头场面描写的作用。
10.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请找出一例具体分析。
11.小说中的烘托手法在人物塑造中运用得非常突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2.小说中三次写到了王一生妈妈为他做的“无字棋”,请结合全文理解这样写的深刻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皮鞋
谢志强
①出发前,应对沙漠的一切,都准备得很周密。可是,傅队长总觉得还差点儿什么,却又琢磨不出。等到进入沙漠后,他终于想起,要是带个维吾尔语翻译就好了。
②师部决定开发塔里木,组织了一支勘探队。傅队长是老红军,凭着经验,他带了一张地图,一辆木轱辘马车,还有羊皮水囊、军用水壶。他说:“那个地方,塔克拉玛干,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要是一个月不见我们回来,就给我们开追悼会吧。”
③进塔里木没有现成的路,一行五人,轮换着坐马拉的大车。从阿克苏到阿拉尔有一百二十多公里,他们走了七天。
④阿拉尔在塔里木河北岸,他们要到河对岸去勘探。于是乘独木舟过河,远处是巨浪一般的沙丘群,那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傅队长一边走一边抓一把沙土,放在舌尖上舔一舔,不咸。他说:“含盐碱量低,是好地。”他的挎包里装了一小袋一小袋的土样。
⑤待返回北岸时,麻袋空了——超过了预先计划的时间。光顾着勘探荒原,却忘了所带的干粮已经消耗完了。大家饥肠辘辘,唱起了“空城计”。
⑥傅队长拿着望远镜四处搜寻,天上有一堆白云,遍地是死亡的颜色——毒辣辣的日头照射出一片惨白色。突然,他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沙漠活了。
⑦放羊的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子。傅队长走到他面前,说了句汉语,发现他表情疑惑。看出对方听不懂汉语,傅队长指指嘴,摸摸肚子,弯弯腰,表示出“饿”的样子,然后,掏出纸币,指指羊。羊倌儿看懂了,却摆摆手,摇摇头。
⑧傅队长用钱买不成羊,弄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对四个队员嘀咕了几句,像是下命令。于是,五个人如同操练,立即躺倒在沙丘的一面上,还闭上眼,不是睡觉,分明在采用另一种方式,表现“饿”的样子,饿得不能动了。
⑨傅队长眯缝着眼,观察着羊倌儿。羊倌儿双手往上指,要他们站起来。同时,他的目光盯在傅队长的脚上——傅队长穿着一双翻毛皮鞋。显然,羊倌儿看中了皮鞋。在戈壁滩上放羊,皮鞋能护脚。
⑩傅队长站起来,指指鞋,又指指羊——我的鞋,你的羊,要我的鞋,就用羊换。羊倌儿也打起手势,傅队长看懂了其中的意思:不能用皮鞋换羊,羊是公家的;换鸡蛋吧,我家有很多鸡蛋。
傅队长需要证实羊倌儿比画的是鸡蛋。他模仿母鸡“咯咯咯”地叫,又比画着鸡蛋的形状。队员们看着傅队长费那么大的力气,都憋不住,笑了。羊倌儿也笑了,点点头,指着远处,那里有他的家。
傅队长用皮鞋换回一百个鸡蛋和一大摞馕。他笑嘻嘻地赤着脚,踩在滚烫的沙地上,自言自语道:“这也是‘皮鞋’嘛,父母给的,磨破了还会恢复,这可是磨不坏的‘皮鞋’呀。”
队员们将各自的五枚鸡蛋埋入沙地煨熟的时候,傅队长割了麻袋,像编草鞋那样,动作麻利,编织出一双鞋来,套在自己的“皮鞋”上,不烫了。
当晚,队员们围坐在篝火边,队中一名刚参军的大学生好奇地问傅队长:“那么滚烫的沙地,你的‘皮鞋’不怕烫坏吗?”傅队长淡淡地说:“两万五千里长征,都是就地取材,自编草鞋,穿破了多少双早没准数了。续不上的时候,就靠这双‘皮鞋’行军。我这双‘皮鞋’爬过雪山,蹚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就磨制成了这世上最坚实的‘皮鞋’。”说完呵呵笑起来……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3.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写下面表格的空缺处。
人物 相关内容 品质
傅队长 出发前说一个月回不来就开追悼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舍己为人
长征中赤脚行军磨制成特殊“皮鞋” ③___________________
羊倌儿 ④___________________ 公私分明
14.文中第⑥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他看见了一群羊,仿佛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了。
15.小说以《皮鞋》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16.傅队长已经带领队员走出了饥饿困境,为什么作者还要在最后一段写傅队长的长征经历?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BD正确;C.有误,铢两悉称: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词义和“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矛盾;故选C。
2.答案:D
解析:“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动宾搭配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不合逻辑。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更是为了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3.答案:D
解析:写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是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4.答案:A
解析:A项,选项加粗字注音无误。B项,“顷刻”应读为“顷刻(qǐng)”。选项加粗字注音有误。C项,“脑髓”应读为“脑髓(suǐ)”。选项加粗字注音有误。D项,“脖颈”应读为“脖颈(gěng)”。选项加粗字注音有误。本题要求选择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综上,故选A。
5.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里面;B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中的第一个逗号改为顿号。
6.答案:A
解析:B项,拳打脚踢:用拳打,用脚踢,应为“三拳两脚”;C项,千钧之力: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应为“千钧一发”;D项,“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应为“不由自主”。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一部七、八分钟”中“七八分钟”属于概数连用,应删去顿号。C项,感叹号应放在引号内。D项,“读书沙龙”“民谣季”“艺术空间”都是栏目名,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8.答案:(1)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连绵起伏 水 碧波荡漾
(4)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9.答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渲染热闹、紧张的气氛,为王一生的出场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作用的能力。第1段是场面描写,描写了一个人多、拥挤、吵闹的场面。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什么这么拥挤?开头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以为是杀人的告示”“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为下文王一生的出场做铺垫。
10.答案:“眼平视着,像是望着极远极远的远处,又像是盯着极近的近处”,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王一生正陷入深深的思考(聚精会神),沉浸于棋局之中,进入无我之境的状态。
11.答案:小说中的烘托手法在人物塑造中运用得非常突出。如文中千人观战,吵嚷声一片,棋局开始后又无比安静,棋局牵动人心,以此烘托王一生棋艺高超,远超世俗;八人先后认输,老者先是在家里传棋,后亲赴棋场,细看其他八局,再高度评价王一生,以此来烘托王一生的棋艺已是世间罕有;棋局进行时,王一生表现出的迟钝烘托出他作为棋手精神压力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烘托手法是指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本篇文章多处使用烘托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12.答案:①妈妈的无字棋三次出现,贯串全文,深化主旨,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爱;②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期待;③寄托着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情节的能力。作答此题,应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无字棋”结构上贯串全文,是文章的情感线索,深化主旨,寄寓了母子间浓浓的亲情和爱。内容上可从语句的表层义和深层义着手分析。从表层义上看,王一生的母亲起初反对王一生下棋,后来同意了。她捡牙刷把磨了一副无字棋,临死前送给了王一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选择下棋的理解与期待。从深层义上看,王一生结束比赛后对着妈妈留下的无字棋激动落泪,体现了王一生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及感激之情。
13.答案:①英勇无畏;②用脚上皮鞋换来全队口粮;③顽强坚毅;④不用公家的羊而用自家鸡蛋换皮鞋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文章内容和概括人物品质。根据表格中所给信息找到答题区域,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内容概括人物品质。第①空,由“出发前说一个月回不来就开追悼会”可知,傅队长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据此可概括为:英勇无畏。第②空,结合所给人物品质“舍己为人”可定位到第⑩段、第 段,傅队长为了全队能够活下去,不害怕滚烫的沙子,用自己的皮鞋换来了鸡蛋和馕,据此可概括为:用脚上皮鞋换来全队口粮。第③空,由“长征中赤脚行军磨制成特殊‘皮鞋’”可知,傅队长是一个顽强、有毅力、不怕困难的人,据此可概括为:顽强坚毅。第④空,结合所给人物品质“公私分明”可定位到第⑩段,羊倌儿不用公家的羊为自己谋私利,而用自己家的东西来换皮鞋,据此可概括为:不用公家的羊而用自家鸡蛋换皮鞋。
14.答案:①羊群出现像天上云朵落在地上那样真切,表现出傅队长因发现羊群而变得轻松兴奋;②羊群出现,为傅队长带领勘探队走出饥饿困境提供转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群羊”比作“云朵”,羊群出现像天上的云朵落在地上那样真切,说明有了羊群,也就意味着有了生还的希望,由此可知,表现出傅队长因发现羊群而变得轻松兴奋。结合下文可知,此时看见的羊群,为傅队长带领勘探队走出饥饿困境提供转机。
15.答案:①以《皮鞋》为题,层层铺垫后,在小说后半部分才出现和皮鞋相关的情节,引发读者好奇;②标题的《皮鞋》,既指傅队长的翻毛皮鞋,也指他的赤脚,一语双关。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妙处。作答时,可从含义和作用两方面来作答。从其含义来看,“皮鞋”一语双关,既可以指傅队长穿着的一双翻毛皮鞋,又可以指他戏称自己的一双脚,这双脚爬过雪山,蹚过冰河,穿过沼泽,早已经磨出厚厚的茧子,像是一双坚硬的皮鞋。从其作用来看,小说层层铺垫后,在后半部分才出现和皮鞋相关的情节,因此以“皮鞋”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答案:①为了交代傅队长赤脚不怕烫和能带领队员走出困境的缘由,使故事更合理;②为了表明傅队长早在长征中就磨炼出顽强的革命意志,凸显其老红军形象;③为了赞颂红军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深化小说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写作内容来看,最后一段所写的傅队长的长征经历,解开了读者心中的疑惑,交代傅队长赤脚不怕烫和能带领队员走出困境的缘由;结合最后一段内容可知,傅队长正是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险,磨练出顽强的意志,因此写其长征经历,更能凸显其老红军形象;从小说主旨来看,这样写是为了赞颂红军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能够深化小说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