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教学设计主题《忆读书》第一课时(共3课时)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学习目标】 1.能通过多种识字方法会认“浒、传”等17个生字,认识“传”“卷”两个多音字,会写“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15个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时间顺序和对比手法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通过观察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本课“浒、传”等17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4个生字。(目标1、3)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课文。(目标2) 3.能设计读书地图,梳理读书作者的读书经历。(目标2)【学习内容】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饱含感情地告诉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通过抓关键词句来梳理信息,但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差异。有的学生是不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也有学生是提取信息之后不能再根据要求进行概括,并提炼出作者的观点。这一课的时间顺序较明显,所以,在学生通读课文后,通过师生分享,大部分学生应该能梳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并感受到作者对比的方法,并以此带动全班,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谜语激趣,复习导入猜谜语 2.回顾《古人谈读书》中古人读书求学的态度和方法。 3.分享冰心的相关资料。 4. 朗读题目。1.出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书) 2.带领学生背诵《古人忆读书》,再次点明学习中要“诚实”“勤勉”“不耻下问”“多记多背”“诲人不倦”“学且思”等态度方法。 3.出示冰心的照片,回顾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繁心.春水》等,背诵四年级学过的冰心的诗歌。 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字“忆”。 学生能否正确回忆本单元及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要点。 学生能够将搜集的资料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意图说明:培养学生的大单元学习甚至大语文学习的意识,让知识前后发生联系,并激活学生大难皮层中的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环节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指向目标1、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生字词语。 同桌互读课文,读准确,读流畅。 全班交流,并做笔记。 4.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改。 1. 大屏幕出示自读要求。 2. 教师巡视。 3.根据学生的交流做反馈。 预设: “水浒传”中的“浒”读“hǔ”,意思是“水边”,“传”读“zhuàn”,意思是记载历史事件或个人事迹的文字。 “栩栩如生”中的“栩”是个形声字,两个“栩”连读时,第一个音会变调,读成二声,在注音时两个音都是三声。 4.师根据学生听写情况进一步点拨。 自主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能正确地书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同桌互学,全班交流中,把字词读正确、写正确,并把课文读流利。环节三:梳理信息,读懂内容。(指向目标2)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四岁;七岁时;此后;在我十二三岁时;1980年。 小组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围绕“忆”开展小组讨论,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梳理信息的。 全班交流作者的读书经历。 4.全班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 1.教师明确:时间顺序。 2.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方法梳理信息:有没有缺漏的信息?有没有争议的信息?每个同学梳理信息的方法一样吗? 3.教师提示学生要说清楚以下信息:作者读书各个阶段的年龄;每个阶段读了什么书。 预设:冰心七岁时开始读《三国演义》,后来又读了《水浒传》《荡寇志》,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中年以后再读《红楼梦》,1980年后读了《西游记》《封神榜》和现代文艺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 可以借助圈画法,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感受等关键词。 可以用列表法,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可以用归纳法,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 还可以列时间轴,将作者的经历串成清晰的一条线索。能正确梳理出作者读书经历的关键信息,表达清楚准确。 活动意图说明: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指向学习目标,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方法。环节四:提炼信息,读懂作者关于好书的观点(指向目标2)小组合作交流:作者关于好书的看法有哪些。 2.小组发言人在全班交流。 3.积累相关语句。1.教师提出要求: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好书的标准,提取重要信息。 (2)选择一种梳理信息的方法,小组合作整理。 (3)推荐一名发言人,做好汇报的准备。 2.教师明确要求:一个同学在说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听有没有遗漏信息、是否表达清楚,做好补充的准备。 3.教师引导学生读懂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积累。 预设(列表法):能小组合作,并用刚才归纳的方法梳理归纳作者关于好书的看法。读书经历对这些书的态度或评价好书的标准 阅读时间阅读书目七岁时《三国演义》听得津津有味,对章回小说产生兴趣能激发阅读兴趣《水浒传》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耐人寻味《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十二三岁《红楼梦》十二三岁时兴趣不大,觉得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1980 年后《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精彩,不繁琐《封神榜》繁琐现代文艺作品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让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提炼信息,并用上归纳信息的方法读懂作者的看法。
【板书设计】 忆读书 顺序:时间 梳理: 作者读书经历 归纳信息,读懂意思 关于好书的看法
【作业设计】 一、给下列画横线字注音。 水浒传( ) 呻吟( ) 栩栩如生( ) 斩首( ) 地煞( ) 敌寇( )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ù fù pǔ sù huāng táng kān wù ( ) ( ) ( ) ( )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课文信息,完成填空。 时间脉络:__________→那时→此后→( )→( )读书经历:听《三国演义》津津有味→看_____________一知半解→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对比→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取舍。 读书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教学设计
主题 《忆读书》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巩固基础字词,能用默读的方式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评价任务】 1.巩固基础字词,能用默读的方式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目标1) 2.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目标2) 3.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目标3)
【学习内容】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的好处,以及怎样挑选、比较好书。其中第2—8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童年时的读书经历,第9—10自然段主要讲作者后来的读书体会。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作者把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感悟写出来赠送给儿童,总结全文。 课文里有大量读书方面的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选书的标准、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等,角度不同,内容丰富。作者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四岁母亲就教给她国文教科书;七岁时因为太喜欢舅父讲的故事,自己开始读《三国演义》;十二三岁开始读《红楼梦》,中年以后又再读《红楼梦》;1980年后挑选、比较着“读万卷书”。作者对阅读过的书有着丰富的阅读感受,如:有的书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故事情节精彩,情感真实质朴,让她尤其欣赏,心动神移;有的书情节烦琐,矫揉造作,索然无味,让她心生厌倦;也有的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她产生全新的认识。无论是童年一知半解地读《三国演义》,还是后来反复读《红楼梦》,将《封神榜》《荡寇志》与《西游记》《水浒传》比较读,都给作者带来了很大收获。 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包含了三层意思。“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这九个字既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课文中的插图,形象地再现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诸葛亮,《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水浒传》中的林冲等经典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需要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使用小标题,概括文段内容”、“按事情发展、游览、时间等顺序把握文章内容”、“抓关键句、中心句来把握文段内容”。学生对“把握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经验。 学习本课的时候,学生们还可以尝试用表格来梳理课文的信息。继续采用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的模式,提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一、复习回顾,导人新课(指向目标3)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带着问题默读。 3.学习新知识 1.上节课,我们围绕“忆”梳理出了作者不同时期读书的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我们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梳理出文中的信息? 2.请同学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方法?(回忆旧知) (1)可以借助圈画法,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感受等关键词。 (2)可以用列表法,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3)可以用归纳法,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 (4)还可以列时间轴,将作者的经历串成清晰的一条线索。 3.接下来,就让我们结合生活实际,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学生能用默读的方式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 活动意图说明:复习旧知识,稳扎稳打。在总结方法的同时,为本节课的“迁移运用”打下基础。环节二: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交流(指向目标1、3)1.学生利用上节课归纳出的方法,梳理作者的读书方法。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自己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3.学生全班交流 4.小组讨论: 对“一知半解”读书法的看法。 5.全班交流:你是否赞同“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说明理由。 6.学生小结 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预设: ①作者七岁时读《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②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③《红楼梦》在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④ 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比较读。 2. 鼓励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预设: 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了两三遍,越读越有意思。 (2)放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到书店,我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3)妈妈说读书不能一知半解,所以读书时,我总是要弄清楚每一部分的意思。 (4)语文课上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还有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想画面、读写结合、猜读等。 (5)我读书时还会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4.教师出示老舍《谈读书》片段,让学生快速默读,了解老舍的观点。 我有个很大的毛病:读书不求甚解。 从前看过的书,十之八九都不记得:我每每归过于记忆力不强,其实是因为阅读时马马虎虎,自然随看随忘。这叫我吃了亏——光翻动了书页,而没吸收到应得的营养,好似把好食品用凉水冲下去,没有细细咀嚼。因此,有人问我读过某部好书没有,我虽读过,也不敢点头,怕人家追问下去,无辞以答。这是个毛病,应当矫正!丢脸倒是小事,白费了时光实在 可惜! 5.预设学生的交流情况: ①赞同。读总比不读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慢慢就明白了。②不赞同。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既浪费时间,也没什么效果,有时候还有可能造成理解的错误。 6.教师小结: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习惯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能用默读的方式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 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 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 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 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 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在交流谈论中,逐步明确读书的方法有哪一些。环节三:梳理交流读书的好处,结合生活经历说体会(指向目标2)1.学生思考:在作者笔下,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 3.学生思考:“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会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预设: 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事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2)通过读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许多人物。 (3)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教师预设:(引导学生思考) (1)我觉得书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非常有趣,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提高了我的写作能力。 3.教师预设:(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 (1)通过读书,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得到老师表扬,我很高兴。 (2)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书就像朋友一样陪伴我,让我不再孤单。 (3)我给弟弟读故事书,看他听得那么认真,我很高兴。 (4)读书时,我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很快乐。 4.教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最大的快乐能用默读的方式梳理出读书的好处。 能结合生活实际梳理出读书的好处。 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并讨论,读书有哪些好处?并尝试体会文中关键句的含义。
【板书设计】 忆读书 七岁时 十二三岁、中年 1980年后 一知半解地读、比较读 反复读 挑选读 最大的快乐 比较读
【作业设计】 一、基础知识大闯关。 1.给下列字注音 斋( ) 煞( ) 水浒( ) 寻觅( ) 寇( ) 舅( ) 无聊( ) 滋味( ) 形近字组词 诸( ) 聊( ) 译( ) 储( ) 柳( ) 泽( ) 二、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②( )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 )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③《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那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 1. 这三句话体现了“我”读书的三种方法,请选一选。 句①:( ) 句②( ) 句③( ) A. 反复读 B.比较读 C.一知半解地读 2.在第②句的括号里加上关联词语。 3.“我”更喜欢《水浒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平时阅读中,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文段,完成练习。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瑣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看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从全文看,“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教学设计
主题 《忆读书》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学习目标】 1.能自主阅读材料,梳理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填写。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对阅读材料中关键句的体会。 3.能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
【评价任务】 1.能自己阅读材料,并且梳理出关键信息。(目标1) 2.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目标2) 3.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展开讨论。(目标3)
【学习内容】 本课时内容由两篇阅读训练题和一次阅读拓展活动组成,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篇为课内完成——合作阅读《闲谈“读书法”》,它指向“学生能自己阅读相关题目与材料,并且梳理出关键信息”、“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能力的培养。由于是本课的第一篇练习,主要采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小组分享”、“全班分享”的形式展开。帮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这些语文要素。 第二篇为课内完成——独立阅读《华罗庚猜书》,它同样指向“学生能自己阅读相关题目与材料,并且梳理出关键信息”、“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能力的培养。但更侧重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倡导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在知识技能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完成“任务”,并最终完全掌握。 第三篇为课后完成——相关类文阅读。语文知识的获取不仅仅在课内,也在课外。在讲究写的同时,更要培养“读”的兴趣。并养成思考型阅读的习惯,在摘抄中鼓励学生深度思考。 两篇课内阅读和一次阅读拓展都最终指向“学生能够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并积极主动地展开讨论。”当代学生不仅要会“思”、会“写”,更要会“表达”。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解读,就是要“运用”语文,发挥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学情分析】 本课的语文习题练习富有层次性,从合作完成——独立完成——自主完成三个维度,逐步放手,让学生基本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需要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读题目,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按事情发展、游览、时间等顺序把握文章内容”、“抓主要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生对“把握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虚心求学,不断积累新的知识。 在本课的练习中,“讨论”会多次出现。学生容易出现思考不充分就冲动回答的情况,对待这部分学生应鼓励他们培养自身“高阶思维”;部分学生属于深思熟虑的类型,对参加班级讨论有“畏惧”心理,应给予他们更多言语上的赞扬,眼神中的肯定。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一、阅读方法运用(合作完成)(指向目标1、2、3)默读文本《闲谈“读书法”》和后面小题 四人小组讨论: 文中出现了哪些作者和读书方法? 3.先独立完成问题,再带着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问。 4.四人小组讨论: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要点? 5.全班分享: ①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②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各自有哪些特点? 学生完成相应题目 全班分享: 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其他的) 1.提示学生填写关联词: 习题展示: 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教师提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上台展示。 习题展示: 读文章填表 作 者读书法
3.教师把控:独立完成和小组讨论的时间(预计4分钟) 习题展示: 联系上下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板书要点 习题展示: 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预设学生的回答: 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板书重要内容 习题展示: 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列举数字 B .举例子 C .打比方 6.教师提醒学生倾听,并填写自己的答案。学生能用默读的方式理解文本。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对文中关键句的体会。 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 学生能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老师展开讨论。 活动意图说明:在把握本课要素:“梳理信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关键句”的前提下,合作解决问题,为后面的独立解决、主动思考奠定基础。环节二:阅读挑战(自主完成)1.学生自主完成 注意: ①读题、审题 ②用上刚刚使用的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你是否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各抒己见)1.教师规定完成时间(6分钟) 提醒学生注意: 坐姿、书写 在教室巡视,看学生是否遇到了难题。 习题展示: 1.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否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全班分享自己的观点,学生完善自己的答案。能独自完成阅读练习,学生独立思考。 能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读书方法的想法。 活动意图说明: 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尝试独立思考,进行实践。在班级分享的时候,发现自己思考不周到的地方。环节三:拓展提升(课外完成)(指向目标3)1.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用意 2.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找到这些文章 3.课堂作业分享 教师预设: (1)这就是一次简单的摘抄。 (2)这表面上是让我们摘抄,但实际上是让我们边阅读边思考。 (3)我们还可以在第二个回答的基础上做到分享,这样就相当于读了所有文章。 习题展示: 课下选择阅读一篇名家的作品。如:《读书》(老舍)、《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顾晓蕊)、《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再摘录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我读了:____________ 摘录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摘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师预设:(引导学生思考) (1)我觉得可以借助网络去查询。 (2)不方便的同学,可以在班委的组织下使用班级的电脑,大家一起看。 3.课堂作业检查 重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尽可能表扬每一位做得好的同学。能逐步养成精准审题的习惯。 能结合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 能自我管理,完成习题。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能够从深层次理解课外作业的含义。从自我认同出发,触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内驱力。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板书设计】 《忆读书》——类文阅读题练习 合作完成 自主完成 课后完成
【教后反思】
【作业设计】
一、阅读方法运用(合作完成)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竞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 )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是看那个地方,无论多久都不懂的。( )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鲜明。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已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在文中(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读文章填表
姓 名
读书法
联系上下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列举数字
B.举例子
C.打比方
你喜欢哪种读书法?为什么?(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其他的)
阅读挑战(自主完成)
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华罗庚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和自已猜想的一致,华罗庚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1.华罗庚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否赞同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课外完成)
课下选择阅读一篇名家的作品。如:《读书》(老舍)、《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顾晓蕊)、《我的第一本书》(牛汉),再摘录一些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我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的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摘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