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送东阳马生序 随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送东阳马生序 随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19:3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送东阳马生序 随堂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不以千里称也
B.略无慕艳意 攻城略地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求而不得者也
D.四支僵劲不能动 诎右臂支船
2.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一项是( )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D.腰白玉之环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常用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 B.媵人持汤沃灌 C.主人日再食 D.右备容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是一种古文体,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相当于临别赠言。
B.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C.文中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5.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 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婉言辞谢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或遇其叱咄 一食或尽粟一石
B.不敢稍逾约 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D.礼愈至 至则无可用
7.下面加粗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媵人持汤沃灌(菜汤)
B.预君子之列(预备) 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
C.缊袍敝衣(短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D.俟其欣悦(等待) 腰(在腰间佩戴)白玉之环
一位同学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8.①这位同学对“走”字进行探究。“走”的本义是“跑”,联系本义,下列哪个是“走”字?( )
A. B. C.
②他发现不少汉字以“走”为偏旁。如“趋”字,联系“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可知其义为“______________”;如“赴”字,本义为“去,前往”,成语“______________”中的“赴”就是这个意思。
9.学习时,他发现了文中“加冠”“耄老”等专门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段的词语,于是联想到下面的词语。其中不能归入这一类的一项是( )
A.始龀(“始龀,跳往助之”《愚公移山》)
B.垂髫(“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C.多髯(“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10.感佩之余,他觉得下面这副对联能概括宋濂其人,但他区分不出上下联。你认为上联是______________,下联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厚实养德世称贤 B.勤艰求学书为上
提示1: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提示2:从上下联关系看,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串对,下联的内容往往是紧承上联而发的。
[甲]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②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迭)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复书曰______________
(2)未尝一日忘天下也__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
1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
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
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
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1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哪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黄生借书说
袁枚①
黄生允修②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③,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④,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⑤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⑥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⑦,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⑧。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⑨后,俸⑩去书来,落落 大满,素蟫 灰丝 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 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袁枚:字子才,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等。钱塘人。清文学家。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②黄生允修:读书人黄允修。③七略四库:《七略》《四库》。④汗牛塞屋:书多得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⑤非夫人之物:不是自己的东西。⑥惴惴焉摩玩:心怀忧惧,抚摸玩赏。⑦高束焉,庋藏焉:捆扎好放在高处,珍藏起来。⑧形诸梦:出现在梦中。⑨通籍:进士初及第。⑩俸:俸禄,官吏所得的薪金。 落落:零落、稀疏的样子。 素蟫(yín):白色蛀虫。 灰丝:虫丝。 固:本来。
1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不闻藏书者乎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若业为吾所有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C.故有所览辄省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D.今黄生贫类予 佛印绝类弥勒
16.细读上文,揣摩下面句子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___________为一说,使___________与书俱___________。
17.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下列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观点的一项是( )
A.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B.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C.作者幼时和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D.作者“公书”和张氏“吝书”的行为的对比。
18.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虽都写到自己幼时借书的经历,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都是连词,表转折。A.连词,来;介词,因为。B.副词,全,丝毫;动词,侵略,夺取。D.名词,同“肢”,肢体;动词,支撑。
2.答案:D
解析:“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3.答案:A
解析:A.“稍”的古义和今常用义都是“稍微”。B.“汤”的古义是“热水”,今常用义是“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C.“再”的古义是“两次”,今常用义是“又一次”。D.“臭”的古义是“香气”,今常用义是“(气味)难闻(跟‘香’相对)”。
4.答案:C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应该是反比,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应该为正比。故选C。
5.答案:C
解析:C中的患都是担心的意思,A中的致一个是获得的意思,另一个是相同的意思,B中的益一个是更加的意思,另一个是好处的意思。D中的辞一个是言辞的意思,另一个推辞的意思。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故选A。
7.答案:D
解析:A.汤:热水。B.预:参与。C.缊:乱麻。
8.答案:①A
②快步走;全力以赴
解析:①A项,像一个人跑动的样子;B项,像一个人伸出的五指;C项,像一个人站立的样子。题干中明确了“走”的本义是“跑”,故选A。
9.答案:C
解析:“多髯”不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段。
10.答案:B;A
11.答案:(1)写信;(2)不曾;(3)热水
12.答案:“拙”是谦辞,“拙诗”在这里是谦称自己的诗,并且从下一句“深有所感”可见,这是一首好诗,能触动人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根据“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可知,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这里的“拙诗”是自谦的说法。
13.答案:甲文采用举名人事例(或对比)来说服的方法,文章直接指出史可程“老则息矣,能无倦哉”的错误想法,并以孔子晚年仍然积极进取不忘天下的事例来劝说。乙文选段主要采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叙述自己外出艰苦求学的经历,以环境的恶劣来凸显其坚定不移;以纨绔子弟作对比,反衬其独得其乐专注学习的精神,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根据“‘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作者用孔子晚年仍积极进取的事例,来劝说史可程年龄大了也要学习。乙文,根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苦环境与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14.答案:[示例一]学习并非总是轻松就能完成。要想学有所成,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学习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像宋濂那样勤奋刻苦,付出努力。其次,还需要有强大而充实的内心,能抵挡各种诱惑。现代社会网络发达,手机游戏等对我们诱惑很大,需要我们意志坚定,专注学习。还要能体会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当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不能消极应对,要像顾炎武说的那样,积极进取;取得一点成绩时,也不能骄傲自满而停止学习,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示例二]学习要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经典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精华,学习经典文化能让我们立德修身。如从上述两文中,我们就可以学到顾炎武的积极进取精神,学习到宋濂在纨绔子弟追求享受面前经得住诱惑的专心致志,还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如要不断学习,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善于拜师学习,做到谦虚好学,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解析:参考译文
[甲]有生以来所认识了解的朋友,因为贫穷或年老而渐渐趋于褒退、颓唐的人,十个人中就有七八个。史可程,是一位君子,长时间居住在江东,恐怕会有丧失志气的感叹吧?过去(他)在泽州的时候,得到我的一首诗,(读后)深有感触,于是又给我写信说:“年纪大了就要休息了,能没有倦怠吗?”这话说得不对。孔子(虽叹息)“回去吧回去吧”,(但)不曾有一天忘记天下大事。所以君子的学习,至死才会停下来。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均为听说。B项,已经/学业。C项,均为就。D项,均为像。
16.答案:我(余、吾、予、随园主人);之(它);交给他(授之、与之)
解析:本题考查补全文言文句子省略成分的能力。作答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补充。“为一说”前省略了主语,《黄生借书说》的作者为袁枚,号“随园主人”,故此处可补充“随园主人”或表示第一人称的代词“余”“吾”“予”“我”等;“使”字后省略了宾语,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宾语为作者写给黄生的《黄生借书说》,因此可用“之”“它”来代称;“与书俱”后省略了谓语和宾语,结合语境可知,随园主人把所作之说和书一起交给了黄生,因此此处可以补充“授之”“与之”“交给他”等。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D项,“作者‘公书’和张氏‘吝书’的行为的对比”体现了作者与张氏对待借书人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情,不能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
18.答案:袁枚《黄生借书说》写幼时借书经历,与通籍后对书的不同态度形成对比,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同时告诫向自己借书的黄生,珍惜机会,好好读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写幼时借书经历,是为了突出自己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写作者幼时借书的经历,突出幼时借书之难;“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谭灰丝时蒙卷轴”写作者通籍后对书的态度。通过前后对比,论述“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结合“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知,作者告诫黄生应该珍惜机会,好好读书。《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突出当时学习环境之艰苦,自己读书之刻苦,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
参考译文
《黄生借书说》
读书人黄允修前来借书。我把书交给他并告诉他说: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你没有听说过那些藏书人(怎样读书)吗?《七略》《四库》,是皇帝的藏书,然而皇帝读书的又有几个?书多得搬运起来使牛累得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的,是富贵人家的书,然而富贵人家读书的又有几个?其余那些祖辈父辈收藏(书籍)、儿孙随便丢弃的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不是自己的东西而是勉强向别人借来的,(他)一定会担心别人催着要回,因而心怀忧惧地抚摸玩赏那个东西久久不停,心想:“今天还存放(在我这里),明天(就要给人)拿回去,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如果(这东西)已经被自己占有,一定会(把它)捆扎好放在高处,珍藏起来,说“姑且等到以后的日子再看吧”如此而已。
我年少时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困而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进士初及第以后,薪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零落地都堆放满了,白色蛀虫、虫丝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叹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年少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
现在姓黄的读书人像我(从前一样)贫穷,他借书(苦读)也像我(从前一样);只不过我把书慷慨出借,和张氏吝惜书籍(不肯出借)似乎并不相同。这样看来,那么是我本来不幸遇到张氏,黄生本来幸运遇到我吗?(黄生)懂得了(借到书的)幸运和(借不到书的)不幸运,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而他还书也一定会很快。
(我)写下这篇文章,让(它)同(出借的)书一起(给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