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词四首 随堂小练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满江红》选自《秋瑾集》。秋瑾,字璀卿,号竞雄,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其作品笔调雄健,感情奔放。
B.范仲淹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C.《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代表作还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等。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词人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词人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词人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3.下列加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貂裘(diāo) 衡阳(héng) 弦(xián)
B.羌管(qiāng) 不寐(mèi) 鬓(bì)
C.霹雳(pī) 千嶂(zhàng) 浊(zhú)
D.雕弓(diāo) 擎苍(qín) 炙(zhì)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 B.老夫/聊发/少年狂
C.八百里/分麾/下炙 D.俗子胸襟/谁识我
5.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羌(qiāng)笛悠悠,秋霜满地,在这萧瑟的西北边境,遥想万里之外的家乡,将军和战士都夜不能寐(mèi)。
B.牵黄擎(qín)苍,浩浩荡荡的出猎队伍席卷山冈。即使鬓(bìn)角稍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内心的豪放不输少年的张狂。
C.醉意袭来,恍惚中,仿佛回到了响着号角声的军营。分麾(mí)下炙,奏塞(sài)外曲,好一幅沙场点兵图!
D.俗人的胸襟(jīn)总是狭窄,又有谁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总是要遭受磨难与挫折(shé)。
6.诗词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挑灯”就是把灯芯挑亮,作者挑亮油灯、观看宝剑,在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的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表现了高昂的战斗情绪。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
D.“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表达出了他的消极思想,从而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8.学习了《词四首》之后,班级举行“我与古代诗词”语文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题。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标语。
(2)为了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学校文学社要办一期“诗词留香”的文化专刊。你负责按照下面的示例,为其中的“词人天地” 拟定几个小标题,要求既能概括词人生平,又能体现其代表作(见括号内)。
(示例)人物: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小标题:壮词吹角一世豪,破阵生前身后名
人物: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①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②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乙卯:公元1075年,苏轼于1074年从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②十年:苏轼第一任妻子王弗于1065年病逝,时年27岁,葬于四川眉山。
9.这两首《江城子》是苏轼同一年的作品,但风格完全不同。《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苏轼因一场梦而产生对亡妻的①______________之情;《密州出猎》则借出猎②______________的场面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
10.试分析两首《江城子》中的画线语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12.“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13.下列哪一项与词人的心情最接近?请加以判断并简要分析。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2.答案:A
解析:“八年风味徒思浙”的意思: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那八年的生活况味。这里主要表达的是词人对贵妇人生活的厌恶和不屑,选项理解有误。
3.答案:A
解析:B.“鬓”应读bìn。C.“独”应读zhuó。D.“擎”应读qíng。
4.答案:C
解析:C项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八百里/分/麾下炙。
5.答案:A
解析:B项,“擎”应读“qíng”;C项,“麾”应读“huī”;D项,“折”应读“zhé”。故选A。
6.答案:C
7.答案:D
解析:D.有误,表达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8.答案:(1)(示例)走进古代诗歌,品味文化精髓;(2)(示例)岳阳衡阳风景异,庙堂孤城忧国计鬂霜犹言少年狂,酒酣胸张射天狼;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所拟写的标语符合活动主题,语言精练,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即可。
(2)本题考查拟写小标题。示例中对辛弃疾的概括,就是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主要内容的一个提炼归纳。因此,在对其他词人进行概括介绍时,应结合词人的经历,提炼所对应词的主要内容,拟写一个对偶句即可。
9.答案:深切怀念;壮观(盛大、雄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第一空,《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下片“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落到现实上来,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第二空,结合《江城子 密州出猎》上片可知,词人借出猎的盛大场面,表现了自己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体现了词人渴望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10.答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典故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情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词抒情方式的能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为: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作者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保卫边防的重任,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赏识的心愿。“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意为:料想你年年都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词人通过对月夜荒山的景物描写,寄情于景,抒发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11.答案: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解析:
12.答案: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浓重的愁绪)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由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这首词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A项诗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及对故友的思念;B项诗句出自《无题》,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C项诗句出自《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D项诗句出自《送友人》,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