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陈涉世家 随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陈涉世家 随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19: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陈涉世家 随堂小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B.士卒多为用者
C.固以怪之矣 D.将军身被坚执锐
2.下列句中加粗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B.置人所罾鱼腹中
C.忿恚尉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社稷,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B.“尊君”“令郎”“惠顾”“惠赠”“足下”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敬辞。
C.《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属于国别体史书。
D.《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乃”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B.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陈涉乃立为王
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扶苏以数谏故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B.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
C.为坛而盟 士卒多为用者
D.辍耕之垄上 二世杀之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固以怪之矣 C.为天下唱 D.辍耕之垄上
7.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篝火(gōu) 烹食(pēn) 徇蕲以东(xún)
B.適戍(zhé) 辍耕(chuò) 尉果笞广(chī)
C.社稷(jì) 嗟乎(jiē) 所罾鱼腹中(zēng)
D.闾左(lǘ) 鸿鹄(hú) 柘(zhè)
8.学完《陈涉世家》后,班里开展了以“走近司马迁”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赏析对联】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吟咏司马迁的命运和一生功绩:“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学溯龙门。”请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简析这副对联。
(2)【设计名片】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请你仿照示例,从“名人故里”这个角度为韩城设计一张“名片(形式不做要求,60字以内)
【示例】
名片正面:历史——西安
名片背面:兵马俑见证历史变迁,大雁塔目睹王朝兴替,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都。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 陈涉世家》)
[乙]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①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②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③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公与语,数日不厌。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庶孽公子:庶孽,庶子,妾生之子。公子,古代称帝王或诸侯的嫡长子为“太子”或“世子”,其他儿子统称为“公子”。②即:如果。③秦孝公:秦献公之子,用卫鞅而强国。后世遂得并吞六国。在位二十四年。④黥(qíng):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
9.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粗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迁移法:若为佣耕 (1)____________
公与语,数日不厌 参考成语法:贪得无厌 (2)____________
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3)____________
卒定变法之令 查字典法:①名词,步兵;②副词,终于;③动词,死 (4)____________(填序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1.用“/”给乙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12.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几年锐意创新的改革,“秦人富强”。结合乙文内容,谈谈秦国最终富强的原因。
13.《史记》长于记人,善用不同的手法来刻画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小宁分别为周亚夫与陈胜、吴广制作了《史记》人物鉴赏卡,请你根据选文,仿照前两张卡,也为商鞅制作一张人物鉴赏卡。(80字左右)
将细柳军和霸上军、棘门军进行对比,衬托出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特点;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侧面表现了周亚夫的治军严明。
选文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陈胜、吴广的形象。陈胜与佣耕者的对话,反映出他有远大志向和反抗精神;陈胜与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超投笔从戎(节选)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①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②内孝谨③,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④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⑤被召诣⑥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⑦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①彪:班彪。②然:然而。③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④涉猎:广泛阅读。⑤固:班固。⑥诣:到……去。⑦效:模仿,效法。
1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不耻劳辱 耻:________________
(2)以取封侯 以:________________
(3)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研:________________
(4)左右皆笑之 左右: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与“有口辩而涉猎书传”中加粗字“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B.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佣者笑而应日(《陈涉世家》)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2)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7.通读文段,谈谈班超立志“投笔从戎”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项,“唱”同“倡”。C项,“以”同“已”。D项,“被”同“披”。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A项,谏,劝谏,没有活用。B项,罾,渔网,这里用作动词,用网捕。C项,忿恚,恼怒,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D项,坚,坚硬,这里用作名词,指铠甲。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有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4.答案:C
解析:C项,“乃”在此应为副词,表判断,可译为“是”。A、B、D三项的“乃”都解释为“于是,就”。
5.答案:A
解析:A.都是“屡次”;B.正确,对/然而;C.筑造/被;D.到,往/代指扶苏;故选A。
6.答案:D
解析:A.“被”同“披”,穿着;B.“以”同“已”,已经;C.“唱”同“倡”,倡导,发起;故选D。
7.答案:A
解析:烹pēng,徇xùn。
8.答案:(1)【示例】“蚕室”“龙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腐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这部作品之事。
(2)【示例】名片正面:史迹——韩城
名片背面:一部《史记》爬满了历史的痕迹,见证了名人的事迹,《史记》出自司马迁之手,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一个见证历史的地方。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赏析对联的能力。解答时应从手法、内容、情感等方面来思考。本题需抓住“蚕室”“龙门”的比喻义。“蚕室”指受腐刑的牢狱。“龙门”一般比喻声望卓著的人的府第。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要紧扣题目中“陕西韩城是司马迁的故乡”这句话来表达,司马迁的作品有历史巨著《史记》,所以要写出韩城在历史、文学上的地位。
9.答案:(1)你;(2)满足;(3)任用;(4)②
10.答案:怡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重点词:会,适逢,恰巧遇到;度,推测,估计。
11.答案: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我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然小,(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故断句为: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12.答案:①“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秦国国君求贤若渴,任人唯贤。②秦孝公听从商鞅的谏言,不循旧礼,改革弊制。③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商鞅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下达了变法的命令。④“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在执法过程中以严格的惩戒来警醒人心,使得秦国上下都能遵从新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秦孝公方面看:由“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可知,秦孝公的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给秦国的富强打下了基础;从“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以看出,秦孝公从善如流,听取谏言,改革弊制,这也是秦国富强的原因之一。从商鞅方面看:由商鞅对秦孝公说的话“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可以看出,商鞅的才干和胆魄,使得他能够借历史兴亡证明改革的必要,说服秦孝公变法,推动变法施行,使秦国走向富强;由太子犯法时,商鞅说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及其后来对太傅和太师的惩戒可以看出,商鞅对法令的忠诚和严格警醒了秦国人民,使得举国上下都遵从新法,从而帮助秦国走向富强。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3.答案:[示例一]选文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商鞅的形象。商鞅的出身和公叔座的评价侧面反映商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通过正面描写商鞅不肯离开魏国逃命,体现了商鞅的勇敢、机智。
[示例二]选文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商鞅的形象。商鞅对公叔座之言的回应,表现了他的镇定机智,思维敏捷,善于析理;对于变法,他讲道理,摆事实,力排众议,表现出不屈不挠、谋略过人的特点。
解析:参考译文
[乙]商君是卫国国君的妾生之子,名鞍,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鞍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对魏惠王)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鞍鞅,年纪虽然小,(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用公孙鞍,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后离去。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担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应该)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刚才站在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对大王说如果不任用你,就该杀掉你。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可以赶快离开了,(不快走)就要被抓了。”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公叔座已死,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中寻求贤才,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孝公与他交谈,好几天还不满足。秦孝公任用卫鞍后,卫鞍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谈论高深道理的人不迎合习俗,成大功业的人不跟一般人商量。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不必依照古法。所以汤、武不守古法,却统一了天下;桀、纣不变旧礼,却遭到了灭亡。反对古法的人不能非难,遵循古礼的人不值得称赞。”秦孝公说:“好。”任卫鞍为左庶长,终于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傅公子虔行刑,对太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
14.答案:(1)以……为耻辱;(2)凭借;(3)同“砚”,砚台;(4)身边的人
解析: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用法的能力。A项,连词,表转折。B项,该句中的“而”和“有口辩而涉猎书传”中的“而”都是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顺承。D项,连词,表修饰。故选B。
16.答案:(1)他为人胸有大志,不注重细节。
(2)小子怎知壮士的志向!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重点词:不修,不注重。(2)句重点词:志,志向。
17.答案:[示例]班超立志投笔从戎,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我们应向班超学习,从小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们要意识到,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努力成为栋梁之材,长大后报效祖国。
解析:参考译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是徐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胸有大志,不注重细节。然而他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谨慎,居家常施行勤俭,不以辛劳为耻辱。他能言善辩,而且广泛阅读书传。永平五年,兄长班固被召去任校书郎,班超与母亲跟随他来到洛阳。家中贫穷,班超经常为官府抄书供养母亲。他长期劳苦,曾停下工作扔下笔叹息说:“大丈夫没有什么别的志向谋略,也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城立功,凭借(这个)得以封侯,怎能长久从事这种抄写工作呢?”身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知壮士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