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五首 随堂小练
1.下列句中加粗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B.由是感激
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受任于败军之际
2.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中道崩殂(zú) 夙夜忧叹(sù)
B.裨补阙漏(pì) 行阵和睦(mù)
C.猥自枉屈(wěi) 陟罚臧否(zhì)
D.咨诹善道(cōu) 庶竭驽钝(nǔ)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4.下列选项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于南阳 躬:鞠躬
B.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C.至于斟酌损益 益:增加
D.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慢:缓慢
5.下列选项中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秋天。
B.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
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时候。
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生死存亡的秋天。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亲/贤臣,远/小人 D.咨臣/以当世之事
7.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是“曾子烹彘”“商鞅立木”还是“一诺千金”,都包含着古人对诚信的尊崇。
B.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其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要素包括: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C.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给刘禅的一篇表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
D.老舍的《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大胆泼辣又变态的虎妞、残忍霸道的孙侦探、诈骗祥子的刘四等。
8.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吉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点争鸣】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3)【精神接力】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①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②至,已与相過,欲前赴延军,相去叉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③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④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⑤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晋宣帝:司马懿。②垂:将。③敕:下令。④猥:突然。⑤趣:疾走。
9.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B.由是感激(感奋激发)
C.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离开) D.回迹反追,势不相及(赶得上)
10.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亮屯于阳平 还于旧都
B.咨臣以当世之事 皆以美于徐公
C.愿陛下亲之信之 公将鼓之
D.可计日而待也 佣者笑而应月
11.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意在促使后主亲贤远佞。
B.乙文写“将士失色,莫知其计”,反衬了诸葛亮的镇定自若。
C.乙文诸葛亮能“意气自若”,是因为他认为可以和魏延前后夹击司马懿。
D.甲文在议论、记叙中融入抒情,表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乙文以记叙为主,表现了诸葛亮的大智大勇。
12.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①薨。上②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③领④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⑤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⑥,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节选自《汉书》)
[注]①光:大将军霍光。②上:汉宣帝。③山:霍山,霍光之兄孙。④领:兼任之意。⑤傅奏:陈奏,向君上报告。⑥异善:特殊贡献。
1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C.以知下情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14.将[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16.[甲]文中的“先帝去世、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是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分析蜀国当时面临的_____________,而有“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和“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则阐述了_____________,情辞恳切,言之有理。
17.[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的建议与[乙]文中汉宣帝的治国举措有相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1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
B.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C.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汉魏以后的五七言乐府古辞、新乐府、律诗等都属于古体诗。
D.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19.下列各项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雉尾(zhì) 峰峦(luán) 寥落(liáo) 瀚海(hán)
B.狗窦(dòu) 宫阙(què) 荒冢(zhǒng) 飘絮(xù)
C.羹饭(gēng) 风掣(zhì) 踌躇(chóu) 阑干(lán)
D.潼关(tóng) 舂谷(chōng) 羌笛(qiāng) 兜鍪(máo)
20.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聚”一“怒”,群山若动,大河有情,作者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
B.一“表”一“里”,外写黄河,内写华山,生动表现潼关一带雄奇险要的地理位置。
C.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D.一“兴”一“亡”,词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兴亡之理。
22.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兜鍪”,古代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用借喻的手法,指代士兵。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3.对下列诗词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是一首怀古词,词中利用三个问句将思绪层层推进,意境高远,浑厚雄壮。京口在今天的江苏省。
B.“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了杜甫诗句,表达了诗人历史兴亡的感慨。
C.“年少万兜鍪”是诗人回忆自己年轻的时候统率千军万马的情形,抒发杀敌报国的壮志。
D.下片融典入词,以曹刘衬托孙权,表达对孙权英勇盖世的赞赏,暗含了对南宋王朝软弱的愤慨。
24.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亡关头,起兵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25.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项是(_______)(只填序号)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
的汉代乐府民歌,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B.“兔从……生旅葵”,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凄凉。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7.请分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的表达效果。
恨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唐军将领李光弼。
2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歌的题旨,“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B.颔联第一句描述蜀中草木盛衰变易,承接上句,暗示诗人已流落蜀中多年。
C.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表达无限情思。
D.尾联意为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
29.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B项,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C项,古义,表示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古今意义相同,作动词时,都指使军队打败仗。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殂cú。B项,裨bì。D项,诹zōu,弩nú。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送东阳马生序》是赠序,不是介绍书的内容的书序。
4.答案:B
解析:A项,躬:亲自。C项,益:益处。D项,慢:怠慢,疏忽。故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疲弊”“秋”等词的意思。“疲弊”的意思是“人力疲惫,民生凋敝”,即“困苦穷乏”,而非“疲劳偏僻”;“秋”的意思是“时候”,而非“秋天”。故选B。
6.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项,应是“残忍霸道的刘四、诈骗祥子的孙侦探”。
8.答案:(1)【示例】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示例】我认为诸葛亮的“忠”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他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示例】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诸葛亮的事迹可知,下联填写对象为“诸葛亮”,然后用拆分法来对下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吉利”可拆分为“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吉利”。根据词性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的原则可对出“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明确表态“诸葛亮的‘忠’不是愚忠”,然后阐明理由,可从刘备的嘱托、诸葛亮的人生理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本题考查文学积累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所选人物是“英雄人物”,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可采用“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的基本模式作答,另外概述事迹过程中可适当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概括评价。语言要简洁、流畅。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C项有误,去,距离。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介词,在/介词,到。B项,介词,用、拿/动词,认为。C项,代词,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D项,连词,表修饰。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有误,根据“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可知,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所以故布疑兵惊走司马懿。
12.答案:(1)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之中有名望。
(2)司马懿经常说诸葛亮稳重,(现在诸葛亮)突然表现出力量弱小(的样子),(司马懿)怀疑他有埋伏,于是率领军队向北疾走退入山中。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重点词:苟,苟且;全,保全。(2)句重点词:谓,说;持重,稳重。
参考译文
[乙]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等联军向东进军,诸葛亮只留了一万人守城。司马懿率领二十万军队和诸葛亮抗衡,却和魏延等人的军队走的不是一条路(因而未交战),直接往前,到了距离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司马懿说诸葛亮在城中士兵少力量弱小。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将到,已经逼近阳平(有了威胁),想要前往追赶魏延的军队,相距又太远,(如果让魏延的军队)掉头追赶(司马懿的军队),也赶不上了,将士们都(惊慌得)变了脸色,不知道怎么办。诸葛亮神情气度和往常一样,下令军中都敛旗息鼓,不得擅自从军帐中出来,又命令把四面城门大开,(派人在前面)扫地洒水。司马懿经常说诸葛亮稳重,(现在诸葛亮)突然表现出力量弱小(的样子),(司马懿)怀疑他有埋伏,于是率领军队向北疾走退入山中。第二天吃饭时,诸葛亮拍手大笑着对部下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害怕了,将用重兵埋伏他,于是沿着山路跑了。”侦察人员回来报告,(果然)如诸葛亮说的那样。司马懿后来知道了,非常悔恨。
13.答案:A
解析:A.两个诚都是“确实,的确”的意思;B.然而;……的样子;C.用来;按照;D.从,自;如果。
14.答案:(1)大概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的礼遇,想要报答陛下。
(2)汉宣帝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功业和德行。
15.答案: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16.答案:不利处境;有利条件
17.答案:广开言路,论功行赏。
解析:[参考译文]
[乙]后元二年三月庚午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去世。汉宣帝开始亲自治理政事,又想报答大将军霍光的功业和德行,便封霍光兄长霍去病的孙子霍山为乐平侯,任命他为奉车都尉主管尚书事务,并且让群臣密上奏章,用来听取他们对朝政事务的意见。每隔五天听一次,自丞相以下,群臣各就自己负责的事务分别奏报,再将他们陈奏的意见让有关部门试行,考察、检验其功效。凡任侍中、尚书的官员有功应当升迁,或有特殊贡献,就厚加赏赐,甚至及于他们的子孙,长久不改变。中枢机构严密,法令、制度完备,上下相安无事,没有人抱着苟且敷衍的态度办事。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有误,“律诗”不属于古体诗。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的能力。A项,瀚hàn。C项,掣chè。D项,鍪móu。
20.答案:B
解析:A.正确的节奏划分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C.正确的节奏划分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D.正确的节奏划分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1.答案:C
解析:C.有误,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朝代更迭的感慨。
22.答案:C
解析:C.有误,这里是借代。故选C。
23.答案:C
解析:C.有误,“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24.答案:D
解析:A.正确,首联中“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被俘。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B.正确,颔联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用“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局面,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雨打萍”说诗人命运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C.正确,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巧借地名“惶恐滩”、“零丁洋”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D.错误,“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有误,诗人没有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属于无中生有。
25.答案:(1)③
(2)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能力。B项,“兔从……生旅葵”四句,由远及近,细致地刻画了老兵家里荒凉破败的景象,这是对景象的直接描写,“侧面写出主人公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表述有误。故选B。
27.答案:“始”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中途一直未能回家,传达出主人公的思乡之情,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之炼字的,能力。“始”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主人公少年从军,年老才回家,由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始”得归,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另外,“始”字写出了兵役的繁重,揭示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又担心司徒不乘胜追击而退缩”表述有误。“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意思:听说河阳近来已经攻克,(唐军)正乘胜追敌,李司徒应一鼓作气捣贼巢拿下幽燕。抒写了诗人听到唐军连战皆捷又乘胜追击的喜讯后,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故选D。
29.答案:抒发了因战争而不得不流落他乡的孤独飘零之感;远离家乡不得归而产生的浓烈的思家忆亲之情;连战皆捷希望破幽燕、平定叛乱的国家命运之忧(或:希望平定叛乱、国家早日安定的迫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标题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首联“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诗人感慨自己已经老于蜀中。通过颈联“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思家忆弟的深情。尾联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再结合诗歌注释可知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客居成都。依据诗歌四联内容和背景组织答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