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8课《竹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31 18:0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略微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深入品味文章语言所呈现的童真童趣。
初步领悟丰子恺艺术思想的核心,尝试保有一颗童心,让生活更有艺术气息。
教学重点: 深入品味文章语言所呈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丰子恺艺术思想的核心。
教学流程:
一、导入:老师一度痴迷画画,大学时进入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社团,有一天,社团团长对我说:“你画画还不错,但是……”你们猜:他对我说了什么?我先不说,除非你们通过我的预习检测。
二、预习检测
【多媒体呈现两幅图】请快速判断哪幅是中国画?哪幅是西洋画?并说明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是第6段“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重神似,讲究“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三、初读感知,知国画之神气
现在老师可以揭开谜底了——社团团长告诉我:“你的画缺少了神韵”。因此,我看到这篇文章特别有感触。
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人家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怎么回事?丰子恺是何许人?中国漫画之父,他的漫画有很大影响力。怎么会有“不要脸”的评价?“罪证”在这里!【多媒体呈现丰子恺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是不是够“不要脸”的?孩子们在唱歌,你看得出他们喜欢这件事吗?喜欢,从他们扬着头,张着嘴的神态中,就能体会到,要不喜欢早钻到抽屉里了。他的漫画恰恰运用了中国画的艺术手法,注重“一种活的神气”。
现在,我们小结一下:初读感知,知国画之神气
揣摩语言,品童趣之神韵
(一)整体感知“趣”
丰子恺还有一篇也是讲述中国画和西洋画区别的文章《中国画与西洋画》,大家粗略看一下,你们更喜欢哪一篇?
大部分同学更喜欢《竹影》,为什么?里面写了一个故事,比较有趣!
请告诉我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描竹影。
(二)细节感知“趣”
自读思考:你觉得哪些细节描写挺有趣的?请从文中对孩子的描写、孩子们做的事来分析看看。
(1)人
例1: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赏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华明动作的俏皮可爱。
例2:“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赏析:采用了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华明的开朗活泼,以及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例3: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赏析:孩子就喜欢相互模仿,学对方的口头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开玩笑。对起,是方言,对得起的意思,可谓前言不搭后语,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孩子,随兴自然。
(2)事
例1:弟弟说:“我们谈天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
赏析:从谈论的话题写出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总能发现大人所没有关注到的事情,充满了想象力,“心广则眼自明净”。
例2: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
赏析:体现了孩子们的天性,对世界充满好奇,做事三分钟热度。
例3: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赏析:写出了孩子们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画?水门汀,水泥地。被发现的时候华明什么反应?“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说明他应该被大人指责过,或者知道不该这么做,可是兴之所至,就抛却脑后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总做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
例4:“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
赏析:写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又有点自以为是的天真烂漫。
【板书】人——活泼可爱、天真无邪
事——思维活跃、自由随兴
【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的童真童趣: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
“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
“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
“是口里的热气吧?”
“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
“啊!好看啊!中国画!”
“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
“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
“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
“这是吴昌硕的!”
【师指导朗读,并部分范读】
(3)景
除了对人物的描写,文章还有大量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给你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美丽柔和
【自读思考】除此外,你们觉得这些景物描写是否有孩子的独特感受?
例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赏析:想象那幅画面,夕阳西下,渐渐变暗,那光应该是昏暗的朦胧的,会是强烈的吗?不会,是柔和的,所以作者用了“弥漫”这个词,向窗外望去,像电影吗?无论措辞到整个氛围,都足可见这个比喻很妥切。充满美感,而电影又是孩子所喜爱的,所感兴趣的。
例2: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
赏析:比喻,“一跳一跳”使光的微细变化更富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感,“不可挽救”说明孩子很容易把眼前的事物当真,在他们看来很多东西都特别美好,想去挽救美。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印证了“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例3: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赏析:通感,“长音阶”常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表现明亮欢快的调子,“短音阶”常用来表现暗淡忧郁的调子。这里形容从落日红光“暖色”到清冷月光“寒色”的变化。把诉诸视觉的东西写成听觉,意境很美。比如:你笑得很甜。
例4: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
赏析:“隐”写出月亮似乎在和孩子捉迷藏,躲了起来。而竹叶的摇动竟然在孩子眼里像是切水果的举动,颇有童趣。
例5: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
赏析:在丰子恺的作品中多次提到“印刷”,他的孩子们经常想各种办法印刷,包括把山芋做成印章,充满童趣。
【朗读】充满美感又充满童趣
【板书】景——美丽柔和、善于发现
【小结】通过刚才对语言的揣摩,我们看到这篇文章具有什么特点?将孩子的童真童趣传神地描写出来。——品童趣之神韵
披文入情,悟艺术之神髓
假如当年的你拿着粗粗的木炭在你家的水泥地上或墙上描竹影,会发生什么事?挨骂或挨揍!是啊,可能很多的父母亲并不能理解。
可文中的父亲呢?理解孩子,因势利导。
【板书】父亲——理解孩子,因势利导
其实,孩子内心世界的纯真、开阔、善于发现美这些特点恰恰是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某些特质,丰子恺认为:孩子的童真童趣最契合艺术的心。
而文中的父亲其实就是丰子恺本人,这篇文章是借女儿的口吻写的。可见,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要呵护、培植孩子那颗充满童真童趣的艺术的心。
【板书】
眼中人—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真趣
孩童童真童趣 心中事—思维活跃、自由随兴—广趣 艺术的心
眼中景—美丽柔和、善于发现—美趣
七、教师小结: “但希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你们觉得华明的话语中是否也包含了作者的某种期待呢?作者借华明之口说出自己想说的那句话。不要扼杀艺术的心。
有同学说,我们长大了,老师你也老了,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是小孩子了,那么我们离艺术是否就很遥远了呢?如果你想距离艺术更近一些,你看看他,长须飘飘,依旧被称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为什么?正是因为他童心未泯,保有了一颗童心般的纯美的神采奕奕的艺术心。
我无法把“神”字写得那么飘逸,但是我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自己的方式来写这个字,“小”孩子总是有点“二”,他们的心中充满阳光“日”,支撑起自己一方无染的艺术天空,或许那个时候你离艺术的本真就更近一步了。
布置作业:
1、以孩童的视角描写一个场景,包含至少一处人物描写,一处景物描写(300字左右)
2、推荐阅读: 《大师笔端的天使——(叶圣陶/丰子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