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1.明确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
2.通过学习重要改革内容,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原因及改革家的共同精神品质。
学习目标: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背景
·一、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兴起
·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地主阶级崛起
·三、旧秩序瓦解,兼并战争激烈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被开垦
被开垦
被开垦
被开垦
井田制不断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小农经济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
开垦荒地 土地私有
兼并战争
各国变法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化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转型
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决定
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内容:
(1)军事(强兵):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
(2)经济(富国):①废除井田,允许自由买卖土地;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3)政治(集权):①废分封,建立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②(严格刑罚)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③ 规定轻罪重刑。
(4)文化风俗改革:"焚诗书、明法令"焚烧诗书;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2.商鞅变法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许多制度为后世沿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2)消极影响:①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
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前秦统一北方但迅速瓦解,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
(2)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困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刚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
(2)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化、同婚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
(2)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3)改革从实际出发,内容全面,措施得当,符合人民的愿望;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改革决心。
(四)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
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图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3.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后被废止。
整顿冗官,作用贤能,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解决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标。
4.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启示:
(1)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原则。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不当、执行不力等问题。
(3)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注重改革的时效性。
(五)明朝——张居正改革
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张居正在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认识到改革国家政治是解决财政困难和吏治腐败的根本手段。
2.张居正改革的内容
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张居正改革的影响
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一条鞭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一)背景
1.政治——甲午战后,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2.内容: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议论时政;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3.影响: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
4.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清末“新政”
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评价: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三)民国时期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适中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一)过渡时期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开始标志: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
2.挫折: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
3.成就:初步建立起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史料阅读:
我们党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四)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1.中共十八大
(1)召开时间:2012年11月
(2)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2013年
(2)内容: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五)中共十九大和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1.中共十九大
(1)召开时间:2017年10月
(2)内容:
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②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1)召开时间:2019年
(2)内容:
①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六)改革开放的认识
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知识巩固
右面为明末刻本《新列国志》的插图,反映了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处以车裂,族人被诛的情景。商鞅变法成就巨大,但最终个人的结局却很悲惨,根本原因是( )
A.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违反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C.推行严刑峻法
D.焚烧儒书,禁锢世人思想
A
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 )
A.冗官冗兵导致冗费
B.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
C.生产少及土地兼并
D.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
C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A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C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后该报告一直未公开发表,1975年邓小平强调这篇报告“太重要”了,1976年12月26日,《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在当时,公开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目的是( )
A.进行改革开放思想动员
B.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彻底清算“文化大革命”时期错误
D.传递发展战略调整信息
D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 )
A.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
A
思考:王安石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
(1)变法是否成功;
(2)是否变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