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超声波与次声波 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超声波与次声波 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2 21:0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超声波与次声波
【教学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超声和次声的概念,超声的应用。
难点: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音像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案。
【教学设计】
一、认识超声和次声
1.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 音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2.提问引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呢 (看学生的反应及回答)看来我们大家不是很清楚,不过没关系,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音调的角度来研究声音。
3.请大家阅读课本P48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10-4Hz~1012Hz)
(2)上述范围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吗 那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20 Hz~20 000 Hz)
(3)那正常人的耳朵不能听到的声音我们把它们分别叫什么 其频率范围又是多少
(4)再请大家阅读课本P49的表2-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
①比较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听觉频率的不同。
②人的听觉与发声的频率范围相同吗 人的听觉范围与发声范围哪一个大
4.知识应用
(1)演示:弹簧振子上下振动。让学生根据现象解释为什么听不到弹簧振子振动发出的声音
(提示:弹簧振子上下振动很慢,频率应该小于20 Hz。)
(2)学生解释开始上课时的提问:人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为什么却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呢
二、超声
1.强调: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自然界中的许多动物不仅能发出超声,而且能听到超声。我们在P49的表2-2里从有关的听觉和发声范围可以得知。
2.设置问题:根据你收集的情况知道超声有哪些应用吗 请学生阅读课本P48~P49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并加以补充。
(1)蝙蝠的超声导航。
(2)B超。
(3)声呐定位。
强调:利用声呐定位即回声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出声音由海面到海底,然后再返回到海面所需的时间。可用公式v=的变形公式s=vt进行计算。
(4)碎石。
3.播放下载的课件《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导航》,《用超声波探测鱼群》,以及《用B超观察母体内胎儿的情况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4.归纳超声的特点。
(1)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2)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三、次声
1.人耳听不到次声。
2.请学生根据课本回答大自然中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次声
3.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2)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受到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3)采取的措施: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4)次声的应用主要是利用它的破坏性,如制成次声武器。
4.介绍一个次声的危害的具体事例。
一艘国际商船在“火地岛”,发现了多年前神秘失踪的“马可·波罗”号帆船,船上的全体船员离奇死亡,没有一丝伤痕,而船上的一切设备及物品却完好无损。经过科学家们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终于揭开了这些遇难者的“死亡谜”。原来他们都死于风暴所产生的次声。次声为什么能杀人呢 原来,人们内脏固有的振动频率和次声频率极为相似(0.01~20 Hz)。当外界的次声频率与内脏频率相同或相似时,就会形成人体内脏的共振状态,产生种种不良反应,还会导致视觉模糊,吞咽困难,肝功能失调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四肢麻木,胸部产生压迫感。尤其是当人的内脏、胸腔及颅腔内的固有频率与次声频率相一致时,就会使人体的内脏系统振坏而丧生。因此,有人正在利用次声的性质与特点,探索研制一种能导致人神经麻痹的“次声武器”。
四、归纳小结与复习巩固
1.本节的知识点:超声和超声的应用、次声和次声的危害。
2.巩固练习
(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后被________的现象。蝙蝠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来准确判断目标的位置的。人类也仿照其原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探测。
(2)医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声音的响度太小
B.声音的响度太大
C.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D.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
(3)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的是 (   )
A.用声呐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预报海啸、台风
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3.讨论交流
问:通过对超声和次声的应用和危害的了解,甲认为蝙蝠发出的声音一定是超声;乙认为核爆炸时发出的声都是次声;丙认为超声和次声对人们都是十分有害的。以上三个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
五、作业设计
1.书面作业:课本P50的第1-4,6题。
2.课外空间
(1)课本P50的第5题。
(2)地震将要来临时,往往出现鸡飞狗跳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3)超声促使植物种子早发芽,利用这一特点,怎样为农业生产服务
【教学板书】
第三节 超声波与次声波
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20 000 Hz。
2.超声与次声
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
3.超声的应用:碎石、B超、声呐定位、超声导航。
4.次声的危害及措施:对机器、建筑物、人体伤害;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对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遇到的“声现象”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生活中“声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中的一些“奇特”现象,如果没有科学的认识,会给人们的世界观蒙上唯心论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