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光的反射定律 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光的反射定律 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2 21:2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目标】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收集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
2.难点
(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激光笔,平面镜,可折叠光屏,量角器,直尺,铁架台,手电筒,白纸板,多媒体。
学生分组实验:光的反射自制教具一套,平面镜,激光笔,蜡烛,玻璃板,可折叠光屏,火柴。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 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出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外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呢 引入新课。
  〔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
(1)教师:(概念)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2)演示实验
实验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实验二:用激光笔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注意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入射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射点。
法线(ON):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3)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 (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 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3-7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可折叠光屏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学生相互交流并合作)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实验一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教师讲解并演示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如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
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写在小黑板或投影仪的胶片上)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
2.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演示实验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 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甲,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乙,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学生设计表格归纳)。
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本节我们通过对光的反射现象的探究,得出了光的反射规律,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知道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师:每位同学对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估。
四、课后练习
1.课本作业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路是可逆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反思】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改进也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实验中的激光灯的光束效果不明显,所以想到了用香火制造烟雾,烟雾需要收集并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并且就地取材把实验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仪的空盒子倒置过来即可,由于涉及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以下反思。一、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二、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四、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五、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六、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