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十课
指一国的法律制度
与人治相对,是
指一种治国的原则、
方法和理念。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一、
历程之开始
1949.9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思考:这一时期的法治建设有什么特点?
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主要是建章立制。
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么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这掷地有声的话在那动乱的年代显得苍白无力。
教训:
2、“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破坏
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程上来。……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82年宪法与54年宪法在结构顺序的设置上有什么区别?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
对比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不同
54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
思考: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批与经济有关的法律,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哪一原理?据此你能得到关于法治建设的什么启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法治建设要与时俱进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于1999年写入宪法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
进一步加强
20世纪90年代后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
历程之开始
1949.9
初步奠基期
20世纪50年代
新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
进一步加强
20世纪90年代后
全面依法治国期
十八大以来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
“新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020.5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1)背景:
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2)表现:
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④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3)影响:
时间 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年 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8年 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背景
2.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
2001年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中共中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①内在要求: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中央推动: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表现
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内容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国家的建设目标,居最高层次,起统领作用
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价道德行为的基本标准
(1)背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
(3)意义
阶段 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中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前
中共十六届六中 全会以后
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个阶段
①除旧布新 ②为建设新中国服务 ③面向广大工农兵群众
①结合历史的优良传统,注重革命传统教有。②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围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力求以丰硕的精神文化成果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③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即努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引导人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①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八大做了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治理国家,治理社会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习近平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改革开放后:“五讲四美三热爱”
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程开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初创:20世纪50年代
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
完善:20世纪90年代至今: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 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 ( )
A.抗美援朝期间 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课堂检测
D
D
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呼唤新的法治环境。下列
史事中,回应了这一时代呼唤的是 (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建设方针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国”
3.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
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
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
A.长征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大庆精神 D.“两弹一星”精神
B
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焦裕禄:“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时传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
孟泰:“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雷锋: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李四光: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