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能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
A.麦克斯韦
B.赫兹
C.奥斯特
D.法拉第
2.如图1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
3.图2所示是一款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制作的没有“地轴”的地球仪,其原理是:将空心金属球放在通电的线圈上,电磁场在金属球表面产生涡流,涡流与磁场作用形成磁力,从而实现地球仪的悬空静止。地球仪悬空静止的原因是( )。
A.只受到磁力的作用
B.由于惯性的作用
C.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D.磁场的磁力和重力相互平衡
4.最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丹麦的____________,如图3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则螺线管的A端是____________极,电源的D端是____________极。
5.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____________周围的磁场很相似,判断它的两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用____________定则来判断: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且跟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____________极。
6.如图4所示,在电磁铁正上方用弹簧挂着一条形磁铁,当开关S闭合后,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
B.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
C.电灯L变亮,弹簧长度变短
D.电灯L变亮暗,弹簧长度变长
7.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的附近,闭合开关S后,通电螺线管磁感线方向如图5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的右端为正极
B.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
C.小磁针一直保持静止
D.小磁针N极向右转动
8.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6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9.请在图7中画出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并标出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小磁针的N极。
10.如图8所示,光滑地面上有一小车,其上放一条形磁体,左侧地面固定一螺线管,当开关闭合时,小车将向____________运动。
11.如图9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及通电螺线管的N、S极。
12.通电螺线管的附近放置了一枚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10所示。图中小磁针的a端为____________极。
13.在图11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14.如图12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周围a、b、c三点小磁针静止时的N极(用字母N表示)。
15.如图13所示,将一根直导线放在静止小磁针的正上方,并与小磁针平行。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
(1)实验探究的是通电直导线周围是否存在____________。
(2)改变直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也发生改变,表明____________。
(3)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到的一种重要科学研究方法是( )。
A.类比法
B.转换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