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2 22:5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01
题目解说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人物:马克思)
场合
演讲
1.1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在此期间与恩格斯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卡尔 马克思(1818.5.5—1883. 3.14)
1.2
写作背景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应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
他利用请他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1.3
演讲词的特点
1.针对性:要考虑演说的具体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
2.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必要的设问、反诘,深入浅出的譬喻、引用,这些都是增强演说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3.感染力:由于演说辞是说给人听的,因此,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
01
史料链接
1848欧洲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所确立的反动体系也还存在着。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1.3
演讲词
演讲场合 演讲对象 社会现状(背景) 立场观点
《人民报》创刊4周年纪念会
参加纪念会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这个时代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超乎想象,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第二、三段)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第四段)
根据文章推测并概括,完成表格。
2.1
多种手法的运用:比喻
喻体 本体 效果
干硬外壳
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汪洋大海
欧洲社会(封建专制制度)
1848年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①形象生动展现了1848年的革命引发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社会的动荡,但收效不大。
②说明了1848年革命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影响:
让人们见到了气势宏大、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预示了其巨大的威力。
2.1
多种手法的运用
原文 效果
1848年革命……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对比
①表现了1848年的革命对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
②但让人们见识并意识到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巨大威力。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阅读思考
形成落差,吸引听众。
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称这场革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此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阅读思考
形成对照,突出无产阶级革命。
在这篇演说词里,马克思意欲以1848年革命来对照反衬由它“宣布”预示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他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 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2.1
多种手法的运用:对比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 /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为什么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为什么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由这一生产方式产生了无产阶级;
“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所以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是“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2.1
多种手法的运用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 /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比喻
把 革命气氛 比作 让人无法感觉到的大气压力,
表现了革命气氛的不易察觉以及巨大的威慑力,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作者用异常坚定的语气,从正反两方面揭示19世纪的特征——产生了工业和科学空前强大的力量;社会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矛盾异常突出)。
2.2
多种手法的运用:对比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表现】
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却带来工人的贫穷和劳动强度的提高;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大多数人更加贫困;
无序竞争使社会道德日益沦丧;
人所创造的技术,反过来成为束缚人自身的枷锁;
科学的传戒光辉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人成为物质的奴隶。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这种对抗”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现代工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站在了人们生活福祉、社会安定和谐的对立面。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力量和作用是什么?
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
主要力量:工人
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
作用:这种由新生力量发起的革命具有普遍性,将解放全人类。
重难点问题
2.1
多种手法的运用:比喻
第四段中马克思把革命比作“狡狯的精灵”“好人儿罗宾”“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有何表达效果?
拉近与英国听众的距离(莎士比亚),
幽默风趣,形象生动地
表现出革命的机智、迅捷、勇敢和光荣。
01
文脉梳理
第1段:微不足道的1848年革命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秘密。
第2段:革命给欧洲社会带来巨大的威慑力。
第3段:19世纪的伟大事实:进步与衰颓并存。
第4段:只有工人才能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无
产阶级必将终结资产阶级。
2.3
巧妙的结构安排
本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请同学们归纳本文的行文思路:
引出话题:秘密——无产阶级必然解放世界。(第1段)
指出问题:生产力已然进步,人们没有感受到的革命氛围蕴含着巨大的威慑力,但社会矛盾没有解决。(第2、3段)
摆出现状:列举了毋庸争辩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产生对抗”的现象。面对如此现象,一些党派回避问题。(第4段至“毋庸争辩的事实”)
解决问题(宣告观点):只有无产阶级才能让社会的新生力量发挥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终结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第4段后半部分)
03
主题归纳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必将成为时代的主宰”。
马克思的墓碑: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03
主题归纳
在这篇演讲词中,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 年革命的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历史本身是审判官,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宣告了无产阶级解决社会矛盾、终结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