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
§4.1 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1.定义:一般来说,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该介质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个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另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这个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1621 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在分析了大量实验数据后,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把它总结为光的折射定律。
新课讲授
2.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表达式:
(3)注意:n12是比例常数,它与入射角、折射角大小无关,只与两种介质的性质有关。两种介质确定, n12是确定不变的。
3.光路可逆性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出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出射。
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
2.公式:
或
思考:光从真空进入某种介质,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
——折射率的定义式
——折射率的决定式
3.n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只与介质有关。
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
二、折射率
说明:对于真空折射率等于1,空气约等于1,有时候将空气当真空处理
新课讲授
二、折射率
4.折射率无单位。
5.折射率n越大,光线偏折越大。
6.当光从折射率小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大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例题】如图一个储油桶的底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某点B。当桶内油的深度等于桶高的一半时,仍沿AB方向看去,恰好看到桶底上的点C,CB两点距离d/4.求油的折射率和光在油中传播的速度。
B
A
d
C
O
D
N
Nˊ
θ2
新课讲授
解:
折射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解决此类光路问题,关键是辨清“三线、两角、一界面”间的关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注意入射角、折射角的确定。
(3)利用折射定律求解。
(4)注意光路的可逆性的利用。
例1 如图所示,光线以入射角θ1从空气射向一透明的介质表面,光线在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角为θ2,已知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n12=。求:
(1)当入射角θ1=45°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θ为多大?
(2)当入射角θ1为多大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
[变式训练1] 一束光线射到一个玻璃球上,如图所示。光线进入该玻璃球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 ,光线的入射角是60°。求该束光线射入玻璃球后第一次从玻璃球射出的方向。(用与入射光线的夹角表示)
例2 如图所示,人站在距槽边D为L=1.2 m处,刚好能看到槽底B的位置,人眼距地面的高度为H=1.6 m。槽中注满某透明液体时,人刚好能看到槽中央O点处。求液体的折射率及光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变式训练2] 人的眼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折射率相同、半径不同的两个球体共轴。平行光束宽度为D,对称地沿轴线方向射入半径为R的小球,会聚在轴线上的P点。取球体的折射率为,且D= R。则光线的会聚角α为多少?
玻璃是一种透明介质,光从空气入射到玻璃的界面上会发生折射,如何把玻璃的折射率测出来?
新课讲授
三、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活动1:图乙是图甲的原理图,为了测定长方形玻璃砖的折射率,最终需要知道什么量?
活动2:为了得到入射角的正弦值,需要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以确定入射角。对此,应该怎么做?
活动3:为了得到折射角的正弦值,就要画出折射光线,实验过程中能直接画出吗?如果不能,应该怎么办?
活动4:为了精确测量光线的方位,可以借助多枚大头针,眼睛从玻璃砖一侧观察来自另一侧大头针的光线,那么如何确定入射光线AB的方向?
活动5:为了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就要确定出射光线CD的方向,用大头针如何确定呢?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测量玻璃折射率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方案
如图当光以一定的入射角透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只要找出与入射光线AO相对应的出射光线O′D就能够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的折射光线OO′,于是就能测量入射角θ1、折射角θ2。根据折射定律,就可以求出玻璃的折射率了。
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钉在平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3.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4.在直线AO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2的像挡住P1的像。再在观察者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及P1、P2的像,记下P3、P4的位置。
5.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所在处作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就代表了沿AO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6.连接OO′,入射角θ1=∠AON,折射角θ2=∠O′ON′,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新课讲授
三、实验步骤
新课讲授
1.图象法:
以sin θ1值为横坐标、以sinθ2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求解图线斜率k,则 ,故玻璃砖折射率 。
四、数据处理
2.单位圆法:在不使用量角器的情况下,可以用单位圆法。
①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一定长度R为半径画圆,交入射光线OA于E点,交折射光线OO′于E′点,过E作NN′的垂线EH,过E′作NN′的垂线E′H′。如图所示。
②由图中关系sinθ1=,sinθ2= ,OE=OE′=R,则n==。只要用刻度尺测出EH、E′H′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四、数据处理
五、实验误差
1.确定入射光线、出射光线时会造成误差,故确定光线方位时所插两枚大头针的间距应大一些,玻璃砖应宽一些。
2.入射角、折射角测量的不精确。为减小测角时的相对误差,入射角要稍大些,但不宜太大,入射角太大时,反射光较强,折射光会相对较弱。
六、注意事项
1.实验中,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2.不能用手触摸玻璃砖光洁的光学面,更不能把玻璃砖当尺子用。
3.大头针应竖直插在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P1与P2间、P3与P4间的距离应大些,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实验中入射角不宜过小,否则会使测量误差较大;也不宜过大,否则在bb′一侧的光线偏向玻璃砖侧边缘,不易观察到P1、P2的像。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最好在5 cm以上,若玻璃砖的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例3 (多选)某同学用“插针法”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他的方法和操作步骤都正确无误,但他处理实验数据时,发现玻璃砖的两个光学面aa′和bb′不平行,如图,则( )
A.P1P2与P3P4两条直线平行
B.P1P2与P3P4两条直线不平行
C.他测出的折射率偏大
D.他测出的折射率不受影响
[变式训练3-1] (2020·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高二下期中)在做了“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如图)后,某同学得出下列几种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玻璃砖的宽度适当大些
B.入射角应尽量小些
C.大头针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
D.入射角越大越好,这样测量误差能尽可能减小
E.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有关,入射角越大,测得的折射率越大
F.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无关,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但是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值是一个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