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包含《七律 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灯光》 。 以及“口语交际,演讲”“习作。 多彩的活动”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给人以极大的精神振奋。 要以读为主, 通过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想象。把握好感情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精神得到熏陶, 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进而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从而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演讲” 。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 表达自己的情感。 并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出来。演讲时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 、教学可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学习运用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的手法描写活动的场面。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学习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 理解语言文字中运用反复的好处、 体会汉字语言的奇妙。通过欣赏、书写等形式。做到书写美观。通过朗诵、背诵的形式,积累爱国名言警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六年级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 2.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即《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些课文都是写革命岁月的。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诗歌大处雄浑,节奏强烈;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让我们领略到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课文在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时生动传神,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开国大典》一文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课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革命回忆录,述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革命故事。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在知道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还要了解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这一写作方法。 三、核心素养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背诵《七律 长征》。 ②语言运用: 会写本单元32个汉字。理解并掌握“日寇、奋战、险要”等40个词语。 ③思维能力: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或感受,做到生动具体,点面结合。 ④审美创造: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会写本单元32个汉字。理解并掌握“日寇、奋战、险要”等40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点句子,从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背诵《七律 长征》。 3. 学习课文,知道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4. 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或感受,做到生动具体,点面结合。
单元主备人: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七律· 长征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核心素养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②语言运用:认识“逶、迤、礴、岷”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思维能力: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 ④审美创造: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思政元素: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习重点难点:1认识“逶、迤、礴、岷”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教学准备:多媒体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欣赏歌曲,读通诗歌。
教师活动: 一.同学们,你们对“万里长征”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吧?谁来说说自己对“长征”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七言律诗。 指导读好课题。(注意停顿) 1.理解“七律” 1935年10月,长征已经胜利在望了,毛主席回顾长征的历程,心潮澎湃,便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读通诗歌。 1.检查学生四个生字学习情况。 2.小组展示课文朗读。 学生活动: 1.大声读课文,读准“逶、迤、礴、岷”的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汇报展示。
活动意图: 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 汇报“长征”、七律有关资料时,帮助自己把握文章背景。学习生字,更好的读通诗歌。
环节二:熟读诗歌,理解诗意。
教师活动: 1、检查学生词语理解情况。 2、小组汇报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老师考考你,想想这八行诗中哪两行最能概括全诗的意思? 4.过渡:哪些词句让你看出红军远征之“难”?5.哪些词句又让你看出红军的“不怕”呢? 学生活动: 1.轻声读这首诗,说说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和句子?还有哪些不太理解。 2.组内交流。 3.展示汇报。
活动意图 1.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字词时,应重点强调“五岭”“乌蒙”“岷山”的意思,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本课新词,如:理解“云崖”时运用想象画面法等。 2.学生在交流内容时,利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的方法抓住关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
环节三: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教师活动: 1.学生汇报展示,指导朗读。 过渡:同学们,红军面对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尤其是面对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形势险要的金沙江、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终年积雪的潜力岷山。他们怕了吗?哪句词句让你看出来了。 学生活动: 1.读读全诗,思考:哪些语句让你看出红军远征之“难”?哪些语句让你看出红军的“不怕”呢?画一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汇报从朗读开始。
活动意图: 初度诗歌首联,帮助学生找出诗歌的中心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环节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教师活动: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重点指导:律、崖、渡、索。 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结构等。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随着教师示范练写、书写。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
活动意图: 要重视书写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书写要点,互相评议,然后书写。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 巩固作业:背诵诗歌,并会默写 提升作业:收集有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万水 金沙江 (巧渡) 大渡河 (强渡) 千山 五岭 (腾细浪) 乌蒙 ( 走泥丸) 尽开颜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七律· 长征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②语言运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正确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 ④审美创造: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思政元素: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2.学习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准备:电视剧《长征》片段、红军长征路线图课件: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回顾教师活动: 指名背诵全诗。学生活动: 指名背诵全诗。活动意图 : 学生通过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课后复习的能力。同时“温故而知新”,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二:理解诗意,积蓄情感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读着这两行诗,你有什么感觉?(对仗工整、韵律感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千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 4、现在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5、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首诗歌,想想:现在读这首诗,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活动: 1、轻声读课文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的词语讲给同位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指名说。 远征:长途行军 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 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小组交流 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小组交流 同桌互说 学生自由读全诗,指名谈感受。 6、齐读,要读出你的理解,读出感情。
活动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品悟诗情,通过补充资料、交流、板画、朗读等多种手段点拨,重在让学生明白大意后,讲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对诗歌的理解才能更深入一层。环节三:质疑问难,深化情感教师活动: 读得真好!再看看这首诗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暖”、“寒”?仅仅从这两个字中知道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吗?这样理解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关注诗句中的字。 2、小组合作,汇报结果。 3、齐读。 活动意图: 抓住关键词句,图文结合,感受长征的艰难,体会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再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环节四:感情背诵,升华情感教师活动: 1播放音乐。 2、小练笔:吟诵着伟人毛泽东的这首《七律 长征》,你现在又有什么感受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活动: 1配乐背诵 2、小练笔:吟诵着伟人毛泽东的这首《七律 长征》,你现在又有什么感受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3、小组交流、修改活动意图:通过配音朗读,进一步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巩固作业:背诵诗歌,并会默写。 提升作业:收集毛泽东的相关诗歌。写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万水 金沙江 (巧渡) 大渡河 (强渡) 千山 五岭 (腾细浪) 乌蒙 (走泥丸) 尽开颜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②语言运用: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壮士”、“斩钉截铁”“屹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快速的阅读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④审美创造: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2.学习重点难点:从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和感人话语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体味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质疑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板题:狼牙山五壮士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活动: 狼牙山在什么地方?“壮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五壮士?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活动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解决质疑。
教师活动: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可以都读几遍。 2.课文主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可以给每部分拟个小标题。 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读字音,读能通句子。 2.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讲的是什么?相机纠正读音。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歼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按部分朗读课文。
活动意图: 初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把每一部分串联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环节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壮士”
教师活动: 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五位壮士言行的语句,感受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勾画描写五位壮士言行的语句,感受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2.交流勾画的语句。
活动意图: 通过本环节对五位壮士语言的学习来感受五位壮士的精神品质。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提升作业: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6.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②语言运用: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③思维能力:研读课文,感悟壮士们英勇顽强、毫不畏惧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④审美创造: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复习所学内容,说五壮士的事迹。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事? 学生活动: 1.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边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分段朗读课文。
活动意图: 通过读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记叙顺序,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五壮士的英雄壮举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出来,学生还可以借鉴学习作者记叙事情的方法。
环节二:深入探究,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教师活动: 1.课文中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认真理解。 学生活动: 1.通读全文,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句子,然后反复地诵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并说出自己受感动的原因,加以适当的点评,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小组内交流自学所得。 3.全班交流。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在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的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内心状态。 (“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要体现出五壮士的战斗豪情。 描述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并用上积累的成语。
活动意图: 此环节是让学生研读壮士们“神态语言”的句子,感悟战士们的英勇顽强。教师让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想象当时的情景,深刻体会战士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他们的英勇顽强。
环节三:讨论、深化主题。
教师活动: 1.理解“屹立” 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理解“壮士” 4.为纪念碑题写碑文并交流。 学生活动: 1.理解“屹立” 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并能辨别它们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读好五壮士的语言。 (1).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2).理解“壮士” 壮志:敌众我寡,勇于受任 壮行:诱敌上山,痛歼敌人;毅然把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壮举:完成任务,舍身跳崖,壮烈牺牲 壮语:高呼口号,视死如归 壮气:为国捐躯,浩气长存。 3、为纪念碑题写碑文并交流。
活动意图: 研读“英勇跳崖”一部分,使学生明白壮士们跳崖时的心理活动和高大形象,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意,体会到壮士们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深化了主题。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巩固作业:回家给家人说说五位壮士事迹 提升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
英
勇
跳
崖
) 板书设计 顶峰歼敌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胜利的喜悦 痛击敌人 对敌人的憎恨 接受任务 对党和人民的热爱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开国大典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几个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②语言运用:正确读写“盏、栏”等12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检阅、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③思维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④审美创造:结合重点句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气氛
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结合重点句段,感受开国大典的热烈、庄重的气氛
3.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开国大典》视频片段。(教师) 2.查阅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或者看一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师生) 3.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搜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学生)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视频导入,进入情境
教师活动: 1.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 引问: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2.引导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点拨交流资料的方法及聆听资料的技巧。 学生活动: 1.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开国大典的盛况,并初步谈感受。 2.结合课前预习的资料,与学习伙伴进一步交流预习的感受。学习共享资料、质疑问难、答疑解惑的学习经验。
活动意图: 教师在指导学生交流 汇报开国大典有关资料时,可以适当点拨运用数字列举法、事件概括法、发表感想法等多种技巧。同时,学生在聆听别人的资料时,注意搜集时间、人物、数字、事件等有效信息,帮助自己把握文章背景。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1).指导并参与学生小组活 动。 (2).指名认读生字,相机指导。从字音、书写规范方面着重点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应该注意的地方。 (3).点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1.自主完成“自学提示”。 (1)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练习读课文,听写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作简单的批注。 (2).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3).理解生词,并造句。 3.默读课文,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解决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简单问题当时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引导 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活动意图: 1.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应重点强调“坦”“隆”的读音,强调“制”的笔顺。另外,可以应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本课新词,如:理解“庄严”时运用近义换词法,理解“排山倒海”时运用想象画面法,理解“开国大典”时运用资料剪辑法等。 2.学生在交流内容时,利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的方法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 词语来概括具体事件,也就是运用段意连接法。
环节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教师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学生活动卡(一)进行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的?请你试着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2.帮助学生结合课文题目找出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师:假如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3.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4.指导学生明确七个镜头,阐 述自己选择这组镜头的原因。 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思考并试着理清课文的脉络,完成学生活动卡(一)。 (1).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理清课文脉络(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展开交流。 (3).完成学生活动卡(一)。2.讨论,明确:课文是按照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2.小组合作。 (1).自主完成学生活动卡(二)。 (2).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卡(二) 3.在教师指导下汇报交流: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 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活动意图: 1.学生在完成学生活动卡(一)时,应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的分段结果,并统一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并请求老师的帮助。在填写段意时应以最简略的语言优先,最好是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 2.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二)时,可以更多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在学生选拍镜头后,完成活动卡,进行小组交流。集思广益,以求达到课文内容中七个镜头全有所体现的效果。活动卡的填写力争让语言具体化,便于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环节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教师活动: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重点指导:盏、爆、制、距、隆。 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结构等。 3.示范书写。 4.组织学生评议,再次练写。 学生活动: 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的特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随着教师示范练写、书写。 4.交流生字间架结构要点,修改自己书写的生字。
活动意图: 1.关注学生“爆”字右下部的书写,是“氺”;“距”最后一笔是竖折;“盏”上部一点不要丢。 2.要重视书写评价,引导学生充分交流书写要点,互相评议,然后书写。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 提升作业:思考课后练习题
板书设计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开国大典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开国大典中五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②语言运用: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③思维能力: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④审美创造: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思政元素: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2.学习重点难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场面描写中以点带面的写作方法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回顾导入,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 2.引问:通过学习,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3.过渡: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领略当时的盛况吧!学生活动: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并读自己最喜欢或印象最深的部分,或者背诵一两句精彩语句。 2.主动质疑。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活动意图: 学生在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简要说出上下文内容,并在朗读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朗读体会。环节二:精读课文,理解内涵教师活动: 1.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导学生阅读,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根据学生汇报的句子进行学法指导。 ①.读了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②.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③.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教师小结并板书。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一说重点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出示重点句子的课件。 3.合作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读书,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红流”“光明”指什么?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的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1).理解、释疑重点词句。 (2).重点理解句子: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汇报交流:①.为什么用“直奔”而不用“走向”?②.换上“走向”读一读,体会一下。 ③.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自由读第二、三部分。 抓住描写群众表现的词语“一齐”体会当时的盛况。 合作交流,汇报。 3.小组内研读重点句子,派代表全班汇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圈画重点词语,品悟。 (2).组内交流感受。。
活动意图: 1.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时,着重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运用换词体会、朗读感悟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注意在课前将每一部分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用多媒体呈现,便于集体交流。 2.针对本文最后出现的“红流”和“光明”两个词语,教师应提前预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词语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教学时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法和展开想象法进行理解。环节三、回归整体,感悟写法教师活动: 1.整体感知,体会文中运用的 场面描写的方法。 2.组织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正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学生活动: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关于场面描写的词句。 2.小组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正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活动意图: 场面描写是小学生习作常用的一种描写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点拨,使学生在领悟其表达效果的同时,学习运用,可以在此环节安排“场面描写小练笔”,教师可以给出特定的情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构思片段。环节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师活动: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的主题。 2.总结:难忘1949年10月1日,难忘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学生活动: 1.总结课文的主题。 2.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活动意图教师可以在朗读时用音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巩固作业:以“运动会”为主写一个场面描写 提升作业:观看影视作品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举行典礼 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阅兵式中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灯光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②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③思维能力: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④审美创造: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思政元素: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简介背景,揭题导入
教师活动: 1.介绍作者王愿坚。 2.出示课题“灯光”, 自由朗读课文,本文围绕灯光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活动: 1.我了解过去的战争生活 2.我知道王愿坚的生平事迹。 3.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完成读文要求。
活动意图: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清课文脉络,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做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3.小组内分角色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4.从朗读中,你觉得郝副营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活动: 1.我通过浏览课文,找出了课文中现在的事和往事。 2.我能够演好我的角色并能给课文分段。 3.我能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活动意图: 针对文章篇幅较长,引导学生扣文题,勾画相关语句,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这正是学法的传授。理清课文表达顺序,认识倒叙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积累写作经验。
环节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教师活动: 1.整体感知,体会文中运用的场面描写的方法。 2.组织交流: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正面描写?哪些地方运用了侧面描写? 学生活动: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三个带有“多好啊!”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或者疑问记下来。37、生:清明节前一个晚上,看到天安门广场千万盏灯,听到人们赞叹“多好啊”,想起来曾经说过这句话的郝副营长。 3.学生带感情朗读:多好啊! 4.同学们默读课文3-7段,找出郝副营长说了 “该多好啊!”的语段,看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2).他还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一定能够看到电灯。 (3).战斗胜利了,祖国解放了,人们一定能用上电灯,过上幸福的生活。 …… 5.学生感情朗读
活动意图: “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学课文时,依据文眼,理清脉络,我们的目光便不会游离于次要内容,围绕文章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又一个好方法。引导学生顺着文脉来认知文本,利于学生有重点地自读自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传授学文的方法,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环节四、拓展迁移、达标检测、收获回味
教师活动: 1.学习了本篇课文后,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2.学习了本课,谈谈你的感想。 3.总结课堂内容,谈收获。 学生活动: 1.我想说:“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你们,也不能忘记、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先烈们…… 2.我的感想是…… 3.本节课,我学到了:……
活动意图: 拓展文路,让孩子们和郝副营长作最后的告别,激发学生情感。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雄人物,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受到情感的熏陶。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生字、词语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 提升作业:摘抄文中的优美语段
板书设计 灯光 灯光 (多好啊) 幸福生活 火光 (多好啊) 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9*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型:新授课课时:1第一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②语言运用:抓住课文中有关描写邱少云外表、神态、动作的词句,并用“我” 的内心活动,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③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部分词句 ④审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 境。思政元素: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2.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 境..从邱少云的外表、神态、动作等描写中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影片导入教师活动: 1.教师截取影片《邱少云》片段,播放给同 并引导同学们边看边体会邱少云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2.播放影片解说,指名说看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影片,边看边想象邱少云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2.说出看后的感受,注意表达出真情实 活动意图: 以影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豪迈雄壮。环节二:初读感知,交流心得。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邱少.云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具有什么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读后指名回答 2.老师提问: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看出邱少云的精神品质?文章开始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活动: 1.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献身的过程;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2.课文第11-13自然交代故事背景以及战士们的处境。
活动意图 : 整体感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初步。让学生体会到邱少云的精神。
环节三、细品文章第11-13自然段。
教师活动: 1.指名朗读第11-13自然段,让不同学生学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引导学生想象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感受了想法 。 3.重点理解“邱少云如果迅速从火堆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身上的火是可以扑灭的我们卧在他附近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跳过去把他拉出来,扯掉他着火的棉衣,也能就出自己的战友”这段文字的意义和作用。 4.品读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场景描写,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和邱少云当时的想法,启发学生感受作者的心情。 学生活动: 1.读第11-13自然段,学生学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学生想象并说出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感受了想法。 3.多种可能表明,邱少云在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灭掉身上的火的,但是他没有,表现出他为大局着想、甘愿牺牲自己的高尚品质。 4.读文段,思考作者和邱少云各自的想发,
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此处的学习为学生理解邱少云烈火焚烧而纹丝不动有帮助。
环节四、小结提升
教师活动: 1.同学们,战斗结束后,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悲痛但却又无比崇敬的心情,用挖战壕的铁锤和钢针在“391”高地上刻下了一句碑文。如果让你们写,会怎么写这句碑文呢? 学生活动: 1.如果让你们写,会怎么写这句碑文呢?
活动意图: 通过学生与邱少云的对话来体会邱少云的品质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小练习册 巩固作业:将邱少云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提升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革命人物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的战友邱少云 烈火烧身 意志坚强 邱少云(革命精神) 纹丝不动 纪律严明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演讲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明确汇报形式,完成口语交际。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还要学会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②语言运用: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展开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对写作训练进行交流,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③思维能力:明确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学会围绕主题写演讲稿。 ④审美创造: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思政元素: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2.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并初步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通过此次口语交际活动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谈话:学校里或班级里,有时要举行演讲比赛,如“祖国在我心中”“绿色伴我同行”等演讲活动。你参加过这种活动吗?你做过演讲吗?谁来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2.同位之间相互说一说。 3.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讲出了自己的感受,很真实,很形象。要想做到上台不紧张,就得多次上台练习。 学生活动: 1.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 2.说一说 3.齐读课题
活动意图: 引出“演讲”话题,把学生带入演讲的情境,为新授做铺垫。
环节二:欣赏经典,初步感知
教师活动: 1.播放演讲视频。 北京大学刘媛媛《寒门贵子》。 2.评价,并讲明要作好演讲的要求: ①.写好演讲稿;②.掌握演讲技巧。 学生活动: 1.学生评价,谈观后的收获。 感受了演讲者的魅力,理解了寒门也能出贵子的道理,受到鼓舞和启发。
活动意图: 观看精彩视频,让学生感受演讲的巨大作用与演讲者的魅力,激发学生登台演讲的欲望。
环节三:出示话题,做好准备
教师活动: 1.班上要搞一次演讲活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加。 2.出示演讲的话题,自己根据内容拟定题目。 演讲的话题范围: 科学 读书 锻炼身体 健康饮食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我要写哪个话题? 2.怎样才能写好演讲稿? 3.怎样才能作好演讲?
活动意图: 通过这次活动锻炼学生去更好的写演讲稿活动意图
环节四:明确写法,编写讲稿
教师活动: 1.讲解演讲稿的写法,出示要点。 (1).怎样写好演讲稿? (2).观点要鲜明。 2.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 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3.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 1.学生读演讲稿事例,谈感悟。 2.学生评价这篇演讲稿,交流,汇报。
活动意图: 出示演讲稿,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将范例与写好演讲稿的要点结合起来,为自己写好演讲稿明确思路。
环节五、学习技巧,登台演讲
教师活动: 1.讲解演讲技巧,出示要点。 演讲技巧 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演讲时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演讲内容,想一想场上应该怎样发挥。 2.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每位同学都上台演讲。(合理安排演讲的时间,可以利用每次上课前的十分钟。)
活动意图: 教学生一些演讲的技巧,并再一次观看演讲视频,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会更大。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总结写演讲稿的方法 巩固作业:摘抄文中的优美语段 提升作业:围绕“爱国”写一篇演讲稿。
板书设计 演讲 编写讲稿:观点鲜明 选材合适 感染力强 登台演讲:停顿 重复 手势动作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多彩的活动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②语言运用: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③思维能力:1认真审题,明白作文要求是写多彩的活动。2.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④审美创造: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思政元素:中国梦,我的梦
2.学习重点难点: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要写清楚活动的体会。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活动: 1.出示文段: 2.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 2.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 3.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活动意图: 通过文段的场面描写,给学生复习了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为学习写好习作打下基础。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回顾课文内容 巩固作业:自定题目,独立习作 提升作业:完成习作初稿
9板书设计 场面描写 点面结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多彩的活动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 ②语言运用:关注整个活动场景,写一写同学的动作、神态、语言。 ③思维能力:把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注重点面结合,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④审美创造:怎样把事例写具体,通过事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思政元素:中国梦,我的梦
2.学习重点难点:写明这次活动告诉的道理,这样才能让游戏活动有个明确的主题。
3.教学准备: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
环节一: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 1.“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学校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演出、植树、端午节看龙舟、看望孤寡老人……这些校内外活动,你参加过哪些? 学生活动: 1.选一次活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你的经历。
活动意图: 引导学生学生将自己参与过的活动说出来、进行对比、议论,激发兴趣,刺激大脑的活跃程度,为下一步的习作做准备。
环节二:拓展思路
教师活动: 1回忆一下,校园生活我们经历了哪些活动? 2.总结学生发言。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游泳,骑马、攀岩、固棋…… 文艺演出类:合唱、课本剧表演、啦啦队表演、集体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与参加儿童联谊、广场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赛龙舟、包粽子比赛、写春联、踏青、元宵灯会… 校园生活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会。 3.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多彩的活动”。根据教材的提示,这里的“活动”主要指校内外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活动有各种内容和形式,自然也有多样的意义。参与一次活动,以帮助我们增加一种新的生命体验,或许是锻炼能力展示自我风采,或许是走近他人陌生世界,或许是开阔眼界汲取文化养料,或许是放飞心灵体会快意人生。活动往往是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有所领悟的。是否领悟到活动的意义,对意义的领悟程度有多深,只有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真正有所感悟的活动,才能进入选材的视野。我们可以充分挖掘记忆宝库里的相关资源,以“集体活动”为关键词搜索能够唤醒体验的各种材料,然后筛选、确定写作的材料,继而思考、提炼材料的意义。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说说进入印象最深的活动。 体育竞技类:拔河、跳绳、接力赛、游泳,骑马、攀岩、固棋…… 文艺演出类:合唱、课本剧表演、啦啦队表演、集体舞…… 公益慈善类:看望老人、植树、与参加儿童联谊、广场清洁、爱心助学…… 民俗活动类:赛龙舟、包粽子比赛、写春联、踏青、元宵灯会… 校园生活类:开学典礼、课间操、校运会。
活动意图: 学生就自己喜欢的活动来谈一谈参加活动的经历和好处,为习作搭桥。
环节三:明确观察角度
教师活动: 1.要明确观察角度。“我”可能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或者旁观者。如果是参与者,则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表自己与周围其他人的互动更为关注;如果是旁观者,观察的对象更多元化,能从流程面、细节等各个方面记录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从特定角度对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才能产生对活动意义的独特感悟。接着回顾活动的全过程,分解出过程中的具体阶段。我们可以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用流程图整体呈现活动的概貌。 1.从特定角度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观察到的信息最丰富的阶段确定为写作的重点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也是活动的高潮阶段,比如气氛最紧张时、感情最热烈时、场面最宏大时等。 3.围绕中心确定记叙的顺序。可以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先后过程;也可以倒叙,把活动的结果或者活动中某一个阶段提到开头去写,再来回顾活动的起因和经过。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总结观察角度的方法: 1.要明确观察角度。从特定角度对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才能产生对活动意义的独特感悟。 2.从特定角度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观察到的信息最丰富的阶段确定为写作的重点阶段。 3.围绕中心确定记叙的顺序。可以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先后过程;也可以倒叙,
活动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明确了观察角度的不同,才能对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真切的体验,才能将活动写得更加具体完整。
环节四、回顾活动,确定中心与材料
教师活动: 1.通过对话交流唤醒学生 2.整合师生对话的内容,明确题意:选择亲身经历的一次活动,写出在活动中见所闻所感,突出“难忘”这个特点;“难忘”的原因在记录见闻感受的基础上,提炼即为文章的中心。 完成了以上任务,基本可以做到写作有中心、材料具体、思路有序了。如何达成重点地记叙一次集体活动”的要求呢 详写活动的重点阶段,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叙述之中穿插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4.以具体、生动地再现重点阶段的情景。 想一想:这个阶段的活动内容是什么 从整体上看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人们的活5.动有什么共性特点 这个场面让人感受 6.到什么样的气氛 场面的核心人物是谁 核心人物在活动中做了什么 说了什么 如果核心人物是7.“我“我”想了些什么 其他人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 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有什么 场面描写是展开详写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对整体概况进行描写,另一方面要关 8.注细节,把人们共同活动的场面和特定人物的具体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描写,这样就能使阶段的写作内容显得具体、充实,同时也能呼应文中交代的相关活动背景。至于活动其他阶段,则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学生活动: 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这是哪一次活动 (2).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3).是活动哪一个阶段的场面. (4).这个场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吗 为什么 . (5).你在这次活动中做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6).如今再看到这个场面,有何感受 (7).哪一点让你产生了这个感受
.活动意图: 通过对话交流唤醒学生,使学.生做到写作有中心材料,具体思路有序了。同时还是学生明确题意,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活动,写出活动中所见所闻,突出难忘这个特点。
环节五:写作实践
教师活动: 明确写作要求 (1).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2).写活动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学生活动: 1.具体指导: 选材并在组.内、班内交流素材和独特的感受或体验。 2. 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互相批改,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1).习作前,学生读一读一篇优秀的例文《多彩的活动》 (2).读完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3).开始习作
活动意图: 布置.习作题目后,给出习作要求和例文,旨在使学生.明确思路,学会这类作文一般从什么地方选材,叙述过程中如何融入感情,写好作文。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联系交际 巩固作业:同桌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提升作业: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多彩的活动 活动规则 印象深刻的过程点面结合 活动的体会
课题多彩的动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三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课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完整地叙述自己参与过的一次活动,写清活动的场面,注意点面结合。 ②语言运用:.能写清楚自己参与活动的想法、感受、心情。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③思维能力:能够评价、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④审美创造:.欣赏、学习优秀作品以及精彩片段。学生已完成自己的习作。思政元素:中国梦,我的梦2.学习重点难点:要做到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学习运用勾画整体和刻画局部的手法描写活动的场面。3.教学准备:课件、例文4.学习活动设计:(第三课时)环节一:全班评改范文教师活动: 1.出示一篇优秀作文 2.出示一篇中下作文 学生活动: (1).认真倾听,谈谈习作好在哪里? (2).如何进一步完善 (3).认真倾听,谈谈习作不足在哪里? (4).如何进一步完善活动意图: 通过互评作文,找出优秀作文和中下作文之间的差距,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环节二:全班商讨习作评改准则教师活动: 教师总结评价标准 (1).加分项: ①.主题明确,中心思想突出。 ②.能适当地运用好词好句,使习作变得更加生动。 ③.字数符合要求,书写工整。 (2).减分项: ①.文章层次不清,中心思想不突出。 ②.病句及错别字 ③.字数不达标,书写不工学生活动: 1.学生商讨评价标准 (1).加分项: ①.主题明确,中心思想突出。 ②.能适当地运用好词好句,使习作变得更加生动。 ③.字数符合要求,书写工整。 (2).减分项: ①.文章层次不清,中心思想不突出。 ②.病句及错别字 ③.字数不达标,书写不工
活动意图: 通过全班商讨习作评改标准,学生明确在修改自己习作的时候,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修改。环节三:小组内分享伙伴的作品。教师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内分享伙伴的作品。 学生活动: 1.写完后,和附近的同学交换看一看。 2.互相批阅,提出自己的建议。 3.听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活动意图: 通过互批作文,可以吸取别人写作中的长处,同时也可以听到其他人对自己写作中的建议。有助于今后习作水平的提高。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师评价学生的习作 巩固作业:誊抄习作 提升作业:交流、总结习作方法板书设计 多彩的活动 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印象深刻的过程点面结合 活动的体会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方法在场面描写中的运用 ②语言运用: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2. 通过观察和仿写,掌握书写的要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③思维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朗读,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④审美创造: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朗读,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思政元素:新疆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方法在场面描写中的运用。词句段运用(相同句式 “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教学准备: 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环节一:交流平台
教师活动: 1.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描写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特点。 出示: 文段1: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文段2: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这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 (2).文段1和文段2既有详细叙述又有概括叙述描写,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点面结合。点,指的是对个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面)。 学生活动: 1.学生交流. 2.练习,认识“点”与“面”。 (1).请同学们把两个文段中“面”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点”的描写部分用“ ”画出来。 (2).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3. 小练笔《拔河比赛片段》。 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点面结合来写一写拔河比赛的片段,注意细节的刻画。
活动意图: 出示两段文字让学生感知点面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头脑中有场面描写的初步认识,为今后学习和运用这种写法打下基础
环节二:词句段运用
教师活动: (一)相同句式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出示: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教师小结,指导: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相同的句式。 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只听见”说明了会场的肃静,除了“炮声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第二个句子中的两个“是那么”突出了那里空气的清鲜、天空的明朗,别处的都比不上。 3.练习用相同的句式写句子 二“说”的多种表达方式 1.读句子,注意“说”的表达方式。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玩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2.教师总结:如果对话都用“说”来表示,那就显得单调、枯燥。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还有的时候,先把语言写出来,然后再交代说话者。还可以直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也能表示。 3.写几个人物说话的句子,分别用上四种不同的对话表达方式。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一说,每个句子里“说”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活动意图: 精到的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相同句式”和“说”的多种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自主运用的兴趣。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说”可以用不同方式加以表达,请写一句人物的说话。 巩固作业:练习写排比句 提升作业:生生修改、师生修改
板书设计 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②语言运用:学会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学会运用反复手法。 ③思维能力:1.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④审美创造: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思政元素:新疆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的一部分2.学习重点难点:学会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学会运用反复手法。3.教学准备: 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第二课时)环节一:书写提示教师活动: 1.谈话导入:我们要举行一次书法作品展览,把你优秀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大家愿意参加吗?(板书:创作书法作品) 2.优秀作品欣赏。出示 【课件5】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3教师温馨提示: (1)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书写正确,字体规范。 (3)自我检视,不断提高学生活动: 1学生评价,说一说从作品图片中你有什么发现或收获。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横幅的作品从上往下,署名在右下) 2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写一首自己积累的唐诗。可以先在草纸上练习几遍,然后在书法纸上书写。 3.班内作品展示。 活动意图: 出示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创作的要求与规则,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举两得。环节二:日积月累教师活动: 1.出示名言警句,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3.教师讲解: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诸葛亮的《后出师表》,意思为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用来形容人的伟大。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继位,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突出表现了一种爱国情感。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上》,意思是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宣和七年冬,金兵两路攻宋,昏聩无能的宋徽宗只好仓促让位钦宗,慌忙出逃镇江。李纲竭力反对南逃主张坚决抵抗。李纲奏言钦宗:“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钦宗听取了他的建议,把李纲提拔为兵部侍郎。 (4)“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学生活动: 1.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再来读一读这些名句,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活动意图: 讲解名言警句的出处、背景和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名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抄写古诗 巩固作业:学生练习背诵古诗 提升作业:回顾、总结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设计 一、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二、相同句式,“说”的表达方式 三、创作书法作品 四、积累爱国名言
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检查签字 备课组 教研组 教研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