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教案(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01 16:16:42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目标 1、通过实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2、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物质性准备:托盘天平、锥形瓶、单孔塞、玻璃管、气球、烧杯、石棉网、小试管、坩埚钳 火柴、红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盐酸、碳酸钠粉末、镁条技能型准备:天平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
实验准备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二步:进行猜想和假设。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三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施。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红磷燃烧前后的现象变化以及原因,确定猜想。帮助学生制定确定猜想的合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且讲解如何取得实验样品,尤其是气球的作用及变化。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1、红磷燃烧现象是什么?2、气球如何变化?3、天平如何变化?通过分析现象,确定猜想可能是:1、产生大流量白烟2、先变鼓、再变瘪3、开始平衡、气球膨胀时坐盘变轻、冷却后变回平衡 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研讨确定:玻璃管的作用、气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学生在分析中会提出其他可能的猜想,不要急于否定,可通过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学生寻找方法确定前两个结论的速度较快,但对后两个问题中的收集样品的意义和方法却浑然不知,教师应点拨和指导。
实验实施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四步:根据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证据。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检查用品、认真实验、确保安全、保持清洁、爱护公物、清洗仪器、处理废液,特别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完成实验,确保实验安全。指导各组的实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1、红磷燃烧实验2、铁钉和硫酸铜的实验3、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4、镁条燃烧的实验 教师要解决学生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会划火柴、不知道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天平上砝码不用拿下来等等。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设,并做第一时间的反应和处理。
实验总结 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五步:通过对现象的梳理、分析,得出结论。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六、七步:对结论进行研讨和评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实验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参与小组的讨论,在恰当的时候给适当的提示。倾听各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结论的总结。 根据本组实验中收集的实验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总结实验结论,反思实验的“成”与“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帮助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时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失败原因,形成正确结论。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98页第3、4题2、进行调查“我身边不平衡的化学反应”。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教学反思《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导学目标 1.简单认识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 初步学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学习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学习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技能性准备: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物质性准备:课件
复习 复习引入: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有哪两层?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积极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1题回答较好,2题回答的不全面,多给学生些时间整理答案 。
研习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配平:配平化学方程式,使式子左、右两边各原子的数目相等,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标:标明化学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催化剂等),把短线改成等号。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有错,是否配平,标注是否合理。 任务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O2CO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2H2十O2 2H2O这两个方程式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任务二:以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为例:1.写:KClO3 — KCl + O2 2.配平①最小公倍数法②观察法 2KClO3 — 2KCl + 3O2 3.标 MnO22KClO3====2KCl+3O2↑ △ 巡视学案问题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练习:1、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3、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5、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6、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7、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8、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9、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10、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11、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9页,完成学案完成学案表达与交流独立完成学案的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准备报告 。学生易错氧化镁“MgO2”;水通电:H2、O2不加气体符号;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易写在反应物中;高锰酸钾,锰酸钾、氯酸钾的化学式不会写。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班报告。 学生容易忽视将各部分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教师应加以强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98页第1题、第2题(2)、(3)、(4)题2、思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1、写 2、配平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标 4、查
教学反思: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导学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方程式。
学习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文字表达式、化学式物质性准备:多媒体课件技能性准备:化学式的含义
复习 提出问题:1、你记得元素符号是表示什么含义的吗?2、你记得化学式是表示什么含义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用语相关知识。 积极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会有遗忘也会混淆,要帮助他们分清楚
研习 一、化学方程式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1、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微观表示参加反应的微粒的种类和数目3、质量表示参加反应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展示目标。通过课件简单介绍化学方程式通过课件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三方面意义 阅读目标倾听老师讲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复练习,深刻理解宏观、微观、质量关系的相互转化 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比较到位对于质量的意义和微观粒子的意义不是很愿意去深入计算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班报告。 学生容易忽视将各部分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教师应加以强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98页第1题2、课后完成搜集有关两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总结
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 2、意义
教学反思:《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导学目标 1.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得步骤和书写格式。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掌握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化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质量守恒定律 技能性准备: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性准备:课件
复习 复习提问: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书写在副板书上:设、写、找、列、答 积极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研习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迁移应用1、体积计算m = pV2、混合物计算3、表格计算 任务一:例1: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多少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克/升)练习1:做镁带燃烧实验时,用2.4g镁完全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氧气的密度为1.49g/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任务二:例2:实验室将8g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则剩余的物质是什么,各多少克?练习2:加热6.32g高锰酸钾,当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5.68g时,停止加热,则剩余物中含有的物质是?任务三:在一个密闭容器内装有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ABCD前16.882.40.5后0X8.410.5 解:设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2H2O2H2↑+O2↑ 36 4 4.5g x36 4 = 4.5g xX=0.5g根据:m = pVV=m/p=0.5g÷0.09g/L=5.6L答:电解4.5克水可生成氢气0.5克?这些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升。巡视学案问题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你认为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x的值是8.8生成C和D的质量比是3:5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表达与交流独立完成学案的题,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准备报告 例2混合物计算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教师先讲解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解题。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班报告。 学生容易忽视将各部分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教师应加以强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98页第1题、第2题(2)、(3)、(4)题2、思考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迁移应用1、体积计算 2、混合物计算m = pV 3、表格计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