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打包4套)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打包4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2-01 16:21:33

文档简介

燃烧的条件
导学目标 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燃烧条件 物质性准备: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 技能型准备: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准备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二步:进行猜想和假设。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三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施。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燃烧条件原因,确定猜想。帮助学生制定确定猜想的合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并且讲解如何取得实验样品。 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燃烧条件是什么?通过分析现象,确定猜想可能是:1、可燃物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学生通过师生、生生研讨确定:把乒乓球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时可能不全面,组内同学可互相补充。学生在分析中会提出其他可能的猜想,不要急于否定,可通过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选择。学生寻找方法确定前两个结论的速度较快,但对后两个问题中的收集样品的意义和方法却浑然不知,教师应点拨和指导。
实验实施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四步:根据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证据。完成科学探究的第五步:通过对现象的梳理、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检查用品、认真实验、确保安全、保持清洁、爱护公物、清洗仪器、处理废液,特别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正确的实验基本操作完成实验确保实验安全。指导各组的实验,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1)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加热(2)乒乓球和滤纸的碎片放在薄铜片上(3)蜡烛和烧杯说明需要氧气或空气 教师要解决学生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会划火柴、不知道滴加澄清石灰水后该如何振荡烧杯等等。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安全事故进行预设,并做第一时间的反应和处理。
实验总结 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完成科学探究的第六、七步:对结论进行研讨和评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实验的乐趣和实验成功的喜悦。 参与小组的讨论,在恰当的时候给适当的提示。倾听各组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结论的总结。 根据本组实验中收集的实验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填写实验报告。学生梳理实验过程,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实验成果,总结实验结论,反思实验的“成”与“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帮助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时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造成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失败原因,形成正确结论。
时习 根据对实验研究,总结描述现象的方法,并尝试写出实验过程、步骤和结论。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科学探究:实验准备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实施的步骤: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实验总结的步骤: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反思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导学目标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选用燃料的依据,新燃料及能源的优点。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燃料燃烧的条件物质性准备:多媒体课件技能性准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复习 提出问题: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吗?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和臭氧相关知识。 积极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举例可能不是很科学,但是要鼓励其想法
预习 一、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二、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燃料燃烧产生的不同气体对环境的不同影响常见的能源 简单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分析能源种类 明确目标后快速阅读,并结合生活实践,完成任务一中的1-2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教材的理解,完成任务二中的3-5 本课题是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题,非常有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氛围,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关爱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观念。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班报告。 学生容易忽视将各部分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教师应加以强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147页第3、5题2、课后完成搜集有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资料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教学反思燃烧和灭火
导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高防火等安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习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学习难点 通过探究和学生研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物质燃烧的现象物质性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铜片、红磷、白磷、氧气技能性准备:对比试验的现象解释
复习 红磷、木炭、铁丝、硫、镁条燃烧的现象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 纠正学生在描述现象时的不准确语言 回忆现象、根据描述现象的基本原则进行描述 对于生成物的描述可能会直接说物质名称,教师给予纠正
预习 一、燃烧条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燃烧定义2、燃烧条件以及发生条件3、灭火原理4、灭火器的使用5、燃烧和爆炸的图标 展示目标;指导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巡视各组完成情况适时启发、点拨;寻找有创意性的问题;分配展示任务。 明确目标后快速阅读,完成任务一中的1-4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材中的插图完成任务三中的5 对于书中实验7-1,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难度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归纳,适时点拨,并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运用能了。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班报告。 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材中的插图完成任务三中的5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135页第1、2题2、课后完成搜集有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资料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条件 二、灭火原理
教学反思燃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导学目标 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认识到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的燃烧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备习 知识性准备:燃烧放热物质性准备:多媒体课件、生石灰、水、烧杯技能性准备:胶头滴管的使用
复习 提出问题: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吗?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和臭氧相关知识。 积极思考,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举例可能不是很科学,但是要鼓励其想法
预习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1、煤和石油2、天然气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燃料 介绍哪些是吸热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介绍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性质、用途讲解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意义 快速阅读,并结合生活实践,完成任务一中的1-6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教材中实验7-5完成任务二中的7-8 学生能联系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但由于本节知识点凌乱,学生可能难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并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节能意识。
精习 知识梳理:利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见学案)知识运用:(见学案) 巡视了解学生知识梳理情况,对个别出错的同学进行纠正。检查学生完成知识运用的情况,及时纠错。 独立完成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完成知识运用,组内交流后全班报告。 学生容易忽视将各部分知识结构建立联系,教师应加以强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时习 1、阅读教材,记住知识要点,完成教材147页第1(5)、2题2、课后完成搜集有关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的资料
板书设计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