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2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宴会(yàn) 荡寇志(guān)
B.画卷(juàn) 栩栩如生(xǔ)
C.酵母(xiào) 沉甸甸(diàn)
D.凯旋(kǎi) 水浒传(chuá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
B.《水浒传》《荡寇志》《三国演义》——都是章回小说。
C.《红楼梦》中女声女气的贾宝玉、哭哭啼啼的林黛玉都使我厌烦。
D.推荐一本书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和前面四个“知”读音、意思不相同。
B.“学而不厌”与“相看两不厌”中的“厌”意思是一样的。
C.“默而识之”与“素不相识”中的“识”读音不一样,但是意思一样。
D.“诲人不倦”中的“诲”和“悔恨交加”的“悔”读音不一样。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聪敏) 默而识之(认识)
B.漫浪诵读(随意) 终夜不寝(不睡)
C.分久必合(必定) 敏以求之(勤勉)
D.学而不厌(满足) 心到最急(要紧,重要)
5.本文(《忆读书》)是按 ( )记叙的。
A.事情发展的顺序 B.时间的先后顺序
C.空间的方位顺序 D.地点转换顺序
6.根据加点字的特点,仿写词语。
天长日久: 、
泪落如珠: 、
7.用“\”画去句子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默而识(shí zhì) 之,学而不厌”,你就能获得更多的学识(shí zhì) 。
(2)《水浒传(chuán zhuàn) 》这部书里着(zhuó zháo) 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3)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chāi chā) 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là luò) 了个眼羡的份儿。
8.在括号里写上叠词,将成语补充完整。
不舍
兴致
威风
不忘
饥肠
风尘
有味
怒气
小心 。
9.将下面的内容正确连线。
《三国演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神通广大,疾恶如仇
《西游记》 孙悟空大闹天宫 富有才情,多愁善感
《水浒传》 黛玉葬花 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红楼梦》 孔明巧借东风 神机妙算,鞠躬尽瘁
10.根据口语交际填空。
(1)观看书籍或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所吸引。请将你看到且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给大家吧。
人物: 出处:《 》
喜欢的理由:一是 ,二是 。
(2)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明明:我昨天看了一本书,特别好看。
小刚:什么书这么好看?
明明: 。
小刚:为什么说它好看呢?
明明: 。
小刚:听你这么说,我也很感兴趣,也想看一下这本书。
明明: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呢?
小刚: 。
明明: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
小刚: 。
明明:为什么喜欢他?
小刚: 。
明明:你看完后把这本书借给我看看吧。
小刚:好的。
11.课外阅读
父亲留下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书本。
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爱不释手。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留传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开始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而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卧床多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治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儿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文中两个“书香”意思不一样,在“书香门第”和“缕缕书香弥漫”中分别指什么?
(2)“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3)短文最后一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指的是什么?
12.习作。
走进书籍世界,体验精彩人生。爱读书的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与书为友,以书会友,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谈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本书,让这本书成为更多人的朋友。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字数400左右。
第八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2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宴会(yàn) 荡寇志(guān)
B.画卷(juàn) 栩栩如生(xǔ)
C.酵母(xiào) 沉甸甸(diàn)
D.凯旋(kǎi) 水浒传(chuán)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荡寇志”的“寇”应读“kòu”。
B.正确。
C.有误,“酵母”的“酵”应读“jiào”。
D.有误,传:读“chuán”时意思有递交;传授;流传;宣传;发出命令叫人来;表达;临摹。读“zhuàn”时意思有古代注解、阐述经文的著作;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叙述历史故事的文学作品。故“水浒传”的“传”应读“zhuàn”。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后来,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
B.《水浒传》《荡寇志》《三国演义》——都是章回小说。
C.《红楼梦》中女声女气的贾宝玉、哭哭啼啼的林黛玉都使我厌烦。
D.推荐一本书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
【考点】标点符号.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标点符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都是章回小说”不是对“《水浒传》《荡寇志》《三国演义》”的解释说明,故破折号多余。
故选:B。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最后一个“知”和前面四个“知”读音、意思不相同。
B.“学而不厌”与“相看两不厌”中的“厌”意思是一样的。
C.“默而识之”与“素不相识”中的“识”读音不一样,但是意思一样。
D.“诲人不倦”中的“诲”和“悔恨交加”的“悔”读音不一样。
【考点】字词解释;汉字读音.
【答案】C
【分析】考查了文言文字词解释和汉字读音。弄懂文言字词的意思,必须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然后对一些不好理解的文言词进行分析理解,弄明白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解答】A、B、D正确。
C选项有误,默而识之: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识:记。读“zhì”。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识:认识。读“shí”。读音一样,意思不一样。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聪敏) 默而识之(认识)
B.漫浪诵读(随意) 终夜不寝(不睡)
C.分久必合(必定) 敏以求之(勤勉)
D.学而不厌(满足) 心到最急(要紧,重要)
【考点】字词解释.
【答案】A
【分析】考查了文言文字词解释。弄懂文言字词的意思,必须理解文言文句子意思,然后对一些不好理解的文言词进行分析理解,弄明白其在句子中的意思。
【解答】A.有误,“默而识之”意思是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识:记住。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有些文言文中文言词不好理解,学习时要注重课文中的解释,然后再去理解句子或整篇的文意。要学会充分利用课本资料。
5.本文(《忆读书》)是按 ( )记叙的。
A.事情发展的顺序 B.时间的先后顺序
C.空间的方位顺序 D.地点转换顺序
【考点】写作顺序.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表达顺序,常见的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空间的方位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等《忆读书》按时间顺序回忆一生的读书体会。文中表时间的词语分别有:“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解答】文中表时间的词语分别有:“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故选:B。
【点评】文章的表达顺序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词语。
6.根据加点字的特点,仿写词语。
天长日久: 成群结队 、 拐弯抹角
泪落如珠: 江山如画 、 挥汗如雨
【考点】词语仿写.
【答案】成群结队 拐弯抹角
江山如画 挥汗如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词语的积累与应用。作答此题重点是找出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据此仿写。
【解答】“天长日久”含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仿写时注意。
“泪落如珠”是含有比喻意思的词语,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
成群结队 拐弯抹角
江山如画 挥汗如雨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积累时可根据词语的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整理。
7.用“\”画去句子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1)“默而识(shí zhì) shí 之,学而不厌”,你就能获得更多的学识(shí zhì) zhì 。
(2)《水浒传(chuán zhuàn) chuán 》这部书里着(zhuó zháo) zháo 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3)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chāi chā) chā 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là luò) là 了个眼羡的份儿。
【考点】多音字.
【答案】(1)shí zhì;
(2)chuán zháo;
(3)chā là。
【分析】本题考查对多音字的掌握。多音字是指具有固定字形的一个字有多个读音,其读音、用法和词性各有区别。作答此类题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积累,识记字音字义。
【解答】(1)识:读“shí”时,意思是知道;体会到;认识;知识;见解。读“zhì”时,意思是记;记号;标志。故“默而识之”的“识”读“zhì”,“学识”的“识”读“shí”。故依次画去:shí、zhì。
(2)传:读“chuán”时,意思为递交;传授;流传;宣传;发出命令叫人来;表达;临摹;传导;传染。读“zhuàn”时,意思为古代注解、阐述经文的著作;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叙述历史故事的文学作品(多用作小说名称)。着:读“zháo”时,意思是接触;挨上;遭受(某种侵袭);陷入(某种状态);用于动词后,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了目的;点燃。读“zhe”时,意思是助词,于某些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继续保持。读“zhuó”时,意思是穿(衣);接触;挨上。读“zhāo”时,意思是下棋布子,走一步叫一着;办法;计策。故“水浒传”的“传”读“zhuàn”,“着力”的“着”读“zhuó”。故依次画去:chuán、zháo。
(3)差:读“chāi”时,意思为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读“chā”时,意思为稍微。可组词为:差别。读“chà”时,意思为不相同;不相合。读“cī”时,意思为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落:读“luò”时,意思是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从高处掉下来;下降;使下降;掉进;跌入;遗留在后面或外面;停留;停止;写下;留下;停留的地方。读“là”时,意思是因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遗漏;把东西放在某处,忘了带走。读“lào”时,义同“{落}”(luò)。多用于口语。读“luō”时,形容态度大方。故“美差”的“差”读“chāi”,“落了个眼羡的份儿”的“落”读“luò”。故依次画去:chā、là。
故答案为:
(1)shí zhì;
(2)chuán zháo;
(3)chā là。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要注重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8.在括号里写上叠词,将成语补充完整。
恋恋 不舍
兴致 勃勃
威风 凛凛
念念 不忘
饥肠 辘辘
风尘 仆仆
津津 有味
怒气 冲冲
小心 翼翼 。
【考点】四字词语及叠词;成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成果,我们可以称其为“国学之最、蒙学之魂、文化之宝”.在小学阶段进行相应的成语教学,既是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需要.对学生成语能力提升进行指导,并不单单具有语言教学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养成好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积累好词佳句,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解答】答案:恋恋不舍 兴致勃勃 威风凛凛 念念不忘 饥肠辘辘 风尘仆仆 津津有味 怒气冲冲 小心翼翼
【点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不断积累ABCC式的成语,做好词语笔记,并在说话作文中经常运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9.将下面的内容正确连线。
《三国演义》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神通广大,疾恶如仇
《西游记》 孙悟空大闹天宫 富有才情,多愁善感
《水浒传》 黛玉葬花 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红楼梦》 孔明巧借东风 神机妙算,鞠躬尽瘁
【考点】经典名著.
【答案】《三国演义》——孔明巧借东风——神机妙算,鞠躬尽瘁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神通广大,疾恶如仇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红楼梦》——黛玉葬花——富有才情,多愁善感
【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解答】《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简介:节选自第三回的出场故事,讲述了鲁智深救助金家父女、铲除恶霸郑屠的故事,塑造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见义勇为、慷慨大方、有勇有谋的鲁智深英雄形象。
《孙悟空大闹天宫》出自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要说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黛玉在其他姐妹嬉戏玩耍的时候,独自一人去桃树下,拿着袋子,将是下被风吹落的桃花一一捡起来装进袋子里,拿着锄头又在桃树旁边挖坑,将桃花埋起来。
《孔明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两家联军共抗曹操80万大军,两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周瑜,诸葛亮决定用火计对付曹操。在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之后,准备实行火攻来打败曹军,但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没有东南风,火计无法施行。而诸葛亮说自己能够借到东风帮助火计成功施行。于是在总攻的当夜,诸葛亮在祭坛上借东风成功,火攻达到了的成效,大败曹军。
故答案为:
《三国演义》——孔明巧借东风——神机妙算,鞠躬尽瘁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神通广大,疾恶如仇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红楼梦》——黛玉葬花——富有才情,多愁善感
【点评】阅读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了解主要人物、关键情节、艺术特点是阅读名著的关键。
10.根据口语交际填空。
(1)观看书籍或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所吸引。请将你看到且喜欢的人物形象分享给大家吧。
人物: 庞天德 出处:《 我的娜塔莎 》
喜欢的理由:一是 他对祖国的热爱 ,二是 他对爱情的执着 。
(2)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明明:我昨天看了一本书,特别好看。
小刚:什么书这么好看?
明明: 《马小跳玩数学》 。
小刚:为什么说它好看呢?
明明: 书中说了数学的乐趣、以及一些关于数学的发现,非常的有趣 。
小刚:听你这么说,我也很感兴趣,也想看一下这本书。
明明: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呢?
小刚: 《西游记》 。
明明: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物?
小刚: 孙悟空 。
明明:为什么喜欢他?
小刚: 孙悟空满足了我对大英雄的所有的想象,他作为一个神话人物,身上却有着普通人该有的所有优良品质,说他是神其实更像人,他嫉恶如仇,爱护苍生,有责任心,对师傅和师兄弟忠诚不二,取经的信念异常坚定 。
明明:你看完后把这本书借给我看看吧。
小刚:好的。
【考点】学习交流;情景对话.
【答案】(1)庞天德 我的娜塔莎 他对祖国的热爱 他对爱情的执着;
(2)《马小跳玩数学》;
书中说了数学的乐趣、以及一些关于数学的发现,非常的有趣。
《西游记》;
孙悟空;
孙悟空满足了我对大英雄的所有的想象,他作为一个神话人物,身上却有着普通人该有的所有优良品质,说他是神其实更像人,他嫉恶如仇,爱护苍生,有责任心,对师傅和师兄弟忠诚不二,取经的信念异常坚定。
【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解答】(1)根据平时看的书籍或作品,把喜欢的人物分享给大家,说出喜欢的理由。
(2)注意上下的内容,设计一个小对话,要说出书名,并且说出喜欢的理由。
故答案为:
(1)庞天德 我的娜塔莎 他对祖国的热爱 他对爱情的执着;
(2)《马小跳玩数学》;
书中说了数学的乐趣、以及一些关于数学的发现,非常的有趣。
《西游记》;
孙悟空;
孙悟空满足了我对大英雄的所有的想象,他作为一个神话人物,身上却有着普通人该有的所有优良品质,说他是神其实更像人,他嫉恶如仇,爱护苍生,有责任心,对师傅和师兄弟忠诚不二,取经的信念异常坚定。
【点评】注意说话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来写。
11.课外阅读
父亲留下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书本。
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爱不释手。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留传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开始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而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卧床多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治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儿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文中两个“书香”意思不一样,在“书香门第”和“缕缕书香弥漫”中分别指什么?
第一个“书香”是指名门贵族和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家庭,多用于古代的封建社会。第二个“书香”是指父亲哀读书,给家里带来了文化氛围,熏陶了我们几个孩子。
(2)“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父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爱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肯吃苦耐劳,挚爱儿女。
(3)短文最后一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很多很多”指的是什么?
一意思是说爸爸留给我们许多书,另一意思是说父亲用他的品格与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考点】语段阅读.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父亲留下书香》这篇短文描述了我们一家人喜欢读书,承蒙与父亲的感召,母亲重病卧床多年不起,在父亲钻研医书后,为母亲针灸,使母亲重新站立起来,父亲虽然已经去世了,可他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读书却世代流传下去。
【解答】(1)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在“虽说不是‘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指的是名门贵族和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家庭,多用于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却有缕缕书香弥漫,”中的“书香”指的是父亲爱读书,给家里带来了文化氛围,熏陶了我们几个孩子。
(2)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父亲去世后,母亲一再叮嘱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在文中“父亲的精神”指的就是爱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肯吃苦耐劳,挚爱儿女。
(3)考查度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理解这句话可联系文中爸爸为给母亲医病,家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被爸爸换成了“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从这些内容可理解为:一意思是说爸爸留给我们许多书,另一意思是说父亲用他的品格与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故答案为:
(1)第一个“书香”是指名门贵族和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家庭,多用于古代的封建社会。第二个“书香”是指父亲哀读书,给家里带来了文化氛围,熏陶了我们几个孩子。
(2)爱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肯吃苦耐劳,挚爱儿女。
(3)一意思是说爸爸留给我们许多书,另一意思是说父亲用他的品格与行动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点评】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短文所涉及的各小题问题,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喜抄写下来。
12.习作。
走进书籍世界,体验精彩人生。爱读书的你一定读过不少好书。与书为友,以书会友,请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谈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本书,让这本书成为更多人的朋友。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字数400左右。
【考点】记叙文(记事).
【答案】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鲁宾逊漂流记》,他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笛福。这本书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我的,我刚看了几页便爱不释手。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告诉了我如何在野外生存,另外,我非常欣赏里面那个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主人公﹣﹣鲁宾逊。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它主要写了小说的主人公鲁宾逊非常喜欢航海,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去航海,终于,在一次航海中,他所乘坐的一艘轮船在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一个小岛,这座小岛荒无人烟,他开始了自己的历险生活。他做了一只木筏,将沉船上所有能用得着的东西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了一个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储存在这里,靠从船上运下来的食物生活。
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一些大麦种子,并把他们种下,到秋天后,他收获了许多小麦,并用它们制做出了面包。他又捕捉并驯养了一批山羊作为他肉食和奶的来源,又养了一群小动物作伴。
若干年后,他从野蛮人手里救回了一个俘虏并给他起名为“星期五”。从此,“星期五”成为了他忠实的朋友与仆人。他们在荒岛生活了整整28年后,终于得到了离开荒岛的机会,接着便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
读了这本书后,我体会到了为生命而奋斗的滋味。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鲁宾逊漂流记》。
【分析】本次习作为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为题,谈谈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以及你喜欢它的理由,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这本书,让这本书成为更多人的朋友。想想你最近读了哪些书,哪本书你最喜欢,让你印象深刻,收获最多。可以写读这本书的感受,写这本书对你的启示,写读这一本书了解的知识,注意通用学到的修辞手法,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使文章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解答】范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鲁宾逊漂流记》,他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笛福。这本书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我的,我刚看了几页便爱不释手。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告诉了我如何在野外生存,另外,我非常欣赏里面那个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主人公﹣﹣鲁宾逊。
这是一本历险小说,它主要写了小说的主人公鲁宾逊非常喜欢航海,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去航海,终于,在一次航海中,他所乘坐的一艘轮船在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近触礁,船身破裂,水手和乘客都淹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海浪把他卷上了一个小岛,这座小岛荒无人烟,他开始了自己的历险生活。他做了一只木筏,将沉船上所有能用得着的东西一一送到岛上。他用帆布搭了一个帐篷,作为栖身之处,并将船上运来的东西储存在这里,靠从船上运下来的食物生活。
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一些大麦种子,并把他们种下,到秋天后,他收获了许多小麦,并用它们制做出了面包。他又捕捉并驯养了一批山羊作为他肉食和奶的来源,又养了一群小动物作伴。
若干年后,他从野蛮人手里救回了一个俘虏并给他起名为“星期五”。从此,“星期五”成为了他忠实的朋友与仆人。他们在荒岛生活了整整28年后,终于得到了离开荒岛的机会,接着便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故乡。
读了这本书后,我体会到了为生命而奋斗的滋味。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鲁宾逊漂流记》。
【点评】《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外国名著,小作者开门见山写了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怎么来的,然后重点介绍了书的内容及特点,最后写了读书的收获,层次清楚,内容较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