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卷(进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练习卷(进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13: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4小题)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年的战乱,让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B.洪水退了,人们在重建的家园安居乐业。
C.这家餐馆看起来环境很好,但是菜做得索然无味。
D.小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
2.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3.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寨的要道。好气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都强调地形险要。
B.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4.看拼音,写词语。
(1)赵王zhào jí    dà chén    来shāng yì    解决问题的策略。
(2)秦王一边看璧一边chēng zàn    ,jué kǒu bù tí    十五座城的事。
(3)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diǎn lǐ    的日期。
5.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
粉碎(扫荡) 坚持     打击     发现     坚持    
6.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下面的横线里。
只要……就…… 即使……也…… 虽然……但是……
(1)   猎豹奔跑的速度很快,   游隼向下俯冲的速度更快。
(2)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    会出现一束光柱。
(3)进入太空后,   关掉发动机,火箭    可以继续前进。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鞋    裤    调有            漾漾
人影            所    然    背而    
(1)配合得很适当,很有秩序。    
(2)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3)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只感觉人影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看见人本身。    
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        
9.词语搭配,连一连。
粉碎 战争 坚强的 气孔
创造 敌人 坚固的 堡垒
坚持 扫荡 伟大的 洞口
打击 奇迹 隐蔽的 贡献
10.了解搭石(排序)。
   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
   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1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用叠词,描写了一行人   时动作的   ,给人以美感。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写。
   
12.课后提升。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寂静——   
(2)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②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静是因为    。
第二次静是因为    。
(3)读完全文,我们都深深感到:战争是残酷的。请你设计一段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    
13.课外阅读练习。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声。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高于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1)第1自然段括号中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既然……就……
D.不是……而是……
(2)下列关于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介绍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B.文章主要从声音和速度两个方面介绍了雷电这一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
C.文章主要介绍了雷声到底有多大,说明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D.文章通过雷电的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字,写出了闪电之快,雷声之大。
(3)文中说“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声的成语呢?把它们写下来吧。
14.习作训练。
根据下列语句,编写一个剧本小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具体地表现出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4小题)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年的战乱,让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B.洪水退了,人们在重建的家园安居乐业。
C.这家餐馆看起来环境很好,但是菜做得索然无味。
D.小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选项有误,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形容菜的味道不恰当。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2.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考点】经典名著.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名著的积累。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ABD正确。
C.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故选:C。
【点评】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3.对下面两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分析正确的是(  )
①黑旋风李逵的塑像高高地站在山崖之上,黑风口外,把守着通住山寨的要道。好气魄,好威武。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慨。
②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A.都强调地形险要。
B.前者强调人物本领强,后者强调地形险要。
C.都强调人物本领高强。
D.前者强调地形险要,后者强调人物本领强。
【考点】句义.
【答案】B
【分析】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解答】①句中描写的“好气魄,好威武”是表现李逵本领高强,突出的是人物的气魄和威武。
②句中强调的是“孑口”的险要,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守住。
故选:B。
【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
4.看拼音,写词语。
(1)赵王zhào jí  召集 dà chén  大臣 来shāng yì  商议 解决问题的策略。
(2)秦王一边看璧一边chēng zàn  称赞 ,jué kǒu bù tí  绝口不提 十五座城的事。
(3)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diǎn lǐ  典礼 的日期。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1)召集 大臣 商议;
(2)称赞 绝口不提;
(3)典礼。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1)召集 大臣 商议;
(2)称赞 绝口不提;
(3)典礼。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生字。
5.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
粉碎(扫荡) 坚持  生产  打击  敌人  发现  问题  坚持  原则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生产 敌人 问题 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前面为动词,后面可搭配合适的名词组成动宾词组,如“坚持生产”。
故答案为:
生产 敌人 问题 原则
【点评】词语搭配是一项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考查题,我们在进行词语搭配时,首先要理解每个词的词义。再看看这些词是表示什么的,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呢?还是表示动作或形状、颜色的呢?然后想一想,这个词和哪个词搭配。
6.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下面的横线里。
只要……就…… 即使……也…… 虽然……但是……
(1) 虽然 猎豹奔跑的速度很快, 但是 游隼向下俯冲的速度更快。
(2) 只要 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  就 会出现一束光柱。
(3)进入太空后, 即使 关掉发动机,火箭  也 可以继续前进。
【考点】关联词.
【答案】(1)虽然 但是;
(2)只要 就;
(3)即使 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解答】(1)分句间为转折关系,故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虽然……但是……”。
(2)分句间为条件关系,故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只要……就……”。
(3)分句间为假设关系,故选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即使……也……”。
故答案为:
(1)虽然 但是;
(2)只要 就;
(3)即使 也。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脱 鞋  挽 裤  协 调有  序   清   波 漾漾
人影  绰   绰   理 所  当 然  相 背而  行 
(1)配合得很适当,很有秩序。  协调有序 
(2)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理所当然 
(3)当视线模糊时,在视觉上只感觉人影一个接一个,并没有看见人本身。  影影绰绰 
【考点】补全词语;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脱 挽 协 序 清 波
绰 绰 理 当 相 行
(1)协调有序;
(2)理所当然;
(3)影影绰绰。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词语的理解与辨析。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相背而行
故答案为:
脱 挽 协 序 清 波
绰 绰 理 当 相 行
(1)协调有序;
(2)理所当然;
(3)影影绰绰。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25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  列数字   作比较 
【考点】说明方法.
【答案】列数字 作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等。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解答】从“25万千米每小时、6倍”“是火箭运动速度的6倍多”可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故答案为:
列数字 作比较
【点评】说明方法的考查是常见题型,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要结合内容分析,多做练习。
9.词语搭配,连一连。
粉碎 战争 坚强的 气孔
创造 敌人 坚固的 堡垒
坚持 扫荡 伟大的 洞口
打击 奇迹 隐蔽的 贡献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解答】前为动词,后面可搭配合适的名词,如粉碎扫荡。
中间为“的”,后为名词,前面可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词语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坚强的堡垒。
故答案为:
粉碎扫荡 创造奇迹 坚持战争 打击敌人
坚强的堡垒 坚固的洞口 伟大的贡献 隐蔽的气孔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合适”二字,有些搭配是约定俗成的,填完后要读一读,根据语感判断是否合适。
10.了解搭石(排序)。
 4 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2 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3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
 1 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考点】衔接排序.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解答】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首先写“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接着写“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然后写“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最后写“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故答案为:
4 2 3 1
【点评】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1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几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巧用叠词,描写了一行人 走搭石 时动作的 协调有序 ,给人以美感。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发挥想象写一写。
 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考点】比喻;扩展写话.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以及想象写话。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想象写话是通过对所给题干内容的理解,把句子内容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内心,进而根据内容的延伸写出自己的心声。
【解答】结合例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走搭石”比喻成“美的画面”。句子中的叠词,写出了人们走搭石时的动作协调有序,给人以画面般的美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写了水面干净,清澈,映出了人影的姿态美。
故答案为:
走搭石 协调有序
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点评】比喻就是打比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12.课后提升。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嘲弄 寂静—— 安静 
(2)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健壮的男子大多数都去参加参加战斗或死在了战场上。 
②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静是因为  是在老头的目光狠狠扫视下静下来的,是在人的制止下静下来的 。
第二次静是因为  听到这位母亲疯了的原因后静下来的,是听到事情经过受到强烈震撼后静下来的 。
(3)读完全文,我们都深深感到:战争是残酷的。请你设计一段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考点】小说.
【答案】(1)嘲弄 安静;
(2)①这说明了健壮的男子大多数都去参加参加战斗或死在了战场上;
②是在老头的目光狠狠扫视下静下来的,是在人的制止下静下来的;听到这位母亲疯了的原因后静下来的,是听到事情经过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后静下来的;
(3)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分析】选自《在柏林》,本文描写的是在一辆火车上,有一位老妇人因为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而疯了,车厢里有两位小姑娘却因此两次嘲笑老妇人。老妇人身旁的老兵解释自己是送失去三个儿子的妻子去疯人院,自己还要上前线时车厢里一片寂静。本文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及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愿望。
【解答】(1)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近义词可为“嘲弄”。寂静:没有声音;很静。近义词可为“安静”。
(2)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健壮的男子大多数都去参加参加战斗或死在了战场上。从“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可知,第一次“静”是在老头的目光狠狠扫视下静下来的;第二次是听到这位母亲疯了的原因后静下来的。前者是在人的制止下静下来的;后者是听到事情经过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后静下来的。
(3)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内容理解,设计一句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例: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故答案为:
(1)嘲弄 安静;
(2)①这说明了健壮的男子大多数都去参加参加战斗或死在了战场上;
②是在老头的目光狠狠扫视下静下来的,是在人的制止下静下来的;听到这位母亲疯了的原因后静下来的,是听到事情经过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后静下来的。
(3)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3.课外阅读练习。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声。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高于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1)第1自然段括号中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A 。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既然……就……
D.不是……而是……
(2)下列关于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主要介绍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B.文章主要从声音和速度两个方面介绍了雷电这一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
C.文章主要介绍了雷声到底有多大,说明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D.文章通过雷电的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字,写出了闪电之快,雷声之大。
(3)文中说“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声的成语呢?把它们写下来吧。
【考点】说明文;内容理解与概括;关联词;词语仿写.
【答案】(1)A;
(2)B;
(3)电闪雷鸣、晴天霹雳、雷声大作、雷声轰鸣。
【分析】本文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文章主要从声音和速度两个方面介绍了雷电这一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认真阅读、仔细揣摩文中词句,然后回答问题。
【解答】(1)考查了关联词。结合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包括闪电”“包括雷声”这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连接。故选A。
(2)考查了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及概括。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文章主要从声音和速度两个方面介绍了雷电这一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故选B。
(3)考查了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关于雷声的成语有:电闪雷鸣、晴天霹雳、雷声大作、雷声轰鸣等。
故答案为:
(1)A;
(2)B;
(3)电闪雷鸣、晴天霹雳、雷声大作、雷声轰鸣。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4.习作训练。
根据下列语句,编写一个剧本小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具体地表现出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负荆请罪》剧本
时间:战国时期的一天。
地点:赵国蔺相如府上。
人物:蔺相如 廉颇 仆人
(蔺相如府上,蔺相如正伏案起草公文。)
蔺府仆人:大人,廉大将军求见。
(蔺相如急忙起身)
蔺相如:快快有请。
蔺府仆人:廉将军,老爷有请。
(廉颇身负荆棘,一入正堂,就朝蔺相如跪下,众人一惊。)
蔺相如:廉将军,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
(廉颇面带愧色,不起)
廉颇:蔺大人,我廉颇是个粗人,只会带兵打仗,没什么心眼。若非蔺大人胸怀社稷,大人大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则早已危及国家矣!以往多有得罪之处,望蔺大人莫放在心上。
蔺相如:相如我对廉老将军一向心怀敬佩,老将军快快请起,别再折杀小弟了。(扶起廉颇)您我二人都是大王的左右手,一文一武,撑起了赵国的半边天,助大王安邦、治国、平天下。和则利国,斗则祸国。从今往后,我们尽弃前嫌,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如何?
廉颇:蔺大人,我赵国有贤臣如你,真乃社稷之大幸啊!今后,我廉某愿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并肩奋斗,再也不会为名利之事而闹不和了。
蔺相如:好啊,廉兄!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抗秦国!
廉颇:对!团结一致,共抗秦国!
旁白:此后十余年间,赵国一片安定,国力一日千里。而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也成为后入传倾的千古佳话。 
【考点】改写作文.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审题立意:
本次习作要求根据所给材料,编写一个剧本小片段。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具体地表现出来。
二、选材分析:
结合所给材料可知,要结合《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中的一个片段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编写。
三、构思指导:
1、首先要充分阅读课文内空,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2、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写法:在文章前面写出:时间、地点、人物。文章中间要有适当的提示语或关于环境、动等方面的说明。一个人说的话一段,在句子前面要有人名。
3、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具体地表现出来。
【解答】范文:
《负荆请罪》剧本
时间:战国时期的一天。
地点:赵国蔺相如府上。
人物:蔺相如 廉颇 仆人
(蔺相如府上,蔺相如正伏案起草公文。)
蔺府仆人:大人,廉大将军求见。
(蔺相如急忙起身)
蔺相如:快快有请。
蔺府仆人:廉将军,老爷有请。
(廉颇身负荆棘,一入正堂,就朝蔺相如跪下,众人一惊。)
蔺相如:廉将军,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
(廉颇面带愧色,不起)
廉颇:蔺大人,我廉颇是个粗人,只会带兵打仗,没什么心眼。若非蔺大人胸怀社稷,大人大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则早已危及国家矣!以往多有得罪之处,望蔺大人莫放在心上。
蔺相如:相如我对廉老将军一向心怀敬佩,老将军快快请起,别再折杀小弟了。(扶起廉颇)您我二人都是大王的左右手,一文一武,撑起了赵国的半边天,助大王安邦、治国、平天下。和则利国,斗则祸国。从今往后,我们尽弃前嫌,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如何?
廉颇:蔺大人,我赵国有贤臣如你,真乃社稷之大幸啊!今后,我廉某愿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并肩奋斗,再也不会为名利之事而闹不和了。
蔺相如:好啊,廉兄!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抗秦国!
廉颇:对!团结一致,共抗秦国!
旁白:此后十余年间,赵国一片安定,国力一日千里。而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也成为后入传倾的千古佳话。
【点评】小作者结合所给材料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当时环境、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生动的再现当时情景,是一篇不错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