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拔尖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卷(拔尖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13: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6小题)
1.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白蛇传》 B.《孟姜女》
C.《精卫填海》 D.《牛郎织女》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珊瑚(hú) 瞌睡(kē) 落在后面(là)
B.牺牲(xī) 梭子(suō) 节俭(jiǎn) 勤勤恳恳(kěng)
C.布匹(pǐ) 依偎(wēi) 礁石(jiāo) 富丽堂皇(huáng)
D.酿酒(niàng) 剩饭(shèng) 催促(cuī) 狂风怒号(háo)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B.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C.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D.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4.下列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有关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
B.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讲述故事,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不可以变换情节顺序,要严格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故事。
D.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使故事更加连贯、有趣。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病了这么长时间,他的身体很虚弱。
B.他不幸得了不治之症,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
C.王母娘娘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加害了她的尊严。
D.病毒肆虐期间,我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因为病毒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6.看拼音,写词语。
xī han     hǎo dǎi     chí yán     jiāo jí    
shā yī     zhēn bǎo     bēng tā     liū bīng    
7.选词填空(只写序号)。
   公共秩序、   公共安全、   公共财物、   环境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A.注意 B.保护 C.遵守 D.爱护 E.保持。
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神话故事名,使每组前四个字、后四个字各组成一个成语。
(1)茶余饭                薄西山
(2)虎踞龙                       大物博
(3)横七竖                市蜃楼
(4)神通广                落石出
9.给下列句子选择对应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心理描写 B.环境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2)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3)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    
(4)湖面映着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    
10.中华文化连线。
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动物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意象,它们充满着神秘浪漫的色彩,被赋予了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请将下列动物和表示的意象连一连。
喜鹊 任劳任怨
老牛 幸运吉祥
春蚕 夸夸其谈
知了 默默奉献
11.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
12.请你借助注释,快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你发现了几处和课文(《牛郎织女(二)》)内容不一样的地方?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èn)③中。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面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本文指牛郎。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13.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请从其他的民间故事中,摘抄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民间故事题目:   
不可思议的情节是:   
14.课外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几年后,陆游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2年,47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观察 视察),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 愿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愿望),所以他在几年里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 脆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着喘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激发)着千万人。
(1)用“\”画去短文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罢免回乡   
A.停
B.免去
C.完了
②与世长辞   
A.告别
B.躲避
C.解雇
(3)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1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端午节的由来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这个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②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十分爱戴他。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王听信了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诵。
③后来,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jì)奠他,也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
④过了几天,有人梦见了屈原,梦中的他十分消瘦。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纷纷议论起来。大家都很奇怪:我们往河里投了那么多食物,怎么屈大人还那样消瘦呢?一个老渔夫告诉大家:“那些食物都让水中的蛟龙鱼虾给吃了。屈大人怎么会跟它们争吃的呢?”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米饭用箬(ruò)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这样屈大人就能吃到了。人们管这种食物叫“粽子”。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1)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想方设法:   
无中生有:   
(2)人们是怎样制作粽子的?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3)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屈原抱石投江。
   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
   人们祭奠屈原,做“粽子”投江。
   屈原受到诬陷,被楚王流放。
(4)请缩写文章第②段的内容。(80字左右)
   
16.习作。
读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忍不住想和别人讲一讲。为了节省时间,就要把原本很长的故事缩写一下。请大家缩写《牛郎织女》,注意删减合理,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故事要完整,情节要连贯,语句要通顺。300字左右。
第三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6小题)
1.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一项是(  )
A.《白蛇传》 B.《孟姜女》
C.《精卫填海》 D.《牛郎织女》
【考点】知识百科.
【答案】C
【分析】考查了百科知识。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A、B、D都属于民间故事。
C.《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
故选:C。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珊瑚(hú) 瞌睡(kē) 落在后面(là)
B.牺牲(xī) 梭子(suō) 节俭(jiǎn) 勤勤恳恳(kěng)
C.布匹(pǐ) 依偎(wēi) 礁石(jiāo) 富丽堂皇(huáng)
D.酿酒(niàng) 剩饭(shèng) 催促(cuī) 狂风怒号(háo)
【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B
【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勤勤恳恳”的“恳”应读“kěn”。
故选:B。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B.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C.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
D.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考点】标点符号.
【答案】C
【分析】考查了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标点符号包括点号和标号两大类。常见的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常见的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
【解答】A.有误,提示语在前,“说”后用冒号。应改为: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B.有误,句子间的一般停顿,用逗号。应改为: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C.正确。
D.有误,“海力布的石头”中的“海力布”为人名,是为了纪念海力布而命名,“海力布”应加上引号。应改为: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标点的掌握,学生应注意各个标点符号的运用,熟能生巧。
4.下列与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有关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创造性复述,就是根据原文内容的主要情节,展开合理想象,扩充原文的情节。
B.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来讲述故事,让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不可以变换情节顺序,要严格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复述故事。
D.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使故事更加连贯、有趣。
【考点】实践作业.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实践作业。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根据需要,可以变换情节顺序来复述故事。
故选:C。
【点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病了这么长时间,他的身体很虚弱。
B.他不幸得了不治之症,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
C.王母娘娘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加害了她的尊严。
D.病毒肆虐期间,我们更要注意个人卫生,因为病毒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C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虚弱:身体衰弱。符合语境。
B.衰弱:孱弱;不强壮。符合语境。
C.加害:使人受到损害或陷害。不符合语境。
D.危害:损害;使受破坏。符合语境。
故选:C。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6.看拼音,写词语。
xī han  稀罕  hǎo dǎi  好歹  chí yán  迟延  jiāo jí  焦急 
shā yī  纱衣  zhēn bǎo  珍宝  bēng tā  崩塌  liū bīng  溜冰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稀罕 好歹 迟延 焦急
纱衣 珍宝 崩塌 溜冰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稀罕 好歹 迟延 焦急
纱衣 珍宝 崩塌 溜冰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7.选词填空(只写序号)。
 C 公共秩序、 A 公共安全、 D 公共财物、 B 环境等都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A.注意 B.保护 C.遵守 D.爱护 E.保持。
【考点】词语搭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要注意词语搭配的方法:1、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理解了词的含义,认真辨别词与词的差别,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2、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3、要注意语法关系。4、要注意修辞的因素。
【解答】秩序需要遵守,安全需要注意,公共财物需要爱护,环境需要保护;
故答案为:
C A D B
【点评】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理解了词的含义,认真辨别词与词的差别,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
8.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神话故事名,使每组前四个字、后四个字各组成一个成语。
(1)茶余饭  后   羿   射   日 薄西山
(2)虎踞龙  盘   古   开   天   辟  地 大物博
(3)横七竖  八   仙   过   海 市蜃楼
(4)神通广  大   禹   治   水 落石出
【考点】知识百科;成语.
【答案】(1)后 羿 射 日;
(2)盘 古 开 天 辟 地;
(3)八 仙 过 海;
(4)大 禹 治 水。
【分析】考查了知识百科、成语。这类知识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课外知识拓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联系、发展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1)茶余饭后 后羿射日 日薄西山;
(2)虎踞龙盘 盘古开天辟地 地大物博;
(3)横七竖八 八仙过海 海市蜃楼;
(4)神通广大 大禹治水 水落石出。
故答案为:
(1)后 羿 射 日;
(2)盘 古 开 天 辟 地;
(3)八 仙 过 海;
(4)大 禹 治 水。
【点评】平时要多读书,注意积累课外知识。做此类题目,作答完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
9.给下列句子选择对应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心理描写 B.环境描写 C.语言描写 D.动作描写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C 
(2)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A 
(3)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  D 
(4)湖面映着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  B 
【考点】描写手法.
【答案】(1)C;
(2)A;
(3)D;
(4)B。
【分析】考查了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解答】(1)“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是小白蛇说的话,运用了语言描写,故选C。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是他心里想的,运用了心理描写,故选A。
(3)从“牵、拉、走”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故选D。
(4)此句主要写的是湖面的环境,运用了环境描写,故选B。
故答案为:
(1)C;
(2)A;
(3)D;
(4)B。
【点评】1.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
4.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10.中华文化连线。
在中国民间故事中,动物是非常重要的文学意象,它们充满着神秘浪漫的色彩,被赋予了独特的思想文化内涵。请将下列动物和表示的意象连一连。
喜鹊 任劳任怨
老牛 幸运吉祥
春蚕 夸夸其谈
知了 默默奉献
【考点】知识百科.
【答案】见解答
【分析】考查了知识百科。百科知识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能力的检查,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常识等各方面知识的积累。作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资料。
【解答】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正确连线。
故答案为:
喜鹊——幸运吉祥
老牛——任劳任怨
春蚕——默默奉献
知了——夸夸其谈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
11.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
【考点】陈述句;改写句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解答】考查了改为陈述句,去掉“还有”和“呢”,加“没有”,问号改为句号,即: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故答案为:
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
【点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12.请你借助注释,快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你发现了几处和课文(《牛郎织女(二)》)内容不一样的地方?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zhù)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rèn)③中。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面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本文指牛郎。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文言文中织女是天帝的女儿,《牛郎织女二》中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文言文中牛郎和织女都生活在天上,天河本来就有。《牛郎织女二》中织女生活在天上,牛郎生活在地上。天河是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来的;文言文中是天帝允许的织女嫁给牛郎,《牛郎织女二》中是在老牛的帮助下娶了织女;文言文中,织女嫁给牛郎就不再织布,《牛郎织女二》中织女嫁给牛郎后依然织布;文言文中,天帝允许一年见一次,《牛郎织女二》中王母娘娘允许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考点】拓展延伸.
【答案】文言文中织女是天帝的女儿,《牛郎织女二》中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文言文中牛郎和织女都生活在天上,天河本来就有。《牛郎织女二》中织女生活在天上,牛郎生活在地上。天河是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来的;文言文中是天帝允许的织女嫁给牛郎,《牛郎织女二》中是在老牛的帮助下娶了织女;文言文中,织女嫁给牛郎就不再织布,《牛郎织女二》中织女嫁给牛郎后依然织布;文言文中,天帝允许一年见一次,《牛郎织女二》中王母娘娘允许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分析】参考译文:
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
【解答】《牛郎织女二》主要内容:牛郎织女婚后生下了一男一女,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是老牛却去世了,而织女又被王母娘娘捉回了天宫。王母娘娘拗不过织女,最后同意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对比文言文和《牛郎织女二》,不同之处有:文言文中织女是天帝的女儿,《牛郎织女二》中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文言文中牛郎和织女都生活在天上,天河本来就有。《牛郎织女二》中织女生活在天上,牛郎生活在地上。天河是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来的;文言文中是天帝允许的织女嫁给牛郎,《牛郎织女二》中是在老牛的帮助下娶了织女;文言文中,织女嫁给牛郎就不再织布,《牛郎织女二》中织女嫁给牛郎后依然织布;文言文中,天帝允许一年见一次,《牛郎织女二》中王母娘娘允许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故答案为:
文言文中织女是天帝的女儿,《牛郎织女二》中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文言文中牛郎和织女都生活在天上,天河本来就有。《牛郎织女二》中织女生活在天上,牛郎生活在地上。天河是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来的;文言文中是天帝允许的织女嫁给牛郎,《牛郎织女二》中是在老牛的帮助下娶了织女;文言文中,织女嫁给牛郎就不再织布,《牛郎织女二》中织女嫁给牛郎后依然织布;文言文中,天帝允许一年见一次,《牛郎织女二》中王母娘娘允许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点评】文言文阅读是高年级常见题型,要多读多练,总结答题技巧,做到厚积薄发。
13.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老牛突然会说话了,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请从其他的民间故事中,摘抄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
民间故事题目: 《孟姜女哭长城》 
不可思议的情节是: 孟姜女哭了几天几夜,结果长城因此倒塌了。 
【考点】知识百科.
【答案】《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了几天几夜,结果长城因此倒塌了。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了解,根据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资料。
【解答】根据积累,写出一个民间故事即可。
故答案为: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了几天几夜,结果长城因此倒塌了。
【点评】我们平时要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这样不但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能力。
14.课外阅读。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熏陶,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几年后,陆游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2年,47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观察 视察),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 愿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愿望),所以他在几年里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 脆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着喘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激发)着千万人。
(1)用“\”画去短文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罢免回乡 B 
A.停
B.免去
C.完了
②与世长辞 A 
A.告别
B.躲避
C.解雇
(3)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短文是从苦读兵书,练武,主张北伐,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这些方面来叙述的。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考点】记叙文.
【答案】(1)观察 愿望 渴望 脆弱 激发;
(2)B A;
(3)短文是从苦读兵书,练武,主张北伐,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这些方面来叙述的。
(4)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分析】《爱国诗人陆游》这篇短文,记叙了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人陆游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立下报国之志。可一生受到奸臣排挤,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到85岁那年,临终前他写下了最后的爱国诗篇《示儿》,直到现在为广大人民所传诵,激励着千万人。
【解答】(1)考查画去短文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观察:指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视察:指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工作。在文中这句话“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观察 视察)”中应划去“观察”。
渴望:指迫切地希望。愿望:指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在文中这句话“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 愿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愿望)”中应依次画去“愿望”“渴望”。
虚弱:指(身体)不结实。脆弱:指禁不起挫折;不坚强。在文中这句话“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 脆弱)了”中应画去“脆弱”。
激励:指激发鼓励。激发:指激励使奋起。在文中这句话“直到今天还(激励 激发)着千万人”应画去“激发”。
(2)考查给多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①罢免回乡:指免除官职返回家乡。结合题目中给出的“罢”字的解释,应选择B。②与世长辞:辞,告别。和人世永别了。指去世。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辞”字的解释,应选择A。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从文中这些方面“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47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叙述了陆游这位爱国诗人。
(4)考查对知识的拓展。通过学习本篇短文内容可知,陆游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是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可从文中这些内容“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由于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里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领悟出来。
故答案为:
(1)观察 愿望 渴望 脆弱 激发;
(2)B A;
(3)短文是从苦读兵书,练武,主张北伐,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这些方面来叙述的。
(4)因为他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点评】学习本文,理解本文内容,认真回答本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陆游从小有怎样的志向,了解陆游受到哪些奸臣的排挤,你知道陆游写了哪些爱国诗篇。
1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端午节的由来
①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这个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②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十分爱戴他。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楚王听信了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诵。
③后来,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jì)奠他,也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
④过了几天,有人梦见了屈原,梦中的他十分消瘦。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纷纷议论起来。大家都很奇怪:我们往河里投了那么多食物,怎么屈大人还那样消瘦呢?一个老渔夫告诉大家:“那些食物都让水中的蛟龙鱼虾给吃了。屈大人怎么会跟它们争吃的呢?”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米饭用箬(ruò)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这样屈大人就能吃到了。人们管这种食物叫“粽子”。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1)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想方设法: 想尽办法 
无中生有: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2)人们是怎样制作粽子的?请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3)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3 屈原抱石投江。
 1 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
 4 人们祭奠屈原,做“粽子”投江。
 2 屈原受到诬陷,被楚王流放。
(4)请缩写文章第②段的内容。(80字左右)
 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受百姓爱戴,但遭到诬陷,被流放到南方,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被人们广泛传诵。 
【考点】记叙文.
【答案】(1)想尽办法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2)他们把米饭用箬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
(3)3142;
(4)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受百姓爱戴,但遭到诬陷,被流放到南方,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被人们广泛传诵。
【分析】本文介绍了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受百姓爱戴,但遭到诬陷,被流放到南方,后来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后人为纪念他把米饭用箬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这样屈大人就能吃到了。表达了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解答】(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文中“想方设法”的意思是想尽办法;“无中生有”指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细读短文,从第四自然段读出,人们怎样制作粽子的办法是“他们把米饭用箬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
(3)考查排序。要想正确排序需要认真读文,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此文先写了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再写了受到诬陷,被楚王流放。又写了屈原抱石投江。最后写了人们祭奠屈原,做“粽子”投江。所以句子的排序是3142。
(4)考查缩写能力。细读文章第②段的内容,抓住重点缩写为: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受百姓爱戴,但遭到诬陷,被流放到南方,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被人们广泛传诵。
故答案为:
(1)想尽办法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2)他们把米饭用箬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
(3)3142;
(4)屈原忠诚爱国,变法图强,受百姓爱戴,但遭到诬陷,被流放到南方,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被人们广泛传诵。
【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6.习作。
读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忍不住想和别人讲一讲。为了节省时间,就要把原本很长的故事缩写一下。请大家缩写《牛郎织女》,注意删减合理,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故事要完整,情节要连贯,语句要通顺。300字左右。
【考点】扩写、缩写作文.
【答案】
《牛郎织女》缩写
有一个放牛的少年,大家都叫他牛郎,他从小就和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常常受到哥哥嫂嫂的虐待,只得与老牛相依为命。
牛郎照顾那头老牛很周到,老牛也跟他十分亲密。有一天,老牛告诉牛郎让他明天黄昏翻过右边的山,在湖边的树林中会遇到一位好姑娘。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果真遇到了一个姑娘,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叫织女,灿烂的云霞就是她织出来的。织女见牛郎勤劳善良,便留下来做他的妻子,每天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美满,三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死了,留下了一张皮,让牛郎遇到紧急的事就披上它的皮。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暴跳如雷,趁牛郎不在时,抓回了织女。牛郎只好披着老牛的皮去追织女,但因为天河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日久天长,他们就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初七,喜鹊们就会搭起鹊桥,让他们在鹊桥上相会。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缩写作文的能力。缩写作文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所给故事,了解所要缩写故事的内容。题目中所给的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带着天兵天将。牛郎挑着自己的儿女去追赶他们,被王母所划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便成了天河边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缩写时要将故事的主要内容交待清楚,语言要简洁,做到有详有略。写完后,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解答】范文:
《牛郎织女》缩写
有一个放牛的少年,大家都叫他牛郎,他从小就和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常常受到哥哥嫂嫂的虐待,只得与老牛相依为命。
牛郎照顾那头老牛很周到,老牛也跟他十分亲密。有一天,老牛告诉牛郎让他明天黄昏翻过右边的山,在湖边的树林中会遇到一位好姑娘。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果真遇到了一个姑娘,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叫织女,灿烂的云霞就是她织出来的。织女见牛郎勤劳善良,便留下来做他的妻子,每天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美满,三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死了,留下了一张皮,让牛郎遇到紧急的事就披上它的皮。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暴跳如雷,趁牛郎不在时,抓回了织女。牛郎只好披着老牛的皮去追织女,但因为天河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日久天长,他们就成了牵牛星和织女星。每年七月初七,喜鹊们就会搭起鹊桥,让他们在鹊桥上相会。
【点评】习作小作者能将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清楚,能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有条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