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响度与音色 课件(共28张PPT)+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响度与音色 课件(共28张PPT)+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3 16:08:46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3 响度与音色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响度、音色
2、知道响度与振幅、距离的关系,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
3、知道音色与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有关
4、了解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色在波形上的差异
新知导入
思考:调节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哪一特征?
新知讲解
一、响度
(一)什么是响度
声音不但有高低,还有强有弱。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俗称音量或声量。
新知讲解
(二)影响响度的因素
实验1:
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听鼓声的响度, 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
2、用力敲鼓,再次听鼓声的响度,并观察小纸屑的 跳动幅度。
新知讲解
问题:
(1)纸屑的跳动幅度反映什么?
(2)鼓声的响度与鼓面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鼓面的振动幅度
振幅大,响度大
物理学中,用振幅(amplitude)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新知讲解
问题
3、在离鼓较近处听鼓声与离鼓较远处听鼓声有什么区别?
离鼓较近处听鼓声比离鼓较远处听鼓声大。
小结:响度与振幅和声源的远近有关。振幅大,响度大。离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也越小。
新知讲解
实验2:
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琴弦,听一听,哪种 情况响度大?
看一看,什么时候弦的振动幅度大?
想一想,这两者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
用力大。响度大
用力大,振动幅度大
振幅大,响度大
新知讲解
3、响度与距离的应用
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增大。
在野外喊话时,常把双手合拢做成喇叭状围在口边,这样做声波集中,减少分散,使声音响度增大。
新知讲解
甲音叉的振动的幅度小,它产生的声波经示波器显示出来,其振幅较小,响度也较小;
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它的声波显示出来的振幅比较大,响度也较大
(三)用波形比较响度
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振幅大,响度大
新知讲解
4、响度的单位
分贝(dB)
一些声音的分贝数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响度越大
新知讲解
二、声音的品质
(一)声音的品质——音色
问题:我们闭上双眼,能听出谁在说话,为什么?
原来,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新知讲解
小结
1、也叫做音品,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2、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3、不同物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新知讲解
(二)用波形图比较音色
几种不同声音的波形
课堂练习
1、(202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用二胡演奏乐曲时,声音是通过弦的___________产生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弦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振动
音调
课堂练习
2、(2024年甘肃定西)“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 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 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B
课堂练习
3、(2024年山东)2024年5月2日,星耀枣庄,传奇绽放——“时光演唱会”在我市体育馆举行。歌手美妙的歌声穿越体育馆的上空。有关歌声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D. 不同歌手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A
课堂练习
4、(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图所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用古筝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古筝通过弦的振动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
B. 快速拨动弦时,发出的声音在温度不变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变大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弦可以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D. 古筝与长笛在演奏同一乐曲时发出声音的音色是相同的
A
课堂练习
5、(2024年山西)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 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C
课堂练习
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又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 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 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 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 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C
课堂练习
7、(2022江苏南通) 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C
课堂练习
8、(2023年四川成都)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D
课堂练习
9、(2021黑龙江龙东) 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响度
音调
课堂总结
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振幅和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板书设计
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振幅和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作业布置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41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第1、2、3、4、5、6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响度与音色
1、(2022黑龙江牡丹江、鸡西)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________的音调相同,________的响度相同。
A. B. C. D.
2、(2023年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_____产生,经___________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______。
3、(2023年河南)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_______而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4、(2024年青海)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开篇曲目便是大家熟悉的《东方红》。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编钟振动产生声音 B. 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 敲击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5、(2024年深圳) 2024年6月 10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划龙舟是传统的习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端午节赛龙舟时,赛事激烈,思考乐财财同学的欢呼声越来越大,这个“越来越大”是指(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6、(2024甘肃白银)“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蝉叫声和鸟鸣声是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 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 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 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音调越大
7、(2023年湖南益阳)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竹笛和大鼓。关于笛声和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笛声和鼓声的音色相同
B. 笛声的响度一定比鼓声的小
C. 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
D. 响亮的鼓声比轻细的笛声传得远,是因为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
8、(2022山东聊城) 如图所示,小慧同学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听音叉发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她想探究的问题是(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传播的条件
C.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9、(2022北京)琴和瑟是我国传统的两种乐器,通过弹拨琴和瑟的弦使之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琴弦,没有振动
B.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它们的响度一定相同
D. 人们依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出琴和瑟的声音
10、(2023年辽宁营口)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色和响度
11、(2023四川广元)在学校艺术节中,小明演唱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关于他在歌唱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歌声是由小明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小明的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
C. 小明的朋友根据音色可以判断是小明在唱歌
D. 小明唱歌时使用话筒扩音,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2、(2024年吉林长春)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13、(2024年湖南长沙)龙年元宵晚会精彩纷呈,《春生潇湘》节目中不同的乐器合奏出美妙的音乐。观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答 案
1、答案: ①. ABD ②. ABC
解析:
[1]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B、D图中的声波振动频率相同,因此ABD的音调相同。
[2]其中A、B、C波形偏离原位置的幅度相同,因此振幅相同,故ABC响度相同。
2、答案: ①. 振动 ②. 空气 ③. 大
解析:[1][2]当演奏者用古琴弹奏名曲时,琴弦由于拨动而振动,发出声音,在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
[3]声音的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3、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4、【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编钟的声音如果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敲击力度越大,编钟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详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同学的欢呼声越来越大,说明声音较大,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详解】A.蝉叫声和鸟鸣声是由蝉和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是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笛子和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笛声和鼓声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声的响度可能比鼓声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尖细的笛声频率高,音调高,低沉的鼓声频率低,音调低,所以尖细的笛声比低沉的鼓声音调高,故C正确;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鼓声和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正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琴和瑟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时,只能说明它们振动频率一样,但不能说明响度相同,故C错误;
D.琴和瑟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根据音色来分出琴和瑟,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可知,歌声是由小明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知小明的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可知小明的朋友根据音色可以判断是小明在唱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明唱歌时使用话筒扩音,这增大了振幅,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详解】导游讲解时使用扩音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听见导游的讲解,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详解】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通过音色可以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