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答司马谏议书》 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5.2《答司马谏议书》 说课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3 10:0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司马光
王安石
说《答司马谏议书》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03
说目标
04
说活动
05
说评价
说教材:责任担当,理性思辨
统编教材必修下最后一个单元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立德树人,人文价值
文体特征
本单元核心素养技能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四、课程内容 学习任务群6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2.教学提示
(1)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2)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注意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说学情:虽有基础,但却薄弱
1.背景的文化储备: 高一下学生的历史已学过相应的“王安石变法”,对该文章的背景已经有大概的了解
2.议论文的知识基础:高一上学生的语文已学过古代议论类的散文《劝学》《师说》等,现代散文《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等,已经具备了“论”的一定的知识技能,初步了解驳论“破立之道”
3.学生所需素养能力:对于余杭中学的学生而言,既要深耕基础文言知识的梳理,也要深潜“论”的艺术,厚植家国情怀。
通过《与王介甫书》补充阅读,感受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说目标:基于学情,终于素养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梳理,梳理文章重要文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书信体的基本特征。
通过合作分析,探究本文逻辑严谨、语言简洁有力理足气盛的驳论艺术。
通过与《与王介甫书》对比阅读,进一步在思辨中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任务一
第二课时:完成任务二、三、四
第三课时:完成评价
说活动:循序渐进,以生为主,
任务一: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梳理重点文言知识。
班级合作,师生共同解决“句读”
将小组发现的新问题,在班集体中一起解决
活动3
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将自主梳理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2.生成有争议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活动2
自主阅读梳理文言基础
1.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章
2.完成《三维设计》(绿本)
2.发现问题
活动1
梳理结构,了解古代书信
第一部分
书信常见问候
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
第二部分
驳斥对方
第三部分
驳斥对方,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四部分
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活动1.观点梳理:梳理王安石的反驳点,从而推断司马光的观点
明确: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儒者所争在名实
支架:《与王介甫书》(一),明确推断的正确性
活动2.技法探究:对于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如何辩驳?
任务二:深耕文本,合作探究本文的驳论艺术
温顾:回忆必修上下学过的议论文《拿来主义》、《师说》等文本,得出议论(立论、驳论)特征应该包括议论的内容角度、结构思路、方法技巧、语言风格等。
活动2.对于司马光的指责,王安石是如何辩驳?
小组合作,探究王安石辩驳的艺术,完成以下表格。
(成员任务明确:皆参与讨论,但需确定书记员、发言人)
驳论的维度 内容 文本举例 作用
驳论的对象 1
2
3
驳论的方法 1
2
3
驳论的思路
驳论的语言
(其他发现)
难点:论证的内在逻辑思路
1.“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这句话能不能放在“怨谤”后面?
名 实:提出“儒者”公认的判定是非的原则
(立论): 是争论的原点,驳论的基点,
(驳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污名)
以“现实”破对方责难自己的“污名”(攻)
指明自己所为为自己“正名”(守)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一)
1.2段书信的客套,赞美对方.提出“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
3.具体讲“征利、侵官、生事、”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4.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先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生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
5.6.引用周公和孔子的例子,说明“拒谏”的危害。
1.不是事实:受命于人主——举先王——为天下(层层深入,守中有攻)
名实相符:先正名(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2. 是事实:怨谤。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守前所为,一针见血,揭示对方保守实质;“不见可悔”,表明自己坚决改革的态度(文章的重点)
2.对比《与王介甫书》(一),探究作者驳论内在逻辑的严谨性。
《答司马谏议书》的逻辑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总结驳论的思路
1.树靶子,有的放矢:概括或引述对方的论点
2.射靶子,直击要害:从论点等角度进行批驳
3.明观点,表明态度:阐明自己正确观点态度
驳论的语言: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以授之于有司,非侵官也;
以兴利除弊,非生事也;
为天下理财,非征利也;
辟邪说,难壬人,非拒谏也。
同桌讨论,任选一组,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哪个表达更好?为什么?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怨诽之多,则知其如此也。
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某绝不愿为之。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
驳论语言:
言简意赅,力重千斤
骈散结合,铿锵有力
看似委婉,实则坚决
任务三:思辨经典,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根据《答司马谏议书》《与王介甫书》,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观点更能说服你
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
(从二人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秉持的主要观点,论证方法,论据,论证方式等角度出发)
(或者,“你觉得王安石的辩词能说服你吗?”能与不能请讲明理由)
任务四:感受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张载“横渠四句”
依据:学业水平测试
5-1 对学过的重要作品和具有典型性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深自己对各类作品的理解和领悟。
5-2 在理解语言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得信息,有效地筛选信息,比较和分析其异同;能清晰地解释文中事实、材料与观点、推断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推论的合理性,或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矛盾、模糊或故意混淆之处等;能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依据;能从多篇文本或一组信息材料中发现新的关联,推断、整合出新的信息或解决问题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并运用于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能围绕某一方面的问题组织专题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
5-3 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5-4 尝试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辩证地审视和评论古今中外语言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对当代文化建设发表自己的见解。
说评价:基于文本情境,提升综合素养
作业1.深入文本,综合运用(23分)
对《答司马谏议书》进行命题。要求:小组分工合作,根据不同类型的题,认领合作出题,评出最佳的命题,同学做题。
断句,3分
选择题(6分):重点词(在必修上下中灵活贯通)、内容理解(各三分)
重点句子翻译(8分)
分析(3分):文本内容、人物形象、驳论艺术等
情境默写(6分)
作业2.对比练习,提升思维
《答司马谏议书》与《与王介甫书》(第三书)对比练习:司马光针对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做出的回信,考查学生对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比较分析能力
《答司马谏议书》与《读〈孟尝君传〉》对比练习:都是王安石的驳论名著,考查学生对同一类型文本不同(驳论)方法的比较分析能力
人生第一次说课
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
说困惑
情怀之外,这真的是一篇可以让学生效仿的驳论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