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的溶液中等生拔高训练卷(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的溶液中等生拔高训练卷(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19 08:46:55

文档简介

2024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的溶液中等生拔高训练卷(浙教版)
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得分
1.(2024八上·诸暨月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混有少量的c,可以采用恒温蒸发的方法提纯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在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及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A、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若a中混有少量c,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饱和,无法比较。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5g=75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如图所示的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分析。
【解答】向一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所以C符合变化过程。
故答案为:C。
3.(2024八上·诸暨月考)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如图所示,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在“奋斗者”号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小于它的自重
B.潜水器所受海水对它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潜水器所受到的浮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D.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它排开海水的重力
【答案】D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匀速下潜 是一种平衡状态,浮力与重力相等,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海水密度不变,浮力大小不变。
【解答】A、在“奋斗者”号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深度增加,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B错误;
C、潜水器浸没海水中后继续下潜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海水密度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海水的重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2024八上·诸暨月考)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分为淡水和咸水,目前人们主要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升,故A错误。
B.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故C正确。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能溶于水,但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如图所示,在容器里盛有一部分水银,在水银面上浮着一铁球。若在容器里再轻轻地注入一定量水,则铁球相对于原来的位置要(  )
A.上升些 B.下降些
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若在容器里再轻轻地注入一定量水,水对铁球也会产生浮力,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加水,水的深度增加,对铁球产生浮力,所以水银产生的浮力减小一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所以 铁球相对于原来的位置要上升些。故答案为:A。
6.(2024八上·期末) 将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倒插入液体中,塑料管在竖直向下的力 F 作用下保持平衡,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与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H的大小无关的是(  )
A.管子的半径 B.液体的密度
C.大气压的大小 D.力 F的大小
【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与高度为 H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和,即p内=ρ液gH+P大气压;由于塑料管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F 等于管内气体向上的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故有 p内 S=F+p大气压S,化简得 因此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H的大小与力 F 的大小、液体的密度和管子的面积(管子的半径)有关,与大气压的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C
7.(2024八上·期末)端午节那天,小科发现煮熟后的咸鸭蛋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乙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浮沉条件指的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条件: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上浮:ρ物<ρ液,G物<F浮;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沉底:ρ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G;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解答】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所以B正确,D错误。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漂浮,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沉底,所以甲的密度比乙小,C错误。 由于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所以甲的质量比乙小,A 错误。
故答案为:B
8.(2024八上·期末) 用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薄塑料袋装满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其浸没在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等于零 B.等于袋中水重
C.小于袋中水重 D.大于袋中水重
【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沉浮条件:ρ物>ρ液,物体下沉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沉底 ,G物=F浮+F支(是下沉的最终稳定状态);ρ物 =ρ液,物体悬浮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上浮,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漂浮,G物=F浮(是上浮的最终稳定状态) ;故物体在液体中共有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五种状态。 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由题知,薄塑料袋的质量忽略不计,将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等于塑料袋内水的体积V水,所以G排液=G物体=F浮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故答案为:A
9.(2024八上·期末) 炎热的夏天,小科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体的 m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A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A.由题意知,4℃时,m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A 选项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n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选项错误。
C.从4℃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选项错误;
D.由于 m溶液中比n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八上·期末) 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沉浮条件:ρ物>ρ液,物体下沉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沉底 ,G物=F浮+F支(是下沉的最终稳定状态);ρ物 =ρ液,物体悬浮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上浮,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漂浮,G物=F浮(是上浮的最终稳定状态) ;故物体在液体中共有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五种状态。 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体 B 的密度,作出判断。
图甲中,木块A 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即ρ液g×则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则,A 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则物块 B的密度:ρB=0.4×103kg/m3,则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液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所以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答案为:B
11.(2024八上·期末) 2019年3月22 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面积,因此不存在水危机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C.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解答】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的分布不均,并且有些淡水受到了污染,故 A 说法不正确;水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故B说法正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C说法正确;植物油和水的构成分子不同,性质不同,由于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所以,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故D说法正确。
12.(2024八上·期末)将质量为1000kg的大木筏置于若干个浮筒上,为了安全起见,每个浮筒至少要有体积露出水面。设每个浮筒的质量均为 25 kg,体积为0.1m3,则至少需要这样的浮筒(  )
A.18个 B.24个 C.30个 D.36个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叫作浮力,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指物体浸没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因为大木筏需要漂浮和浮筒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大木筏的重力和浮筒的重力等于浮筒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其浮力;每个浮筒最大的浮力=ρ液gV排=1.0×103kg/m3×10N/kg×0.1m3×2/3=666.6N;设需要n个浮筒,F浮=G 大木筏+G浮筒;
n×666.6N=10000N+n×250N;解得n=24个
故答案为:B
13.(2024八上·期末)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占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不饱和溶液到②饱和溶液,可以是蒸发溶剂或者是降低温度,或者是增加硝酸钾的质量,AB错误;①和③比较,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错误;D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不变,D正确;故答案为:D
14.(2024八上·期末) 如图所示,一个重50N的金属球,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 N。下列关于金属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g取10 N/kg) (  )
A.金属球的密度可能是2.5g /cm3
B.金属球可能受到4个力的作用
C.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是20 N
D.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可能是20 N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浮力等于金属球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在水中的重力,此时金属球受到拉力、水的浮力和重力,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求金属球的体积,再根据公式求出金属球的密度,金属球与容器底部接触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浮力和拉力。
【解答】A、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金属球的质量金属球的密度,故A正确。
B、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受到拉力、水的浮力和重力,金属球与容器底部接触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浮力和拉力,故B正确。
C、金属球对底部的压力无法判断,故C错误。
D、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F浮=G-G视=50N-30N=20N,可能为20N,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5.(2024八上·临平期末)如图所示为蒸发食盐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食盐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
C.③与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同
D.在①→④变化过程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一直不断增大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③都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不断蒸发,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②为饱和溶液,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断
【答案】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直接将铁球放在水中,浮力小于重力,排开液体体积减小。
【解答】 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浮力等于烧杯重力加上铁球重力, 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 铁球浮力小于铁球重力,烧杯重力等于浮力,最终总浮力小于第一次总浮力,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水面下降,故答案为:C。
17.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50 g水
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
C.加入20g溶质
D.燕发掉一半溶剂
【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3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适量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
【解答】100g 20%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100g×20%=20g,含溶剂的质量=100g-20g=80g。
A.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40%=100g×20%,x=50g,故采用的方法正确;
B. 加入100g 20%的该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故错误;
C. 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100g+y)×40%=100g×20%+y,y=33.3g,故错误;
D. 根据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50g水,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8.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单位;g/100 g水)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 129 21.8 49
酒精 17.3 40 不溶 不溶
A.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人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二氧化碳通人饱和的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A. 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故错误;
B. 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故错误;
C. 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错误;
D. 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9.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100 g水,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 g固体。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A.A>C>B B.C>A>B C.B>C=A D.A>B>C
【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析,求出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解答】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
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
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B含有的溶质最多,A和C一样多。
故答案为:C。
2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当外界情况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会随着出现一些改变:变成不饱和溶液或者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
【解答】A.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一是增加溶剂,二是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这两种方法都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第三种方法是改变温度,改变温度时,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改变,只是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改变了溶液的饱和状态,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变小,故错误;
B. 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到不能再继续溶解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因此,对此溶质而言在此温度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大于同温度下同一溶质所形成的任何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C. 饱和溶液降温是否析出晶体取决于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溶质的溶解性变大,使饱和溶液变成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是析出晶体,故错误;
D. 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有改变温度、蒸发溶剂等,当改变温度时,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当恒温蒸发水时,由于溶剂的减少而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 分)
得分
21.(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漫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答案】12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F浮=G-F求出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浮沉条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最后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答】 由题知,物体重G=12N,
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
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5N=7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物体全部浸没水中时浮力为:F浮'=2F浮=2×7N=14N;
因物体浸没时的浮力F浮'大于物体的重力G,故物体上浮,直至漂浮,
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12N。
22.(2024八上·诸暨月考)下表是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铵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   (填“氯化铵较多”、“硝酸钾较多”或“无法确定”)。
(2)下图中M是氯化铵,按图进行相关操作,其中A、B、C、D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答案】(1)硝酸钾较多
(2)A【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铵的大,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硝酸钾较多;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60℃氯化铵溶解度为55.2g,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因为在60℃时,100g水中没有全部溶解60gM,M物质是氯化铵;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为A和B均为不饱和溶液(均含水100g),且B中的溶质多,所以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C是6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所以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50℃时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而CD均为6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所以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即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C=D。
23.(2024八上·衢州期末)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反应时间 电压
6V 9V 12V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1:2;带火星木条复燃
(2)
(3)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小于
(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1:2;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3)根据电压和氢氧化钠浓度不同产生10mL氧气所用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即A管生成氧气、B管氢气两者的体积比为1: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
(3)由表中数据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所以不选择6V电压下进行实验;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
(4)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
24. 如图所示,体积为1×10-3 m3、材料相同的两个实心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甲图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 N,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81 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g取10 N/kg).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填“不变”“减小一半”或“增加两倍")。
【答案】0.8×103;减小一半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受力平衡,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加浮力等于重力,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受力平衡进行分析。
【解答】甲图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 N,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81 N,体积为1×10-33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0.8×1033,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则浮力和重力都减小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也减小一半。
25.(2023八上·拱墅期末)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可杀死细菌。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图:

(1)用以除去水中细小固体颗粒的最关键一步为   填序号,下同。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
【答案】(1)C
(2)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在净化水时,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而沉降下来,通过过滤可以除去细小固体颗粒;
(2)加氯气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解答】 (1) 用以除去水中细小固体颗粒的最关键一步为过滤,故选C;
(2)加入氯气,氯气与水作用而杀死水中病毒,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选D。
26.(2023八上·余杭期末)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小科认为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下列支持小科结论的证据是____。
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
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
C.取该溶液139克蒸发得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
【答案】(1)增大
(2)49∶100
(3)A;B;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
(3)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
C.3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9.3g,该温度下,139.3g饱和溶液中含有39.3g硫酸镁,则30℃时,取该溶液100克蒸发可能得到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故选ABC。
27.(2023八上·金东期中)小金对于浮力大小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金选择了空塑料瓶、橡皮泥、烧杯、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他先选择装入部分橡皮泥的塑料瓶,转紧瓶盖后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金比较实验步骤d、e,可以确定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比较实验步骤   ,小金认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无关;
(3)要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   后再进行探究;
(4)为了验证猜想四,小金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下沉至杯底;再将橡皮泥捏成碗状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所以小金认为猜想四是正确的。
小东不同意小明的结论,她指出小金实验过程中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   相同。
【答案】(1)正确
(2)cd
(3)再装入或取出部分橡皮泥
(4)排开液体的体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比较d、e实验步骤得出控制的相同因素,找出变化的因素,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即可判断探究的问题;
(2)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无关系时,应控制其它的因素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
(3)要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猜想,应改变物体的密度,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据此分析;
(4)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 (1)实验d中,物体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0.4N-0.06N=0.34N;
实验e中,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0.4N-0.02N=0.38N;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而物体所处的深度和浸没的体积相同,
则是液体的种类(密度)不同的引起的,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确定猜想一是正确的;
(2)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改变物体所处的深度,故选cd;
(3)要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猜想,应改变物体的密度,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可以在塑料瓶中再装入或取出部分橡皮泥再进行探究;
(4)小东不同意小金的结论,她指出小金的实验过程中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即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28.(2023八上·金东期中)地球上物质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cm3) 1.01 l.07 1.14 1.22 1.30 1.40 1.50 l.61 1.73 1.81 1.84
溶质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表二: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0℃—30℃)
温度(℃) 物质(g) 0 10 20 3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碳酸钠晶体 7 12.5 21.5 38.8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表中的内容,并探究下列问题:
(1)由表一可得出的规律是:   ;
(2)由表二可得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规律是: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冬天湖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其中主要成分是   。
【答案】(1)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
(2)不同物质溶解受温度影响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3)碳酸钠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分析;
(2)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进行分析解答。
(3)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
【解答】 (1)由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可以看出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
(2)由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不同物质溶解受温度影响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3)冬天湖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是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晶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29.(2023八上·鹿城期末)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答案】B;A;5.8;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故答案为:①B;A;②5.8g;③降温结晶。
30.(2023八上·滨江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
(2)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答案】(1)甲
(2)饱和
(3)加入溶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t2℃时乙的溶解度计算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乙的质量,再与加入乙的质量比较即可;
(3)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甲物质;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的晶体,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3)t2℃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是降温的方法。
31.(2023八上·东阳月考)如图是小金同学配制100克15%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配制溶液共有五个步骤,请按正确顺序填写:   (填序号)。
(2)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低于15%的是____。
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
C.步骤①中部分食盐洒出
D.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1)②③①⑤④
(2)A;B;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考查实验室配制溶液步骤;
(2)根据溶质质量减小或溶剂质量增加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1)配制溶液首先选择物品进行计算,然后称量,倒入烧杯,量取液体体积后进行溶解,所以顺序为②③①⑤④;
(2)A、食盐不纯造成称量溶质质量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选项A符合题意;
B、使用量筒仰视读数,造成溶剂体积增大,溶剂质量增加,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选项B符合题意;
C、步骤①食盐洒出,造成溶质质量减小,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选项C符合题意;
D、配制好的溶液溅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32.(2023八上·滨江月考)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中,将一只鸡蛋浸没在水中,向水中缓慢加盐,直至盐不能再溶解为止,鸡蛋受到浮力F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PA=P水)。
(1)当盐水的密度为图中B点对应的密度时,鸡蛋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2)鸡蛋的重力大小是   。
【答案】(1)悬浮
(2)F0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浮和悬浮时浮力都等于鸡蛋重力,物体已经处于漂浮状态,继续增大液体密度,物体继续漂浮,但浸入液体体积减小。
【解答】(1)漂浮和悬浮时浮力都等于鸡蛋重力,从B到C点,B点盐水密度最小,且浮力等于重力,故B点鸡蛋为悬浮,C点为漂浮;
(2)B点到C点,鸡蛋由悬浮到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故鸡蛋重力大小为 F0 。
33.(2023八上·吴兴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钡餐、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这七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   (填序号,下同)形成悬浊液,   形成溶液。
(2)夏季雷雨前,水中的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   ,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答案】(1)③⑥;②④⑦
(2)变低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2)根据氧气的用途、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解答】(1)①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浊液;
②醋能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
③钡餐不溶于水,与水混合想成悬浊液;
④白糖能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
⑤肥皂不溶于水,肥皂水属于乳浊液;
⑥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悬浊液;
⑦味精能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
故答案为:⑥;②④⑦。
(2)氧气能供给呼吸,夏季雷雨前,水中的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低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得分
34.(2023八上·南浔期中)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答案】(1)B
(2)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控制变量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实验①和实验②温度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温度对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即猜想B;
(2) 比实验②和实验③ 冰糖颗粒大小不同,粉末状溶解更快, 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 如果要验证猜想C,设计实验应该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实验搅拌,一个实验不搅拌。
35.(2024八上·滨江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与液体的密度ρ1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ρ2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V1有关;
D.可能与物体授在液体中的体积V2有关;
E.可能与物体没没在液体中的深度h有关。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器材有:柱形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一杯水(足够多)、细线。
(1)只用这些器材,他们可以验证上述猜想中的E和   (填序号)是否正确.
(2)他们在检证错想E的过程中,先让铁块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接着向下移动测力计和铁块,增大深度h,待铁块处于   状态时,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继续增大h,重复上述操作。若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猜想E   。
【答案】(1)D
(2)静止;错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探究浮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保持其它量不变,但要改变需探究的量。
(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答】 (1)题目中只给出了一杯水,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不能验证A;
因为器材中只有一个铁块,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及体积的关系,不能验证B、C;
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所以可以验证D。
(2)由图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物体静止时读数,不受液体阻力的影响,此时F浮=G-F.通过实验发现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所受的浮力不变,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无关,所以猜想E错误。
阅卷人 四、解答题(第36题3分,第37,38题每空1分,共11分)
得分
36.如图所示,一木块上面放一块实心铁块 A,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齐,在同样的木块下面挂另一实心铁块B,木块也刚好全部浸人水中,则A、B两铁块的体积比为多少? (ρ铁=7.9×103kg/m3)
【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两次都是受力平衡,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也等于物体自身重力大小。
【解答】对A:,对B:,同时,,联立解得 A、B两铁块的体积比为。
37.(2024八上·吴兴期末)同学们利用粗盐提纯后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1)如图是粗盐提纯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操作③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b.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2)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的氯化钠为   g,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选填“20”、“50”或“100”)mL。
b.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未用玻璃棒引流
(2)5;50;AB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
(2)a.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再用溶液质量减去氯化钠质量得到加水的质量,并计算加水的体积,据此选择合适的量筒。
b.根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a.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操作,则玻璃棒的用途是: 搅拌,加速溶解 ;
b.操作⑥为过滤,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
(2)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的氯化钠为:50g×10%=5g,需要水的体积:(50g-5g)÷1g/mL=45mL,选用的量筒规格为50mL。
b.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B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不影响质量分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38.(2023八上·平湖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
②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白糖粉末
水的体积
▲      
(1)从这个表格看,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为:   和   。
(2)请在表中最后一行的“▲”处填写需要记录的项目   。
【答案】(1)温度;溶质种类
(2)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实验要探究的因素;
(2)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的物质的质量越大,则溶解性越强,据此分析。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为:温度和溶质种类。
(2)根据题意可知,表中最后一行的“▲”处填写需要记录的项目: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1 / 12024年温州市八上科学第一单元水和水的溶液中等生拔高训练卷(浙教版)
阅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得分
1.(2024八上·诸暨月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中混有少量的c,可以采用恒温蒸发的方法提纯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
D.在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
2.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如图所示的图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3.(2024八上·诸暨月考)2020年11月10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如图所示,假设海水的密度不变,在“奋斗者”号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小于它的自重
B.潜水器所受海水对它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
C.潜水器所受到的浮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D.潜水器所受浮力的大小始终等于它排开海水的重力
4.(2024八上·诸暨月考)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5.如图所示,在容器里盛有一部分水银,在水银面上浮着一铁球。若在容器里再轻轻地注入一定量水,则铁球相对于原来的位置要(  )
A.上升些 B.下降些
C.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D.无法判断
6.(2024八上·期末) 将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一端封闭的塑料管倒插入液体中,塑料管在竖直向下的力 F 作用下保持平衡,如图所示,下列因素与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H的大小无关的是(  )
A.管子的半径 B.液体的密度
C.大气压的大小 D.力 F的大小
7.(2024八上·期末)端午节那天,小科发现煮熟后的咸鸭蛋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若甲的体积比乙小,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甲的质量比乙大 B.甲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乙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8.(2024八上·期末) 用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薄塑料袋装满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其浸没在水中,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A.等于零 B.等于袋中水重
C.小于袋中水重 D.大于袋中水重
9.(2024八上·期末) 炎热的夏天,小科打开冰箱,从4℃的储藏室中拿出一杯盛有少量蔗糖晶体的 m溶液。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n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n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2024八上·期末) 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
A.悬浮 B.漂浮 C.沉底 D.无法判断
11.(2024八上·期末) 2019年3月22 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约四分之三的面积,因此不存在水危机
B.水污染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
C.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D.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是因为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
12.(2024八上·期末)将质量为1000kg的大木筏置于若干个浮筒上,为了安全起见,每个浮筒至少要有体积露出水面。设每个浮筒的质量均为 25 kg,体积为0.1m3,则至少需要这样的浮筒(  )
A.18个 B.24个 C.30个 D.36个
13.(2024八上·期末)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4.(2024八上·期末) 如图所示,一个重50N的金属球,在盛水的容器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 N。下列关于金属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g取10 N/kg) (  )
A.金属球的密度可能是2.5g /cm3
B.金属球可能受到4个力的作用
C.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是20 N
D.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可能是20 N
15.(2024八上·临平期末)如图所示为蒸发食盐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食盐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
C.③与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同
D.在①→④变化过程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一直不断增大
16.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断
17.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某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50 g水
B.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该溶液
C.加入20g溶质
D.燕发掉一半溶剂
18.列表和作图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单位;g/100 g水)
氢氧化钠 碳酸钠
20℃ 40℃ 20℃ 40℃
水 109 129 21.8 49
酒精 17.3 40 不溶 不溶
A.图像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表格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
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
C.40℃时,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人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将二氧化碳通人饱和的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19. t℃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15%;B物质的溶解度是25 g/100 g水,C物质的10g饱和溶液蒸干后可得1.5 g固体。若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3种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A.A>C>B B.C>A>B C.B>C=A D.A>B>C
2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B.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阅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7 分)
得分
21.(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有一个实心球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重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2N;当把物体一半体积漫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把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投入水中静止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N。
22.(2024八上·诸暨月考)下表是氯化铵与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氯化铵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   (填“氯化铵较多”、“硝酸钾较多”或“无法确定”)。
(2)下图中M是氯化铵,按图进行相关操作,其中A、B、C、D四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23.(2024八上·衢州期末)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反应时间 电压
6V 9V 12V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4. 如图所示,体积为1×10-3 m3、材料相同的两个实心金属球,分别连接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甲图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 N,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81 N,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    kg/m3(g取10 N/kg).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填“不变”“减小一半”或“增加两倍")。
25.(2023八上·拱墅期末)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可杀死细菌。某水厂自来水的生产净化步骤如图:

(1)用以除去水中细小固体颗粒的最关键一步为   填序号,下同。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   。
26.(2023八上·余杭期末)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3)小科认为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下列支持小科结论的证据是____。
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
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
C.取该溶液139克蒸发得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
27.(2023八上·金东期中)小金对于浮力大小影响因素提出了如下四种猜想:
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四: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金选择了空塑料瓶、橡皮泥、烧杯、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等实验器材进行探究。他先选择装入部分橡皮泥的塑料瓶,转紧瓶盖后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金比较实验步骤d、e,可以确定猜想一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比较实验步骤   ,小金认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无关;
(3)要验证猜想三是否正确,可以在塑料瓶中   后再进行探究;
(4)为了验证猜想四,小金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下沉至杯底;再将橡皮泥捏成碗状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于第二次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所以小金认为猜想四是正确的。
小东不同意小明的结论,她指出小金实验过程中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控制   相同。
28.(2023八上·金东期中)地球上物质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表一: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cm3) 1.01 l.07 1.14 1.22 1.30 1.40 1.50 l.61 1.73 1.81 1.84
溶质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表二: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0℃—30℃)
温度(℃) 物质(g) 0 10 20 30
氯化钠 35.7 35.8 36 36.3
碳酸钠晶体 7 12.5 21.5 38.8
请你分析上述两个表中的内容,并探究下列问题:
(1)由表一可得出的规律是:   ;
(2)由表二可得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规律是:   ;
(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冬天湖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其中主要成分是   。
29.(2023八上·鹿城期末)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固体的操作如下,请你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和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
②当x=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方法.
30.(2023八上·滨江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物质。
(2)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1.(2023八上·东阳月考)如图是小金同学配制100克15%的食盐溶液操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配制溶液共有五个步骤,请按正确顺序填写:   (填序号)。
(2)下列情况中,会使食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低于15%的是____。
A.称取的食盐不纯,有杂质
B.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
C.步骤①中部分食盐洒出
D.配制好的溶液转移时,不小心有少量液体溅出
32.(2023八上·滨江月考)在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中,将一只鸡蛋浸没在水中,向水中缓慢加盐,直至盐不能再溶解为止,鸡蛋受到浮力F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PA=P水)。
(1)当盐水的密度为图中B点对应的密度时,鸡蛋处于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
(2)鸡蛋的重力大小是   。
33.(2023八上·吴兴期中)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请填写以下的科学知识。
(1)将少量①橄榄油、②醋、③钡餐、④白糖、⑤肥皂、⑥面粉、⑦味精这七种物质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其中   (填序号,下同)形成悬浊液,   形成溶液。
(2)夏季雷雨前,水中的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   ,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2分)
得分
34.(2023八上·南浔期中)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率有快有慢,他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与冰糖颗粒大小有关
【猜想B】与水的温度高低有关
【猜想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0.5g块状冰糖 100mL、10℃的水 缓慢溶解
② 0.5g块状冰糖 100mL、80℃的水 较快溶解
③ 0.5g粉末状冰糖 100mL、80℃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   (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如果要验证猜想C,应如何设计实验?   。
35.(2024八上·滨江期末)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A.可能与液体的密度ρ1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ρ2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V1有关;
D.可能与物体授在液体中的体积V2有关;
E.可能与物体没没在液体中的深度h有关。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器材有:柱形铁块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一杯水(足够多)、细线。
(1)只用这些器材,他们可以验证上述猜想中的E和   (填序号)是否正确.
(2)他们在检证错想E的过程中,先让铁块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接着向下移动测力计和铁块,增大深度h,待铁块处于   状态时,再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2。继续增大h,重复上述操作。若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猜想E   。
阅卷人 四、解答题(第36题3分,第37,38题每空1分,共11分)
得分
36.如图所示,一木块上面放一块实心铁块 A,木块顶部刚好与水面相齐,在同样的木块下面挂另一实心铁块B,木块也刚好全部浸人水中,则A、B两铁块的体积比为多少? (ρ铁=7.9×103kg/m3)
37.(2024八上·吴兴期末)同学们利用粗盐提纯后的氯化钠来配制溶液。
(1)如图是粗盐提纯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操作③中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
b.操作⑥中的错误是   。
(2)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的氯化钠为   g,选用的量筒规格为   (选填“20”、“50”或“100”)mL。
b.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38.(2023八上·平湖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调味品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准备足量的白糖、食盐,并将它们研磨成粉末待用。
②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温度
溶质种类 白糖粉末 食盐粉末 白糖粉末
水的体积
▲      
(1)从这个表格看,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为:   和   。
(2)请在表中最后一行的“▲”处填写需要记录的项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及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A、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若a中混有少量c,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若溶液不饱和,无法比较。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b>c,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t2℃时,a的溶解度是5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25g=75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分析。
【解答】向一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溶质的质量先增加,后不变,所以C符合变化过程。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匀速下潜 是一种平衡状态,浮力与重力相等,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海水密度不变,浮力大小不变。
【解答】A、在“奋斗者”号潜水器匀速下潜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深度增加,潜水器受到海水的压强变大,故B错误;
C、潜水器浸没海水中后继续下潜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海水密度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水器受到的浮力不变,故C错误;
D、潜水器在下潜的过程中,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海水的重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分为淡水和咸水,目前人们主要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升,故A错误。
B.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故C正确。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能溶于水,但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若在容器里再轻轻地注入一定量水,水对铁球也会产生浮力,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加水,水的深度增加,对铁球产生浮力,所以水银产生的浮力减小一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所以 铁球相对于原来的位置要上升些。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 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管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与高度为 H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和,即p内=ρ液gH+P大气压;由于塑料管受到竖直向下的压力 F 等于管内气体向上的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故有 p内 S=F+p大气压S,化简得 因此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 H的大小与力 F 的大小、液体的密度和管子的面积(管子的半径)有关,与大气压的大小无关。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浮沉条件指的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条件:下沉:ρ物>ρ液,G物>F浮 ;悬浮:ρ物=ρ液,G物=F浮 ;上浮:ρ物<ρ液,G物<F浮;漂浮:ρ物<ρ液,G物=F浮 ;沉底:ρ物>ρ液,G物=F浮+F杯底对物的支持力,F浮<G;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解答】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所以B正确,D错误。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漂浮,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沉底,所以甲的密度比乙小,C错误。 由于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所以甲的质量比乙小,A 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沉浮条件:ρ物>ρ液,物体下沉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沉底 ,G物=F浮+F支(是下沉的最终稳定状态);ρ物 =ρ液,物体悬浮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上浮,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漂浮,G物=F浮(是上浮的最终稳定状态) ;故物体在液体中共有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五种状态。 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由题知,薄塑料袋的质量忽略不计,将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等于塑料袋内水的体积V水,所以G排液=G物体=F浮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故答案为:A
9.【答案】A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A.由题意知,4℃时,m溶液中有少量蔗糖晶体存在,故 m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A 选项正确。
B.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n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选项错误。
C.从4℃到室温,温度升高,晶体消失说明晶体已经溶解了,从而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选项错误;
D.由于 m溶液中比n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少,故m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n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 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沉浮条件:ρ物>ρ液,物体下沉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沉底 ,G物=F浮+F支(是下沉的最终稳定状态);ρ物 =ρ液,物体悬浮 ,G物=F浮;ρ物<ρ液,物体上浮,G物<F浮;ρ物<ρ液,物体漂浮,G物=F浮(是上浮的最终稳定状态) ;故物体在液体中共有漂浮、上浮、悬浮、下沉、沉底五种状态。 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体 B 的密度,作出判断。
图甲中,木块A 在液体中漂浮,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则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所以,即ρ液g×则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则,A 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即则物块 B的密度:ρB=0.4×103kg/m3,则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液体的密度大于B物体的密度,所以它静止时将漂浮。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6%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约10亿多人缺水。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将超过25亿。
【解答】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淡水的分布不均,并且有些淡水受到了污染,故 A 说法不正确;水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故B说法正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C说法正确;植物油和水的构成分子不同,性质不同,由于水分子与油分子对钠离子、氯离子作用不同,所以,氯化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植物油,故D说法正确。
12.【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的作用力叫作浮力,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指物体浸没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合力)。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义式为F浮=G排(即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处于稳定状态下所排开液体的重力),计算可用它的推导公式F浮=G排=ρ液gV排(ρ液为液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g为常数,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取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10N/kg;V排表示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同时,液体的浮力公式也适用于气体(把ρ液换为ρ气即可),未做特殊说明时,浮力一般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到竖直向上的力。
【解答】因为大木筏需要漂浮和浮筒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大木筏的重力和浮筒的重力等于浮筒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就是其浮力;每个浮筒最大的浮力=ρ液gV排=1.0×103kg/m3×10N/kg×0.1m3×2/3=666.6N;设需要n个浮筒,F浮=G 大木筏+G浮筒;
n×666.6N=10000N+n×250N;解得n=24个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占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①不饱和溶液到②饱和溶液,可以是蒸发溶剂或者是降低温度,或者是增加硝酸钾的质量,AB错误;①和③比较,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错误;D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不变,D正确;故答案为:D
14.【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浮力等于金属球在空气中的重力减去在水中的重力,此时金属球受到拉力、水的浮力和重力,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求金属球的体积,再根据公式求出金属球的密度,金属球与容器底部接触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浮力和拉力。
【解答】A、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金属球的质量金属球的密度,故A正确。
B、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受到拉力、水的浮力和重力,金属球与容器底部接触时,受到重力、支持力、浮力和拉力,故B正确。
C、金属球对底部的压力无法判断,故C错误。
D、金属球没有与容器底部接触时,F浮=G-G视=50N-30N=20N,可能为20N,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5.【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②③都是恒温蒸发情况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④是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增大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为恒温蒸发过程,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不断蒸发,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相同,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如果②为饱和溶液,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6.【答案】C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直接将铁球放在水中,浮力小于重力,排开液体体积减小。
【解答】 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浮力等于烧杯重力加上铁球重力, 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 铁球浮力小于铁球重力,烧杯重力等于浮力,最终总浮力小于第一次总浮力,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水面下降,故答案为:C。
17.【答案】A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3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适量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溶液,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
【解答】100g 20%的某溶液含溶质的质量=100g×20%=20g,含溶剂的质量=100g-20g=80g。
A. 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x,(100g-x)×40%=100g×20%,x=50g,故采用的方法正确;
B. 加入100g 20%的该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故错误;
C. 设需要再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y,(100g+y)×40%=100g×20%+y,y=33.3g,故错误;
D. 根据A选项的分析,应蒸发掉50g水,应将溶剂蒸发掉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溶剂质量的一半,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8.【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A. 图象与表格均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其中图象的优点是变化规律更直观,故错误;
B. 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溶剂影响,故错误;
C. 40℃时,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错误;
D. 40℃时,碳酸钠在酒精中难溶,所以将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质质量分数公式析,求出B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解答】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则B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
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5%,
取等质量的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B含有的溶质最多,A和C一样多。
故答案为:C。
20.【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当外界情况发生改变时,饱和溶液会随着出现一些改变:变成不饱和溶液或者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
【解答】A.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一是增加溶剂,二是减少溶液中的溶质,这两种方法都会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第三种方法是改变温度,改变温度时,溶液的组成不变,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改变,只是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改变了溶液的饱和状态,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变小,故错误;
B. 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到不能再继续溶解时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因此,对此溶质而言在此温度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大于同温度下同一溶质所形成的任何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正确;
C. 饱和溶液降温是否析出晶体取决于该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温时溶质的溶解性变大,使饱和溶液变成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而不是析出晶体,故错误;
D. 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有改变温度、蒸发溶剂等,当改变温度时,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但当恒温蒸发水时,由于溶剂的减少而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但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B。
21.【答案】12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根据F浮=G-F求出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再根据浮沉条件确定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最后根据漂浮条件计算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解答】 由题知,物体重G=12N,
把物体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5N,
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5N=7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物体全部浸没水中时浮力为:F浮'=2F浮=2×7N=14N;
因物体浸没时的浮力F浮'大于物体的重力G,故物体上浮,直至漂浮,
则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F浮″=G=12N。
22.【答案】(1)硝酸钾较多
(2)A【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解答】(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铵的大,将100克60℃时的氯化铵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10℃,两者析出晶体硝酸钾较多;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60℃氯化铵溶解度为55.2g,硝酸钾溶解度为110g。因为在60℃时,100g水中没有全部溶解60gM,M物质是氯化铵;氯化铵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因为A和B均为不饱和溶液(均含水100g),且B中的溶质多,所以A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C是6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所以C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B(50℃时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而CD均为60℃时氯化铵的饱和溶液,所以二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即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A<B<C=D。
23.【答案】(1)1:2;带火星木条复燃
(2)
(3)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小于
(4)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电解速率越快)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1:2;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
(3)根据电压和氢氧化钠浓度不同产生10mL氧气所用时间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 (1)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即A管生成氧气、B管氢气两者的体积比为1: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为:。
(3)由表中数据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所以不选择6V电压下进行实验;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
(4)由表中数据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
24.【答案】0.8×103;减小一半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受力平衡,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加浮力等于重力,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受力平衡进行分析。
【解答】甲图装置内是水,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79 N,乙图装置内是某种液体,弹簧对球向上的弹力为81 N,体积为1×10-33 ,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则该种液体的密度为0.8×1033,设想从某一天起,地球的引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则浮力和重力都减小一半,则甲图中的弹簧对物体的弹力也减小一半。
25.【答案】(1)C
(2)D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解析】【分析】(1)在净化水时,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能吸附小颗粒不溶性固体杂质,形成大颗粒而沉降下来,通过过滤可以除去细小固体颗粒;
(2)加氯气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解答】 (1) 用以除去水中细小固体颗粒的最关键一步为过滤,故选C;
(2)加入氯气,氯气与水作用而杀死水中病毒,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故选D。
26.【答案】(1)增大
(2)49∶100
(3)A;B;C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饱和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在10℃到50℃范围内,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0g:100g=49:100。
(3)A.该溶液底部有少量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A符合题意;
B.加入少量硫酸镁不能溶解,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B符合题意;
C.3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9.3g,该温度下,139.3g饱和溶液中含有39.3g硫酸镁,则30℃时,取该溶液100克蒸发可能得到39.3克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无水硫酸镁晶体,说明某份30℃的硫酸镁溶液是饱和溶液,故C符合题意。
故选ABC。
27.【答案】(1)正确
(2)cd
(3)再装入或取出部分橡皮泥
(4)排开液体的体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比较d、e实验步骤得出控制的相同因素,找出变化的因素,然后根据控制变量法即可判断探究的问题;
(2)研究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无关系时,应控制其它的因素相同,只改变浸入液体的深度;
(3)要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猜想,应改变物体的密度,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据此分析;
(4)要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时,应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 (1)实验d中,物体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0.4N-0.06N=0.34N;
实验e中,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0.4N-0.02N=0.38N;
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等,而物体所处的深度和浸没的体积相同,
则是液体的种类(密度)不同的引起的,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可以确定猜想一是正确的;
(2)探究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改变物体所处的深度,故选cd;
(3)要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的猜想,应改变物体的密度,且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可以在塑料瓶中再装入或取出部分橡皮泥再进行探究;
(4)小东不同意小金的结论,她指出小金的实验过程中只关注了橡皮泥形状的改变,没有利用控制变量法,即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28.【答案】(1)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
(2)不同物质溶解受温度影响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3)碳酸钠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1)根据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分析;
(2)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进行分析解答。
(3)从饱和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
【解答】 (1)由硫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对照表,可以看出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
(2)由氯化钠和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对照表,不同物质溶解受温度影响不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而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
(3)冬天湖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是因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故晶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29.【答案】B;A;5.8;降温结晶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解答】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故答案为:①B;A;②5.8g;③降温结晶。
30.【答案】(1)甲
(2)饱和
(3)加入溶质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1)根据图像分析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2)根据t2℃时乙的溶解度计算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乙的质量,再与加入乙的质量比较即可;
(3)根据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甲物质;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30g的晶体,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3)t2℃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质、蒸发溶剂或是降温的方法。
31.【答案】(1)②③①⑤④
(2)A;B;C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考查实验室配制溶液步骤;
(2)根据溶质质量减小或溶剂质量增加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1)配制溶液首先选择物品进行计算,然后称量,倒入烧杯,量取液体体积后进行溶解,所以顺序为②③①⑤④;
(2)A、食盐不纯造成称量溶质质量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选项A符合题意;
B、使用量筒仰视读数,造成溶剂体积增大,溶剂质量增加,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选项B符合题意;
C、步骤①食盐洒出,造成溶质质量减小,从而使溶质质量分数偏低,选项C符合题意;
D、配制好的溶液溅出,不影响溶质质量分数,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32.【答案】(1)悬浮
(2)F0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漂浮和悬浮时浮力都等于鸡蛋重力,物体已经处于漂浮状态,继续增大液体密度,物体继续漂浮,但浸入液体体积减小。
【解答】(1)漂浮和悬浮时浮力都等于鸡蛋重力,从B到C点,B点盐水密度最小,且浮力等于重力,故B点鸡蛋为悬浮,C点为漂浮;
(2)B点到C点,鸡蛋由悬浮到漂浮,浮力都等于重力,故鸡蛋重力大小为 F0 。
33.【答案】(1)③⑥;②④⑦
(2)变低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分析。
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2)根据氧气的用途、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分析。
【解答】(1)①橄榄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浊液;
②醋能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
③钡餐不溶于水,与水混合想成悬浊液;
④白糖能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
⑤肥皂不溶于水,肥皂水属于乳浊液;
⑥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悬浊液;
⑦味精能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得到的是溶液;
故答案为:⑥;②④⑦。
(2)氧气能供给呼吸,夏季雷雨前,水中的鱼会纷纷游到水面上来,这是因为气压低了,使得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
34.【答案】(1)B
(2)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 mL相同温度的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块状冰糖,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内的液体,观察两烧杯中冰糖溶解的快慢
【知识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分析】 控制变量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实验①和实验②温度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温度对同种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即猜想B;
(2) 比实验②和实验③ 冰糖颗粒大小不同,粉末状溶解更快, 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冰糖的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3) 如果要验证猜想C,设计实验应该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实验搅拌,一个实验不搅拌。
35.【答案】(1)D
(2)静止;错误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根据控制变量法,若要探究浮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需保持其它量不变,但要改变需探究的量。
(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解答】 (1)题目中只给出了一杯水,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不能验证A;
因为器材中只有一个铁块,所以无法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及体积的关系,不能验证B、C;
可以在实验中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所以可以验证D。
(2)由图知,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物体静止时读数,不受液体阻力的影响,此时F浮=G-F.通过实验发现每次测量,测力计的示数都相等,说明所受的浮力不变,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无关,所以猜想E错误。
36.【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两次都是受力平衡,结合阿基米德原理求解。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也等于物体自身重力大小。
【解答】对A:,对B:,同时,,联立解得 A、B两铁块的体积比为。
37.【答案】(1)搅拌,加速溶解;未用玻璃棒引流
(2)5;50;ABC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a.根据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用途解答;
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
(2)a.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再用溶液质量减去氯化钠质量得到加水的质量,并计算加水的体积,据此选择合适的量筒。
b.根据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要么是溶质质量偏小,要么是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a.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为溶解操作,则玻璃棒的用途是: 搅拌,加速溶解 ;
b.操作⑥为过滤,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
(2)a.配制该溶液需要称取的氯化钠为:50g×10%=5g,需要水的体积:(50g-5g)÷1g/mL=45mL,选用的量筒规格为50mL。
b.A.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A符合题意;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B符合题意;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进一步导致质量分数偏小,故C符合题意;
D.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因此不影响质量分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38.【答案】(1)温度;溶质种类
(2)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实验要探究的因素;
(2)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的物质的质量越大,则溶解性越强,据此分析。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为:温度和溶质种类。
(2)根据题意可知,表中最后一行的“▲”处填写需要记录的项目:最多能溶解的溶质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