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乙树位于甲树的( )
A.北方 B.东方 C.南方 D.西方
2.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4小时,会发现( )
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
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
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
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12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4.12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右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8.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读图及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岛上的河流虽短,但水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台湾的东部是高大的台湾山脉,最高峰玉山的海拔高达3997米。
9.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其最主要成因是( )
A.板块挤压处 B.板块张裂处 C.板块内部处 D.无法判断
10.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河流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2.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13.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 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 D.旧金山飞往纽约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下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
A.⑤地的冬季降水量比②地多 B.⑤、②两地终年都吹西南风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15.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气温比④地高
B.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①地可能吹偏北风
C.③地处冷锋锋区附近,未来锋面会向东南前进
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16.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乙比岩石甲更易受河水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17.(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在右图中断层处用“→”标注岩体的运动方向。
(2)与渭河平原北侧相比,指出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
18.(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俄中两国目前都致力于将良好的政治氛围转化为务实的合作项目。其中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亮点频现。
材料二:下图为俄罗斯地理简图。
(1)分析俄罗斯冬季气温及其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分析俄罗斯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原油管道运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大量的原油。简述其对中、俄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19.(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滩坝),最高距湖面约有4米。每年春夏之交,湖区水面下降幅度较大时,沉积体常暴露于水面之上,坝后会形成暂时性湖湾。下图示意峡山湖位置及湖区南部剖面。
(1)指出峡山湖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并分析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自然原因。
(2)与西岸相比,分析湖区南部的东岸利于形成大面积滩砂沉积区的地貌条件。
(3)说明滩坝后方较大规模暂时性湖湾的形成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天球与星空
【解析】【点评】北极星位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北半球地点能观测到北极星,南半球的地点不能观测到北极星。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角度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
1.读图可知,由于该地位于北纬40°(该地观测北极星的角度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所以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乙位于甲的垂直的右侧,为正东方向,所以乙树位于甲树的正东方。
故答案为: B。
2.AB北极星和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AB错误;
CD、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恒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其视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该恒星向M方向运动,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D
4.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根据日出时间求出昼长,再依据12月上旬该地昼长状况,大致判断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同时要根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大致是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
3.由材料信息“12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以求出该地的昼长为(12-5)×2=14小时,可知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超过较多,12月上旬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且纬度较高,四个选项中只有澳大利亚符合题意,D正确;亚马孙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昼长非常接近12小时,A错误;地中海沿岸和北冰洋沿岸位于北半球,BC错误。
故答案为:D。
4.12月上旬,该地5时日出,所以当地在12月有昼夜交替现象,位于热带或者温带,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答案】5.B
6.D
【知识点】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海岸线进退的影响因素:地壳升降、海平面升降、流水和海浪沉积和海浪侵蚀相互作用。
5.A、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在较长时期内贝壳堆积形成,此期间海岸线位置应稳定,而泥沙的不断堆积,海岸线不断向外移动,不能形成新的贝壳堤,A错误;
B、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浅滩抬高,逐渐形成新海岸,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B正确;
C、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形成,与贝壳堤外的堆积关系不大,C错误;
D、贝壳堤外的堆积会形成低平的海岸,没有足够的高度迫使河流改道,D错误。
故答案为:B。
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每条贝壳堤形成需要海岸线位置稳定,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海岸线多次位置向海洋推进,每次向海洋推进需要沉积大量泥沙,因此表明河流带的泥沙沉积量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答案】7.C
8.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板块构造学说;火山
【解析】【点评】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7.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C正确;花岗岩为侵入岩,A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B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
故答案为:C。
8.根据材料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结合所学知识,该岛屿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B正确,C错误;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为消亡边界,A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A
10.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属于板块挤压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其成因属内力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据图分析可知,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修建铁路,而中部为台湾山脉,修筑铁路成本高、难度大,故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B正确;河流、矿产信息题目没有涉及,台湾岛气候都是季风气候,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冷锋
【解析】【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11.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排除AB;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结合图示100 hPa等高线的分布可知,L处高空为低压中心,故L处近地面应为高压中心,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促使近地面高压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天气系统自高纬向低纬地区移动,易导致途经地区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经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运动,冷空气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与温带急流关系不大,且台风形成、沙尘肆虐、对流加剧都会使大气运动更加剧烈,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温带急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旧金山飞往纽约,D正确。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东京飞往莫斯科,都是飞机向西北飞,香港飞往堪培拉,飞机自北向南飞,都不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答案】14.A
15.C
16.C
【知识点】天气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14.读左图可知,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段大致是自南向北流;读右图可知,西岸较陡,是侵蚀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河流左岸为侵蚀岸,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则图中②地和⑤地均位于30°~40°S之间的大陆西岸,均在冬季受西风(南半球西风一般为西北风)影响,冬季时⑤地因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因此⑤地降水多②地多,A正确、B错误;⑤地受西风影响更长,因此雨季更长,使得⑤地河流汛期比②地更长,C错误;⑤地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小,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根据左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以判断,①地和④地之间有较强的低压槽存在,且向西延伸,应形成冷锋,并向西推移,①地位于暖气团一侧,④地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①地气温比④地高,A叙述正确,不合题意;
B、①地处于南半球低压中心西侧,目前吹偏南风,但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有可能东侧的气旋西移或南移,①地位于低气压中心的东侧或北侧,则①地可能吹为偏北风,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中显示,③地位于向西延伸的低压槽上,当地有可能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图中区域位于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旋转,因此③地附近的冷锋应向西北方向移动,C错误,符合题意;
D、④地处于低压槽控制范围,正值降水天气,④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风向左偏,形成东南风(偏南风),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A、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岩石乙和岩石甲都被河流侵蚀,河流西岸岩石甲向外突出,乙向内凹陷,说明甲的硬度比乙高,岩石乙更易受侵蚀,A不合题意;
B、岩浆侵入已形成岩层,岩浆岩较新;图中岩浆侵入乙岩石,因此判断岩浆侵入在岩石乙形成之后,B不合题意;
C、河流沉积物位于丙岩石上方,故河流形成较晚,C符合题意;
D、岩石戊被侵入岩石丁切断,故岩石戊的形成比岩石丁早,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1)
(2)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3)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断层;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右图示意,渭河平原与秦岭所在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是断层。秦岭是上升的岩块,渭河平原是下降的岩块。画图如下。
(2)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3)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8.【答案】(1)特点:俄罗斯冬季气温低,大部分地区一月均温在-10℃到~-40℃之间:气温从大陆中东部地区向东西两侧递增。原因:俄罗斯所处纬度位置较高,获得太阳辐射较少,尤其是冬季日照时间短。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中部地处内陆,大陆性强,气温较低。
(2)特点:俄罗斯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
原因:自然原因:西部、南部气候较温暖;自然资源丰富。
人文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生产发达;西部的欧洲部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加强了中、俄经济国际地区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对中国:缓解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等。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城乡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据图中国界及等温线数值可知,俄罗斯冬季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一月均温在-10℃到~-40℃之间,(140°E、60°N)附近达到-40℃以下,是气温最低处,气温从大陆中东部地区向东西两侧递增。原因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俄罗斯多数地区在50°N以北,所处纬度位置较高,获得太阳辐射较少;一月份高纬度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明显,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降温慢,气温较高;中部地处内陆,海拔较高,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低。
(2)结合图例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俄罗斯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西部、南部气候温暖;图中显示西部、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促进城市形成。西部、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南部热量较充足,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西部欧洲部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俄罗斯最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集中。
(3)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加强了中、俄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持续、共同发展。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利于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利于缓解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提高能源安全性;有利于国家石油长期战略储备,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等。
19.【答案】(1)河流水。原因:春夏之交,降水较少,入湖径流补给少;气温回升快,湖水蒸发增强。
(2)东岸水下湖床较浅、坡度较缓;东岸水下湖床坡面较广,为大面积沉积提供空间;东岸水下的局部隆起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积。
(3)峡山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淹没滩坝及后方低地;枯水期水位下降后,滩坝出露,坝后低地滞水形成湖湾。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水库的主要补给方式为河流水补给。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原因:该水库的补给方式主要为河流水补给,春夏之交,区域降水量较少,河流水水位较低,补给水库较少;春夏之交,为春播春种的时间,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水源,水库需要大量放水,保障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春夏之交,我国华北地区升温速度较快,湖泊水蒸发量较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水库东岸地区湖床较浅,坡度较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和出露;根据材料信息“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可知,东岸地区水下湖床的面积较大,能够有大面积的湖床接受沉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岸水下有局部隆起,会阻碍水体,减缓水体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泥沙的沉积等。
(3)根据材料信息“每年春夏之..暂时性湖湾。”可知,当水库水量较大时,水库水会淹没滩坝以及后方的低地,导致低地处由大量的水体;当水库水位下降是,滩坝出露水面,将坝后低地与水库分割开来,低地形成暂时性湖湾。
【点评】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原因主要从来水量和去水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湖区南部的东岸利于形成大面积滩砂沉积区的地貌条件主要从湖床的深浅、湖床的坡度、湖床面积等角度进行分析。滩坝后方较大规模暂时性湖湾的形成过程主要从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
1 / 1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乙树位于甲树的( )
A.北方 B.东方 C.南方 D.西方
2.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4小时,会发现( )
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
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
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
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
【答案】1.B
2.C
【知识点】天球与星空
【解析】【点评】北极星位于地轴的延长线上,北半球地点能观测到北极星,南半球的地点不能观测到北极星。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角度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
1.读图可知,由于该地位于北纬40°(该地观测北极星的角度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所以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乙位于甲的垂直的右侧,为正东方向,所以乙树位于甲树的正东方。
故答案为: B。
2.AB北极星和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AB错误;
CD、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恒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其视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该恒星向M方向运动,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12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 B.地中海沿岸
C.北冰洋沿岸 D.澳大利亚
4.12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
A.正东、正西 B.东南、西南 C.东北、西北 D.东南、西北
【答案】3.D
4.B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根据日出时间求出昼长,再依据12月上旬该地昼长状况,大致判断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同时要根据太阳直射的半球,判断日出、日落的方位,大致是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
3.由材料信息“12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可以求出该地的昼长为(12-5)×2=14小时,可知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且超过较多,12月上旬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且纬度较高,四个选项中只有澳大利亚符合题意,D正确;亚马孙河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昼长非常接近12小时,A错误;地中海沿岸和北冰洋沿岸位于北半球,BC错误。
故答案为:D。
4.12月上旬,该地5时日出,所以当地在12月有昼夜交替现象,位于热带或者温带,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都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右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5.B
6.D
【知识点】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海岸线进退的影响因素:地壳升降、海平面升降、流水和海浪沉积和海浪侵蚀相互作用。
5.A、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在较长时期内贝壳堆积形成,此期间海岸线位置应稳定,而泥沙的不断堆积,海岸线不断向外移动,不能形成新的贝壳堤,A错误;
B、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浅滩抬高,逐渐形成新海岸,从而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B正确;
C、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形成,与贝壳堤外的堆积关系不大,C错误;
D、贝壳堤外的堆积会形成低平的海岸,没有足够的高度迫使河流改道,D错误。
故答案为:B。
6.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每条贝壳堤形成需要海岸线位置稳定,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海岸线多次位置向海洋推进,每次向海洋推进需要沉积大量泥沙,因此表明河流带的泥沙沉积量大,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苏特西岛位于冰岛以南32千米处,是1963年火山喷发时形成的,最高海拔155米;岛屿四周由火山灰组成,中部是较坚硬的熔岩,总面积为2.7平方千米,当前岛屿面积仅剩1.4平方千米。下面图一为岛屿位置,图二为岛屿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岛中部熔岩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8.推测苏特西岛及其附近海域火山活动频繁的原因( )
A.位于大洋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B.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
C.位于大洋中脊,属于消亡边界 D.位于大洋海沟,属于生长边界
【答案】7.C
8.B
【知识点】矿物与岩石;板块构造学说;火山
【解析】【点评】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地震主要分布于这一地带。
7.根据材料该岛屿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该岛屿中部熔岩应为喷出岩(玄武岩),C正确;花岗岩为侵入岩,A错误;石灰岩为沉积岩,B错误;大理岩为变质岩,D错误。
故答案为:C。
8.根据材料该岛屿位于冰岛南部,结合所学知识,该岛屿应位于大西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形成该岛,所以该岛应位于大洋中脊,属于生长边界,B正确,C错误;海沟为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为消亡边界,A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读图及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岛上的河流虽短,但水流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台湾的东部是高大的台湾山脉,最高峰玉山的海拔高达3997米。
9.台湾岛多火山、地震,其最主要成因是( )
A.板块挤压处 B.板块张裂处 C.板块内部处 D.无法判断
10.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河流因素 B.地形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答案】9.A
10.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解析】【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9.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属于板块挤压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其成因属内力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0.据图分析可知,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修建铁路,而中部为台湾山脉,修筑铁路成本高、难度大,故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B正确;河流、矿产信息题目没有涉及,台湾岛气候都是季风气候,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
12.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13.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 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 D.旧金山飞往纽约
【答案】11.C
12.B
13.D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冷锋
【解析】【点评】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11.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排除AB;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结合图示100 hPa等高线的分布可知,L处高空为低压中心,故L处近地面应为高压中心,受高空温带急流的推进,高空低压中心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进而促使近地面高压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该天气系统自高纬向低纬地区移动,易导致途经地区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经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运动,冷空气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热带海洋,与温带急流关系不大,且台风形成、沙尘肆虐、对流加剧都会使大气运动更加剧烈,ACD错误。
故答案为:B。
13.温带急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旧金山飞往纽约,D正确。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东京飞往莫斯科,都是飞机向西北飞,香港飞往堪培拉,飞机自北向南飞,都不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下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图,下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左图中⑤地与②地相比( )
A.⑤地的冬季降水量比②地多 B.⑤、②两地终年都吹西南风
C.⑤地的河流汛期比②地短 D.⑤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大
15.在左图所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气温比④地高
B.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①地可能吹偏北风
C.③地处冷锋锋区附近,未来锋面会向东南前进
D.④地吹偏南风,正值降水天气。
16.关于右图中河流剖面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岩石乙比岩石甲更易受河水侵蚀
B.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石乙形成后
C.河流出现于岩石丙形成之前
D.岩石戊形成年代比岩石丁早
【答案】14.A
15.C
16.C
【知识点】天气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构造地貌的判读
【解析】【点评】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或形成时间的早晚,判定的关键是分析岩层所属类型:(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地,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14.读左图可知,图中40°纬线穿越的河段大致是自南向北流;读右图可知,西岸较陡,是侵蚀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河流左岸为侵蚀岸,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则图中②地和⑤地均位于30°~40°S之间的大陆西岸,均在冬季受西风(南半球西风一般为西北风)影响,冬季时⑤地因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因此⑤地降水多②地多,A正确、B错误;⑤地受西风影响更长,因此雨季更长,使得⑤地河流汛期比②地更长,C错误;⑤地纬度较高,自转线速度比②地小,D错误。
故答案为:A。
15.A、根据左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变化可以判断,①地和④地之间有较强的低压槽存在,且向西延伸,应形成冷锋,并向西推移,①地位于暖气团一侧,④地位于冷气团一侧,因此①地气温比④地高,A叙述正确,不合题意;
B、①地处于南半球低压中心西侧,目前吹偏南风,但随着天气形势的发展,有可能东侧的气旋西移或南移,①地位于低气压中心的东侧或北侧,则①地可能吹为偏北风,B正确,不合题意;
C、图中显示,③地位于向西延伸的低压槽上,当地有可能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图中区域位于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旋转,因此③地附近的冷锋应向西北方向移动,C错误,符合题意;
D、④地处于低压槽控制范围,正值降水天气,④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风向左偏,形成东南风(偏南风),D正确,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A、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岩石乙和岩石甲都被河流侵蚀,河流西岸岩石甲向外突出,乙向内凹陷,说明甲的硬度比乙高,岩石乙更易受侵蚀,A不合题意;
B、岩浆侵入已形成岩层,岩浆岩较新;图中岩浆侵入乙岩石,因此判断岩浆侵入在岩石乙形成之后,B不合题意;
C、河流沉积物位于丙岩石上方,故河流形成较晚,C符合题意;
D、岩石戊被侵入岩石丁切断,故岩石戊的形成比岩石丁早,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在右图中断层处用“→”标注岩体的运动方向。
(2)与渭河平原北侧相比,指出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3)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
【答案】(1)
(2)北侧颗粒物较小。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3)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知识点】河流地貌;内力作用;断层;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右图示意,渭河平原与秦岭所在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是断层。秦岭是上升的岩块,渭河平原是下降的岩块。画图如下。
(2)注意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3)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18.(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俄中两国目前都致力于将良好的政治氛围转化为务实的合作项目。其中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是亮点频现。
材料二:下图为俄罗斯地理简图。
(1)分析俄罗斯冬季气温及其分布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分析俄罗斯城市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原油管道运输正式投入运营,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大量的原油。简述其对中、俄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答案】(1)特点:俄罗斯冬季气温低,大部分地区一月均温在-10℃到~-40℃之间:气温从大陆中东部地区向东西两侧递增。原因:俄罗斯所处纬度位置较高,获得太阳辐射较少,尤其是冬季日照时间短。受海陆位置的影响: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气温较高;中部地处内陆,大陆性强,气温较低。
(2)特点:俄罗斯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
原因:自然原因:西部、南部气候较温暖;自然资源丰富。
人文原因: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生产发达;西部的欧洲部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加强了中、俄经济国际地区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持续发展。对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对中国:缓解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等。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城乡区位因素;资源跨区调配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据图中国界及等温线数值可知,俄罗斯冬季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一月均温在-10℃到~-40℃之间,(140°E、60°N)附近达到-40℃以下,是气温最低处,气温从大陆中东部地区向东西两侧递增。原因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俄罗斯多数地区在50°N以北,所处纬度位置较高,获得太阳辐射较少;一月份高纬度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明显,东西两侧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冬季降温慢,气温较高;中部地处内陆,海拔较高,受海洋影响小,气温较低。
(2)结合图例分析可知俄罗斯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俄罗斯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西部、南部气候温暖;图中显示西部、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促进城市形成。西部、南部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南部热量较充足,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西部欧洲部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俄罗斯最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集中。
(3)中、俄能源合作项目加强了中、俄经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持续、共同发展。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利于俄罗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经济收入。利于缓解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提高能源安全性;有利于国家石油长期战略储备,保证经济稳定发展。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等。
19.(2023高二上·紫金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滩坝),最高距湖面约有4米。每年春夏之交,湖区水面下降幅度较大时,沉积体常暴露于水面之上,坝后会形成暂时性湖湾。下图示意峡山湖位置及湖区南部剖面。
(1)指出峡山湖的最主要补给来源,并分析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自然原因。
(2)与西岸相比,分析湖区南部的东岸利于形成大面积滩砂沉积区的地貌条件。
(3)说明滩坝后方较大规模暂时性湖湾的形成过程。
【答案】(1)河流水。原因:春夏之交,降水较少,入湖径流补给少;气温回升快,湖水蒸发增强。
(2)东岸水下湖床较浅、坡度较缓;东岸水下湖床坡面较广,为大面积沉积提供空间;东岸水下的局部隆起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泥沙沉积。
(3)峡山湖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淹没滩坝及后方低地;枯水期水位下降后,滩坝出露,坝后低地滞水形成湖湾。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山东峡山湖是省内的最大人工水库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水库的主要补给方式为河流水补给。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原因:该水库的补给方式主要为河流水补给,春夏之交,区域降水量较少,河流水水位较低,补给水库较少;春夏之交,为春播春种的时间,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水源,水库需要大量放水,保障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春夏之交,我国华北地区升温速度较快,湖泊水蒸发量较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水库东岸地区湖床较浅,坡度较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和出露;根据材料信息“湖区东南岸发育有大面积的滩砂沉积体”可知,东岸地区水下湖床的面积较大,能够有大面积的湖床接受沉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岸水下有局部隆起,会阻碍水体,减缓水体的流动速度,有利于泥沙的沉积等。
(3)根据材料信息“每年春夏之..暂时性湖湾。”可知,当水库水量较大时,水库水会淹没滩坝以及后方的低地,导致低地处由大量的水体;当水库水位下降是,滩坝出露水面,将坝后低地与水库分割开来,低地形成暂时性湖湾。
【点评】每年春夏之交湖泊水位下降幅度大的原因主要从来水量和去水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湖区南部的东岸利于形成大面积滩砂沉积区的地貌条件主要从湖床的深浅、湖床的坡度、湖床面积等角度进行分析。滩坝后方较大规模暂时性湖湾的形成过程主要从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的变化角度进行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