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体例
单元主题 历史要素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制度,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文景之治”,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光武中兴”,黄巾起义,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进入秦汉,我国历史开始了第一个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向灭亡。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建立起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汉。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西汉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西汉时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东汉的版图与西汉基本一致,但政局较为混乱。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局动荡,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本单元历史上承春秋战国时期,下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史料、图像史料,观察实物史料,查阅地图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提取其中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单元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历史课程,学生已对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有所了解,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前面所学知识,体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时空观念。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知识整合能力。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以及秦始皇实施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知道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影响。
3.知道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的出现等基本史实。
4.知道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而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5.了解东汉兴衰的历史。
6.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及汉朝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
7.了解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突出成就,感悟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实现理想,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秦末农民大起义
设计说明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然而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本节课的学习意在使学生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
重难点: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史记》(书目)。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秦朝的建立及秦朝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然后讲述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却不过二世而亡,引出问题“谁是灭亡秦朝的真凶”。通过强烈的前后对比,设置悬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查
1.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
2.陈胜、吴广为什么发动起义
3.秦朝是何时灭亡的
三、学习任务一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秦始皇陵的图片,秦始皇用十余载的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创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然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却不过二世而亡,这是为什么
教师提问:预习了教材后,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了解并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任务二
秦的暴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小组合作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并举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回答: 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教师提问:这么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提问:此外,秦朝的暴政还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属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还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死刑。
教师提问:秦朝的刑罚如此残酷与秦朝奉行哪个学派的思想有关
学生回答:法家思想。
教师提问:秦始皇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秦始皇此举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统一思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引发人们的不满。另外,诸子百家的书籍被烧毁,摧毁了文化典籍,不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师提问: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继位的秦二世又是如向统治全国的
学生回答: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他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使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教师总结:“天下苦秦久矣!”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之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导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五、学习任务三
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过渡:秦的暴政使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陈胜和吴广为什么率先发动起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9页的内容,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直接原因是他们在被征发去戍守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
教师提问:在当时,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置呢
学生回答:被处死。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这场大雨,这次起义是不是就不会爆发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因为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教师提问:哪个同学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文材料,向我们介绍一下陈胜、吴广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59、60页的正文部分、材料研读及图片。
学生回答:
(1)爆发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领导人:陈胜、吴广。
(4)原因。
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②直接原因:在当时,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及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
(7)结果:起义失败。
(8)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教师提问: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失败了
学生回答:起义军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内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这次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史记·陈涉世家》
学生回答: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六、学习任务四
秦朝的灭亡
教师提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平息。其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哪支队伍最终灭亡了秦朝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61页的内容,思考作答。
学生回答: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向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
教师提问:项羽领导的队伍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回答:项羽领导的队伍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为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创造了机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的“相关史事”,了解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相关史事”,了解相关故事。
教师总结:公元前207年,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打击。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统治者应该关心百姓,爱惜民力。
教师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秦朝速亡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道理的理解。
七、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生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内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三部分内容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而秦末农民起义又是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这启示我们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九、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