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体例
单元主题 历史要素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西晋的兴亡、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的兴亡、南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单元教材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局部统一的过程。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八王之乱不仅使西晋衰落,也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此后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大单元理念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大单元理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人口迁徙、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
3.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农学、数学、天文历法及文学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
设计说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时间最长的时期。从总体看,连年战乱给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相比北方的动乱,南方相对安定,随着北方人口、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移入,江南地区得到大力开发。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绘制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使其理解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习目标
1.识读《东晋形势图(382年)》,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3.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重点难点
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教师首先出示南京六朝博物馆大厅悬挂的条幅图片及博物馆展出文物的图片,接着讲述“六朝”的历史。这个博物馆里展出的青瓷器、陶俑、建筑构件、石刻、书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及大型排水设施遗迹,反映了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变化,并提问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变化,引发学生思考。
二、预习检查
1.说说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什么是“王与马,共天下”
3.说说南朝的起止时间及名称由来。
4.说说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三、学习任务一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朗诵《忆江南》的视频。
教师过渡: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把江南地区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如今的江南比北方发达,但在古代,江南一开始是落后于北方的,江南地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什么原因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去探寻那一段历史。
【设计意图】将历史与语文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
四、学习任务二
东晋的兴亡
教师讲述:西晋的统治阶级腐败不堪,晋惠帝在位时爆发八王之乱,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采取高压政策,最终激起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第二年,东晋建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的内容,思考东晋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回答: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教师讲述:司马睿和王导交往密切,他能当上皇帝,得益于以王导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教师提问:这表明东晋政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皇族和士族共同治理天下。
教师讲述:东晋建立后,皇室及世家大族只想偏安江南,然而爱国将士却以北伐中原、恢复失土为己任。东晋初期,南北政权对峙。东晋朝廷多次北伐,在祖逖等人的努力下,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教师提问:东晋为何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学生回答: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掣肘;有的统帅北伐动机不纯,利用北伐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些内耗最终导致东晋未能恢复中原。
教师提问:东晋曾与北方政权多次交战,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东晋时期的社会状况如何
学生回答: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教师提问:东晋又是如何灭亡的
学生回答: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五、学习任务三
南朝的政治
教师过渡:在淝水之战中,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走向衰亡,北方各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10余个小国。420年,刘裕废除晋安帝,建立刘宋,我国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的内容,思考南朝相继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里。
学生回答: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教师提问:南朝疆域最广的朝代是哪个王朝
学生回答: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4页的内容,讲述南朝宋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教师提问: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后期为什么会处于明显劣势
学生回答:南朝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统治后期,由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导致大规模叛乱长时间无法平息,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设计意图】以教材为材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学习任务四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师过渡:南朝时期,由于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因此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教师提问: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
学生回答:黄河流域。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中的“江南”指的是哪里,以及这一地区是何时得到开发的。
材料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学生回答:“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一地区是在东晋后期得到开发的。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史记》与《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材料二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卷五十四“史臣曰”
学生回答:《史记》中的江南地区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宋书》描述了江南地区开发后的景象,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材料四 大规模的战乱多发生在北方并且持续时间很长,使得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则相对稳定,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使得南方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材料五 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逃至南方,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中原人士带来北方精耕细作的技术,推广牛耕,加快了耕田的速度。南北方劳动人民相互学习、辛勤劳动,既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材料六 东晋南朝重视水利,历代皆有修建。南方的水田普遍得到开发,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华文明在隋唐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生回答:
(1)北方人大规模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
(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5)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4、105页的内容,归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
学生回答:
(1)农业: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多种经营。
(2)手工业:江南地区的手工业有了快速进步,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教师补充: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江南地区的开发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1)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2)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经济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作保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4)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5)注意开发与环保相结合,黄河流域开发较早,却失去领先地位,生态环境恶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等。
【设计意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的能力,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史料的介入,增加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感知历史,感悟重难点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七、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八、课堂小结
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式,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因而,江南地区能够很快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九、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