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3 12: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本课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课教学设计注重精选典型史料,结合课本知识设置相应的探究题,通过提前预习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主要讲述晚清废除了科举制度后,改变原有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生选官制度。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对枯燥深奥,因此在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提供丰富的史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由于此前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学生对于历史脉络已有了整体印象。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距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比较遥远,理解方面有不少困难。虽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相应知识内容为理解本课内容有了一些铺垫,但学生较难理解晚清官员选拔与管理上采取的措施对后来的文官制度产生的影响,所以要指导学生分析其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再结合前两课的知识,理解晚清官员选拔制度的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
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目标
素养考向 概念聚焦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晚清、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概括出该制度变革的知识要点 2.从历史解释角度了解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3.从家国情怀角度,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科举制的废除、晚清选官制度的
变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 对后来文官制度产生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主要采用问题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采用史料教学,提供典型史料,对史料进行细致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
1.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
板书设计
晚清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两周 春秋战国 秦 汉 魏晋 隋唐 宋 元 明 清



举荐
依照
军功
授官
以以法吏为为
教师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和接下来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回顾前边所学知识,梳理中国古代历朝的选官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这个专题的整体知识框架。
科举制度的一生
创立
发展
完善
鼎盛
1905 科举废除
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科举制的演变历程的微课视频及时间轴,指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晚清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必然性。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旧的教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根据下列材料,归纳科举制度被废的原因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二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①科举制积弊已久,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条件
②洋务运动引进西学,培养新式人才对传统教育目标的冲击
一、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材料三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③便于推行新政,培养人才,开通民智,维护清王朝自身的统治
西学的传播;
科举制度自身日趋保守,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外因:
⑴鸦片战争后,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⑵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洋务运动的开展;
科举制度被废的原因
内因: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晚清为何要废除科举制。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深入理解科举制废除的原因。
二.晚清选官制度演变过程
科举选官制度 戊戌变法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 改试策论 晚清新政 1905年 光绪诏准袁世凯、张之洞奏折停止科举 学堂和留学毕 业生选官制度 晚清新政 1901年 学堂选官制度开始建立 1904年 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 [标志: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该章程统一学制] 1904年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确立 1905年 废科举后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高等小学堂毕业者给予相应科举出身 授予相应官职]
[留学毕业生考试合格给予相应科举出身分配相应官职]
设计意图:学生对应课本的内容,梳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内容。表格展示内容简洁直观。
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近代中国第一部全国统一施行的学制
现代教育建立的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标志
思考 1905年废除科举后学校职能有何变化?
变化 : 1901-1905育人→1906年后育人选才合二为一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配合表格图示,训练学生图文解读的能力,使教材知识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学制的体系。
【探究】结合图表,提炼晚清官员选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时间 事件
1898
1901
新政开始后
1904
1905
1906
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进行官制改革……;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形成
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立停科举制之奏,科举制度废除
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①形式:
科举选官
学堂、留学毕业生选官
②内容:
四书五经
经时济变
③目的:
选拔官吏
育人、取才合于一途
材料1: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1卷
展示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清末选官制度的变革给传统教育和读书人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2:通儒院毕业奖励,自应遵照奏定游学日本章程大学院毕业者予以翰林升阶;大学堂分科大学毕业奖励,考列最优等者,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升入通儒院,考列优等者,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庶吉士升入通儒院,考列中等者,作为进士出身,以各部主事分部尽先补用升入通儒院 ……京师译学馆外省方言学堂奖励,考列最优等者,作为举人出身,内以主事分部尽先补用,外以直隶州分省尽先补用,考列优等者,作为举人出身,内用内阁中书,外用知县,考列中等者作为举人,内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外以通判分省补用。
——《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3卷
设立学堂设
鼓励游学
材料3:
1905年10月15日: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世变至此,殊可畏惧。
1905年10月23日: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
1908年4月22日:读书之士俱弃孔孟之学而从事洋夷之学,凡讲说孔孟者莫不群焉咻之,目为顽固,指为腐败,并訾以不达时务,为当时弃才。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材料4:
1904年7月10日:各学堂学生,如五路小学、农务、方言等学堂学生,亦有童生报考者。该堂系中学程度,当时系童监并收者。武普通亦有童生,文普通及省、道、府三师范简易科,则尽秀才也。
1905年9月18日: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
1906年5月27日:非求高深学问,以后难于立足新时代矣。
—— 朱峙三:《朱峙三日记》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感受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给不同读书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通过两位乡村士子面对科举废停的不同反应,以小见大,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废除是大势所趋。
地域、年龄、阅历各异的朱峙三和刘大鹏,面对科举停废的不同心态和反应,在乡村士子中具有典型意义。朱峙三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昌,看到科举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沉着冷静并及早设法应对。刘大鹏处于相对闭塞的山西,面对科举废停,抱怨指责,无所适从,并敌视新式学堂,反映出其顽固守旧的一面。
但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奉行改制不改体,2000多年的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没有改动,基本是中体西用的模式,影响有限。
三、晚清选官制度变革产生的影响:
1.加速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开创了近代的科学技术事业,形成了一批有一批的掌握了一定的西学知识具有新的社会意识的知识分子。
2.晚清选官制度的实践为现代文官制度的出台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由科举制度往文官制度的桥梁和中介。
积极性:
消极性: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并结合课本知识,理解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史料中多角度看待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
时间轴
1898年
1905年
1913年初
1933年
2005年
1949年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废除科举,学堂选官
文官考试制度
公务员任用法
干部制度
公务员制度
2006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曲线图及蒙层演示,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感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科举废除后中国选官制度变化的好奇心,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1】 (2024·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
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
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
【答案】B
典例研析
【2】 (2024·全国·高三专题练习)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人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这些做法
A.表明新政以教育改革为主
B.彻底否定了吏部选官标准
C.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颠覆了清政府的用人制度
【答案】C
【3】 (2024·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理化 植物动物 绘画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10 177
A.说明传统教育已被近代教育取代
B.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
C.表明了近代教育确立了主导地位
D.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
【答案】B
小试牛刀
1904年科举考试会试题目鉴赏:
第一场史论五篇:例,“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例,“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3题:
(1)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2)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3)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房列曙《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
请同学们谈谈对科举会试题目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晚清科举考试会试题目,发表各自的感受。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学生通过提取材料信息,畅谈感受,可以发现当时科举取士已经是在改革了,更加贴近社会现实。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感受到了信息化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便利,也深知自己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多向各位同仁们学习,为未来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而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