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0张)(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之《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0张)(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1 13: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念奴娇 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新密一高 杜开车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感受宋词豪放派的风格特点,背诵全词。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3、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念。苏轼(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时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豪放词风。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一生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但始终能乐观面对。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
诗:与黄庭坚齐名,并称为“苏黄”
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唐宋八大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了 解 作 者艰难坎坷苏东坡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遭遇“乌台诗案”。苏轼以诗文讽喻新法,他的政敌就摘取他诗文中的句子,罗织罪名,把他送入监狱,欲置之死地。但再三审讯,无法结案,终于以黄州团练副使之虚职,把他贬到了黄州。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名篇。59岁时,又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儋州。65岁时,病死于常州。
了 解 作 者三国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英雄辈出。大家看看下面诗句所品评的是哪些英雄人物?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苏轼最欣赏的是谁呢?一、情境激趣,引导品读:诸葛亮
孙权
周瑜
曹操二、品读体会,诵读背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 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注意语音、语调、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品析鉴赏,体会情感1、上片选用了哪些典型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赤壁景观?奠定全词怎样的基调?
以大江、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等意象描绘了奇险雄阔的赤壁景观,为全词奠定了豪迈、奔放的基调。精彩语句鉴赏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充满豪迈之气,历来为人所激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图景。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的特别精彩,请做简要分析。精彩鉴赏
散乱地陡立的山崖直插云霄,汹涌的波浪猛烈地拍打着江岸,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涌起了千万堆奔腾澎湃的雪浪。
(先解释内容,再分析评价)这是何等壮观的奇景呀!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渲染了磅礴宏伟的气势,豪迈而奔放。乱:形象写出岩石山崖险怪 绘形 穿:山崖陡峭高峻直插云霄 绘形 夸张惊:犹如受惊,江水汹涌 绘声 比拟拍:形象写出惊涛力度之大 绘声 比拟雪:形象写出浪花之白 绘色 比喻卷:形象写出波涛气势之大 绘形 夸张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意在说明周瑜正年轻),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借代曹操的水军)灰飞烟灭。故国(旧地)神游,多情应笑我(倒装,理解为“应笑我多情”。“多情”,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樽)还酹(lèi洒酒酬月)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下片突出风流人物小乔初嫁
_______年轻有为,婚姻幸福雄姿英发 _______英俊潇洒羽扇纶巾_______从容儒雅谈 笑 间_______指挥若定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足智多谋3、划出描写周瑜的语句,说说周瑜在你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正面描写为何要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初”能否换成“出”?思 考品 析 鉴 赏以美人衬托英雄。说明周瑜年轻有为。
4、苏轼内心解读(周瑜与苏轼对比)周瑜苏轼年龄34岁47岁职务东吴都督团练副使(虚职)功业成就功成名就功业未成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人生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怀古伤今 ,抒发了对周瑜的赞美和向往以及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情。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5、《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公认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那些方面?(讨论)1、 描绘壮丽之景。写出长江的非凡气势,融合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 刻画豪迈英武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借称颂周瑜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合 作 探 究课文结构
念奴娇
赤壁怀古咏赤壁怀周瑜感人生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写景抒怀江山如画人生如梦 三、课堂小结 全词以江山胜景,英雄功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写景、抒情熔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壮丽的景色入手,集中笔力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歌颂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历史功绩,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向往和渴望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的深沉感情。结尾处的感慨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四、拓展阅读a、“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雨,“晴”
是雨过天晴。
b、“风雨”喻人生逆境,“晴”喻顺境。
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