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1.(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2.(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升华现象
C.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D.压缩体积和降温是液化方式
3.(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
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4.(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林中白雾弥漫 B.冰雪消融
C.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5.(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6.(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B.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C.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形成的
D.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7.(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静止的橡皮
8.(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开普勒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9.(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C.菜刀被磨光以后 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10.(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这个实验中( )
A.若换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C.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D.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11.(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12.(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13.(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 ,一只鸡蛋的质量为50 。
14.(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给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摩擦生热是将 能转化为内能。
15.(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小明用卷尺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75.2cm、75.4cm、75.3cm、77.2cm、75.1cm,剔除错误数据后,这张桌子的长度应记作 cm。
16.(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17.(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图是某物质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其熔点是 ℃;其中BC段是熔化过程,正处于 状态。
18.(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为350g.那么,此瓶子的容积为 cm3,此瓶子的质量为 g(已知ρ水=1.0g/cm3,ρ酒精=0.8g/cm3)
19.(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完成下列光路图:在图中画出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后的折射光线;
20.(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1.(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S为平面镜前一点光源,A为平面镜前一点,由点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经过点A,试作出此光路图。
22.(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做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那么,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3)小红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方”或“后方”),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3.(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24.(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小明家带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了4分钟,这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3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
(1)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
(2)小明在后段所用的时间;
(3)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5.(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一个物体质量为45kg,取样品54g,测得体积为。求:
(1)物体的密度;
(2)用24kg的该物体制成一个立方体,已知立方体体积为,试通过计算,分析该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3)为了测量黄河水的含沙量,某校课外小组取了的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kg,若已知沙的密度是,请你帮张强计算出黄河水中含沙多少k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只有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的声音,人耳才能够听到,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雷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狗贴着地面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固体的传声效果好一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不正确;
C.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不能继续沸腾,故C不正确;
D.通过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方式,都可以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故选D。
【分析】 (1) 物体吸收热量,在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2)凝华是指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3)水沸腾要继续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收热量;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3.【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探究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等量酒精的温度和液面的空气流通速,改变液体的表面积。
故选C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探究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4.【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 白雾弥漫为液化放热,A错误
B、 冰雪消融 为熔化吸热,B正确
C、 草叶上露珠晶莹 为液化,液化放热,C错误
D、 白霜 为凝华,凝华放热,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凝华、液化、熔化判识选项
1、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5.【答案】B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大,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大,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A不正确;
C.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计算小车的速度等问题,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图象的特点,由图象找出小车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A正确
B、 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B正确
C、 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的,C错误
D、 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正确
综上选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判识选项
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
7.【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由此分析解答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
B、 开普勒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确
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错误
D、 幻灯机成到立放大的实像 ,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判识选项
1、潜望镜原理时平面镜成像,
2、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望远镜物镜
9.【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A、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量的减少;
B、只是被运到其他地方,也没有量的变化;
C、磨菜刀的时候,刀剑部分有些被磨掉才能让菜刀变锋利,所以质量发生了变化;
D、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也没有发生质量的改变;
故选C
【点评】学生要注意物体有没有变少才知道质量有没有变化,一般同一种物体只要体积变化了质量就变化。
10.【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即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或选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大小不变,AD不符合题意;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符合题意;
C.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故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应与点燃的那支蜡烛大小相同,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由图可知,当三种物质的体积都为50cm3时,m甲=50g,m乙=35g,m丙=25g,
因为m甲>m乙>m丙,根据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ρ甲>ρ乙>ρ丙。
故选 A。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
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
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
故:9cm<f<12c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
13.【答案】cm;g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日常生活和知识,人的身高大概在1.7m,即170cm左右;一个鸡蛋很轻,质量大概也就50g左右,所以答案是cm g。
【分析】本题很简单,只要学生日常生活注意观察和认识,非常简单的日常问题,熟记就行。
14.【答案】化学;机械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 给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摩擦生热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填空
充电时手机为用电器,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电能,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摩擦生热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5.【答案】75.3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剔除77.2cm,长度为( 75.2cm + 75.4cm+ 75.3cm + 75.1cm )/4= 75.3cm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填空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为了测量的精准,应求取平均值
16.【答案】甲和乙;甲和丙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分析】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和振幅大小有关。
17.【答案】80;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 由图可知,在B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则BC段物质正在熔化,所对应的温度为它的熔点,故熔点为80℃,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分析】此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熔化和凝固过程所用时间以及各段物质对应状态等。
18.【答案】250;15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瓶子的质量是m,瓶子的容积是V,则 ,由于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由 可知 ,所以, 即: ;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250;150.
【分析】根据m液=m总-m容及ρ=的变形式m=ρV求解。
19.【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 过反射点作法线 ,然后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 此题考查了折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记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0.【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 熟练掌握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解本题的关键,画光路图时要注意光线的画法,不要忘记画箭头。
21.【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画出S在平面镜中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像,连接与A,连线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反射点,补齐光线由S发出,经镜面发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即可,需要注意镜面下侧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
【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
22.【答案】(1)15.0
(2)c
(3)前方;凹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凸透镜焦距为15cm
综上第1空为15.0
2)物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选C
综上 第1空为c
3)近视眼为 像落在视网膜 前方,矫正方法为佩戴凹透镜
综上第1空为前方;第2空为凹
【分析】根据测量焦距的方法、远视眼、近视眼特点、透镜成像规律填空
1、测量焦距的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点,此时亮点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2、远视眼,光线汇聚作用较弱,需要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进行矫正
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3、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23.【答案】(1)标尺零刻度;左
(2)45;1.125×103
(3)偏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由图甲可知,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50g+10g+2g-17g=45g,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则酱油的密度为
(3) 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小明不可能把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不变,密度偏大,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偏大。
【分析】 (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2)右盘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由图乙量筒读出酱油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酱油的密度;(3)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倒到量筒的过程中,容器壁会沾有被测液体,不能全部倒出,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明确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除熟练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外,更要注意如何安排实验的步骤才能更有效地减小误差,并能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4.【答案】(1)解: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为
答: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为;
(2)解:小明在后段通过的路程为
小明在后段所用的时间为
答:小明在后段所用的时间为
(3)解: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变形得S1=V1t1求出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
(2)由S2=S-S1求出小明后段通过的路程,根据公式变形得求出小明后段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5.【答案】(1)解:样品的密度
答:物体的密度9×103kg/m3;
(2)解:立方体的密度
因为ρ'
所以该物体制成的立方体是空心的。
答:该物体是空心的;
(3)解:黄河水的总质量m总=m水+m沙=ρ水V水+ρ沙V沙
10.18kg=1.0×103kg/m3×(1×10-2m3-V沙)+2.5×103kg/m3×V沙
解得V沙=0.12×10-3m3,10dm3的黄河水中沙的体积为0.12×10-3m3,1m3
河水中含沙的体积V沙=0.12×10-3m3×102=0.12×10-1m3
1m3河水中含沙的质量m沙=ρ沙V沙=2.5×103kg/m3×0.12×10-1m3=30kg
答:黄河水中含沙30kg。
【知识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2)由求出质量为24kg/m3、体积为0.003m3立方体的密度,跟样品的密度对比从而判断该物体是空心的;
(3) 由“黄河水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和沙的质量之和”列出式子m总=m水+m沙=ρ水V水+ρ沙V沙,代入数值,求出10dm3的黄河水中沙的体积,接着求出1m3黄河水中含沙的体积,再根据m=ρV分别求出1m3黄河水中含沙的质量 。
1 / 1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1.(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面关于声现象的一些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直接用语言交流
C.雷声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
D.狗趴在地上睡觉,耳朵贴着地面,很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狗的耳朵特别灵敏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只有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的声音,人耳才能够听到,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雷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狗贴着地面容易发觉人走动,是因为固体的传声效果好一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固体传声的效果最好.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知识.同时也考查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2.(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升华现象
C.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D.压缩体积和降温是液化方式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 A.物体吸热后,温度不一定升高,如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B不正确;
C.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不能继续沸腾,故C不正确;
D.通过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的方式,都可以使气体液化,故D正确。故选D。
【分析】 (1) 物体吸收热量,在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而温度保持不变。;
(2)凝华是指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3)水沸腾要继续沸腾,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收热量;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
3.(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 ( )
A.温度不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等量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不同的不等量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探究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时,应控制等量酒精的温度和液面的空气流通速,改变液体的表面积。
故选C
【分析】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在探究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4.(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林中白雾弥漫 B.冰雪消融
C.清晨,草叶上露珠晶莹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及升华吸热
【解析】【解答】A、 白雾弥漫为液化放热,A错误
B、 冰雪消融 为熔化吸热,B正确
C、 草叶上露珠晶莹 为液化,液化放热,C错误
D、 白霜 为凝华,凝华放热,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凝华、液化、熔化判识选项
1、凝华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会释放能量,如雾凇、霜
2、液化为气态变为液态会释放热量,如水蒸气、露珠
3、熔化为固态变化为液态,吸收热量,如雪消融;
5.(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如图,图1是小车甲运动的图象,图2是小车乙运动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答案】B
【知识点】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解答】AB.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大,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大,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如果两车反向运动,则5s可能相遇;如果两车同向运动,则两车不能相遇。故A不正确;
C.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C错误;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计算小车的速度等问题,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图象的特点,由图象找出小车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列有关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B.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C.影子的形成——光的反射形成的
D.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 ,A正确
B、 黑板反光看不清字——镜面反射 ,B正确
C、 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的,C错误
D、 平静的水面出现岸边景物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正确
综上选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判识选项
1、光的反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中,遇到反射面,将一部分光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常见例子有:平面镜反射,湖面反射
2、光的折射:光经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如:海市蜃楼、彩虹的形成、岸面看水水变浅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校准
7.(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书
C.桌面 D.桌面静止的橡皮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铅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
对于正在运行的书,铅笔相对于地面、桌面、桌面上的橡皮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铅笔应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是运动的,不变,则是静止的.由此分析解答即可.
8.(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开普勒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A、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
B、 开普勒式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确
C、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C错误
D、 幻灯机成到立放大的实像 ,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透镜成像原理及应用判识选项
1、潜望镜原理时平面镜成像,
2、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呈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为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物体大于二倍焦距,呈现倒立缩小实像,应用为照相机,人眼睛,望远镜物镜
9.(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到太空
C.菜刀被磨光以后 D.将铁丝用拔丝机拉长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A、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量的减少;
B、只是被运到其他地方,也没有量的变化;
C、磨菜刀的时候,刀剑部分有些被磨掉才能让菜刀变锋利,所以质量发生了变化;
D、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也没有发生质量的改变;
故选C
【点评】学生要注意物体有没有变少才知道质量有没有变化,一般同一种物体只要体积变化了质量就变化。
10.(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在这个实验中( )
A.若换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变大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C.玻璃板后的那支蜡烛应该比点燃的那支蜡烛小
D.若把点燃的那支蜡烛移近玻璃板,像变大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D.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即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或选用更大的玻璃板,像大小不变,AD不符合题意;
B.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符合题意;
C.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用大小相同的两支蜡烛,故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应与点燃的那支蜡烛大小相同,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由图可知,当三种物质的体积都为50cm3时,m甲=50g,m乙=35g,m丙=25g,
因为m甲>m乙>m丙,根据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ρ甲>ρ乙>ρ丙。
故选 A。
【分析】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得出质量和体积的对应值是解题的关键。
12.(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
A.f<6cm B.6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
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
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
故:9cm<f<12c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
13.(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填写单位:玉林同学身高170 ,一只鸡蛋的质量为50 。
【答案】cm;g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日常生活和知识,人的身高大概在1.7m,即170cm左右;一个鸡蛋很轻,质量大概也就50g左右,所以答案是cm g。
【分析】本题很简单,只要学生日常生活注意观察和认识,非常简单的日常问题,熟记就行。
14.(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给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摩擦生热是将 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化学;机械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 给手机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摩擦生热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填空
充电时手机为用电器,能量转化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电能,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摩擦生热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5.(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小明用卷尺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75.2cm、75.4cm、75.3cm、77.2cm、75.1cm,剔除错误数据后,这张桌子的长度应记作 cm。
【答案】75.3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剔除77.2cm,长度为( 75.2cm + 75.4cm+ 75.3cm + 75.1cm )/4= 75.3cm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填空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中学设计的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书时要估计到分度值后一位,为了测量的精准,应求取平均值
16.(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答案】甲和乙;甲和丙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周期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分析】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和振幅大小有关。
17.(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图是某物质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其熔点是 ℃;其中BC段是熔化过程,正处于 状态。
【答案】80;固液共存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解答】 由图可知,在B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则BC段物质正在熔化,所对应的温度为它的熔点,故熔点为80℃,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分析】此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熔化和凝固过程所用时间以及各段物质对应状态等。
18.(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一个瓶子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400g,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为350g.那么,此瓶子的容积为 cm3,此瓶子的质量为 g(已知ρ水=1.0g/cm3,ρ酒精=0.8g/cm3)
【答案】250;150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设瓶子的质量是m,瓶子的容积是V,则 ,由于液体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由 可知 ,所以, 即: ;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250;150.
【分析】根据m液=m总-m容及ρ=的变形式m=ρV求解。
19.(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完成下列光路图:在图中画出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 过反射点作法线 ,然后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 此题考查了折射光线的画法,关键是记熟光的折射定律,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0.(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分析】 熟练掌握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是解本题的关键,画光路图时要注意光线的画法,不要忘记画箭头。
21.(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S为平面镜前一点光源,A为平面镜前一点,由点光源S射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经过点A,试作出此光路图。
【答案】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画出S在平面镜中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像,连接与A,连线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反射点,补齐光线由S发出,经镜面发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即可,需要注意镜面下侧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用虚线表示。如图所示
【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
22.(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做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那么,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
(3)小红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方”或“后方”),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 (选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答案】(1)15.0
(2)c
(3)前方;凹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据图可知:凸透镜焦距为15cm
综上第1空为15.0
2)物距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选C
综上 第1空为c
3)近视眼为 像落在视网膜 前方,矫正方法为佩戴凹透镜
综上第1空为前方;第2空为凹
【分析】根据测量焦距的方法、远视眼、近视眼特点、透镜成像规律填空
1、测量焦距的方法: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亮点,此时亮点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
2、远视眼,光线汇聚作用较弱,需要凸透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进行矫正
近视眼对光线汇聚作用较强,需要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进行矫正。
3、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呈倒立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23.(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 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标尺零刻度;左
(2)45;1.125×103
(3)偏大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零刻度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由图甲可知,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50g+10g+2g-17g=45g,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40mL=40cm3,则酱油的密度为
(3) 由于烧杯内壁粘有液体,小明不可能把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质量不变,密度偏大,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偏大。
【分析】 (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2)右盘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由图乙量筒读出酱油的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酱油的密度;(3)在测液体密度时,玻璃容器中的液体倒到量筒的过程中,容器壁会沾有被测液体,不能全部倒出,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明确对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判断对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除熟练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外,更要注意如何安排实验的步骤才能更有效地减小误差,并能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4.(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小明家带学校有一条6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了4分钟,这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3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求:
(1)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
(2)小明在后段所用的时间;
(3)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解: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为
答: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为;
(2)解:小明在后段通过的路程为
小明在后段所用的时间为
答:小明在后段所用的时间为
(3)解: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变形得S1=V1t1求出小明在前四分钟所走的路程;
(2)由S2=S-S1求出小明后段通过的路程,根据公式变形得求出小明后段所用的时间;
(3)根据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5.(2024八下·岳阳开学考) 一个物体质量为45kg,取样品54g,测得体积为。求:
(1)物体的密度;
(2)用24kg的该物体制成一个立方体,已知立方体体积为,试通过计算,分析该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
(3)为了测量黄河水的含沙量,某校课外小组取了的黄河水,称得其质量为10.18kg,若已知沙的密度是,请你帮张强计算出黄河水中含沙多少kg?
【答案】(1)解:样品的密度
答:物体的密度9×103kg/m3;
(2)解:立方体的密度
因为ρ'
所以该物体制成的立方体是空心的。
答:该物体是空心的;
(3)解:黄河水的总质量m总=m水+m沙=ρ水V水+ρ沙V沙
10.18kg=1.0×103kg/m3×(1×10-2m3-V沙)+2.5×103kg/m3×V沙
解得V沙=0.12×10-3m3,10dm3的黄河水中沙的体积为0.12×10-3m3,1m3
河水中含沙的体积V沙=0.12×10-3m3×102=0.12×10-1m3
1m3河水中含沙的质量m沙=ρ沙V沙=2.5×103kg/m3×0.12×10-1m3=30kg
答:黄河水中含沙30kg。
【知识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密度;
(2)由求出质量为24kg/m3、体积为0.003m3立方体的密度,跟样品的密度对比从而判断该物体是空心的;
(3) 由“黄河水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和沙的质量之和”列出式子m总=m水+m沙=ρ水V水+ρ沙V沙,代入数值,求出10dm3的黄河水中沙的体积,接着求出1m3黄河水中含沙的体积,再根据m=ρV分别求出1m3黄河水中含沙的质量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