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作者:郭沫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屈 原
第2课时
复
习
上节课我们读了郭沫若写的《屈原》剧本,请同学们回忆,关于戏剧这一文体,有哪些要素构成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探究文本,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吧!
导
入
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说明
01
了解话剧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人物对话对于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重点)
02
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文中独白的思想内涵,把握独白对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剧本主旨的重要作用。(难点)
03
学习目标
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重点)
探究文本
第一部分
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大声诵读第二部分屈原的独白,思考:屈原的独白中写了哪些事物呢?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土偶木梗”的群像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仔细分析一下。
即用一种具体事物来表现另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象征手法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探究文本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人的小岛
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指坚定的信念。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
探究文本
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那些悲观论者。
3.文中作者提到的这些人物,分别象征了什么?
东皇太一
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
湘君
湘夫人
探究文本
4.主人公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探究文本
5.《屈原》独白部分激情澎湃,气势雄伟,极具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探究文本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爱憎表达最直接有力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
“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 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突出表达了主人公对风、雷、电摧毁黑暗、阴惨的社会的渴望。
5.《屈原》独白部分激情澎湃,气势雄伟,极具感染力。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探究文本
拟人兼呼告
排比和反复
多用短句
“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
“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炸裂呀,我的身体!”
“炸裂呀,宇宙!”
“哭,哭有什么用?”
——句式整齐,情感表达更强烈
——语气急促,情感激烈
探究文本
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
6.屈原斥责东皇太一庙中的“土偶木梗”时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
第二人称的主要作用有:
(1)便于作者直抒胸臆,宣泄情感;
(2)仿佛在和描写对象或读者对话,有呼告效果,增强感染力;(3)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考点
分析第二人称的表达作用
[答题模式]
运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增强了感染力。
运用第二人称不仅符合屈原被囚禁在神像林立的东皇太一庙正殿这一实情,而且使屈原对黑暗势力的斥责更加直接,与黑暗势力的矛盾更加激烈,更能表现出屈原的怒不可遏和战斗勇气,同时有利于人物情感的宣泄,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
探究文本
考点
品味戏剧中的台词
[答题技法]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品味台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如比喻、排比等。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品味台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如象征、烘托等。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从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思想感情。
4.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画外音”。
深入探究
屈原是一个痛恨黑暗,向往光明,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9.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深入探究
10.作者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作者通过屈原的形象概括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而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与言行。屈原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化身。
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
写作特色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气势。
作者运用拟人、呼告、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性格特征。如“风!你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此外,作者还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屈原的内心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写作特色
运用象征与夸张的艺术手法,含蓄又浪漫。
首先,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赋予本文中的事物以特殊的含义。如““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句,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凝练。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让屈原凭借风、雷、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希望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板书设计
屈原
(节选)
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浪漫主义诗风
象征手法
怒斥神祇
歌颂风雷电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文章主旨
文章主要记叙了靳尚和郑詹尹密谋毒害屈原及屈原的独白,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及对一众神灵的怒斥,表现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摧毁黑暗社会的热望,也表现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当堂检测
第三部分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脚镣(liào) 污秽(huì) 虐待(nüè) 稽首(jī)
B.迸射(bèng) 诡谲(jué) 咆哮(xiào) 睥睨(pì)
C.波澜(lán) 犀利(xī) 合拢(lǒng) 炸裂(zhá)
D.驰骋(chěng) 伫立(zhù) 徘徊(huí) 发泄(x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木梗 犀利 指天划地
B.驰骋 俄倾 愤愤不平
C.虐待 婵娟 拖泥戴水
D.雷霆 污秽 哗众取宠
1.解析:A“稽首”的“稽”应读qǐ。C.“炸裂”的“炸”应读zhà。D.“徘徊”的“徊”应读huái。
2.解析:A项中的“划”应为“画”;B项中的“倾”应为“顷”;C项中的“戴”应为“带”。
B
D
当堂检测
3.下列对《屈原》(节选)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独白部分的抒情对象主要有两组,第一组是风、雷、电这些自然力,第二组是从东皇太一到湘夫人这些“土偶木梗”。
B.屈原把风、雷、电说成“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表现了他对风、雷、电的赞美。
C.文中“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D.郭沫若,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开创了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他创作的《屈原》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解析:“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C
当堂检测
4.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出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 )
端午节的来历,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等等。据有关专家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辞赋,已广泛深入人心,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而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行为蔚然成风,如今早已演变成全民族的文化习俗。
A.语段中的“端午节”指农历五月初五,其习俗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还有猜灯谜、喝雄黄酒等。
B.画线句有语病,缺少了宾语中心语,应在“图腾祭”后加上“的节日”。
C.“蔚然成风”是指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一般含贬义。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的是端午节思念家人的感情。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基础知识。A项,“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习俗。C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多指好的)。一般含褒义。D项,根据“登高”和“插茱萸”可知,表现的是重阳节思念家人的感情。故选B。
B
当堂检测
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A.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B.我国有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C.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语句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家国情怀贯串每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历经千锤万击仍傲然挺立的强大动力
②从宋代岳飞的为国担当,到清代关天培的英勇献身
③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
④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
⑤从春秋屈原的忠贞气节,到唐代诗人李贺的报国志向
A.④③①⑤② B.③④①②⑤ C.⑤②①④③ D.⑤②④①③
6.文段中A、B、C三个句子里,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的能力。从前两个空中间的分号可知这两个空内的分句为并列关系,故可考虑②⑤句,“春秋”和“唐代”在“宋代”之前,故⑤句要在②句前。①句是对历史上家国情怀的总结,故承接②句。由③句中的“同样”一词可知,③句在④句之后,故排序为:⑤②①④③。故选C。
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文明”。
B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