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1 17:3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
2.探讨作者观点和文章主旨;
3.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4.了解“赋”体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六国论》,文中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洵将六国破灭的原因归结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06年灭亡,仅仅存在了十五六年的时间就被农民起义军所灭,那么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著名文学家杜牧的《阿房宫赋》,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作者简介
说起杜牧,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便是,他是一个大诗人,千古传诵的名句:
“南朝西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都出自他的手笔。但是只靠写诗,是考不上进士,得不到功名的。据《唐才子传》(元代辛文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记载杜牧公元828年,参加科举考试,太学博士吴武陵阅过他的文章后便推荐他为头名状元,而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认为杜牧放纵旷达,不拘小节,把他排在第五名,这篇文章便是脍炙人口的《阿房宫赋》。此文一出,便震惊朝野,长安文人学子争相抄阅,一时间洛阳纸贵。那么,《阿房宫赋》是何奇文,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呢?让我们来一睹它的风采。
通过PPT展示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3.疏通文章,解决文言理解和赋体文语言特点问题(PPT播放第一个学习目标“掌握文中典型的文言知识”)
第一段:
①同学们已充分自学了这篇文章,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读音。(朗读后,纠正度因错误)
②请同学们自读本段,关注重点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典型的文言现象)。找一找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
③你认为第一段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请几个同学发言)
看看还有没有文言理解方面的问题?(有则处理,无则进入下一步)
④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⑤请思考,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用了哪些手法?(引导学生发言,并点拨归纳)
写了阿房宫建筑之奇(伟)(多,高)(同时板书)
夸张、比喻、对偶、互文(同时板书)
第二段:
①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读音。(朗读后,纠正度因错误)
②请同学们自读本段,关注重点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典型的文言现象)。找一找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
③你认为第一段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请几个同学发言)
看看还有没有文言理解方面的问题?(有则处理,无则进入下一步)
④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⑤请思考,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用了哪些手法?(引导学生发言,并点拨归纳)
写了阿房宫美女之众(同时板书)
夸张、比喻、对偶、互文、排比(同时板书)
第三段:
①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关注一下读音。(朗读后,纠正度因错误)
②请同学们自读本段,关注重点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典型的文言现象)。找一找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
③你认为第一段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文言知识?(请几个同学发言)
看看还有没有文言理解方面的问题?(有则处理,无则进入下一步)
④请同学们齐读本段。
⑤请思考,本段写了阿房宫的什么?用了哪些手法?(引导学生发言,并点拨归纳)
写了阿房宫珍宝之多(同时板书)
夸张、比喻、对偶、互文、排比(同时板书)
4.探讨文章主旨(PPT播放第二个学习目标“探讨作者观点和文章主旨”)
行文至此,同学们可以探究一下,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并归纳)
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生活腐化、奢侈无度)(同时板书)
我们来看看杜牧本人是怎么说的呢?
第四段:
①请同学们齐读此段,
用杜牧的话说,秦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爱”人 (爱,爱护爱惜),(同时板书)不爱护爱惜自己的老百姓,自己的国民。
杜牧认为不光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此,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灭亡的原因也在于此。
大家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的学习知道,儒家先贤孟轲曾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应该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老百姓才是真正的“天”。
所以,不爱人的秦国就因此而烟消云散了。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秦国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骄奢淫逸、不“爱”人而灭亡对于生活在晚唐的杜牧来说,已是1000年前的古事,那么,这个时候来探讨秦帝国灭亡的原因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PPT播放第三个学习目标“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
是为了拯救已经灭亡的秦王朝吗?
我们猜想,应该是为了讽劝唐朝最高统治者,杜牧生活的时代,唐朝到底怎么了?
(PPT播放《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朝,
1.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番等外族纷纷入侵,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可谓民不聊
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2.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
3.接替他的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荒淫更甚。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最高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游戏无度”,“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而作《阿房宫赋》,可谓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极大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借1000年以前的古事对当朝最高统治者进行提醒、讽劝,借古而讽今。(同时板书)
太学博士吴武陵称杜牧“其人,王佐才也”,说他是能够辅佐君王的大才子,看来是不错的。
不管怎么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能够容纳像李白像杜牧这种人物的存在并允许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它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任凭世人来评说当朝如何骄奢,如何淫逸,如何不知爱民,如何不知节俭,从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一段辉煌。
古人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所以,现阶段,我国频出重拳,打老虎、拍苍蝇、反腐败、重民生,应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国家兴亡如此,个人成败更是如此。
英国著名科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作文当代中学生,你能从文中得到哪些关于个人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启示呢?
5.文章对于中学生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并引导归纳总结)
要勤俭,要善于倾听,善于听取意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6.了解“赋”体文的语言特点(PPT播放第四个学习目标“了解‘赋体文的语言特点’”)
现在,我们已经把握了本文的思想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的语言特点。我们知道《六国论》是议论文,对比一下,本文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相比有什么特色?(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并表达)
我们来看看《文心雕龙》是怎么说的(PPT播放下一张)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① “铺”:铺陈,对事物进行详尽的描绘叙述;
② “铺采摛文”:指赋的形式,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
③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同时板书)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押韵),借助于长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落的句子和多种修辞手法把诗歌的韵律与散文的章法结合在一起,有散文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体。
所以,赋体文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陶冶我们的文化情操,提升我们对母语的感受力。
请同学们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
7.布置作业。(PPT播放下一张,布置作业)
8.板书
建筑之奇
妃嫔之众 借古(体物)
珍宝之多
骄奢淫逸 鉴金(写志)
(不“爱”人)
唐·杜牧
阿房宫赋
比喻
拟人
互文
对偶
排比